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柏杨先生去了

(2008-04-29 15:37:42)
标签:

文化

                        柏杨先生去了

                                         古清生

 

曾经的日子,那青春的时光,读着《丑陋的中国人》,为柏杨先生的坚笔而折服。鲁迅先生以降,谁还在以生命为中华民族的灵魂而著文呢?只有柏杨,只有他爱到极致处,愤而写出《丑陋的中国人》。

一切都不会成为遥远的记忆,在幕阜山苍凉的山梁上,我和地质队的同道们传阅那本令我心灵震撼的《丑陋的中国人》,并且深深地认同柏杨先生对中华文化糟粕的一面激烈的批判,柏扬先生说,那是酱缸文化。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一群中国人是一条虫。当时,这些词语将我震慑了,我想一个作家、思想家,只有像柏杨这样面对中国人,面对中国文化有力批判,方才是对中华文明复兴肩起历史史命。

在我的生命中,我相信柏杨先生的大著影响了我,而且也深信柏杨先生是最爱中国的人。爱之深,情之切,方写得出愤世嫉俗的《丑陋的中国人》。至于柏杨先生的其他历史之著,我则没有为之激动,也许是因为从事地质工作的原故罢,任何人文史,都不及地球史;任何皇帝,最终都得回归大地。但是,《丑陋的中国人》,它的现实批判意义超越时空,今天的中国人阅读起来,仍然能够从中获取激情。沉重的历史,多艰的现实,在我这一代中国人的心里面,永远是阴影与光明并存。

我最为欣赏柏杨先生的这一句话:“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在古往今来的中外作家中,能够遵守柏杨先生此一信条的人,应为不少,且为文人的一条底线。如今,说这样一句话的人――柏杨先生去了。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也正走出不堪回首的历史深渊。

今天早晨,我刚刚去山上拍了开花的鸽子树(珙桐),心里构思着纪念那一树洁花的文章,题目是《一枝洁羽的飞扬》,我想将它献给仙逝的柏杨先生,那些栖立绿枝上翩翩欲飞的花朵,我愿它伴着柏杨先生飞去。洁之所来,洁之而去,一个文人的灵魂,如同鸽子树的花朵,他就是柏杨先生。世界上没有不朽的肉身,只有灵魂,可以在后人的心空上永远飘扬。

安息吧,柏杨先生,曾经读过你的不朽著作,也常常惦着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柏杨先生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拒当共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