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麦道夫骗局的一点思考
(2008-12-31 18:28:02)
标签:
基金期权合同证券经纪公司麦道夫财经 |
分类: 银行观察 |
链接:
被忽视的警钟
对于专业投资经理来说,同时获得高回报和低波动(volatility)永远是其矢志追求的目标。“只有极少数超级幸运的投资天才和上帝可能达到这一境界。”一位外资对冲基金经理向《财经》记者如是慨叹。
以麦道夫此前提交投资人的成绩单来看,麦道夫完全称得上是“得道高人”。不过,尽管其业绩和声誉、影响令多数投资者为之眩晕,也远非无懈可击。
麦氏过去20年来采用的主要投资策略为在股票和股票期权间进行对冲,但早就有观察人士指出,麦道夫管理的资金,如果按照其声称的策略在操作上无法达到麦道夫所声称的回报。操作动辄超过上述期权交易市场容量,即便如麦道夫所说许多期权合同通过场外交易进行,亦存在疑点,因为大量的交易合同将推动深度有限的股票期权合同的场外市场价格发生改变,导致在理论上行得通的交易策略在实际中无法获利。
根据投资咨询公司Aksia分析,麦道夫声称交易的标准普尔100期权市场,根本无法容纳其管理的130亿美元资产。另有一些交易员认为,该策略可以限制投资波动,但无法在股市下行的时候依然获得稳定收益。然而麦氏公司给投资人的业绩却是持续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无论市场如何上下波动。
最早挑战麦道夫的是一位名为Harry
Markopolos的专业投资经理。在1999年,Markopolos在一家以期权策略见长的投资公司Rampart任职,在仔细研究了麦道夫的期权投资策略之后,Harry
Markopolos给美国证监会(下称SEC)的一封信中即宣称“麦道夫证券是世界上最大的庞氏骗局”,并要求开展对麦道夫的调查。
早在1992年,麦道夫就因卷入另一桩非法证券交易案受到监管部门的调查,不过当时调查结果认为麦氏并无不当行为。而在麦道夫被捕次日,SEC发表声明称,该机构检查人员在2005年对麦道夫的公司进行审查时发现了三起违规操作。2007年又进行了一次审查,但是均未向SEC提请采取法律行动。
根据接近Markopolos的人士向美媒体表示,他当年的警告信中列举了超过28项疑点,提请SEC注意。而麦道夫其后对追问的媒体的回应是:“这是自有交易策略,不容细说。”
专业投资咨询公司Aksia数年前也质疑过麦道夫的交易策略,认为麦氏的期权交易策略并不复杂且容易复制,但却能持续获得超乎寻常的回报本身有违常理;其基金有130亿美元的交易规模,但季报显示每季度末仅有少量的股票仓位;号称全透明度的基金却不允许客户使用电子交易账户随时监控;基金的资产由麦道夫证券托管……
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Aksia首席执行官Jim
Vos称,将钱交给麦道夫管理的投资方雇的都是些大审计公司和基金运营管理方(fund
administrator),他们的标准流程是审查证券经纪的年度报告。“那些大审计公司和基金运营管理方现在会说他们没有责任确保证券经纪公司年报数字的准确,可悲的是,他们说的也没有错。”Aksia的Vos告诉《财经》记者。
这一流程基于的假设是证券经纪公司的审计数字是真实有效的,不幸的是,这一假设并不成立。拥有经纪业务牌照的麦道夫证券同时包揽了代客投资和证券经纪业务,其报表是由一家仅有三名员工的小会计公司审计。事后看来,这样一个组合,已是一条天然的“造假流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