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风窗书摘2023第10期

(2024-03-18 12:18:16)
标签:

书摘

分类: 冬妮的记录
P55-P60, 《读书,是在寻找自己的友伴》--对话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唐小兵
在严肃阅读衰微之时,唐小兵主张“有抵抗的阅读”,倡导知识贵族精神。阿伦特说过,一个有教养的心灵,知道如何在古往今来的人、事和思想中,选择他的友伴。
沈从文一直保持着生命的韧性。他生前有一个访谈,那也是他唯一的影像,他说自己一辈子相信智慧比钱财比权力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所以他从来都不悲观。
香港作家陈冠中讲,年轻人要活出时代的矛盾,把所以的焦灼、困惑、挣扎,种种问题,转化为思考,转化为心灵的成长。这样,人的生命和心智才能得到扩展和充实,能够不忧不惧的面对自己的处境。
文化比权力更有尊严,学术比政治更有生命。
岳麓书院楹联:“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生死置之度外。
经典之所以经典,伟大之所以伟大,不在于它能为各种问题提供一套答案,帮助人速效安置当下生活,而在于它们提供思考的方式。尤其是那种审慎的、平衡的艺术。伟大思想家所思考的问题,始终在叩击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天命、人与神秘时间、人与社会、人与政府等各种关系。思考过程本身也许比思考的结论更重要。伟大思想家都在思考如何把他所处是的的难题转化成智慧,这一思考的过程本身具有永恒的启发性。
只要一本伟大的著作,最终都在处理关于理事、政治与人性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具有经久不灭的永恒价值,而这些思考会形成一个意义不断累积的过程。过去永远不会真正的过去,他永远是活在当下,并对未来有某种指向作用。改变明天的东西,仍然隐含在关于过去的宝藏之中,并会和当下构成某种潜在的对话。在这个意义上说,过去、现实、未来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时间序列,不可能因为今天整个世界的知识背景、时代背景、政经状况有变化,那些东西就过时。科学可能会过时,但是历史文化和人文主义永远不会过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