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高科技dvdmp3电脑平板电视集成电路 |
1. 主观判定法(Bollinger等,1983):如美国Palo Alto硅谷地区,或波士顿128号公路一带的公司。
2. 生产过程法(McQuaid,1984):通过把蕴涵在生产过程中的创新因素的生产者与那些后来的产品组装者区分开来的方法确定。
3. 创新标准法:以科学上的创新定义标准,如美国将研发比重超过3%的定为高技术产业。
4. 研发比例法:通过辨别该产业或产品是否具有很强的研发(R&D)特性而定义。
5. 科技人员比例法:定义企业中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占很高比例(高于国家产业部门平均值)的产业为高技术产业。
6.销售额分析法(ReeS,1979):通过综合分析研究与开发基金,创新在产品总销售额中的比重定义的。
其实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判断是否高科技最重要的标准是创新和技术的含量,看研发和技术创新在企业中的比重。
二、中国式亏损不是高技术行业亏损
在谈到汽车行业是否高科技行业时,1995年韩国大宇会长金宇中在外交安保研究院特别报告会中指出:汽车行业不是高科技产业,而是中等技术产业,中等技术产业的竞争容不得半点儿的落后,因此我们要先着手于低价车的生产,等到销售量上涨之后再慢慢的提高品质,这对我们来说是最有利的”。
如果金宇中先生把汽车行业都算做中等技术产业的话,那所谓的中国式亏损产业就不表自明了,无论DVD、MP3、手机、电脑还是平板电视,对于中国的很多公司来说,与其说是高科技行业还不如说是组装行业,如果连东莞的小作坊都可以靠敲敲打打制造DVD,你还以为那还是高科技吗?如果人家联发科把整个手机的设计都已经完成,中国的企业只靠加工一个机壳就可以生产黑手机,中国所谓的手机品牌还能靠什么盈利,平板电视也一样,只需要整机生产商在别人已经生产好的液晶显示屏基础上,另外配置一个机壳和一个电源,以及一些接口电路和伴音电路,组合起来就是一台平板电视机,可能整个公司只需要一名技术人员就可以搞定所谓的设计,我们还能称之为高科技产业吗?
中国式亏损不是高科技产业的亏损,是组装行业的亏损!高科技企业看的是技术创新的比重,不是看所在行业是否高科技,也不是看厂房车间有多么先进!
三、Design in China是中国企业的自救之路
中国式亏损是made in china的亏损,不是design in china的亏损,要想摆脱中国式亏损,最好的途径就是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如果仅仅依靠产量和营销,未必比得过作坊式的生产,毕竟作坊式生产的营销成本远低于品牌的经营。
向上比不过外资品牌的品质,向下比不过作坊生产的价格,是目前中国许多IT企业的诟病,不在技术创新上下工夫,责怪市场没有用,责怪政府更没有用,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的这一点。
就在中国知名DVD企业逐步淡出国际市场的时候,DVD产业已经被台湾公司垄断,不能说台湾的人力资源成本比中国还便宜,也不能说台湾DVD企业技术含量比中国高,只能说台湾企业更了解国际市场的运作规范
Made in China之所以在台湾企业取得成功,是建立在放弃品牌的基础上,建立在纯加工的基础上,以中国如此大的市场为背景,中国企业除了学习台湾企业的生产之道,更要学习惠普、DELL甚至SAMSUNG的营销之道,通过培养自己的核心技术建立自己的核心优势,同样为台湾厂商代工生产,消费者肯定可以看出摩托罗拉和Nokia手机的区别,这就是摩托罗拉和Nokia的核心优势。
组装加营销的结局必然是中国式亏损,design in china才是中国企业的成功之路。
版权所有,欢迎大家转摘,转摘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生理原因放弃国外高薪值不值?
四海雍智:核心业务:IC TEST
Socket
歪批历史:历史课本该不该重新修订?
城市*女孩:汉城女孩(图)
建国五十年:建国五十年--第三代生死劫
财经股市:“带头大哥777”是不是散户的财神?
文化杂谈:富豪财富该留给谁?
集成电路:龙芯到底有没有侵权MIPS?
IT评论:到了柳传志创业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