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和亲历史隋 |
分类: 平说汉唐和亲 |
可是,突厥民族却缺少建立一个稳定的国家的能力,他们不知道一山不容二虎。在汗国之内,同时竟并存着两个可汗,也就是二个老虎,后来尽然发展到5个可汉,即五个老虎。隋朝建立的时候,突厥分为五部:
摄图称沙钵略可汗;
毗罗称第二可汗;
大逻便称阿波可汗 ;
玷厥称达头可汗;
此外 还有步离可汗。
图30 突厥汗国四可汗分布势力图
各可汗互不统辖,分居四面,而以沙钵略可汗最为强大。当然,这些老虎还是有区别的,区别就是看谁的牙齿更厉害,以此分为大老虎,二老虎、三老虎……。这并不稀罕,但这些老虎都有自己的领地,这就危险了,他们随时会使这个国家分裂、争斗。从而导致汗国瓦解。
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以后,给予突厥的财物已不像过去那样丰富,礼数亦渐薄,于是突厥各部怨恨隋朝。在这种情况下,突厥人团结起来给隋制造麻烦。但隋文帝杨坚采取长孙晟的建议,利用突厥人五可汗之间的矛盾,以离间计挑动突厥各部落。隋朝的离间计取得了极大成功,沙钵略可汗的叔侄纷纷反叛,沙钵略腹背受敌,陷入困境。
沙钵略可汗虽是大可汗,力量最为强大,但其他几个可汗联合起来,也够他对付的,而事情的发展恰恰使之成为事实。当时,阿波可汗比较得人心,沙钵略可汗忌妒他,就想收拾他,结果,突然袭击,杀了阿波可汗的母亲。阿波无家可归,又对付不了强大的沙钵略可汗,只好投奔西部的达头可汗。达头可汗本来就与沙钵略有矛盾,曾经被沙钵略废掉的贪头可汗,沙钵略的堂弟勤察等也纷纷投奔达头或阿波,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反对沙钵略的势力,并且在军事对抗中,屡屡得胜。沙钵略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
年轻的千金公主发现事情的残酷,本以为战无不胜的丈夫沙钵略可汗可以为她报仇,没想到大仇没报,沙钵略可汗自己却陷入了泥潭。她也许懂得来日方长,女子报仇十年不晚这个道理。因此,只好先收回个人恩怨,帮助沙钵略可汗解困。
看来,只要是分裂,只要是内部不和就会受制于人。这个道理不断地被历史所证明。游牧部落与农耕国家总是处于角力状态中,你内部分裂,内力不足,必然导致强弱平衡的打破,自己的生存空间被挤压。而内部团结,国内统一,则在这种角力中占尽优势。在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吃草原的亏,主要还是在于自己的分裂。分裂不仅使自己丧失力量,而且尽可被人利用、分化。北朝,齐、周分裂,争向统一的突厥忍辱献厚礼,隋文帝统一,击破分裂的突厥。隋末大乱,军阀割据,当时割据者如薛举、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之流,都向统一的突厥可耻地称臣求援。突厥给他们称号,助长他们的分裂势力,借以坐收大利。因此,统一是立国的生命,分裂是衰亡的根源,历史上无数事实证明了这个规律,隋与突厥胜败的变化也是许多证明中的一个。
在与反沙钵略的突厥同盟对抗中,要想摆脱孤立、被动的劣势,最好的办法就是得到隋朝的支持,而要得到隋朝的支持,就不能再替千金公主主持所谓公道,为她报仇,必须收起个人恩怨。而千金公主识大义。面对沙钵略的困局,她没有袖手旁观,小女子还是很有些政治家的气度,能屈能伸,她向杨坚写去亲笔信,表示自己虽是北周公主,却十分钦佩杨坚的圣明,请求做大隋皇帝之女。
这个时候,沙钵略也给杨坚写信,称自己是隋的女婿。皇帝是我妻子的父亲,也就是我的老丈人。我是皇帝女儿的丈夫,也就像皇帝的儿子一样。现在亲上加亲,子子孙孙。我们的亲戚关系是一万刀也割不断的。所以我国的牛马也是大隋的牛马,大隋的绫罗绸缎也是我突厥的绫罗绸缎。希望隋与突厥保持友好。
