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IT评论 |
今天在网上看到,美国另外一家搜索引擎Ask Jeeves也开始了他的Blog旅程 。上线的第一篇文章是一个叫做Erik Collier的数据工程师写的,内容是关于新公司搬家的一些事情。在此之前也已经有若干家传统行业,IT行业的公司开始以BLOG作为他们的市场营销手段。例子太多,就不一一叙述了。就搜索引擎这个小圈子,我们可以看到Google的Blog ,Yahoo的Blog还有MSN的Blog。为什么美国的互联网企业都开始用BLOG来做为对外PR的手段了呢?
我觉得这里有原因值得去深入挖掘一下。首先从一个成功媒介的特性来看。
1. 媒体形式需有吸引力。
互联网已逐渐成为人们最主要的信息来源。由于网络的作用,信息的传递渠道正在越来越扁平化,可能以前获得一个消息需要3,4个环节才能从报纸或者电视这样的专业媒体获得的消息,现在只需要盯住相关的BBS讨论区或者某个消息灵通人士的BLOG就可以了。由于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人们开始越来越忽略传统媒体的作用。网络上的小道消息口耳相传转反尔较正规媒体的刻板报道来的刺激。,对于Blog等新兴传播方式有了很大的兴趣,再加上赶时髦因素的影响,Blog也就水到渠成变成了担负此任的人选。
2. 媒体需要可信。
由于过度的商业化和泛政治化,传统媒体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了纯粹的商业和政治游戏工具。80年代初,每到晚上7点
可以在居民楼道里听到整齐的新闻联播片头曲的日子已经不复存在,在年轻人的眼中,某种程度上传统媒体尽是伪善作态,要么歌功颂德,要么利用人民群众的善良
和天真来进行抄作,软性的东西铺天盖地。让人们分不清楚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但是又不能蒙住眼睛捂住耳朵,怎么办呢?只好抱持娱乐精神,索性认为那些东
西都是Show,是不是真的并不重要,只要看着热闹,高兴就好。
既是是有一些有社会良知的媒体能够给我们一些真实的报道,客观的评论,很多时候他也是基于某个小团体利益出发的,不能多角度的为读者,观众呈现一个立体实在的形象。而且可能由于各种机缘,报道者个人的局限性,很多时候报道本身会出现一些细节或者观点上的偏差。
3.
媒体需要互动。
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让媒体不再是单向给予。由媒体话题所引发的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交流有时候,这种交流的价值甚至超过了新闻本身。新浪的新闻只所以叫做新闻,是因为他综合了大家的观点和信息,而信息量常常是新闻本身的几十倍或者上百倍。在国外有著名的IT集体Blog-Slashdot,他们的新闻报道一般都控制在段段的一二百字,没有拖沓冗长的分析和叙述,要的只是一个引子,让浏览者自己去发展这个新闻话题。要问这样的站点可以火暴到什么程度,说了你可能不信。著名的Slashdot effect具体描述了由于Slashdot的报道链接过于热门,经常会导致报道中提到的站点在瞬间无法承受如此大的访问流量而当机。而这样的事情更是每天都被重复着。这样的站点,才真正的将读者当做了顾客,媒介本身回归到一个主持人的身份,而不是如今主流媒体所扮演的教师(宣教者)角色。
有了这三点作为理解的基础,公司利用Blog作为PR手段的妙处也就不言自喻了。
对外:
¨
不再居高临下和大众打交道。
这样做的长期优点在于不用受制与媒体记者,
不用怕记者由于各种原因曲解了所要传递的信息。同时,对公司本身形象而言,人们对品牌的概念也不再是霓虹灯下闪烁的商标,或者广告中重复的宣传口号。企业
的形象会渐渐变的清晰起来。在风光企业的背后,是一群有血有肉,在生活中有着与他们一样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的平常人。但有一点可能不同,他们各个优秀。这样
的形式无论是对所处顺境还是深陷逆境的企业而言,宣传他们的企业文化都是不无益处的。学会放下身段,可能是由优秀走向伟大过程中的一堂必修课。
¨
信息的发布更为迅速有效,而且能即时的得到受众反馈。
¨
利用Word-of-mouth来打造品牌。
对内:
团结了队伍,提高了企业员工本身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队伍好带了.另外,
在企业内部网组织具有权限管理支持聚合浏览功能的BLOG系统,可以改善企业内部知识管理的效率。同时,就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讲,可以讲大部分公司现在都已在引用的工作日志,周志和360度考评结合起来。这样以前的一套公文流转系统也可以剩下来了。但就企业办公软件市场上的产品来看,还没有这个门类的,是个空白哦
….后面没想好,改天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