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游记吃记 |
在我吃的菜中,秘制虾是这家餐厅最好吃的菜
年轻的时候,我多半是在东边活动的。从东四到东单,从国贸到日坛,从三里屯到朝阳公园。这使得我一直只把东边当作北京,某天如果去趟中关村、五棵松,都陌生得觉得像到了另一个城市。
以至,当我嫁他随他地要每天开始游荡在西二环还要以西、北二环还要以北的之初,我还是会很不适应,甚至每次去超市都要舍近求远地从距离中关村家乐福数里的地方跑到双井的家乐福去。偶尔不得以拉着小钻去超市只能选择中关村家乐福时,必定会招来我一路的抱怨。
现在,我总算不再把西边当外埠了,已经安然于西边的人来人往,西边的那种气息也习惯得让我熟悉而麻木。只是在心里,还总是对东边有着一点念想,就好象是对青春年华的一点挂念。所以,每当能偶尔去东边办点事、吃点饭的时候,会让我非常期待与兴奋,宛若又能重温一点年轻时候的惘然。
东边的餐厅我最爱的是羲和雅居,尤其是喜欢去那里吃午饭。虽然每次在我的隆重推荐之下,同去的人都不以为然,但是我还是那么固执地爱去那里,那里有太多年轻的回忆吧。
只是好久好久都没去了,下次去的时候,一定拍些照片上来。
春节的时候,因为方便朋友,所以又去东边吃了一次,但是这次选的是“那家”。
那家是哪家啊,呵呵,就是那家啊。
“那家”虽然名声已很久了,但是我也是最近才去。
在永安里双子大厦后的街上,很不起眼的小门脸,但是进去却一下子开阔起来。
关于对那家的表扬实在太多,我想这也是我略感失望的原因吧。那家的菜说不上特别精湛,但是也不会招来抱怨,在北京的餐厅属于好吃的一级,如果你不是冲着各类媒体的褒奖而满怀希望地奔去,倒也不算失望。但是当你把对它的期望值定得和它所获得的口碑那样高,我就觉得有点遗憾了。
唯一提醒的是,去那家吃晚餐如果订包间是有最低消费的:每人100。
据说那家最受欢迎的秘制虾和黄坛子,我觉得虾很入味,很好吃,应该算是相当不错的特色菜,值得推荐。虽然黄坛子也不错,但是特色不足,大把的餐厅做类似的东西水平都不相上下。还有一个也算他家特色菜的东西也很好吃,不过只有我一个人特别喜欢,同桌的其他人都觉得一般——有点红楼梦感觉的茄子,呵呵。
至于其它的菜,就比较一般了,尤其是那个被服务员隆重推荐的黄酒带鱼,基本就是家庭主妇的手艺,毫无特色可言,建议别点。
众说纷纭的菜则属那个稻香牛排,我不太喜欢,可能因为我喜欢入味的东西,但是朋友却夸不错,吃了不少。
其他的菜,就没什么印象了,看照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