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说汉唐和亲43.唐朝廷六难求亲使者

(2019-04-02 17:10:39)
标签:

和亲

历史

杂谈

分类: 平说汉唐和亲



那么,这次唐太宗同意和亲了吗? 

正所谓不打不成交,松州事件,尤其是吐谷浑不是吐蕃的对手让唐太宗敏锐地感受到了吐蕃潜在的威胁,必须早做打算。实际上,吐蕃后来成为唐朝最为强大的对手,当然这是后话。唐蕃之间的首次冲突是因为求亲引发的,自然应当以求亲作为结束。因此,唐太宗找了一个宗室女,把她提拔为公主,称文成公主,作为和亲的使者,通婚吐蕃。吐蕃与大唐的外交关系算是建立起来了。公主是就两国友好的大使,公主的住所就是使馆。

这是中原史书的记载,但是吐蕃人却有另外的版本,而且这个版本更有意思。

吐蕃人是怎么记载的呢?

根据吐蕃的记载求亲的过程很有些故事。

说当时松赞干布让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前往长安请求与唐和亲。唐太宗先择了小女文成公主,但当时请亲的不止吐蕃一家,大食(阿拉伯一带)使臣带了一个百人的使团来求亲;天竺人(印度一带)带了一个百人的使团来求亲;党项人也带了一个百人的使团求婚;唐太宗就这么一个公主,这么多使团,这难住了唐朝廷,怎么办?

为了不得罪人,唐想了一个智力比拼的游戏,胜出者就到得到公主。于是有了“五难使者”或“六难使者”的传说。

说面对几个国家都想求得才貌双全的文成公主以便和强盛的唐朝攀上亲戚,唐太宗李世民来了个“比文招亲”或“比智招亲”,出了六个难题,哪个国家的使者能全部能应对,他就把文成公主许配给那个国家的国王。

这是六道什么样的难题?

第一道题,是一道判断题,我们都知道,树木是竖着长的,有根部,也有头部,下面的地方是根,上面的是头,一般情况下,根部比较粗,头部比较细,但是唐朝人找了一根根部与头部一样粗细的树木,让使者判断,这根两头一样粗细,看上去没有什么区别的树木哪头为根部,哪一头为尾部。

第二道题,是一道实践题,一块玉,玉的中间有一个孔,让使者用细线像穿针眼那样,从孔的这头穿到那头。但是如果是穿针眼,比眼神那就不是什么难题了。这个题的难度在于,这个眼、也就是这个玉上的孔不是直线,而是曲线,是曲里带弯的那种,线是软的,让线在玉古中拐几弯穿过去,那是相当的不容易。

第三道题,是一个辨别题,考眼力,唐人一百匹马驹和一百匹母马混在一起,让使者辨别哪匹马驹是哪匹母马生的。哪匹母马是哪匹马驹的母亲。这个题对我们来说是真难,对我们来说,马长得都一样。即使是人,让一百对母子分开,然后再去辨认谁是谁的母亲,谁是谁的儿子,也是相当的困难的,何况,很多母子或母女长得并不像,遇到长得像的可能还好辨认,遇到长得不像的,怎么辩认?辨认人如此,更何况是马呢?这不是难为使者吗?

第四道题,一百只小鸡,一百只母鸡,哪只小鸡是哪只母鸡孵的?

第五道题,考饭量,考酒量,考能力。这个题目是要求每个使臣一天之内吃完一只羊,喝完一坛酒,还要不借助他人自己回到自己的住处去。回到自己的住处不是难题,但吃完一只羊,喝完一坛酒才回到自己的住处那就相当难了,民间所谓,吃撑、喝甍,尤其是喝多了,哪里还能找到家在什么地方。我就见到过,酒喝多了,跑到别人家的门口,用钥匙开门,结果怎么也开不开,然后,别人开门时,他还反问为什么到他的家里还把门反锁了?什么情况?

这还是好的,还有的家在城西,喝完酒骑着车子跑到了城东的郊外,最后搂着树在路边睡了一夜。

第六道题,最难为人,唐人找了五百个宫女,其中有文成公主,让重来没有见过文成公主的使臣从扮像一致的五百宫女中选出文成公主。已经够难为人的了,这还不够,还让这五个宫女包括文成公主都戴上面罩,都戴上盖头,不戴盖头就已经无法辨认了,何况再戴上盖头。太难为人了。

比拼开始,不出所料,其他国家的使者都失败了,知难而退。但是,大字不识的吐蕃使者禄东赞却以他的智慧解决了所有问题,最终顺利地娶到了文成公主。

他是怎样解决的呢?

