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谈失眠症的康复与预防

(2012-03-30 09:33:49)
标签:

健康睡眠

失眠改善

失眠怎么治

失眠怎么办

睡眠养生

失眠吃什么好

健康

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

    由于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激烈,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等多因素,近年来社会人群失眠症发病率急剧上升。据2002年中华医学会对失眠症发病率抽样调查,上海市人群达35%左右。上海市中医失眠症医疗协作中心曾对以失眠为主症前来就诊的3830例病人作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发现女性占多数,达57%,男性占43%;年龄以31—50岁发病最多占51%,为第一位,61岁以上占18%,为第二位,51—60岁占15%,为第三位;职业以干部、经理、管理阶层为多,占35%,为第一位,工人(包括下岗工人)占30%,为第二位,退休人员占13%,为第三位。可见人群失眠症发病率如此之高,而发病年龄和职业又以中壮年、干部、经理、管理阶层为最多,这一“死不了、活不好”的疾病对人们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功能的影响,对医疗市场带来很大的压力,已成为当今国家社会保障部门和医学界一个很值得重视和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从临床角度出发,提出:“尊重自然,合理作息,保证睡眠,有益健康”观点。

一、当今失眠症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


1.从人与自然和谐分析:违背了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即昼夜节律)
中医《内经》以“天人相应”理论为指导,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讲得十分清楚、透彻、深入,认为“人与自然同纪”,即人体睡眠与醒寤必须与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同步一致,顺之则生,逆之则害,疾病丛生。当今失眠症发病率高的根本原因即由于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很多方面违反了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即昼夜节律),打乱了人体睡眠与醒寤的正常生理功能,临床上常表现为入夜难眠,或间断多梦、多醒,或早醒,醒后不能再入睡,甚则通宵难眠。白天头晕头胀、或头痛,精神疲乏,心慌心烦,急躁不安等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功能,如不及时调整睡眠、生活规律,或服药治疗,时间日久,就会引起许多相关疾病发生,直到病情加重才去就医。这是当今失眠症发病率高的一个根本原因。对此提出:“尊重自然,合理作息,保证睡眠,有益健康”原则。

2.五大发病因素
(1)体质上易感性:失眠症绝大多数患者有先天体质上的弱点,一种表现精神上比较敏感,遇事易激动,责任心较强的人;一种表现精神上比较内向,胆小怕事,遇事易惊恐,多思多虑的人。这二种人是失眠症的易感者,是失眠症发病的先天基础和内因根据。

(2)精神心理因素:精神心理上受到某种外因的刺激或干扰。如家庭、邻居、单位同志之间遇到某些事情不愉快,或发生争吵以后,常多思多虑不解,过多担心事情的发展等,即易打乱正常的睡眠程序,而发生失眠。
(3)疾病因素:即其他躯体或精神疾病,较多的内脏疾病如心脑血管病、胃肠病、肝病、肾病(包括内分泌疾病)、肺系疾病(如慢性咽喉炎、慢支、哮喘)以及手术后(如子宫切除后)和其他精神疾病常表现的前驱症状。
(4)药物因素: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焦虑药或安眠药,还有扩血管药、某些抗菌素、抗结核病药等也有发生严重失眠的副作用。

(5)环境因素:常因住家周围环境干扰(如施工、马路边行车过多、拆迁等),还有出差、异地环境不适应,或出国时差调整不佳等。

二、睡眠的作息规律和对失眠症的评价

    失眠,中医古籍记载称“不寐”,其内涵与现代医学“失眠”概念基本一致。中医学认为以“天人合一”理论来认识人体“入夜则寐,入昼则寤”的睡眠与觉醒现象,是人体适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即昼夜节律)的一种自我调节的生理功能表现。它是人与自然协调一致,赖以生存的生理规律。这个规律谁也不能违背,顺之则生,则健康长寿,逆之则害,则疾病丛生。因此,人类必须重视睡眠,遵循睡眠与觉醒规律,身体才会健康,少生疾病。人体对睡眠的要求,一般轻壮年一夜睡7-9小时,少年幼儿增加1-3小时,老年人减少1-3小时。这是不同年龄段对睡眠量(时间)的要求。上床半小时内即能入睡,整夜不醒或醒一次,不是间断多醒或早醒;不梦少梦,不是多梦或恶梦;睡眠深沉,不是似睡非睡,或易受环境干扰、惊醒。这是对睡眠质量的要求。人类最佳睡眠时间应是晚上10点-清晨6点,老年人稍提前为晚9点-清晨5点,儿童为晚8点-清晨6点。这样的睡眠时间符合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长期违反这个规律,就会受到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的制约,而发生失眠现象。失眠的主要症状表现是上床难以入睡,或早醒或中间间断多醒;或多梦、恶梦,似睡非睡;或通宵难眠。这样的睡眠状况,如果发生的时间不长,且白天其他症状不明显,也不影响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功能,可称失眠。但不能认为就是失眠症。失眠,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某些事件,或外界环境的干扰,或服用某种药物、饮料等因素引起,出现一时的卧床难眠或间断多醒、早醒等症状是难免的常见的一种现象。一般经过自身精神或生活上的调节,不需服用什么安眠药物,于数日后可以自动恢复正常睡眠。这说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表现短时间的失眠症状,并不奇怪,也不可怕,不必急于服用安眠药,通过自身调节是可以恢复正常睡眠的。如果出现上述某种失眠症状,连续时间二周以上,并有头晕胀痛、心慌心烦等症状明显影响白天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功能时,可以说是一种疾病的表现,当称失眠症。失眠症发病也有轻、中、重程度不同,因此,对失眠症的诊断需要有一个量和质的综合评价方法,才能作出相对比较客观的判断。[FS:PAGE]

