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奥运会举重选拔机制体育 |
分类: 体谈论“道” |
看奥运比赛,有的时候是会生出很多意外的想法的,有关奥运的真实含义,以及现在人们对于奥运的理解大概是一个被人们说烂了的话题,其实,我一直觉得,凡是能站在奥运赛场上的运动员,都是值得尊重的,你不要管他是什么体制,什么培养机制下出来的,起码在比赛的时候,标准是对等的,出成绩固然重要,没有成绩证明自己来过,奋斗过不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过程吗?
体育的功利性,现在充斥着所有的国家,这并非我们独有。但是,我觉得好像我们更多一些。
昨天十七岁的湖北姑娘周俊,在53公斤级别的B组比赛里,95公斤开把,三次试举全部失败,没有成绩,直接退出金牌竞争,这在中国女子举重参加奥运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今晨看媒体一片哗然,什么样的口水都有。最大的猛料还是来自举重内部,那就是
这句看似有心无心的话,至少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中国奥运运动员选拔上,最好的未必就能上赛场,所以,这样一个貌似公平的选拔机制后面可以用“见不得人”四个字来定论。
不要难为周俊,她没有不想举起杠铃的任何理由,能力,心态及其他因素左右了她演绎了一个悲剧,我甚至悲哀的在想,这个悲剧会不会就此“毁掉她”,让她毕生都带着挥之不去的阴影。与其谴责她,还不如问责那些制造出这一切的人。
说实话,无论在奖牌榜上有多少枚耀眼的金银铜牌,那都是一时的昙花,变了味的现代奥运,早已经失去了顾拜旦所倡导的奥运的真正含义。在功利体育的思维里,胜者王后败者寇的扭曲思维越来越浓。
08北京奥运赛场上,有一幕后来被人们提起,那就是在羽毛球赛上,一名自费从战火硝烟的伊拉克来的羽毛球手,默默的收拾起装备,据说他仅仅打了27分钟,就被淘汰出局,但是,他却代表了一种态度,诠释了一种精神。
金牌,银牌,铜牌固然值得称道,可是,那些没有得到这些荣誉,却为此而拼搏奋斗过的人,难道就不值得尊重吗?
易思玲夺金的那一刻,央视记者现场采访的时候,可能是过于匆忙而忽略了铜牌得主的小姑娘喻丹,引来一片指责,作为央视,有心无意的传递出的这一幕,非常令人遗憾和无语。其实,有的时候我们确实应当想一想,奥运会,参加者,所有的人,究竟应当是什么样的位置,所谓的理解和尊重到底该如何体现。
应当引起我们深刻思考的是,我们透过这些所谓的“反常失利”看一看我们的奥运选拔机制到底有什么问题,今天网络上披露出,夺得举重首金的王明娟的国内对手田源据说至少比王明娟的成绩要高十六公斤,有的时候我们真的是要面对成绩后面的黑洞和黑幕。
宽容周俊们,她(他)们很无辜,她们是这种选拔机制下的悲剧替代品,错不在她,而在这种不合理的选拔机制上。
但是,真的不能放过,这种貌似公平,实则扭曲的选拔机制。谁让没参加奥运选拔赛的周俊走上奥运赛场的?这才是我们要真正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