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3.2.朱温的克星

(2018-12-12 22:12:38)
标签:

历史

分类: 历史那边的洛阳城事

西风起,天气凉,北边来了个沙陀王。

  朱温的后梁王朝已经不是一个统一的王朝。这个时候,唐末藩镇割据态势已演变成分裂割据的事实。不过,在北方唯一可以与朱温对抗的是沙陀人李克用。李克用的父亲朱邪赤心因勤王而赐姓李。在收复长安的军事行动中,李克用的建功不在朱温之下。此后作为晋王,他以太原以北的地盘作为沙陀骑兵的根据地,与朱温对抗。连年不断的战争使朱温所谓的减轻租赋不可能完全实施,另一方面朱温的无道,最终把自己送上了黄泉路。

在那个时候能够成为朱温的主要敌人,李克用是有些能耐的,至少有着游牧部落好战而狡黠的“狼”性。他是沙陀人,沙陀是西突阙人的一个小部落,唐德宗时依附唐王朝,有骑兵一万,镇守在大同附近。他父亲朱邪赤心因勤王有功而赐姓李,改姓名为李国昌。李克用也就有了汉族的姓名。大唐皇帝有着赐姓的习惯,李世民就曾赐战功卓著的徐懋功姓李。以后许多的有功之臣,尤其是一些降服的少数民族贵族军阀都被赐姓李,后来在宁夏一带建国的吐谷浑人的一支李元昊的姓氏也是这样因唐朝赐姓所得。因此,中国的李姓能够成为中国第一大姓,唐朝皇帝是有着巨大贡献的。同样的例子还有刘姓。北方的匈奴内附中原时,尤其是王室贵族改姓时,往往选择刘姓,因为他们认定自己的母系是刘姓——汉代和亲政策的产品。于是赵钱孙李遍地刘。耐人寻味的是皇帝不断赐人姓李,为李姓的天下大姓做出了贡献,但是后来李唐皇帝自己却为了保全性命,留住所谓的皇根,而不得不改姓胡。正史虽然没有记载这类的事情,但是在今天安徽黟县的西递,所谓典型徽派文化的古镇,中国当今最有魅力的古镇的胡家祠堂中,却记载了这一史实,并且以族谱的形式流传至今。在现场的认知与感受中,我想这应该接近事实。

历史有时就是这样的耐人寻味。

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因有功赐姓李,但后来李克用杀了唐朝大同防御使被大唐追剿,被迫退到阴山脚下继续其游牧生活。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时,李克用得到唐王朝的招安,在镇压起义军的过程中,又立战功,气势压人。 [1]有些流氓做派的朱温已经感觉到李的不顺眼与威胁。朱温受到黄巢农民军的攻击,向李克用求救,李杀败农民军。但当他率骄兵进入朱温控制的汴州城时,朱温却为他准备了 “鸿门宴”,邀克用置酒上源驿,然后“夜以兵攻之。”李克用几乎被朱温围歼。“逾城而免”。李克用很天真地向唐朝皇帝告状,唐皇帝“知曲在汴”,但他哪敢得罪朱温,因“而和解之。” [2]从此,李克用与朱温不共戴天。当然,更深刻的原因是两人都想一人独大控制朝廷。但是相比之下,朱温的势盛,将李克用压迫在河内的山西高原一带,并两次围攻太原。李克用为求自保,不与朱温军相战。但朱温灭唐以后,李克用这个曾经不断被唐王朝征伐的西突厥的后代,却始终不放弃拥唐的名义,沿用大唐的年号,保持正统的声望,因此,是有些谋略的,也就能够成为朱温的劲敌。

尽管如此,在与朱温的较量中,李克用是处在下风的,至少是不占优的。李克用的军队是游牧人,虽然凶悍而善战,是天生的战士,却不是职业的军人,没有多么多规矩,抢掠百姓如同射取天然的猎物,毫无控制。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曾劝他整顿军纪。李克用的观点也是有理由的:这些人之所以能跟着我李克用征战几十年,不就是为了混口饭吃?我没有开封这样经济都会,没有江南的富庶,没有钱养他们,而四方诸侯都在招募勇士。李克用也知道,十世纪最缺乏的是什么?是人才,能打仗的人才!他们要是走了,我靠谁给我守河东。没有钱,可以用宽松的软环境来留人。只是这种方式留人是不得人心的。

