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杆中的机械原理(下)
(2012-04-06 20:55:31)
标签:
高尔夫挥杆理论杂谈 |
首先感谢很多好友对“上篇”公开或私下的评论和讨论。本想写一篇题外话来说明,但思来想去,还是把“下篇”先发出来,然后再讨论或反思。逻辑上或许比较通畅一些。恰巧老詹今天发的《叠泉93杆改变推杆握法》中,有几张合用的照片,也一并转载了。
在机械加工中,找基准是最基础、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对稍微复杂一些的机械来说,有一个好的基准还不够,还要把机器的动作精准地传输出去,达到做功位面。这与高尔夫很类似。
假设我们的挥杆以重心为基准,那么我们身体的绝大部分运动都是有规律的。用小郁的话说,就是身体的自由度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制住了。“有规律”和“被限制”,不是说身体不动,而是说在身体运动的过程中,保持重心位置大体不变。此时,只有双臂还具有较多的自由度。为将身体的运动精确地传递到手臂,进而到球杆和杆头,我们还要看双臂如何运动。
在闲扯(一)中,我推荐了魏圣美的挥杆视频。绝大多数球友都知道,上下杆时左手臂要伸直,下杆时右手要适当“贴”在身体上(亦可参见转载老詹博文中杨乐的图片,非常准确地诠释了“贴”。其中一张似贴非贴,绝了)。这是把左手臂,右大臂和右前臂分成了三部分。绝大多数教练还要求肩膀、肘关节和腕关节尽量放松。如此一来,我们的双臂就形成了机械原理中的最简单的三连杆机构。在平面中的三连杆,如果任何一个杆不动,另外两个杆也不能动。大家用筷子就能做出这个实验。如果在空间中,一个杆不动,另外两个杆只能做出一个曲线(圆弧)运动。所以在下杆时,让右大臂贴住身体,就能使左臂和右前臂在空间中只能划出相对于肩膀的唯一圆弧轨迹,从而达到比较精确的击球效果。
请注意到我在上面用的是“贴”而不是“夹”或“夹紧”。这引出了另一个机械上的概念,“润滑”。高尔夫人绝大多数都开车,都知道汽车要经常保养。我们还知道冬天发动汽车时,要预热几十秒钟,不能点火就走。道理不难。机械部件之间配合且相对运动时,需要松配合,或称为间隙配合。为使配合有效,间隙中要涂上不同种类的润滑油。冬天气温低,润滑剂容易凝固或流动性不够,所以要预热。人体的关节中有关节液,相当于润滑油。所以我们只要放松关节,就可以形成较好间隙配合,提高运动效率。随着年纪增长,关节液会越来越少。所以对年龄偏大的球友,放松和试挥就更重要了。当你挥杆时发现某些地方被卡住了,我想这就是“松”的不够。
或许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身体不是机器,出错是难免的;更何况本文强调过,单点定位不是一个好的定位方式。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它已经超出机械原理的范畴,进入了控制系统如何动态纠错的课题。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们找时间再探讨。
保持身体重心,关节尽量放松,下杆时左臂伸直、右大臂尽量贴在身体上,则杆头轨迹在理论上就是恒定的、可重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