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柬埔寨之6吴哥窟素描

(2018-07-11 15:58:38)
标签:

旅游

图片

杂谈

分类: 柬埔寨暹粒之行

 

吴哥庙规模宏大无比,庙宇外有一条将近10米宽的堤路。直通庙宇的大门,堤路两边竖立着巨大威严的那伽蛇神像。

世界各国所有的庙宇都是坐西朝东,而唯独吴哥庙大门朝西.

 


柬埔寨之6吴哥窟印象

宽阔的护城河阻挡了外部植物的入侵,客观上保护了吴哥窟。

柬埔寨之6吴哥窟印象

吴哥窟布局均称有节奏。建筑群有镜像对称和旋转对称两种形式的对称。从护城河、外郭围墙到中心建筑群,以横贯东西方向的中轴线为中心,呈现准确的镜像对称, 广场大道中轴线上南北两个藏经阁、两个水池。从广场大道望吴哥寺见正中一高塔,两座较小的塔在左右对称地陪衬著,构成一个山字形。寺庙顶层的五子梅花塔群。除了中轴对称之外,有更严谨的两种旋转对称:从东、西、南、北四方,呈现相同的山字形构图,成90度旋转对称。还有第二组90度旋转对称:从西北、西南、东南、东北、四个对角方向看,也是一样的山字形构图。五座宝塔也只有如此安排,四面八方地重复展示同一造型主题。

 

柬埔寨之6吴哥窟印象

吴哥窟的廊柱与中国的凭栏大有区别。

柬埔寨之6吴哥窟印象

装饰主要在外边

柬埔寨之6吴哥窟印象

柬埔寨之6吴哥窟印象



柬埔寨之6吴哥窟印象

伽蛇为保护神

柬埔寨之6吴哥窟印象

柬埔寨之6吴哥窟印象

柬埔寨之6吴哥窟印象


柬埔寨之6吴哥窟印象

柬埔寨之6吴哥窟印象

柬埔寨之6吴哥窟印象

藏经阁

柬埔寨之6吴哥窟印象

柬埔寨之6吴哥窟印象

柬埔寨之6吴哥窟印象

柬埔寨之6吴哥窟印象

哥窟有三重台基和五座中央宝塔,三重台基为大、中、小三个以长方形回廊为周边的须弥座,外大内小、下大上小堆叠而成三个围囿,美国学者艾丽娜·曼妮卡解释这三层回廊各代表国王、婆罗门和月亮、毗湿奴。也有解释为三重台基分别为地狱、人间、天堂。神庙的第一层象征地狱,第二层为人间,第三层为天堂。人间和天堂中心矗立五座宝塔为顶点,象征须弥山。须弥山有五座山峰。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峰。

第一层的须弥座由砂岩石垒成,高出地面约3米;须弥座之上,有高3米许的回廊。回廊南北方向长190米,东西方向长220米。回廊四周有四座塔门和八座廊门,塔门和廊门有内、外二石阶,可通第一层内院、寺庙外院。回廊的内侧墙壁是寺的外墙兼巨型画廊。回廊的外侧,有两排并列的方石柱,其中一排支撑画廊拱顶,另一排支撑半拱顶边廊。回廊的二重檐拱顶,覆盖陶瓦,保护画廊壁上的石雕不受日晒雨淋。

柬埔寨之6吴哥窟印象

柬埔寨之6吴哥窟印象

柬埔寨之6吴哥窟印象

柬埔寨之6吴哥窟印象

柬埔寨之6吴哥窟印象

第二层台基又高出第一层台基五米多,四周也有长方形回廊,东西方向长约115米,南北方向宽约100米。回廊没有石柱,两壁分布竖葫芦棂窗,间以天神浮雕。回廊共有十座廊门,四隅各一,东南北各一,西边三座。每座廊门有内外二石阶,下通第一围囿内院,内通第二围囿内院。西边的三座廊门,通第一围囿的田字阁。第二层回廊四角的塔门,顶部各矗立一座宝塔;因年久失修,四座宝塔的顶部大半缺损,九层宝塔只剩二三层。第二围囿内院的西南、西北隅各有一座小型的藏经阁。两座藏经阁之间由一个十字形阳台的南北道相连,阳台的东西道连接第二层回廊的西门和第三层回廊的西门。这个十字阳台也是后人添加的。

柬埔寨之6吴哥窟印象

柬埔寨之6吴哥窟印象


柬埔寨之6吴哥窟印象

柬埔寨之6吴哥窟印象

柬埔寨之6吴哥窟印象


柬埔寨之6吴哥窟印象


        寺庙的第三层台基,即最内和最高层台基,称为巴甘,正方形,形如金字塔,但由两段叠成,巍然拔地而起12米,比一、二层台基高一倍。台基四周有十二道台阶,东南西北每边各三道,十二道台阶都十分陡峭,必须手脚并用,匍匐攀登,象征登天之艰辛。台阶之上的田字形重檐画廊,60米见方,上立五座宝塔,四隅各一塔门,正中矗立一座42米高的大主塔,塔顶离地65米,主塔比四个角塔高大;五座宝塔,排成五点梅花式。每塔内设神龛。主塔的神龛,最初四通,中供毗湿奴一尊。各塔门之间,塔门与主塔之间,由田字画廊相连。回廊东南西北四边的正中各有廊门,每廊门有台阶下通第二层;回廊四隅的塔门,各有二道台阶下通第二层。


柬埔寨之6吴哥窟印象



柬埔寨之6吴哥窟印象



柬埔寨之6吴哥窟印象

柬埔寨之6吴哥窟印象


柬埔寨之6吴哥窟印象

     台基、回廊、蹬道、宝塔构成吴哥寺错综复杂的建筑群。布局规模宏大,比例匀称、设计简单庄严,细部装饰瑰丽精致。全部建筑用砂石砌成,长方石块层层堆垒,石块之间偶有工字形咬合,绝大多数场合不用粘合剂,靠石块表面形状的规整以及本身的重量彼此结合在一起。因当时的石工可能不掌握券拱技术,所以吴哥寺没有大的殿堂,石室门道均狭小阴暗,艺术装饰主要集中在建筑外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