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扯挥杆理论(一)
(2012-03-10 16:46:57)
标签:
高尔夫科里奥利惯性力有偿老师杂谈 |
看了维清昨日的博文,感触很深。在评论中很难有体系地表述我对高尔夫挥杆理论的学习体会。本系列短文或许对那些想知道为什么这么挥杆的菜鸟球友有所帮助。对那些只想知道怎么打就很满足的球友,本系列只是一堆垃圾文字。
高尔夫挥杆的重要环节或过程有两个,一个是击球前的下挥杆过程(过程一),另一个是杆头与球的碰撞过程(过程二)。过程二最重要,这是影响高尔夫球的飞行距离、方向、弹道等等的直接因素。为合理有效地完成过程二,必须在过程一中完成对杆头的准备工作,或包括启动、加速、急加速三段。本文以职业教科书选手魏圣美挥杆的外在表象,来客观描述杆头运动的三段过程,暂不涉及发力等其他问题。
http://video.sina.com.cn/v/b/57131472-2176253490.html
(对不住,我不会下载视频)
启动阶段:球杆与左臂的夹角、双臂与脊椎的夹角保持不变。杆头速度从零到有,加速度大于0,但相对较小。该过程是一个柔和加载的过程,可用牛顿定律来近似描述。我等菜鸟的最大问题就是该柔和时不柔和,外在表象为左臂弯曲、挥杆过度、振臂启动等等,能用的力量全都用在这里了。
加速阶段:启动后至杆头指向10点钟方向,球杆与左臂的夹角保持不变,双臂与脊椎的夹角迅速变小,杆头呈现近似于匀加速的(转动)过程。对菜鸟来说,此时球杆与双臂的夹角已经不能保持。个别天才选手,可将此点提早到11点方向,如本侯根,其球杆与双臂的夹角非常小。用牛顿定律描述此段的加速过程,已经有一些误差了。
急加速阶段:当球杆越过10点钟方向后,球杆与左臂的夹角逐渐展开,直到击球后。约5点钟方向,球杆与左臂呈直线。无论何种打法,杆头在此阶段均呈现急剧增速状态。此过程中,加速度的变化,很难用肉眼看出来。但在10点钟附近,我们看到球杆从比较清晰转化为一片模糊,说明杆头的速度明显大于上一段,由此推断即时加速度发生变化,甚至是突变(试图用匀加速来说服某人,是完全徒劳的)。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如此大的加速度,如果在牛顿定律成立的条件下,需要一个很大的力,但是绝大多数人(个别人或许有其他办法,非常不确定)此时完全没有发力,至少是手部、肩部没有感到特别的切线方向的发力过程。这就是所谓的延迟释放,它的加速度是完全不符合牛顿定律的。导致这个加速度的力,被科学家们称作科里奥利惯性力。有偿老师对此很有研究,不明白的可以去请教他,或者咨询百度百科。
其实,如果你有比较好的高速摄像机及相关的数据分析软件,或者有条件使用较好的雷达测速监控器,很容易得出实测结论。如果你能做,希望和菜鸟分享数据,毕竟有很多东西用眼睛是看不出来的。严严重重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