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睡眠与阴阳
睡眠是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具有恢复精力、解除疲劳的作用。现代心理学认为,睡眠不仅是觉醒的简单结束,而是大脑产生的一个主动抑制过程,睡眠并非完全失去意识,而是处于与清醒相对的意识状态。 中医学认为,睡眠属阴,谓之“寐”;觉醒属阳,谓之“寤”。寤寐是人身之神处于阴阳动静的两种不同状态,寤寐的交替循环即是阴阳的动静变化,因此阴阳变化与睡眠关系至关重要。
1.1 寤寐与昼夜阴阳消长
1.1.1 寤寐的昼夜阴阳日节律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人类顺应天之阴阳消长变化的基本活动规律。《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日出”为昼,“作”是觉醒状态下的活动;“日入”为夜,睡眠是“息”的最佳方式,因此便形成了寤寐的昼夜阴阳日节律。正如《灵枢·口问》所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类证治裁·不寐论治》也说:“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阳气自静而之动,则寤。”
1.1.2 寤寐日节律的重要意义
寤寐的日节律是生命活动顺应天之阴阳变化的最重要、最明显的节律,对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使人能有作有息,有劳有逸,有张有弛,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云:“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若生活不规律,夜生活过度,工作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使寤寐的日节律受到严重干扰,可发生睡眠障碍。
1.2 寤寐与卫气阴阳出入
1.2.1 卫气运行的阴阳出入日节律
阴主内、阳主外,阴阳出入即指由内出外与由外入内。卫气运行的阴阳出入是人身之气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卫气运行也顺应天之阴阳变化日节律,即《灵枢·营卫生会》所说:“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灵枢·卫气行》也云:“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
1.2.2 寤寐的卫气运行规律
正常情况下,寤寐的日节律与卫气运行的日节律是同步的。《灵枢·大惑论》:“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灵枢·卫气行》:“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即卫气由阳入阴则寐;卫气由阴出阳则寤。睡眠随着卫气运行的阴阳出入,形成了目瞑目张的寤寐规律。[FS:PAGE]
1.2.3 影响卫气运行的主要因素
卫气运行的阴阳出入日节律,常常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体质等,因此寤寐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灵枢·营卫生会》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抟,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阐述了不同年龄的寤寐特点,青壮年气血充盛,肌肉丰满,气道滑利,卫气出入畅行无阻,故昼精夜瞑;老年人气血不足,肌肉消伐,气道滞涩,卫气出入缓慢,故昼不精夜不瞑;而小儿为“稚阳之体”,卫阳之气常滞留于阴分,出阳慢而短,故睡眠时间长。《灵枢·逆顺肥瘦》曰:“肥人……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瘦人……其血清气滑”,故肥人多欲寐而嗜卧,因其多阳虚阴盛,分肉緻密,气道不畅,卫气出入滞涩而常留于阴分;瘦人则少寐而多动,因其多阳盛阴虚,肌肉解利,气道通畅,卫气出入无阻而常留于阳分。
