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练过的各种切杆
(2015-02-12 12:46:04)
标签:
高尔夫技术探讨 |
承诺老陕,他发出高手的切杆教科书,我也发一篇我自己练习切杆的体会。俺这90多杆水平的切杆,一定是菜鸟级,十场平均一切一推成功率,最好也就是50%。但是,90杆左右是练习各种短切的最佳时期。我自己并不纠结,或者说是强迫自己不要过分关注成绩,要在下场中试验各种切杆的方法,期望未来能有提高。
切杆其实是最艺术性的,花样最多,打法也最华丽,练习起来也最难。切杆打法多的原因,主要是要实现一切一推之目的。面对各种复杂的果岭,如何应对设计师的挑战,通常并不存在最佳路径,或者说路径不止一条。
球杆: 60°、 S 杆、+X。60°主要用于有草的地方,特别是长草。S杆用于没草的地方,利用反弹角。其他杆用的比较少,主要是不想频繁换杆。
动作:切推、切、高抛。
杆面:方正和开杆面。
手腕:放松打法、握紧打法。立腕,不立腕。
肩膀:放松打法、加力打法。
以上各要素,尽管有重复的部分,但大部分都可以形成不同的组合,打出不同的效果。
比较固定的是下盘,采用重心左置站位,原则上左轴尽量稳定,基本上是S&T的要点。
实战中,我最常采用的是60°和S杆的切球,其次是60°打高抛。
切杆可以实现飞行距离大于滚动距离。我通常靠上杆幅度来控制落点,放松不加力。使用60°切 30码距离,平面果岭速度8,25码落点 + 5码左右的滚动,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打高抛,主要是面对障碍或者在长草,使用60°。这是两种打法,面对障碍时,立腕、放松,力求打出高倒旋。打深陷长草的球,立腕后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收杆时左臂形成小鸡翅膀。至于能打多远,能不能停球,老天说了算。
我很少用切推的方式打切滚,主要原因是换杆太麻烦。此外,果岭速度9以下,滚动系统误差太大,而我的2-5码推杆又十分不靠谱,这是我不采用切滚的另一个原因。只有在特定模式下,我才选择切滚。譬如面对双层果岭,落点在下层,然后滚上去,貌似切滚是最安全的打法。如果果岭速度在10以上,切滚大概比较靠谱。
上面讲的内容,主要针对30码以内的短距离切杆。30码以上的切杆,花样会大大减少,因为可以采用劈起的方式来打,而切滚的方式基本上会放弃。
欢迎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