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定公同情太子建,但郑国帮不上他,劝他向强大的晋国求助。晋国收留了楚太建。但是晋国却把太子当作一个棋子。晋国国君晋顷公因向郑国索要贿赂没有得逞,就想教训郑国,正好郑国送楚太子建来晋国,就说服楚太子建,“太子既然跟郑国的关系友好,郑国信任太子,太子要能给我们做内应,我们从外面进攻,一定能灭掉郑国,灭掉郑国,就把它分封给太子。”
让太子建回郑国,发动政变,推翻郑定公,然后把郑国封给太子建。这样的事是不靠谱的,一个楚国太子,怎么能去管理被晋国攻灭的郑国呢?不说诸侯的反对,即使郑国人也不会服从,因此,伍子胥劝他做傻事。但太子建不顾伍员的规劝,答应了。
于是太子又回到郑国。准备干大事。干大事就要特别小心,事越大,越要注意细节,越要小心
,这是经验。太子建却不是这样,在举事的时机还没成熟的时候,太子因为个人私事打算杀掉一个跟随他的人,这个人知道太子的计划,为了保命,也为了报复太子建,就把太子准备谋反的事告诉郑国。
郑定公当时就火了,郑国国君对太子建不薄,他竟然干这样的事,就先下手,杀死了太子建。
太子建有个儿子叫胜。太子建被杀,伍子胥就和胜一同逃奔吴国。
一路上凶险传奇,故事不断。
比如过昭关,被弄成了戏,然后有了一夜白头的典故和“伍子胥过昭关——一宿白了头发”的歇后语。
昭关在安徽省含山县城以北7.5公里处,是当时楚国与吴国的边关。据说那里两山对峙,前面是大江,形势险要,有重兵把守,而伍子胥又被通缉,伍子胥想过关,有些像传说中的难于上青天。
到了昭关,看到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传说中足智多谋的伍子胥一连几夜愁得睡不着觉,终于把头发也愁白了。幸亏头发白了,更幸亏他们遇到了一个好心人,这个好心人叫东皋公,同情伍子胥,把他接到自己家里。让自己的好朋友皇甫讷扮成伍子胥过关。守关的逮住了这个假伍子胥,真伍子胥因为头发全白,面貌改变,未被守关的认出而蒙混过关。过了昭关,并没有完全脱离危险,楚兵随时可以追上,于是伍子胥心急往前跑,但迎面一条江挡住去路。楚国守备发现伍子胥跑了,派追兵追了过来,形势十分危险。这时,江上有一个渔翁划着船了过来了,他看伍子胥着急忙慌的样子,就让伍子胥上船,渡伍子胥过江。伍子胥过江后,解下随身带的宝剑说:“这把剑价值百金,把它送给你老人家。”
渔翁说:“按照楚国的法令,抓到伍子胥的人,赏给粮食五万石,封给执珪的爵位,难道是仅仅值百金的宝剑吗?”不肯接受。
伍子胥脱离了危险。
伍子胥还没逃到吴国都城,就得了病,饥困交加时,见一位浣纱姑娘竹筐里有饭,就上前求乞。姑娘顿生恻隐之心,慨然相赠。伍子胥饱餐之后,出于安全原因,要求对方为他的行为保密。姑娘随即抱起一石,投水而死。伍子胥见状,伤感不已。他咬破手指,发誓:“十年之后,千金报德!”
后来,伍子胥做了吴国国相,想到要报恩,苦于不知姑娘家地址,就把千金投入她当时跳水的地方。这就是“千金小姐”的由来。
这就是关于伍子胥的传说。
传说只能当成是传说,但伍子胥从郑国到吴国要经历凶险是一定的,因为从郑国到吴国必须经过楚国,伍子胥又被楚国通缉,因此,不凶险就不正常了。
在经历了艰险后,伍子胥到达吴国首都苏州。当时,吴王僚刚刚当权执政,公子光做将军。伍子胥就通过公子光的关系求见吴王。
正好,楚国边邑钟离和吴国边邑卑梁氏都养蚕,两地的女子为争采桑叶打起了群架,楚平王听说自己国家的女人被人欺负,就出兵教训吴国,为楚国女人出气。吴国则派公子光攻打楚国,攻克了楚国的钟离、居巢。
伍子胥因此劝说吴王僚说:“楚国是可以打败的,希望再派公子去。”
但公子光却对吴王说:“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国杀死,劝大王攻打楚国,是为了报他的私仇。楚国未必可以打败。”
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有野心,想杀死吴王僚而自立为君,不可以用对外的军事行动劝说他,就向公子光推荐了一个名叫专诸的勇士,然后离开朝廷,和太子建的儿子胜到乡下种地去了。
然后就是公子光与吴王僚的舞台时间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