若受到某些因素的严重干扰,如不良生活习惯等人为因素,营卫不和、五脏失调等病理因素,均可致使卫气运行失常,则正常的睡眠节律必将遭到破坏而出现睡眠障碍,正如《灵枢·大惑论》所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1.3 寤寐与心神阴阳动静
1.3.1 神安则寐,神动则寤
睡眠与觉醒是意识状态的不同表现形式,既是生理过程又是心理过程,均受心神的主宰,与心神状态的阴阳动静密切相关。阳主动,阴主静,心神安静是入睡的基本条件,正如《景岳全书·不寐》所云:“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寐是心神处于阴静的状态;而寤则是心神处于阳动的状态。心神的动静一方面受卫气阴阳出入的影响,当卫气入阴则神安而寐,卫气出阳则神动而寤;另一方面,心神动静又可控制和影响卫气之阴阳出入,出于某种需要人们可数日不眠,正是“神动则寤”的道理。气功锻炼,通过“调神”使意念内守治疗失眠,则是“神安则寐”的例证。
1.3.2 影响心神动静的主要因素
在不受干扰的正常睡眠过程中,心神的阴阳动静与昼夜阴阳消长、卫气阴阳出入是同步的。因此凡是违背昼夜阴阳规律、影响卫气阴阳出入的因素,皆可影响心神动静,从而影响睡眠。脏腑阴阳气血盛衰,直接影响卫气运行及心神动静,因此也与睡眠正常与否密切相关。如脾肾阳虚,阳气不足则卫阳久羁阴分无力出阳,多见嗜睡多眠;
心脾两虚,阴血不足,心神失养,神不安则不寐;心肾不交,肾水不能上济心火,神不守舍则不寐。病邪的侵扰,也可影响心神动静,如情志之火,扰动心神不安而不寐;痰湿蒙蔽,心神阻遏不伸而嗜睡;若热邪内陷心包,心神蔽塞失用而昏睡不醒。因此在临床中,对于失眠、嗜睡等睡眠障碍,都要认真审证求因,才能正确的予以治疗。
2 发梦与阴阳
《说文解字》曰梦“寐而有觉也”。梦是与睡眠相伴随的,在睡眠过程中发生的生理心理现象,具有明确的视、听、运动感觉性想象,但又失去自我与现实世界及时间、空间的连续性。和睡眠一样,梦与阴阳变化密切相关,对人的身心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2.1 梦与睡眠深浅之阴阳
梦伴随睡眠而产生,睡眠又有深浅的周期变化,直接影响着梦的发生。就寤寐而言,寤为阳,寐为阴。睡眠状态属阴主静,但阴中又可再分阴阳,深睡为阴,浅睡为阳。根据睡眠中脑电波的变化,可将其分为快波(FWS)和慢波(SWS)两类。快波睡眠比较轻浅,易受体内外刺激而发梦,此为阴中之阳;慢波睡眠比较深沉,不易受体内外刺激而少梦,此为阴中之阴。阴阳转化,故一夜间出现快、慢波的周期变化,而有多个梦的形成。[FS:PAGE]
2.2 梦与卫气运行之阴阳
梦受睡眠深浅的影响,而睡眠深浅变化又与卫气运行密切相关。卫气昼行于阳分而寤,夜行于阴分而寐。根据阴气多少,一阴又可分为三阴:厥阴为一阴、少阴为二阴、太阴为三阴。阳主动,阴主静。卫气行于厥阴时,因阴气较少,故睡眠轻浅而多梦;卫气行于太阴时,因阴气最盛,故睡眠深沉而少梦。
2.3 梦与神魂动静之阴阳
《灵枢·本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就精神活动而言,神是位于最高层次,魂则位于较低层次。心藏神,肝藏魂,二者虽皆属阳,但神为阳中之阳,魂为阳中之阴。
2.3.1 梦与神
《类经·梦寐》:“夫五行之化,本自无穷,而梦造于心,其原则一。盖心为君主之官,神之舍也,神动于心,则五脏之神皆应之,故心之所至即神也,神之所至即心也。第心帅乎神而梦者,因情有所着,心之障也……夫人心之灵,无所不至,故梦象之奇,亦无所不见,诚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这里强调了梦的产生是心神因“情有所着”而动;梦象之奇则是“人心之灵无所不至”而成。
2.3.2 梦与魂
《类经·脏象类》:“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中医心理学认为梦的产生是五神之一——魂的活动表现。在觉醒状态下,魂与神同来同往,故无“白日做梦”;但在睡眠中下,神静处于休息和抑制状态,魂可不受神的约束而独自行动,则为梦。在深睡眠中,魂尚能静守于内,故无梦;浅睡眠为厥阴之时,卫气相对活跃,肝主厥阴而藏魂,魂受卫气激惹不能静守,故多梦。魂的动静还受心神动静、肝血盈亏的影响,因此心神不安、血不舍魂,皆可致魂不安而多梦。
3 梦境与阴阳
