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说汉唐和亲51.唐太宗决定和亲薛延陀

(2019-04-14 23:13:30)
标签:

和亲

历史

杂谈

分类: 平说汉唐和亲


唐代最初三个和亲公主都上了日月山,为什么?因为西部逐渐成为唐代的主要外交方向之一。不过,早在贞观初年,李世民曾经打算把自己的亲闺女和亲给薛延陀。如果成行,这将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亲闺女和亲外族。而且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亲闺女,但是,这次和亲却是一次未遂的和亲。

什么原因导致李世民为拿自己的亲闺女和亲?唐太宗既然答应了,为什么又成为一次未遂的和亲?薛延陀究竟有多大的能耐,使得唐太宗要将亲生女儿和亲之?被选中和亲的唐太宗的女儿后来又嫁给了谁?

我们还是从薛延陀说起。

薛延陀,一个有点陌生的名字,在草原的历史上,它是一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部族,兴也因为唐朝,亡也因为唐朝。既如此,唐太宗为何打算和亲薛延陀?

与汉代的委曲求全不同,唐太宗的和亲是积极的、主动的。一方面,唐太宗本身就有胡人(鲜卑)的血统,不像汉王室,对少数民族,尤其是游牧民族有看法,本能地排斥。与汉相比,唐太宗更喜欢用具有胡人血统、汉人教养的能臣良将。另一方面,在唐太宗看来,与外族结婚姻,是一种有效的缓解控制的办法,他称之为“缓辔羁縻”。辔,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羁是马笼头和缰绳,牛缰线,驾驭这些牲口的办法,让他们听话,就要适当地松一松缰绳,当然,这对少数民族是一种不尊重,但这就是封建帝王的思维。

但他为什么没有和亲突厥呢?

突厥在唐代初年,在唐不懈的打击下,已经分裂、衰败,尽管如此,他们仍然是唐要打击与警惕的对手。而在唐打击突厥的过程中,被突厥压迫的其他游牧部落开始兴起了。其中的薛延陀首先强大起来。

薛延陀是铁勒的一个部落。铁勒是生活在贝加尔湖一带游牧部落的统称,因为他们还没有进入国家,仍然分散杂居,薛延陀、包括下面我们要提到的回纥都是铁勒的一支,他们自称是匈奴的后裔。隋唐时期,这些游牧部落受突厥的统治。突厥衰败以后,突厥人担心这些虽小、分散但却很强悍的部落壮大后反过来压迫自己,因此,把这些部落的首领招来“开会”。但这个会是一个阴谋,实际上是招来开刀——来一个杀一个。

会没有这样开的。

这种残酷野蛮的行为自然遭致这些本来就强悍民族的激烈反抗,在与突厥人的斗争中,铁勒族中的薛延陀部最先壮大起来。

当然,薛延陀的壮大,与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李世民。

当初,唐太宗为了打击东突厥,削弱突厥颉利可汉的势力,就在突厥的背后扶持看起来要起势的薛延陀。与其它民族一样,薛延陀也有自己的首领,这个首领叫夷男,为了鼓励夷男带领薛延陀人民与突厥做斗争,唐太宗册拜夷男为珍珠毗伽可汗,并赐以鼓纛。

所谓鼓纛,就是战鼓与大旗。这些战鼓和大旗不是一般意义的上大旗和战鼓,实际上它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用价值。它是古时皇帝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的信物。有了这种信物,即用了这样战鼓与大旗,就表明他们是朝廷的一部分,而他们讨伐的对你就是朝廷的不臣。

有了大唐的支持,伴随着突厥的衰落,薛延陀很快由壮大发展到强大,建立了薛延陀汗国,建牙帐于大漠郁督军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下。牙帐在中原指将帅所居的营帐,但在草原,也就是中原北部的匈奴、鲜卑、羌、铁勒、柔然、回纥、突厥、沙陀等民族,牙帐则意为着首都。薛延陀人建立了自己的牙帐,就意味着他已经建国,已经可以与东突厥分庭抗礼。为了能够替代排斥突厥人,他们积极向唐靠近,遣使入贡,努力成为唐在漠北的一个附属藩国。