第一道难题,判断树的根部与头部,这个禄东赞不擅长,但有擅长的,什么物质擅长解决这个问题?是水。水能分出树的根部与头部。因为树木看上去虽然一样,但树有一个特性,就是根部密度大,密度大,就比密度小的头部要略微重一些,在水里会更下倾斜。禄东赞通过将木头放入水中,分出了木头的根部与头部。

第二道难题,穿玉孔,这样的难题,人当然完不成,但有动物可以完成,什么动物?蚂蚁。蚂蚁是最善于穿过缝隙去寻找食物的,禄东赞在玉孔的一端涂上蜂蜜,然后将柔软的细线拴到蚂蚁的腰上,把蚂蚁放在孔的这头,蚂蚁闻到气味开始向孔里爬,禄东赞不断的吹气,蚂蚁把线带到了孔的那头。

这第三题,把一百匹马驹与一百匹母马分开,再让它们合在一起去辨认亲子关系,你就是不分开,对许多人来说也够难的。因为在我们看来,它们长得都一样,大眼睛、双眼皮,长眉毛,这谁跟谁啊?这个水不能分,别的动物不能分,只有马自己会分,小马自己会去找自己的母亲、你认得再准,也不可能比母马和马驹认得准。怎么让小马自己找妈妈呢?但禄东赞真有办法,他是逆向思维,自己不去辨认,而让马自己去辨认,怎么让马自己认呢?他有办法,将一百匹母马和马驹分开关起来,让小马驹饿上一夜,然后才把母马一匹匹放出来,马驹一看自己的妈妈出来了,忙去吃奶,如此解决了第三个难题。

同样第四个难题也是先把鸡和母鸡分开,到喂鸡食的时候,把母鸡一只只叫到鸡群中,小鸡一见母鸡就跟著啄食去了。然而,还有一些小鸡不肯跟母鸡去,禄东赞就学老鹰和鹞子的叫声,结果,这些不听话的小鸡也吓得跑到自己的母亲跟前去了。

第五个是饭量和酒量。酒量代表着胆量、力量、气量,当然也代表控制力。酒后不醉是英雄汉,醉而不误事,是英雄中的英雄。游牧民族的人都善酒,但一天吃完一只羊,并喝完一坛酒超出了常人的能量,而喝完还要能回到住处,这就更难了。结果别的使臣有的吃到一半,喝到一半就醉得省人事,禄东赞虽然也醉了,但有很强的自强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知道不能误事。还有,在他来之前,他已经在自己的住处拴了一根线牵到喝酒的地方,这样禄东赞虽然带著醉意,还是顺著线回到了住处。

最后一道题几乎是无解的,让一个从来没有见过文成公主的外族人从五百个身着同样服装的宫女中选出公主,这简直是难为人吗?在我们眼里,外族人都长得一样。同样,在外族在眼里,汉族人也都长得差不多。何况她们还都戴着盖头,掀起你的盖头我都不认识,何况遮住你的盖头来,这一下把人全难住了。但禄东赞却解决了,他是怎么斛这道难题的?

他不认文成东主,但有人认识,虽然认识文成公主的人不能告诉他,但可以通过不算作弊的小动物告诉他。最后他通过一个蜜蜂顺利地打到了文成公主。

原来很巧,禄东赞的邻居是一个老妈妈,这个老妈妈的女儿在宫里当文成公主的侍女,他通过这个老妈妈,了解到有关文成公主的一些生活情况。文成公主喜欢用一种香,香味独特,蜜蜂喜欢这种香味。所以在辨认那天,禄东赞手里抓了一只蜜蜂,辨认开始,禄东赞就放开蜜蜂,小蜜蜂一下就飞到文成公主头上。这样他从五百个面遮盖头的宫女辨认出了从没见过文成公主。

这就是六难全都使者的传说,这个传奇通过壁画和雕像的形式流传至今,壁画在布达拉宫,内容是唐太宗五难求婚者。雕像在塔尔寺,内容由五难变成了六难。

这个传说在吐蕃人中流传很广。

比武招亲,难为女婿,这有些符合中原人的习俗。

不难看出,这个叫禄东赞的有智慧。在吐蕃历史上,禄东赞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国相。如果非要给大家一个概念,他有点像商朝的尹伊,周代的姜太公、西蜀的诸葛亮。

唐太宗一生阅人无数,尤其识才。所以才能重用曾经设计谋害过他的魏征,信任那个叛将尉迟敬德。禄东赞的才能得到唐太宗的赏识,唐太宗因此想留住他,给他封官,并准备把自己的姐姐琅邪公主的外孙女段氏好人家给他,做他的妻子。(《资治通鉴》记载(卷一九六贞观十五年春正月)。

但禄东赞也同样拒绝了。禄东赞为什么拒绝呢?

两个理由,一是“臣国中自有妇,父母所聘,不可弃也。”就是说我吐蕃有夫人,是父母所聘,不能舍弃。这个理由是很站得住的。第二,“且赞普未得谒公主,陪臣何敢先娶!”我是奉国王的命令为他迎娶公主的,现在公主还没有迎娶,我自己先娶一房,这怎么能行?不能大麦不熟,小麦先熟,这不是给自己找雠吗?这非常符合中原人的核心价值,又忠、又孝,唐太宗更加赏识,但最终还是没有留住禄东赞。

号称中国古代十大名画的阎立本的《步辇图
》中有他的形象。

实际上,禄东赞真得成为唐的对手。

 

图41 
阎立本《步辇图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