个性化的具体节目预告必要性不高。只有在体育方面需求明显。 无论是定制节目预告还是短信参与互动,目前付费意愿都比较低。 电视指南频道和未来硬件中的屏幕菜单会对这项业务有冲击。 |
这位朋友的判断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
-
电视收视行为分为两类:习惯性收视和临时性选择。习惯性收视因为有固定的收视模式(甚至形成了生物钟),不需要节目信息和提醒服务;对于临时性选择,用户没有特别的目的,所以节目信息和提醒服务也没有价值,而且用户也没有时间去使用。
-
节目信息的来源广泛而且免费,所以节目信息和提醒服务很难收费,没有商业模式。
-
未来还会有其他竞争性的服务。
我们开发e准时,对用户价值的判断是:
- 电视媒体是当今第一强势媒体,电视节目里面有有价值的内容。
- 尽管用户已经开始不愿意被传统电视的固定时间表束缚,但是如果电视节目对用户有足够的价值,用户仍会观看。比如世界杯直播,比如昨晚的《赢在中国》。
- 所以电视节目信息一定有价值,任何帮助有价值的信息实现流动、流动到真正需要的人那里的事情一定有价值。比如昨晚的CCTV2的《赢在中国:找人》,对创业者很有帮助,当朋友告诉我后,我这个不看电视的人也抽出时间观看,看后的确很有收获。我还利用e准的提醒好友功能,给一些创业中的朋友设置了提醒。
- 现在的问题是频道和节目太多了,如何让用户找到、如何告诉用户对他有价值的节目,才是问题的关键!
也就是说帮助用户看好电视的任何事情一定有价值。
其次,互联网与电视不是水火不相容的,正相反,互联网与电视的杂交将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所以我们也在学习,学习Web2.0、学习豆瓣等。
至于是否应该免费、如何应对竞争性服务,只要用户认可e准的价值,都不会是问题。
我们在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时,不能因为不符合用户的传统消费习惯,就放弃创造的努力。用户习惯并不是判断依据的全部,新的技术可以创造出新的用户需求。不仅我们很难一开始就看清用户需求,甚至用户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的需求。
但是我们并不是主张闭门造车,我们需要和用户一起创造。我们需要根据用户的价值诉求,快速开发出应用原形,然后及早拿出来让用户体验,让用户判断是否能给他们带来价值。如果有价值,则证明我们和用户一起发现了新的需求。
这就是我在口碑营销模型中谈到的,现在我们需要增加一个环节:用户的价值认可。这就是“永远的Beta”的要义!用户已是创造未来的关键力量!
-
我的想法比较简单:节目信息是有用的,不应该仅限于电视节目报刊和机顶盒中的电子节目单(EPG)等。至于对谁有用,如何应用,商业模式如何?需要摸索,边做边看。
-
如今这个世界,已经不是牛顿年代。我们看不清未来,无法预测未来。我们只能顺势而为,参与创造未来,和用户一起创造未来。
简单的机械论已经不适应如今的时代,我们不能完全根据传统用户调研来判断一个项目的生死。我们不仅需要用户对过去的意见,我们还需要用户对未来的意见。这个未来不是纸上谈兵的未来,而是先做出来的“未来的雏形”,让用户看得见、摸得着,好让用户选择判断。
我们需要和用户一起试错、一起创造未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