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扯挥杆理论(二)
(2012-03-11 21:56:16)
标签:
高尔夫挥杆理论杂谈 |
上一篇“闲扯”,本来不打算说那些力,只说动作的表象。结果一个不小心,还是扯出了一个狗屁力,罪过罪过。
上一篇将下杆过程分为了启动、加速、急加速三段。其中第三段急加速,很难用肉眼看清楚。即使是教练们的定格演示,有时候看上去也和实际挥杆不那么相同,甚至完全就是两码事。
本以为用物理原理来说明,应该不是件困难的事情。但老詹留言说,他想知道的是到底是什么让杆头加速了。老詹的物理,那是没说的,博大精深,造了很多纸。如果他都搞不懂,谁还能说清?我只能想像。或者高尔夫理论太高深,清华博士毕业都搞不定。或者老詹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指不定哪天就延迟释放了。不管怎么说,用理论来解释,明显是高估了菜鸟的智商,完全就是不靠谱的事。
咱还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凭着记忆,把那些教练说的、视频播的、书上写的、球友吹的,等等等等,统统归类,看看能不能找一点规律性的东西。这个我行。闺女上小学的时候,找规律这事我没少帮着干。
说法一、击球前,要把左胯顶出去,就像顶到一堵墙
说法二、击球前,要把肚皮亮出去,最好是皮带扣朝着小球所在方向
说法三、击球前,要把左膝顶出去,就像做小学时常做的弓箭步,似做非做那种感觉
说法四、击球前,从左脚到屁股左半部份就是钉在地里的一根钎子,让屁股右半部份去拔钎子
(似乎还有一、两种说法,没想起来。谁能搭把手,补充一下?还有裤裆理论,据说要运用一些特定的肌肉群。我说不太清楚,毕竟没亲眼见过)
以上几种说法,都有一个前提,头不动!包括晃动、移动、转动等等。
当然也有个别球友不信邪。那个头啊,晃的跟拨浪鼓似的,转的跟摩天轮似的,可打的还挺好。不过当你仔细看时,在击球前,该球友的头部从“乱晃”中突然进入到了一个近似静止的状态。这是和自己的脖子过不去吗?可据此球友讲,这是一个无意识的动作,并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
至于上半身的动作,相对比较简单,常常听到的不过是“缩肩膀,咳一声、悠一下、使劲甩”,意思都差不多。
总结以上说法,大体就是下半身跟自己较劲,越较劲越好,要“挺住”(最近流行 hold,不知道是不是来源于高尔夫爱好者)。上半身要好好珍惜,怎么顺怎么来,就像柳枝一样,随着下半身去摆。当然头不能动,头不属于上半身。如此这般,那只球杆就能挥的“嗖嗖”的。如果一个不小心,搞不好球杆就被甩出去了,也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狗屁力,让咱连球杆都抓不住。
上边这些说法,我都试过。菜鸟嘛,咱怕啥?!无论哪种方法,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或许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就好象乒乓球的快攻、弧圈、削球等主流派以及由此衍生的不同小派别一样。比较欣慰的是,菜鸟到底是总结出了一种比较同一的感觉(感觉,就不一定是对的,很可能是错觉),或可表述为“从反光镜里看着后面的车飞速撞过来,哐的一声,被追尾啦!!!”我听人家说,这叫“近端制动,远端加速”,也不知道是对还是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