对于唐朝廷来说,有了薛延陀,唐朝廷对付突厥人更是得心应手。薛延陀在北方牵制突厥,大唐从南方打击,在两面夹击的下,东突厥终于彻底衰落。贞观四年(630年),唐军擒获突厥颉利可汗,灭亡了东突厥。

东突厥灭亡了,版图划入唐朝,颉利被俘时,降唐的突厥民众多达10余万人。怎么安排这些突厥人?这是一个问题。

唐太宗紧急开会磋商。经过朝廷的商议,对于投降的突厥人,最终有了方案。唐太宗最终采用中书令温彦博的建议:“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将这部分突厥人安置在东起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市西南),西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之间。保留他们的部落,保留他们的风俗,还让他们像突厥人那样生活,游牧打猎,既充实人烟稀少的边境地带,又使其远离农耕社会,减少其对内地人民的影响与干扰。

突厥人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不会乐意过农耕生活,因此,还让他们游牧打猎,还让外他们生活在草原是明智的。

当初,颉利可汗即位后,任命什钵苾为小可汗,居突厥东部,主管突厥属下的契丹、靺鞨等部,其牙廷南接幽州,号突利可汗。突利虽为可汗,却是个小可汗,俗话说,不愿当大可汗的可汗不是好可汗,突利对自己的待遇自然不满,就私下里与唐太宗李世民结好,李世民则需要用突利可汗来人化颉利可汗的势力。颉利可汗被唐朝廷打击,势衰,没人了,突然想起了突利,骤然向突利可汗征兵,突利可汗当然不干,对于颉利可汗来说,你不干,我就打你,于是叔侄两人各率自己的人马打了起来。突利可汗知道自己势弱,弄不过颉利可汗,就干脆不玩了,直接南下投奔唐朝。要求成为唐朝廷的臣民。

对于突利的入唐,唐太宗是清醒的,他马上想到了自己的江山,想到了自己建立的还算稳固的政权。他对左右说:“古代的国君劳己而为民,国运就长;奴役他人自己享受的,国家就亡,现在突厥内乱,是因可汗不行君职所致。突利可汗是他至亲,不能自保而前来。虽夷狄弱则边境安。但看他的败亡,我不能不警惕,担心自己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也会引起祸变。”

唐太宗不希望自己的队伍里出现突利可汗式的人物,但突利可汗来后,唐太宗却十分高兴,厚礼相待,赐以御膳,并授官右卫大将军,封爵北平郡王,食邑七百户。

唐灭亡东突厥后,唐太宗在东突厥领地设置顺州裕州化州长州定襄云中都督府的同时,又想起了突利可汗,任命突利可汗为顺州都督(顺州,侨治营州,治所龙城县,在今辽宁朝阳市)。唐太宗对他说:“以前你的祖父启民可汗亡失兵马,隋扶助复立。受恩不报,你的父亲始毕可汗反为隋敌。你今日困窘来归顺我。我所以不立你为可汗,正因为前车之鉴。我希望中国久安,你宗族也不会灭亡。所以任你为都督,不得再相互侵掠,永为我北方的藩屏。”

突利可汗跪拜听命。

突厥投降后,对于投唐的有些身份的突厥酋长,朝廷都被授予将军或中郎将之职,造成突厥人有一百多人做上了五品以上的官,这个数字几乎占唐朝中同级官员总数的一半。

为了更有利突厥人的管理,唐太宗将近1万户的突厥人迁居京城长安。

突厥的问题终于解决。

但按下葫芦就会起个瓢。

草原上不可能出现权力真空。几乎在突厥衰亡的同时,薛延陀迅速强大。其势头超出了唐太宗的想象。

草原上的规则就是赢者通吃。突厥的衰败,使得原追随突厥的游牧部落投靠薛延陀,或者干脆就成为薛延陀人。薛延陀迅速发展,一不留神,东起大兴安岭西端,西抵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南界河套,北至色楞格河,都成为薛延陀汗国的疆域。境内包括回纥、仆固、同罗、拔野古、阿跌诸部。薛延陀人把牙帐也由郁督军山迁至都尉捷山北独逻河之南(今蒙古国土拉河流域)。拥兵20万,代替突厥,成为北方最强大的汗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