杨坚此时也没有足够精力打败突厥,他还要收拾南方的陈国,要稳住北方的局势,也就顺水退舟,回信说,我既是你妻子的父亲,对你也就和对自己的儿子没有两样。有没有两样,地球人都知道。既然说是亲戚,就要有走动,现在我这么长时间没有看看自己的女儿了,因此,特派遣大臣虞庆则去看望女儿。顺便也看看女婿。
这种外交使者,很多时候也充当间谍和收集情报的使命,因此,他们派了熟悉突厥的虞庆则和长孙晟。当年长孙晟作为使者护送千金公主到突厥,并且逗留了一年多,很熟悉突厥的情况,也有很多老朋友。虞庆则到了突厥可汉的牙帐。沙钵略摆开自己的仪仗队,陈列自己的宝贝,坐着接见虞庆则。他也知道这有些不妥,就找了二个理由,一是自己身体不好站不起来,这是客观原因。二是除了自己父亲伯父以下的长辈,他都不下拜。虞庆则说这不行,不下拜是万万不行的。这时,千金公主出来解释说:别跟他争,这些突厥人都是豺狼,过分与他相争,他们会咬人的。
这话听起来是帮大隋使者说话,而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的丈夫说话。因为拜与不拜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是称臣,即臣属关系。一是两国之间的平等关系,这是大事。虞庆则非常明白。于是他随从长孙晟劝告说,突厥可汉和隋天子都是大国之君,但现在你是天子的女婿,既然是女婿,女婿怎么能不拜老丈人的。盖有你老丈人玉玺的信不是什么人随便都能接的,必须跪着。
沙钵略无话可说,他的防线被攻破,只好跪着接受了那个有玉玺的信。把它顶在头上,不知是尊重,还是做秀。但是接下来,他却与大臣们凑在一起大哭起来。看来,他也是万般无奈,忍辱负重才这么做的。这还没有完,接了信后,虞庆则又让他称臣。
他问属下,什么是臣?臣是什么?
属下回答说,臣就是我们说的奴隶。这时,沙钵略已经完全入戏了,说,能做大隋的奴隶,这是虞庆则的功劳,因此,给了他一千匹马并把堂妹嫁给了他。
这样因为千金公主,并通过千金公主这个钥匙,缓解了沙钵略的困境。两家成了一家人。杨坚也赐娘家姓宇文的千金公主扬姓。编进皇家祖谱,改封为大义公主。
这是赞扬千金公主大义灭亲?还是希望她深明大义,为隋和突厥安定做出贡献?不得而知。可能两者兼而有之。
此后,两国来往不断,取得暂时的安宁。
关系好了就好说话。当时,沙钵略两面受敌,尤其担心东面的契丹,因此,请求向南迁移。隋朝廷同意,并给他们提供衣食和锣鼓乐队。沙钵略向西突厥阿波部进攻,虽然取得了胜利,但阿波部却趁机夺走了沙钵略的老婆孩子。隋军替他教训了阿波部,夺回了沙钵略的老婆孩子并还给了沙钵略。沙钵略非常高兴,此后年年给大隋进贡。甚至有一天,亲手杀死了十八头鹿,把鹿尾献给扬坚。但是中国人的自然观,不猎取群兽,沙钵略回去后,他的牙帐被火烧了。突厥人也是非常相信神灵的,因此,心情郁闷,一个月后就死了。
587年,沙钵略病死。沙钵略死后,他的弟弟处罗侯继承了可汗之位,按照突厥的风俗,千金公主又成为处罗可汉的可敦。但不久,处罗侯可汉在西征中被流箭射中死了,沙钵略的儿子都蓝可汉继位,千金公主又成为都蓝可汉的可敦。加上没见着面的佗体可汗,千金公主已经作了四位可汗的可敦。
这时,隋与突厥的边境是相对安宁的。当然,这样的安宁只是暂时的,杨坚表面上对公主恩宠有加,公主也认隋朝为自己的祖国,但这些更像是面子活,这种友好缺乏基础。从心底的深处,千金公主处心积虑、每时每刻都在想办法颠覆隋朝,而杨坚则更加老谋深算地窥探着千金公主的一举一动。
一个年轻的可汗夫人,一个老谋深算的隋朝皇帝。两人之间的暗斗在悄然进行,矛盾终将暴发。

图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