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郑治
郑治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222
  • 关注人气:4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围墙的电视

(2006-05-25 23:13:38)
分类: 传媒

文:郑治@传媒边缘

 

电视的围墙是什么?不是很多电视拼在一起组成的电视墙,而是一些无形的墙,是对看电视的人的无形约束。

 

我看到的电视的围墙,有时间围墙、地点围墙(或称之为设备围墙)和身份围墙。

 

所谓时间围墙,就是电视节目的时间表;地点围墙,就是必须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身份围墙,指的是观众的身份,“你们是观看电视的大众”,“你们是看客”。

 

观众是如何被电视节目的时间表这一堵无形的时间之墙圈住的呢?一方面,我们的生活习惯被电视规定,生活在围墙中而不自知,甚至电视的节目表成为我们的生物钟。比如,曾经每当提到CCTV新闻联播,我们都会联想到傍晚7点,反过来一到傍晚7点,我们就会想到该看新闻联播了。另一方面,如果观众不能遵守电视台的时间表,不管错过的电视节目如何精彩,只好忍痛割爱。

 

在电视没有强力的媒体竞争对手前(报纸、电台是电视的手下败将),电视圈住了观众。比如,以前每一个需要了解最新新闻动态的人,每天7:00都会尽可能坐到电视前,看新闻联播;而且敬服于新闻联播的权威,因为它能最快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

 

但是电脑出现了,DVD出现了,互联网出现了!人们有了选择,有了选择其他媒体的理由。人们跳出了电视的围墙,发现不必每天傍晚7:00坐到电视机前,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发现自己不仅仅是个看客(还是个博客:-)。所以胡狼狼说“不怎么看电视了”,我也一样,不怎么看电视了。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不过围墙里还是会有些精彩,所谓有围墙的花园(Walled Garden)。花园里物种虽然不如外面的世界丰富,毕竟也会有满园春色的时候。

 

时间围墙有时还是有价值的,比如重大事件的直播,像世界杯、奥运会,那是全球的狂欢,每当此时,电视又把全球人民圈进来了。

 

此外尽管电视是面向观众的,有时也会有一些“中我意”的节目,而且频道也在增多和专业化。只是这时,“人们的娱乐手段多”,人们的心已经野了。没人买份电视节目报使劲琢磨,也记不住这么些个频道。所以即便有时会“红杏一枝出墙来”,却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啊!已经不是观众的我,常常无从知道曾经有过一个节目…….

 

怎么才能让我知道即将有一个节目呢?节目信息的储存方式至为关键,尤其是要便于提取。麦克卢汉说:“媒介的基本功能--储存信息并加快信息传输”“储存信息也就是加快信息传输,因为储存的东西比尚待搜集的东西更易于提取”。

 

电视节目报刊?那是老人家的读物。数字电视的EPG?我都不看电视了,看什么EPG

 

何谓EPG?电子节目单!只要是电子化的,只要便于提取,都可以、都需要。所以我们把EPG储存在互联网上,放到电脑上来、放到手机上(短信),以后我们还可以……

 

现在我们只是向“看电视、有手机、上网”的用户提供传统电视的EPG服务,不能说打破了电视的围墙,只能说是我们会及时通报围墙里的风景,让用户选择何时回到园里。

 

当然我们是能够打破电视的时间围墙的,武器还是储存,即通过VODPVR储存电视节目。广播模式的时间之墙,是因为电视节目未被储存,或储存的东西未开放,不能为用户提取。

 

此外,任何Web2.0的拥趸都会想到的,是用户的新身份--既是观众、又是评论家、还是参与者…...所以我们还要另给用户一些看电视的理由。比如大家都看了、朋友也看了;他们看了、还说了;所以我也要看,因为我也要说;所以让我知道他们看了什么、想看什么,让我知道他们说了什么。以前这些东西也是没有储存的。

 

因为没有打破围墙,所以我们不敢自称2.0,只敢勉强称为TV 1.5,也许应该更谦虚地叫为TV 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