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析GOOSEN 击球数据后的几点猜想

标签:
高尔夫挥杆理论小郁杂谈 |
http://s15/middle/591eecfftbb40b1ebdd1e&690击球数据后的几点猜想" TITLE="初析GOOSEN
猜想一:这是一个8-4过程之内的杆头加速度分析数据
1)从初始时间到击球,计0.02秒。与全部下挥杆所需时间有数量级上的差别,因此该图显示的是杆头在击球前的最后一段运行过程。
2)杆头初始加速度是300G,这是一个很大的加速度。结合时间因素,初步判定这是延迟释放的开始。
猜想二:系统误差呈现在加速状态下反而减少的特性
1)在-0.02秒 到 –0.01秒时间段,曲线不重合,说明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方差,且方差有随时间推移而减少的趋势。在-0.01到0秒时间段,实测曲线快速重合,系统趋于稳定。说明延迟释放效应不需要外力介入,因此使杆头随“惯性”而加速,保证系统最大限度地稳定,从而保证击球精度。实测数据再次证明手腕放松的实际意义。
2)击球前最后阶段,明显的方差再次出现。可能是测量数据的误差。也不排除在此时间段,Goosen习惯于做一些额外的动作以处理或实现“非正常状态击球”。
猜想三:碰撞时间远大于万分之五秒
1)在0-0.01时间段,数据是空白。碰撞过程中,由于碰撞力很大,传感器工作很可能失灵。考虑到传感器恢复数据响应需要一段时间,实际碰撞时间应小于0.01秒。
2)通常情况下,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必须小于实测数据有效保留数字,也就是万分之一秒。则碰撞时间很有可能不小于万分之九秒,与万分之五秒有明显的不同。
为使讨论比较集中,本文同时发在小郁博客的评论中http://blog.sina.com.cn/s/blog_92cc175d01010v4e.html
重新开放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