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说汉唐和亲23.辽阔的草原不缺故事

(2019-03-14 20:23:04)
标签:

和亲

历史

南北朝

分类: 平说汉唐和亲

 

蒙古草原是历史风暴之源,就像西伯利亚的寒流一样。辽阔的草原不适宜农耕,游牧是草原地带的生产方式。游牧的特点在于流动,流动就潜藏着风暴。广袤的土地看上去人烟稀少,但一旦有一股力量把有限的游牧部落汇集在一起,就会形成风暴,冲击南部的中原。蒙古高原向来就是风暴的策源地,不像华南多山的地带,仅将每一个山头走到就是困难的事。因此,青藏高原直到公元6世纪,才形成统一的力量,而蒙古草原则一直是处在高压脊。在华夏文明的早期有匈奴。匈奴伴随周秦汉几个世纪。此后,蒙古高原就没有消停过,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拔游牧人走了,又一拔游牧人来了,草原上就是这样不断上演着一场场血腥的戏。

平说汉唐和亲23.辽阔的草原不缺故事

图25辽阔的草原

匈奴人到了公元二世纪时,彻底衰落了。衰落的匈奴分成了二波,一波南迁,一波西去。南迁的逐渐融入华夏,成为北方汉人的基因之一。西去的匈奴和搅罗马人去了。匈奴消亡了,中原的人们或许以为草原终于安静了。但是这是美好的愿望,几乎是在匈奴人还没有来得及谢幕的时候,另一支过去一直被匈奴人压制的部族之一的东胡人——鲜卑就登场了。鲜卑人很快占据了匈奴的地盘,成为新的草原霸主,形成新的高压脊。草原的高压脊,似乎有它固定的通道,一般是先南下,南下受阻,就西去。匈奴、柔然、突厥、回纥、契丹等等都是如此。在这方面不同于欧洲的游牧民族,如水花四濺,四处蔓延。蒙古高原的疾风总是先南下、再西去。

在东汉时期,鲜卑人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云团,酝酿着南下,但是受到东汉的阻挡。然后东汉消失了,接着三国混战,到了西晋有了短暂的统一,但很快就被八王之乱的“乌龙球”击中。司马家族终于在互相残杀中退到了长江以南,并偏居、苟延残喘在那里。当时华夏文明的故乡——北部中原一带被匈奴、鲜卑、羯、氏、羌五个北方部落占据,并在那里大打出手,争夺着这一时期、这一地带的主角。不同部族至少建立了十六个政治军事集团。经过百年的混战,最后,还是强大的鲜卑人笑到了最后,鲜卑人基本统一了北方各股政治力量,其他的部族不是被征服,就是被赶走。

  十六国及其政治政权所属民族

朝代名

直迄年

创建者

国都

亡于何国

前赵 ( 匈奴)

304-329

刘渊

左国城(山西离石北)、长安

后赵

成汉 ( )

306-347

李雄

成都

东晋

前凉 ( )

317-376

张轨

姑威(甘肃武威)

前秦

后赵 ( )

319-351

石勒

襄国(河南邢台)邺(河南安阳北)

冉魏

前燕 ( 鲜卑)

337-370

慕容皝

 邺(河南安阳北)

前秦

前秦 ( )

351-394

符健

长安

后秦

后燕 ( 鲜卑)

384-409

慕容垂

中山(河北定州)

北燕

后秦 ( )

384-417

姚苌

长安

东晋

西秦 ( 鲜卑)

 385-431

乞伏国仁

 苑川(甘肃榆中东北)

后凉 ( )

386-403

吕光

姑威(甘肃武威)

后秦

南凉 ( 鲜卑)

397-414

凭发乌孤

乐都(青海省)

西秦

南燕 ( 鲜卑)

398-410

慕容德

广固(山东益都)

后秦

西凉 ( )

400-421

李暠

酒泉

北凉

北凉 ( 匈奴)

401-439

沮渠蒙逊

张掖

北魏

胡夏 ( 匈奴铁弗)

407-431

赫连勃勃

统万城(陕西横山西)

吐浴浑

北燕 ( 高句丽、汉)

409-436

冯跋

龙城(辽宁朝阳)

北魏

代(鲜卑)

338-376

拓跋什翼犍

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

前秦

冉魏(汉)

