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结语

(2014-09-01 12:13:13)
分类: 鉴往春秋之东周是怎样被废的

前面提到,周王朝的长命,首先在于分封。分封使得周王朝不是由一个姬姓大宗的周天子组成,而是由诸多的周天子的亲戚建立的诸侯国组成。他们是周天子身上的毫毛,本来就承担着护卫周天子的义务。因此,虽然周天子一不留神被拆迁,但有这么多周王室身上的毫毛组成小周王室在,有这么多姬姓诸侯在,周王室一定能够重建。因此,周王室还能生存。只要分封的红利还在,周天子就还能存在,周王室就还能生存下去。

分封制的依据是宗法制度。因为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分封的,除了个别功臣与一些先王的后裔,只有周天子的血亲才有资格分封。而且与周天子的血缘越近,分封的面积越大,爵位越高。也就是说,被分封的都是周天子的旁系子孙,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他们原本就是一家。周天子也始终强调这一点:诸侯本是一家亲。而这一家的正宗、大宗就是周天子。这是宗法制度的厉害之处。但是进入东周,一方面这些血亲中的血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流越远,越流越淡,姬姓诸侯与周天子的亲戚关系也越来越远、越来越淡。五百年后,虽然他们还承认同一个祖宗、同一个家,但是彼此的情已经不怎么浓于水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迁、国内发展的需要,诸侯国的利益变得越来重要。另一方面,三桓专鲁,尤其是田氏代齐、三家分晋,使得建筑在宗法制度上的分封制基本瓦解。

但分封制也宗法制基本瓦解的情况下,周王室还能生存,因为,礼乐制度还能从内外两个方面用已经不牢固的黏合剂维护着这个结构。

礼乐制度是构建、依附于分封、宗法制度之上的。为了保证分封制、宗法制的长治久安,礼乐在亲亲、尊尊的核心价值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规定性动作。这些动作看起来了是外在的,但这些外在的动作的长期演练与实施,就内体化成人们的思想意识,内化成人们的核心价值。凡是思想观念,凡是核心价值,就会有惯性,就会有惰性,因此,虽然分封、宗法制度基本瓦解,但礼乐制度还能发挥作用,从外在的行为与内在的观念方面继续维护周王朝的统治。

这一切最终归结于天命观。

周天子之所以哀号至高无上,因为他是上天的长子,是有德的,这种德是有生命的,因而也是有寿命的。这个寿命是七百年,在这七百年之中(这是周天子自己给自己定的寿命),德运随着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但它只有还没有完全消失,周王室总会纠着它的尾巴,拼命地保持。

因此,春秋时周王室还能享受分封的红利、宗法的分红、礼乐的收益和天命观的恩泽。但三桓专鲁、田氏代齐、三家分晋为标志的历史进程,已经敲响周王室的丧钟。虽然他们还可以倒数五个数,但也仅仅是可以倒数五个数。从表面看这五个数时间还比较长,达200多年。而实际上,自秦齐魏赵韩燕等中原主要诸侯称王开始,这五个数已经数完了。因为剩下的不是革周王室的命——周王室的命已经不用革了,它就在哪儿,随时都可以要它的命,而是谁来革它的命,谁有资格、谁来代替天命革周王室的命,为此,他们暂时把周王室放在了一边,然后彼此之间互相掐起来。这种互掐,相当于当时的世界大战。期间周天子、周王室或许还有些利用价值,但总的来说,周天子已经是东流的江水——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朝代。

那又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