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美国工作十几年的同学年初被老板强迫进修英语,说来总是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作为一家著名石油公司的中层主管,作为一个在公司效力了8年的公司骨干,由公司聘请教师在美国被逼迫学习英语对任何人都是很尴尬的。
不是因为同学工作的不好,恰恰相反,同学的业绩非常出色,公司在他工作八年之后进修英语反映了公司对他的未来寄予厚望,毕竟任何一个公司都不想因为仅仅英语水平不够二失去一位业务骨干,但作为业务骨干,如果英语不好,老板变难以正确理解他对工作的表达,虽然相处时间久了,下属能够理解他的语言,但与老板相处的时间毕竟不能与下属想比,总不能让老板总是猜测着他的意思做决策。
分析在美国这么多年英语水平没有进步的原因,同学归之于在中国学习英语的方式、方法,虽然高考英语可以考到九十多分,虽然托福、GRE也可以得到高分,这些都是为考试准备的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是一回事,能用合适的语气、语调表达是另外一回事。
作为高考的一部分,中国人学习英语更多的是为了高考,背单词、练听力、记语法,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考试,单单忘记了作为语言的沟通交流智能,中国人在美国,很多时候都会为自己平淡的语言付出代价,没有美国人说英语的抑扬顿挫,不会使用语气、语调正确的表达自己,中国人讲出的英语就像机器说英语一样平淡、直板,难怪人家听的懂单词、不理解意思。
当然不是说所有在美国的中国人都如此,毕竟每个人的语言天赋不同,但许多习惯是可以在学生时代避免的,放弃考试的导向,将语言作为日常沟通的一部分,作为一种像计算机一样作为工作技能来掌握,或许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大多数人可能工作一生都不会有说英语的机会和环境,但作为高考的必须,大家花费在英语上的时间是任何其他课程都难相比的,结果是对于大多数人浪费了很多精力去做了一件一生都没有用途的事情,见过很多人30几岁还在学习英语,虽然知道那种学习方法可能一辈子都没法把英语学好,还是会为这种热情感动,关键是如果学不好,这样浪费时间合适吗?真的会对以后的工作、学习提供帮助吗?
同学的例子可以看出,即使对那些将英语视为生活基本技能的人来讲造成的损害也是非常大的,毕竟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错误的学习方法形成的习惯绝对不是轻易能够改变的,只有将考试英语变成技能英语才是学好英语的正确途径,很多人都将计算机视为高科技,到现在连普通农民都知道如何使用计算机的时候,计算机还是高科技吗?英语也是如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