350-352

冉闵

邺(河南安阳北)

前燕

西燕(鲜卑)

384-394

慕容弘

长子(山西长治)

后燕

  五胡十六国时期各族政权列表

匈奴

 前赵

 北凉

 

 

鲜卑

 吐谷浑

 段部

 宇文部

 前燕

 代国

 北魏

 后燕

 西燕

 西秦

 南凉

 南燕

 

 后赵

 

 

 

 仇池

 成汉

 前秦

 后凉

 后秦

 宕昌

 邓至

 

 东晋

 前凉

 冉魏

 西凉

 北凉

 桓楚

 谯蜀

 北燕

高句丽

 北燕

 高句丽

 

 

丁零

 翟魏

 

 

 


这是公元四至五世纪,草原与中原发生的事情。

鲜卑人建立了北魏,定都大同,还有着草原猎人的味道。尽管如此,他们眼光已经主要向南了。北部的草原再次出现了真空。但草原是不可能真空的,这时,另一支力量取而代之,形成了草原新的高压脊。这就是历史上不太出名的柔然。

柔然文化落后,与草原早期的居民一样,处在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史前文明时期。他们没有文字,将帅用羊屎记大概兵数。后来有了进步,发现在木头上刻上标记记数,比摆弄羊屎文明点,就作了改进。402年,柔然王社仑征服高车诸部,雄据漠北,兵马强盛,自号豆伐可汗(又称大汗,简称汗,阿尔泰语系民族对首领的尊称,最早出现于3世纪鲜卑部落)。豆伐可汗从北魏那里学得了一些兵法,开始组织军队,奖励有功之人。他们的奖励就是有功者可将掳获物得归私有,而作战不力,就得处死或痛加鞭打。这种奖罚分明的严格执行是很起作用的,柔然因此强大起来,占据了西至焉青(西域),东接朝鲜,南临大漠的广大牧地,并逐渐南移,攻掠魏国北境,成为魏国的强敌。

尽管已经成为北魏的强敌,但北魏人却十分瞧不上柔然人。他们的瞧不起是有依据的。

依据是柔然人战败逃走时,总是让母牛在前面,牛群跟着走,母牛走得疲乏,便伏地不起。前面的母牛不走,后面的牛群自然也就无法前进。因此,柔然畜群常被追兵掳去。别的部族人教柔然人改让身强力壮的年轻的公牛在前,柔然人则大不以为然,摇头说,母还不能行,何况它的儿子?因此始终不肯试一试。

这就是习惯性思维的结果。

习惯性思维是人们思维方式的一种惯性,致使人们不敢想、不敢改、不愿改,墨守成规,大大阻碍了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就像我们去年放鞭炮,前年放鞭炮,今年也要放鞭炮。不认真地想一想,那是农耕社会时的习惯,今天的城市社会,它会带来更多隐患,直接的危害就是大气污染。城市是一个高度密集的社会,因此,它能几百倍地放大自然灾害,因此,一些在农耕社会看来不招谁惹谁的习惯,一些无害的习惯,到了城市社会,就一定招谁惹谁。比如随地大小便,随地吐痰。随便穿越公路。柔然人始终不愿改进,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觉得这种人智商太低。智商低肌肉发达,也行,谁侮辱你,你教训他,偏柔然肌肉也不怎么样,与北魏交手,败多胜少,总是被由鲜卑人组成的北魏骑兵追得满草原地乱跑,然后,不吸取教训,又回来骚扰,因此,魏太武帝给他起了个不好听的名子,蠕蠕,以表彰他们不会思考,没有头脑、没有记性,像总是爬向食物而不知道危险的虫子。用今天的话说,魏太武帝的歧视是明目张胆的,不仅自己这样做,还号召全国军民一致称柔然为“蠕蠕”。

平说汉唐和亲23.辽阔的草原不缺故事
图26 草原雄鹰拓跋珪

但是柔然人不这么认为,他们以“茹茹”自称或作为姓氏。“柔然”一词,在他们看来是“聪明、贤明”的意思,也有人认为含有“礼义、法则”之义。

(下面的内容总提示有敏感词,让修改,怎么改也发不出,另起一篇,发了,就是下面,帮我看看哪些是敏感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