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银行观察 |
混合式事业部制与农行县域业务管理(一)
刚刚结束的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在农行实施股份制改革的过程中,要强化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和责任,实行整体改制,充分利用在县域的资金、网络和专业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可以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为此前倍受关注的农行股改指明了方向,但由此也产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即如何在统一法人的整体架构内,兼顾城市与农村业务,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益,切实有效的履行好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的职责。
问题:县域业务管理难题
自从国有银行实行商业化经营以来,如何经营县域业务,乃至是否应该留在县域、特别是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县域的困惑就一直存在。因为国有银行计划经济时期按照行政区域铺设网点的做法,与商业化经营所决定的资金逐利性是不一致的。总的来看,工中建三行在股改前,基本的思路都是逐步从落后地区的县域撤离,概括起来就是在县域“收权、裁员、撤点”,而被外界诟病最多的则是国有银行在县域的“只存不贷”,说难听点儿就是从农村抽血。
大银行发怵县域经营,除了经常被提及的农业收益率低、银行难于赢利原因外,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其一,县域业务点多、面广、链条长,管理难度大。银行如果要经营县域业务,特别是县域信贷业务,就必须在县城及县城以下区域设立网点,而中国幅员辽阔,如果在每个镇(而不是乡)保留一个机构,则至少需要2万机构。这么多个机构,管理难度可想而知。其二,县域网点成本高、赢利难。按照监管机构有关银行网点安全经营的规范要求,每个网点至少要保证会计、出纳、保卫等独立人员,覆盖网点运营成本所需的单点资产在落后地区农村往往无法达到。其三,县域网点操作风险较高。按照银行业的统计经验,操作风险发生率与网点数量成正比。根据Basel Ⅱ的要求,对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很高(基本指标法是按照总收入的15%提取资本,标准法把银行业务分为9个类型,平均也在12%左右,高级法是能够大大降低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但是对采用内部模型高级法的银行有很严格的要求),银监会要求国内大型银行在2010年开始执行BaselⅡ,届时过多的低效网点将进一步成为大银行的一种包袱。其四,落后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相对更差。与城市相比,县域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县域,银行经营管理的外部生态环境较差。突出表现是政府行政干预言重、法治及信用环境不健全。
对于这些问题,已经完成股改的工中建可以延续股改前的基本思路,逐步从县域撤离出来,集中精力从事赢利行更好的城市也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工中建交“加快转变经营机制,深化分支机构和基层改革”,就是题中应有之意。但是,对于刚刚迈上股改之路的农业银行,由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其定位于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情况则正好相反。至少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农行需要做的不是撤销县域网点,而是在保持甚至增加县域网点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实现对县域业务的有效管理,控制县域风险,提高经营和管理效益,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思路:变革组织体系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自身现实,农行要满足国家的支农要求,需要至少同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其一,决策链条长,信息失灵问题。从当前情况看,国有大银行实行分支行经营模式,从总行到位于县域的经营网点,要经过三四个中间层级,信息传递不但缓慢,而且容易失真。其二,总行集中决策与县域情况千差万别的矛盾。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是各地自然条件迥异,区域发展不平衡。而大银行当前中央集权式的管理模式,要求全行推行统一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政策,但要想制定出对各地区情况都适合的普适性政策,谈何容易。其三,发展农村业务与发展城市业务的矛盾。由于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的差距,对银行服务的需求不一样,相应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技术也不一样。本来这是个很难两全的事情,但是农行又不能放弃城市业务,一方面城市业务赢利性强,农行作为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出发不可能放弃;另一方面,从国家角度,农行作为拥有最大的横跨城乡金融网络和网点的国有大银行,拥有国家通过以工补农、城乡连动、缩小城乡差距进而推动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天然条件,所以国家也不会允许农行完全放弃城市业务。其四,防范县域业务风险问题。银行在县域经营,将面临与城市经营不同的潜在风险,农行必须找到切实有效的机制防范县域业务风险。
然而,在国有大银行现有中央集权式分支行组织架构体系下,上述问题几乎无法根本破解。要想从根本上破解这一难题,就必须变革现有组织架构,建立适合农行城乡双层经营要求的组织体系。这样的组织体系其实并不难找,就是现在经常业内人士提及的事业部制。作为当前国际主流银行的主流管理模式,事业部被认为是目前已知最适合大银行的管理模式,虽然国内还没有一家银行实行了事业部管理,但是几乎各家银行都声称自己正在探索事业部管理,或者在进行事业部和准事业部管理的试点。
相对于职能制和控股制等其类型组织结构,事业部制对于实施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具有更多的优势:一是可以使公司最高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集中精力进行战略决策;二是有利于发挥组织人力资源的潜力,培养综合性高级管理人才;三是有利于绩效管理和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四是有利于专业化生产和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五是有利于各业务部门之间进行协调、合作及提高决策效率。最关键的,对于决策在上、经营在下的国有大银行来说,事业部制还可以有效地解决其管理链条过长信息经常的问题。在职能型管理体制下,总部业务部门主要职责不是经营而是管理,对他们没有业务赢利性的考核要求,他们制定的各种政策制度也就难免出现不符合作为经营单元的分支行的需要的情况,从而导致分支行在信息传递和贯彻时的积极性下降,造成信息衰减和变异。所以,本质上说,信息失真的根源是信息传递链条上各方利益取向的不一致性,而不是链条的长短。反观实行事业部制的银行,在每个产品、客户或者区域单元内部,从信息发布到信息使用的各个主体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每个主体都有很强的积极性来保持信息的完整和准确。而在各个业务单元之间,由于有明确具体的成本分摊和利润分配机制和技术,各业务单元之间是合作共赢的关系,互相为对方考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增加,互相推诿、扯皮、抱怨的情形大大较少,效率和效益都大大提高。(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