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新浪财经撰稿:2005-2006年:汇率改革的新突破,四

(2006-01-13 16:10:02)

        对于财政政策提出的要求

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汇率、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主要的效果发生在总量层面,我们希望通过汇率升值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促成经济增长方式和外贸增长方式转型等结构方面的问题,这时必须有一系列的财政政策的 配合。

增长方式向内需的转换必然要和建立公共财政制度联系在一起考虑。制约经济发展和消费增长的因素之一,是很多基础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不健全,所以必须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出,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此逐步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释放城市居民和农村农民的消费能力。同时,人民币升值带来投资成本下降,可能吸引市场主体加大投资,财政便可加快退出竞争性投资领域,将更多的财力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人民币升值之后,外国农产品显得相对便宜,这对农民收入可能形成冲击。由于农业是个土地依赖型的产业,中国人均占有耕地较低,就使得中国只是个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同时农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消费的档次正好是我们城市目前供应过剩的产品,因此要转向内需带动经济增长,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向农民转移支付和财政补贴;如果加上当前的汇率调整因素,当前对于农业补贴的力度应该比原来更大。我们目前已经可以看到这方面的迹象。例如,财政部7月末提出在今后一段时间,财政支持的重点将由城市转向农村,具体涉及促进粮食增长和农民增收,用财政手段对农业生产资料和粮食价格进行调控。除直接对农民进行补贴,财政还将支持涉及"三农"的各项改革;国家发改委投资司也公布了2006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的重点投向,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

另外,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调整必然对一些附加值低、利润率较低出口企业造成大的影响,应该通过税收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挖潜、降低成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就业转移和防范市场风险。同时,外贸的转型要求进行出口退税政策等税收政策的调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