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黄不接的日子里,去鄯善,收获文明
(2010-03-29 16:42:58)
对于户外人来说,新疆的三月是个青黄不接的日子。
天山里的林海雪原还在,但出发之前我们总在担心它会融化;虽然雪岭云杉在被雪花覆盖着的时候,曾是中国最美的森林,但到了三月,只剩下单调的绿色。
还好,我们还有鄯善。
三月,最吸引驴友的,当然是鄯善县鲁克沁镇的杏花和木卡姆。
每年3月22日左右,是农历的春分(农历是阴阳结合历法,有许多节气是根据太阳公转的时间确定的,如春分,清明等。也有根据月亮确定的,如春节、中秋、元宵等),这个汉文化的节日被维吾尔和哈萨克人接受,他们叫做努柔孜节。
每年这个季节,吐鲁番、鄯善一带的杏花开始绽放,虽然开得很小,但毕竟是六个月严冬过后的第一抹春色。鄯善的鲁克沁是北派维吾尔木卡姆的诞生地,有许多放下坎土曼拿起热瓦普就可以演出的乡村艺人。
鄯善有许多户外线路,穿越吐峪沟大峡谷、参观七圣人麻扎、游览吐峪沟古村、穿越库木塔格沙漠、访古柳中城、迪坎尔拣石头等等。其中吐峪沟和库木塔格沙漠的组合,被选入新疆十大经典徒步线路。这些元素一般可以组合成两天左右的线路,如果再加上吐峪沟的杏花和鲁克沁的木卡姆,两天的时间会过得非常充实,天气也非常配合,比乌鲁木齐温暖得多。
对于很多久居乌鲁木齐的人来说,去鄯善还会有另外一种收获。
鲁克沁是木卡姆的诞生地之一,是吐鲁番郡王的驻地;吐峪沟更是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古朴村落。到了这里,你会感受到鲁克沁人的儒雅、迪坎尔人的善良、吐峪沟人的从容。看到这里的维吾尔人,半年以来在乌鲁木齐聚集的心中的戾气似乎被一扫而空。也许这种心灵的收获要比眼睛的收获更有价值。
不过要得到这样的享受,也是有条件的。当您在鲁克沁的小巷看到一个大叔和您(的团队)擦肩而过,目光微微看着您时,您不要假装没看见他,而是要用目光和他对视,并微微一笑,这叫“礼貌”。
当您在迪坎尔人家买一个自制的包谷馕,人家说2块钱的时候,您不要说“一块八行不行”,因为他不是商人,您也不可以用商人的习惯和他谈判,这叫“尊重”。当您看完木卡姆艺人的演出的时候,不要扭头就走,要鼓掌,最好也参与跳舞,这叫“文明”;当您看到不熟悉的衣着、饮食、生活方式的时候,不要大惊小怪或者笑话人家,这叫“平等”;如果您一个人在小巷中穿行,看到几个人在注视您,也不必东张西望,快速通过,而是主动打打招呼,这叫“信任”(或者叫“自信”)。
我们这些自诩为礼仪之邦的后人,其实从1664年开始就已经失去了尊严,从1919年到1979年的六十年间,又不断地失去文化。去鄯善的时候,让我们作一个小学生吧。
(三月,去鄯善旅行,不仅可以收获到杏花、青菜、艺术、玛瑙、照片、沙子,更可以收获从容、宁静与和谐--这是几十年来我们最缺的东西。)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