梦境,即梦中的景象,故又称“梦象”。梦境的内容变幻离奇,复杂多端。其心理学特点是,梦中的自我与觉醒的自我失去了连续性;觉醒时的时间、空间概念和规则在梦中完全崩溃。梦境与阴阳变化也密切相关。
3.1 影响梦境的因素
梦境是机体内外环境变动在睡眠中出现的心理活动的反映。《类经·梦寐》记载“周礼六梦”云:“一曰正梦,谓无所感而自梦也;二曰噩梦,有所惊而梦也;三曰思梦,因于思忆而梦也;四曰寤梦,因觉时所为而梦也;五曰喜梦,因所好而梦也;六曰惧梦,因于恐畏而梦也。” 可见不同的变动可出现不同的梦境,归纳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邻近环境中的声音、光线、气味的刺激。
(2)生活经历及精神刺激,如“昼有所思,夜有所梦”。
(3)白日精神活动的综合和继续,如“梦笔生花”。这种梦往往具有创造性。
(4)生理要求和本能欲望,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云:“甚饥则梦取,甚饱则梦予。”
(5)体内环境的变化,如《灵枢·淫邪发梦》所云:“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尤其是疾病初期微弱的病理刺激,在觉醒状态下不易被觉察,但在睡眠中这些微弱刺激便被放大,扰动神魂,产生相应的梦境。这些大多都属于恶梦,因此具有“恶梦兆病”的临床诊断意义。
3.2 梦境与阴阳变化
当机体处于阴阳协调的生理状态下,脏腑气血调和,营卫运行正常,寤寐有序,多发“正梦”且醒后即忘;但若阴阳失调,则脏腑气血紊乱,营卫运行失常,可造成“淫邪发梦”,而出现与阴阳失调密切相关的梦境。对这些梦境的辨析,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内经》中记载着很多“淫邪发梦”的内容,归纳大致有以下四方面。
3.2.1 梦境与机体阴阳盛衰
“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素问·脉要精微论》)[FS:PAGE]
3.2.2 梦境与脏腑阴阳虚实
(1)五脏气虚之梦境:“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借借,得其时则梦见冰战。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溺人,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燔灼。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此皆五脏气虚,阳气有余阴气不足。”(《素问·方盛衰论》)
(2)五脏气盛之梦境:“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脾气盛则梦歌乐,身体重不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凡此十二盛者。”(《灵枢·淫邪发梦》)
3.2.3 梦境与邪正阴阳盛衰
《灵枢·淫邪发梦》云:“厥气客于心,则梦见丘山烟火。客于肺,则梦飞杨,见金铁之奇物。客于肝,则梦山林树木。客于脾,则梦见丘陵大泽,坏屋风雨。客于肾,则梦临渊,没居于水中。客于膀胱,则梦游行。客于胃,则梦饮食。客于大肠,则梦田野。客于小肠,则梦聚邑冲衢。客于胆,则梦斗讼自刳。客于阴器,则梦接内。客于项,则梦斩首。客于胫,则梦行走而不能前,及居深地窌苑中。客于股肱,则梦礼节拜起。客于胞 ,则梦溲便。凡此十五不足者。”
厥者,逆也。厥气,逆乱之气,即邪气。就正邪而言,邪为阴,正为阳。邪气盛而客于脏腑器官,正气损伤,故出现“十五不足”之梦境。
3.2.4 梦境与部位阴阳上下
“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灵枢·淫邪发梦》)
总之,睡眠与梦这一特殊的心理生理现象,是以脏腑气血的阴阳变化为物质基础的。中医心理学的睡梦理论内容比较丰富,《内经》对其已有深刻的认识,我们应进一步发掘、整理和提高。
http://wenwen.soso.com/p/20100927/20100927095941-1364956217.jpg
温馨提示:更多详情敬请关注:
健康睡眠失眠改善资讯导航:http://www.sleep114.com
新浪微博:@健康睡眠_美丽时尚
http://weibo.com/sleep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