风水轮流转,一物降一物。朱温把李克用压迫在河东。李克用死,其子李存勗虽然没有政治头脑,却继承了突厥人天生战士的本性,好战而玩命,喜欢亲自冲锋陷阵,视为战争为游戏。打仗打到如此境界是很怕人的,尤其是他带领的是凶悍的突厥骑兵,尤其是他改革了父亲的做法,整顿军纪、整肃军队,军令不准违,打仗按作战部署,分路进军,不许迟到早退,违者斩首。于是军威大震,几次战役下来,优势转移到了晋军。朱温的梁军则闻风丧胆,谈晋军色变。即使朱温御驾亲征,亲率优势兵力与晋军作战也不行。还没交锋,只是有人误报说,沙陀军到,梁军就已被晋军内攻击倒——兵士多逃走。即使严刑也不能禁。朱温看到颓势已成,性格变态暴躁,动不动就杀功臣老将,这其实更加剧了颓势。后来,即使朱温本人听到晋军倒的消息,也魂飞丧胆,烧营逃走。 [3]李存勗的内功看来是练到家了。

看看李克用的孩子,再看看自己的孩子,总觉得如虎入狼群,没有一个是对手。朱温自感无望,悲叹堂堂大梁皇帝,竟将死无葬身之地了,因此,哭得死去活来。 [4]他的儿子们却是另有想法的,那就是怎样继承这个可能没有葬身之地的皇位。朱温淫乱,连儿媳们都不放过,儿子们便投其所好,以便在卡位战中取得优势。在卡位战中,养子朱友文的媳妇“王氏有色”,最会伺候朱温,或许是她长得更符合朱温的审美,做事更符号朱温的口味,因而“尤宠之。” [5]因此,朱温想把帝位传给“嗜酒,颇怠于为政”(《旧五代史·梁书卷十二,宗室列传》)的朱友文夫以妻贵,媳妇长得好会来事,是男人的福——谁说不是呢?但地球是圆的,福祸也与之相随。朱友文因之被朱友硅杀害。“与逆旅妇人野合而生”、“长而辩黠多智” 的三子朱友硅因媳妇侍侯朱温而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眼看继承无望,就干脆来硬的,率兵进宫结束了朱温的姓命。刀子是从腹部进去的,刃出于背。 [6]如此得来的皇帝,朱友硅还有些得意。但抢来的总是不保险的,世上很多事,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是抢到手也不是你的。朱友硅称帝,群臣不服,四子朱友贞趁机杀入洛阳宫中。朱友硅逃到北垣城楼下,自觉难逃此刧,让近臣先杀妻,后杀已。然后群龙无首,军兵十万人大肆抢掠洛阳。政治基础在开封的朱友贞废弃了洛阳,“大梁国家创业之地,何必洛阳!” [7]于是迁都开封作了皇帝。后梁洛阳都城的历史告一段落。

后梁并没有这么快就灭亡了,而是支撑了十年,到公元923年,李存勗才彻底消灭了后梁的军队,在魏州自立为皇帝。之所以在魏州,是因为魏州一带是双方反复拉锯的战场,也是最后决战的战场。魏州取胜后,李存勗称帝,建国号唐。同年率兵进入开封灭了后梁。留守洛阳的后梁地方官河南尹张全义立刻到开封,奉献钱牛马,请求迁都洛阳。李存勗欣然接受,既然国号延续大唐,就要接受大唐的旧都。92312月,李存勗到达洛阳,改后晋的西都为洛京,后又延续大唐王朝东都的名称。从此洛阳作为后唐的都城,至公元936年后唐亡,共十二年七个月。

   有较多游牧部落军人气息的李存勗,打仗称得上勇猛,但治国却没有唐太宗李世民或隋文帝杨坚那样的宏才,甚至连基本的政治思想、建国规划也没有,只是见识过大唐的雄伟,一心想建立一个与大唐一样的朝廷。于是一上台,就急着招集前唐的旧臣。唐礼部尚书,掌握礼义的苏循,拜见他,按照唐朝的礼仪,望见王城就跪拜,称拜殿礼;见李存勗就呼万岁,并行舞蹈礼(不能说汉族人不能歌善舞,汉人的舞是有规矩的,是一种礼)。然后涕泣称臣,表示忠诚。第二天再献大笔三十枝,是为画日笔。按照唐朝的旧制,皇帝每天要用一支笔。见惯了武将的粗俗骄横,在游牧部落中长大的李存勗那里见过这样的排场,马上提拔苏循为河东节度使。苏的经历,自然鼓励了前唐的旧臣,于是一个按照前唐规制建立起的官制与后宫的朝廷出现了。照葫芦画瓢,李存勗建立了自己的唐朝。


[1] 《新五代史·唐本纪第四》。

[2] 《新五代史·梁本纪第一》

[3] 《资治通鉴·卷268》载,“晋军大至矣!”帝大骇,烧营夜遁,迷失道,委曲行百五十里。

[4]《资治通鉴·卷268》载,“帝疾增甚,谓近臣曰:我经营天下三十年,不意太原馀孽更昌炽如此!吾观其志不小,天复夺我年,我死,诸儿非彼敌也,吾无葬地矣!因哽咽,绝而复苏。”

[5] 新五代史·卷十三·梁家人传》。

[6] 《资治通鉴·卷二六八》。

[7] 《资治通鉴·卷二六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