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粮价与油价齐飞--一周宏观经济述评

(2008-05-12 08:09:21)
标签:

经济

财经

粮价

粮食

述评

美国

宏观

大米欧佩克

orec

分类: 宏观观察

上周是国家统计局公布四月份数据的前一周,但是市场似乎并没有如往常那样摒住呼吸来等待谜底的揭晓,原因在于大部分经济主体在行事时是不看中国数据脸色的。

 

最热闹的当属粮食问题。民以食为天,而当粮食价格真的飞到天上的时候,全球社会的神经都被绷的紧紧的。美国总统布什表示印度应该对食品价格不断上涨承担部分责任,因为印度好多人习惯于一天吃四顿饭,而不是世界其他地方的三顿饭。印度方面马上就反唇相讥,声称“将粮食转为燃料是对人类犯罪”,直指美国的玉米造乙醇计划,而且还公布数据,说美国的人均粮食消费量是印度的好几倍,不仅如此,根据美国的粮食造油计划,为一辆SUN轿车加满一箱油所消耗的粮食就可以供一个人吃一年。

 

在美印为粮价打口水仗的时候,亚洲的大米出口大国泰国,则在策划另外一个更大的设想:成立稻米欧佩克(OREC,Organization of Rice Exporting Countries)。在海地及很多非洲小国为粮价太高而发生社会危机的当口,泰国的这一提议多少有点不够厚道,但是泰国的理由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既然在自己进口石油的价格上没有发言权,为什么作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的自己在大米价格上说了也不算?当然,只是一时糊涂的泰国很快明白过来,石油是石油,大米是大米,在“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还没有起来时,就赶紧收回了自己的言论。

 

中国的CPI很高,食品价格还是罪魁祸首,但是除了南方一些地区粮价最近涨的较快之外,全国粮食价格似乎还在人们的容忍范围之内。但是,就是这样,国家有关部门就已经出来说话了。国家发改委就近期我国粮食供求形势答记者问,“我国粮食连续四年丰收,目前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粮食库存充裕,可以保证国内市场供应和市场粮价基本稳定。”其实丰收可以不用提,倒是最近这些年一直坚持的保住耕地18亿亩红线不能破的决策这时候可以愈发显得英明了。不过,供求平衡却也不能掉以轻心。银监会此前已经下发了要求银行业加大促进粮食生产的意见,海关总署也加大了在边境线查处零星走私粮食的行为。

 

与粮食价格一期发飙的还有石油价格。上周我们刚刚提到石油价格在回调,这周就又一路飞涨起来。纽约NYMEX原油期货价格在5月9日(上周五)报收于123.69美元,再次创出历史新高。尽管原油价格的这次上涨与中东政治波动有关,但是国际市场关于原油价格上升的普遍预期及由此造成的敏感神经,由此可见一斑。要知道,曾在2005年成功预测到油价会涨到100美元的高盛分析师阿尔琼·穆尔蒂在5月7日(上周三)预测,石油价格在未来两年将要飚升至200美元每桶,而在几周前,欧佩克主席也曾做过类似的预测。

 

吵吵闹闹的粮价和油价几乎掩盖了另外一些本应引起人们更多关注的事宜。美国的次贷危机在继续显现。继花旗等大银行纷纷宣布裁员和出售资产之后,美国的几家大公司还在上周公布了一季报或者损失报告,瑞银集团一季度惨陪110亿美元,英国第五大银行劳埃德信托储蓄银行宣布一季度继续提取损失拨备,而美国最大的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公司则在5月7日宣布,该公司今年第一季度出现净亏损21.9亿美元,合每股亏损2.57美元,亏损程度远远大于市场此前预期。中国楼市也继续在危险的边缘游走。一季度“京房景气指数”创出1998年宏观调控以来的10年最低值,商品房销售面积持续大幅下降。而上海方面,根据银监局发布的报告显示,一季度上海个人住房贷款增量进一步萎缩,同时个人住房不良贷款有所上升。尽管个人住房贷款增长趋缓有一定的季节因素,个人住房不良率微升也很可能是一些临时性因素所致,但其中所释放的信号却十分值得警惕。

 

当然,在严峻的形势下,也还是有一些让人稍感宽慰的东西的。美国方面,美联储上周公布的一季度消费信贷数据显示,3月消费者信贷增长意外强劲,美国离次贷危机结束似乎又近了一步。中国这边,中美商会公布的2008年度美国在华企业白皮书调查显示,美资企业并没有因成本之重而撤出中国的计划,而且成本上涨也不是其最为担心的事情。在我们看来,与其说美国企业更担心经济增长而不是成本上涨,毋宁说是人家对成本上涨早就有所准备。

 

不过,美资企业对中国信心不变,并不等于所有投资者也一样看好中国。德意志银行2008年AIS(Alternative Investment Survey,另类投资者调查)报告就发现,中国概念已经不再是国际投资基金经理们的最爱。的确,面对年初以来的中国股市,除了不知真假的罗杰斯,谁还敢言爱?5月9日,统计局公布四月份的PPI数据,尽管8.1%的水平略微好于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8.3%,但是沪市综指反而掉头下跌,不怪市场不理性,只怪市场被惊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