三、失眠症康复和预防


1.人与自然同纪:阴阳消长与人体卫气运行同步规律
中医传统理论十分重视“天人相应”理论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早在2000多年以前黄帝《内经》、《灵枢》就有详细的记载,对人体与自然的关系存在怎样一种联系,揭示得非常透彻清楚。《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说:“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黄昏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进一步揭示了自然界阴阳消长运动规律,并提示:“人亦应之”,即人与之相应,在人体同样存在这样的阴阳消长运动的规律。如图示:
 
2.尊重自然,合理作息
千百年来,人们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谐生活着,崇尚人与自然同步发展。二千多年前《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早就从气血理论详细描述了人体卫气运行时间、空间变化与睡眠—觉醒昼夜节律变化的生物钟现象。即“……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夜半多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日中而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日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己,与天地同纪。”古人把自然界阴阳与人体脏腑阴阳和卫气运行紧密联系在一起,揭示其运行规律为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即昼夜卫气运行五十度而复大会。这样从阴经(脏)到阳经(腑),从阳经(腑)到阴经(脏),而不停地运转,维持人体阴阳与自然界阴阳运动(昼夜节律)同步运行不止,具有如生物钟现象一样日行25度(周),夜行25度(周)一昼夜共行50度(周)而大会。可见2000多年以前中国医学家早就认识到人体有一种“气”在有规律地运行,而维持人体昼夜睡眠—觉醒规律的运动。这与当今生命科学界在1960年提出的生物钟学说和正在兴起的昼夜节律与生物钟现象的研究几乎不约而同,同出一辄。
如图示:
 
3.正常睡眠时间图谱

    古人对人体“入夜则寐,入昼则寤”的生理规律阐述的很深透,认为人的生命活动必须遵循阴阳消长、卫气运行规律,不能违背,顺之则生,逆之则害”。1993年以来,我们根据这一卫气运行时间、空间变化原理,结合临床观察失眠症5955例,采用改进的SPIEGEL量表检测评价人体睡眠障碍情况,再参照睡眠脑电图检测深慢波睡眠为最佳睡眠状态,多在上半夜出现的规律,从而提出睡眠时间以晚上9—10点至第二天清晨5—6点为正常睡眠时间,而晚上9—10点至凌晨3点为睡眠最佳时间的指导原则,要求病人(中年人)于10点以前睡觉,不得超过12点,以保证不要过多丢失正常睡眠的最佳时间(深慢波睡眠),如果丢失了这一部分时间,实际上就是干扰了人体阴阳消长、卫气运行的最佳睡眠时间,致使后半夜或第二天上午虽然能入睡一定的时间,但其睡眠的质量显然无法替代上半夜(深慢波睡眠)最佳时间。如此不尊重正常睡眠生理规律的人,时间日久,不仅会引起失眠症,而且还会引起其他多种疾病。这一点在临床上对一部分晚睡晚起的病人具体讲述后,他们都十分理解,多数病人能下决心改变这一错误生活作息时间,逐步恢复正常睡眠时间,失眠症很快就会好转或痊愈。疗效巩固,复发率减少。如确因工作过忙,无法按上述睡眠时间睡觉,总睡眠时间不足5—6小时者,我们认为午睡半小时十分有益,可补充夜睡之不足,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这一观点亦得到病人支持。中国人午睡者一般多较长寿。


 年龄 最佳入睡时间(pm) 最佳起床时间(Am)
青壮年 20-50 11点以前 6点以后
中年人 51-65 10点以前 5点以后
老年人 65以上 9点以前 4点以后


4.体脑并用,精神乃治[FS:PAGE]


从《内经》中“阴平阳秘,形与神俱,精神乃治”一句中得到启发,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归纳出当今失眠症康复与预防的主题思想,“尊重自然,合理作息,保证睡眠,有益健康”、“体脑并用,精神乃治”。
体力活动与脑力活动相适应,二者不能偏废,才能保持人的体格健壮和精神健康,适度体力活动大有益处。总的来看,失眠者有的是精神活动超负荷,有的是整天多思多虑,而体力活动不足。有的人经治疗好转后,常不易巩固,其原因之一是长期体力活动太少,精神负担太重,矛盾较多。所以,无论从治疗巩固角度来讲,或从未患失眠症预防角度来讲,都有一个如何体脑并用的问题。因为人的体力长期不用了,他的肢体功能就会逐渐衰退萎缩,以后,就会影响内脏功能和精神活动功能,往往抵抗力下降,就会多病丛生。其中失眠首先容易发生,其他疾病也会接踵而至。

