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说汉唐和亲35.接萧皇后到突厥的其实是义成公主

(2019-03-25 22:42:34)
标签:

和亲

历史

杂谈

分类: 平说汉唐和亲

义成公主虽然救了隋炀帝,却救不了隋王朝。从这个意义上说,义成公主还不如不救陈炀帝。我们假设,她如果不救隋炀帝,再假设隋炀帝被始毕可汗抓住,会是一什么情况?矛盾一定会转嫁到突厥身上,有可能会凝聚人心,而放弃对高丽的讨伐,放弃了伐高丽,就避免为讨伐高丽所造成的危机,如果隋度过这个瓶颈危机,那么大隋也许能像其他王朝那样延续一、二百年。但这只是也许,只是可能的一种情况。总之,义成公主救了隋炀帝,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毁了隋朝。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隋炀帝一旦安全摆脱突厥人,回到东都洛阳,翻脸就不认账了。

首先他不认为他受到了致命的攻击,因为不承认,所以其他人所做的一切也都被抹杀了。因此,他根本不履行他所承诺过的要重奖功臣。因为没有这件事,哪来的功臣?他知道自己在雁门丢人了,为了持抹去这段记忆,他故意淡化,甚至将萧瑀赶出了宫。说一小撮突厥丑类,窜到雁门城下,几天没赶走,就把萧瑀吓得不成样子,实在丢人,下令把萧瑀逐出洛阳。

当初在危机之中,正是萧瑀劝谏炀帝赦免高丽,重赏将士,并建议通过义成公主来解除危机。隋炀帝如此对待功臣,过河拆桥,的确有些太不够意思。

这人品不是一般的差!话又说回来了,皇帝有几个人品好的?

这一事件也反映了萧瑀的才华,所以他能在此后建立的大唐,五度为国相,并与太宗李世民成为儿女亲家。

对历史的态度,反映了一个人的未来。而历史上,皇帝大多都是最不讲道理的,不仅仅是隋炀帝这个带帽的昏君,其他的皇帝也好不到那里去。因为没有制约、没有监督的权力,只能让人成为非人类。我有时不明白,我们为什么不从这个角度去好好地反思我们先人设计的这个制度的缺陷,却乐此不疲地为这些帝王歌功颂德。实在让人难以理解。中国的进步,在于对历史的解读。怎样地去解读历史,决定着中国人以什么样的态度走向未来。


隋炀帝以这种方式解读了自己的过去,也以这种方式走向他的末路。由于不承认危机是伐高丽造成的,不承认征伐高丽引起社会矛盾加剧,不反思自己的过错,出尔反尔,继续的滥用民力、国力,一二再,再二三地讨伐高丽,结果导致火山爆发。压抑不住的百姓终于发生叛乱,而隋炀帝对待民乱的政策又不上路,结果同所有君一样,身败名裂,亡国亡家。

大隋灭亡了,这是远嫁突厥的义成公主所不愿看到的,也是她所无能力的。但是她一定是要为大隋而战的,利用她力所能及的方法。当然,从史书上我们很难看到她的身影,但是通过折射,我们还是能看到义成公主的影子。

同千金公主一样,她的祖国灭亡了,但是与千金公主不一样的是,北周是被杨坚灭掉了,并且杨坚建立了隋朝,杨坚是北周的仇人。而隋朝的灭亡却不那么好找仇人。有一点是明确的——隋炀帝的宠臣宇文化及杀掉了隋炀帝,因此,义成公主自然会把焦点对准这个吃里扒外的宇文化及。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军阀割据,局面已经完全在隋炀帝的掌控之外,既然控制不了,也就不控制了,这时,谁给隋炀帝报告坏消息,他就杀了谁——隋炀帝已经疯了。隋炀帝那个善解人意的萧皇后也就不让人用一天天恶化的局势来烦他,让他以鸵鸟的方式,等待着有那么一天、有那么一个人来取他的头颅,实际上,他还抱有退位后做个富翁的想法。但结局是,在局势一片混乱的情况下,他的宠臣宇文化及在江都了杀了他,然后宇文化及自称大丞相,用船载萧皇后、宫人和珠宝西归洛阳。