5.高粱厚味,不利健康
特别是老年人,以及50岁以上女同志,40岁以上的干部、经理、大富,从饮食结构来讲,要逐步注意少吃海货和美味佳肴,或滋腻补品,菜肴以清淡,合自己的口味为准。素菜餐餐有,鱼肉酌量有,海味偶尔有。主食除米饭外,可以加一些杂粮,如大麦片、玉米等大有好处,可以降血脂,防止肥胖,缓解动脉硬化。

6.忌乱投医、不乱吃药
失眠症发生后,不要乱投医、乱服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有几天失眠是难免的,一般自己懂得其发生的诱因,及时注意调整、休息、补睡眠,绝大多数人都是可以恢复正常睡眠的,不要一见失眠就害怕生其他重病,立即服安眠药。如果持续二周以上,一夜只能睡2-3小时,并出现白天头晕、头胀,心慌心烦,口干等,甚则影响工作或学习功能,当可去医院求医,在医生指导下服药。服药首选应以中药为主,一般副作用较少。就医服药见效后,不要马上认为病情已愈,立即恢复原来紧张的工作,或又进入原来的一种精神环境或生活环境,往往易于使失眠症复发、最好要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生活、工作环境过度一下,使之能巩固一个阶段,这样才有利于减少病情的再复发。

7.间断反应、并不可怕
巴比妥类的戒断症状较严重,甚至有生命危险。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滥用的剂量和滥用时间的长短。在突然停药12—24小时内,戒断症状陆续出现,如厌食、虚弱无力、焦虑不安、头痛、失眠,随之出现肢体的粗大震颤;停药2—3天,戒断症状可达高峰,出现呕吐、体重锐减、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四肢震颤加重、全身肌肉抽搐或出现癫痫大发作,有的出现高热谵妄。苯二氮卓类戒断症状虽不像巴比妥类那样严重,但易感素质者(如既往依赖者或有家族史者)在服用治疗剂量的药物3个月以后,如突然停药,可能出现严重的戒断反应,常常表现为:易激惹、焦虑、睡眠障碍、感觉过敏,以及震颤、出汗、心悸、头痛、肌肉痛等,甚至抽搐,偶尔还可以出现持续的耳鸣,有的还可以有偏执性精神病的表现。十几年来,我们根据继承——创新——发展的原则,在临床上坚持采用中医中药方法解决常见以失眠为主症及其相关疑难疾病问题,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失眠症均采用中医中药治疗,不用西药安眠药或其他镇静药。一般来说,除严重精神抑郁、焦虑症外,如未用过西药安眠药,其疗效均较好。对已经用过安眠药或抗精神抑郁、焦虑药有副作用和依赖性,临床症状复杂而求治于中医药者,则允许病人在服中药期间保留一段时间西药,采取逐步递减的方法使之渐渐减少西药剂量或戒除西药安眠药,即:中医中药为主,西药过渡,送它一程。我们从肝论治的复方不仅对失眠症本身有效,对西药引起的毒副反应和依赖性戒断也有一定的作用。

8.加强宣传、提高认知
睡眠好有利于保护大脑。长期睡眠不足,对健康的危害很大。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过度疲劳,以至发生失眠、神经衰弱,体力和脑力劳动效率降低,可表现为烦燥、激动或精神萎靡、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等精神神经症,出现头晕、脑胀、眼花、耳鸣、全身乏力,严重者还会影响到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功能,进而导致器质性病变或早衰。通过睡眠知识科普宣传、讲座、咨询等活动,使大家了解中西医睡眠的康复与预防知识,不受假医假药所迷惑,掌握自我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当今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健康的精神和身体,积极投入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为建设我国和谐社会多作贡献。[FS:PAGE]


9.反面教育,有益健康
现在青少年存在的普遍现象就是期望值很高,特别是一些聪明的孩子,一般从学校到家庭都是一帆风顺,缺乏反面精神锻炼和教育,当他们一旦遇到什么不顺之事,受到挫折以后,心理承受力差,以致发生失眠、抑郁,甚至精神分裂症者不少。这部分青少年从先天体质上来看,有其内在的弱点,应当加强体格锻炼和精神锻炼,不能整天泡在书堆里。同时,要有点精神上的反面事件的教育,使其逐步增加对反面事件的耐受能力,对预防失眠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的发生、或巩固治疗效果均有好处。


10.提倡科学、拒绝迷信
提倡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不为迷信、金钱万能所诱惑,导入误区。工作之余,多看一些辩证唯物主义的著作,强调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使自己的认知功能和行为符合客观实际,提高抵御封建迷信、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能力,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为国家、民族和人类社会多作奉献。
http://imga.haolaba.com/2011-9/1/8e642a909b6c49259a2e687cbb47d71a.jpg

温馨提示:更多详情敬请关注:

健康睡眠失眠改善资讯导航:http://www.sleep114.com

新浪微博:@健康睡眠_美丽时尚 http://weibo.com/sleep1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