乱世已经没有了王法。宇文化及西归,通往洛阳的路早已不通,他被李密击败,退到魏县,看看真的没王法了,他自立为帝,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国号"",但这个国家立国半年,就被窦建德击败,宇文化及被杀,混乱中,萧皇后被窦建德接入军中。这一年,李渊称帝,建立唐王朝,封萧皇后八弟萧瑀内史省内史令。

萧皇后落入窦建德接之手的消息很快这事传到了突厥。突厥人立刻插手,让窦建德把萧皇后送到他的牙帐去。突厥人是谁?这时就是这些割据政权的爷爷,窦建德那里敢得罪,于是急忙把萧皇后送到了北方。

迎接萧皇后一行的是处罗可汗。这时义成公主的第二任夫君始毕可汗已死,始毕可汗的弟弟处罗可汗继位,而他刚刚继位,就迎来了萧皇后一行。

萧皇后被接到突厥,让我们看到了义成公主的影子,看到义成公主在为大隋王朝的复国的努力。这个努力首先是在隋炀帝皇后萧皇后身上。

突厥人为什么要萧皇后呢?

有些小说里和民间不靠谱的传说,说萧皇后是绝世美女,突厥可汗看中了她的美色。说突厥可汗是野蛮部落,哪里见过中原的绝色美人,见了萧皇后,浑身都麻酥了,即封萧皇后为爱妃。

这些都是没有根据的戏说。

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历史的记载。史书记载的萧皇后,“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候”。因为过过苦日子,所以不同于一般的贵夫人。她与杨广维持了36年的婚姻,在杨广被杀的时候,大约52岁。她的长子已经34岁。即使曾经是国色天香,绝代佳人,50多岁的年纪,怕是不会吸引以年轻、崇尚年轻与活力的突厥人了。因此,她之所以被突厥人接去,应当是义成公主的主意。义成公主不是想姑嫂共事一夫,而是要保留杨家的命脉、血脉。因为萧皇后不是一个人,她还带着杨广的嫡孙杨政道和自己的侄孙萧嗣业。杨政道是杨家的苗,有了杨政道,大隋还存在着一线希望。因此,义成公主让突厥可汗派使者把他们接到了大漠。在这里,有她的保护,由突厥的保护,他们暂时是安全的。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八月,隋义成公主从突厥派使者接萧皇后和皇孙杨政道入突厥。萧皇后在突厥寄居长达10年。

还有一个事情也能证明这件事与义成公主有关。这就是随萧皇后一块去大漠的还有危害杨广的大臣宇文化及的头颅。突厥人为什么要宇文的头颅?他们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不远千里,要这么一个人头有何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义成公主的影子。她要用汉人的习惯,用仇人的头颅祭奠亡灵。

义成公主把萧皇后接到突厥,为杨家的朝廷的延续保护了种子。此后不久,杨正道在山西定襄复国,称隋王。隋朝流亡到突厥的人都归附了他。杨正道有部众万人。这个时候,突厥处罗可汗又准备攻取太原来安置杨正道。但突厥人通过占卜认为不详,因此劝阻处罗可汗,但是在义成公主的教育下,他已经成为一个合格的女婿。他说,我的先人,亡国,是大隋帮我们恢复了江山。如今忘恩,则不吉祥,占卜不吉祥,是神灵不知道这件事,因此,我自作主张。

处罗可汗打算用武力帮助杨正道,但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现了异常的天气,史书记载,天连下三天血雨,到了夜里群狗不知何故同时嚎叫。处罗可汗病了。为了让可汗迅速恢复病体,公主让他服用中原的神药五石散。

五石散中的“五石”,根据东晋很著名炼丹家、道士、医药学家葛洪描述,由“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也”组成。隋代名医巢元方则认为是由“钟乳、硫磺、白石英、紫石英、赤石”组成。尽管“五石”配方不相同,但其药性皆燥热绘烈,服后使人全身发热,并产生一种迷惑人心的短期效应。实际上是一种慢性中毒。传说西三国时期的何晏耽声好色,服了五石散后,顿觉神明开朗,体力增强。在他的带动下,五石散成为神药,广为流传。然而,许多长期服食者都因中毒而丧命。到了唐朝以后,基本遗弃。处罗可汗服用五石后,不久疽疮发作而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