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养儿札记 |
(2002年,偶像采访墨西哥主帅阿吉雷)
(麻烦,不看也点也,不要让我在偶像面前丢面子哦.谢谢谢谢谢谢!哈)
收到一份礼物:《爱情秘方》——谢谢你,谢谢你把话剧送给我。
告诉子舟说我结婚的时候,他说,送个什么礼物呢。我自然要客气地说:不用。于是子舟说:那么把《爱情秘方》送给你吧。
《爱情秘方》是子舟的第三部、也可以说是第四部话剧。预计8月10日就会上演。子舟为此专门做了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35147393,见证一部话剧的诞生:记录下剧本是怎么写出的、女演员是怎么选出的、各届人士又是怎么手把手地给女演员导戏哈。
告诉子舟说我结婚的时候,他说,送个什么礼物呢。我自然要客气地说:不用。于是子舟说:那么把《爱情秘方》送给你吧。
《爱情秘方》是子舟的第三部、也可以说是第四部话剧。预计8月10日就会上演。子舟为此专门做了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35147393,见证一部话剧的诞生:记录下剧本是怎么写出的、女演员是怎么选出的、各届人士又是怎么手把手地给女演员导戏哈。
我每天,都会点击N次。今天,特别地把这个地址http://blog.sina.com.cn/u/1235147393隆重地介绍,是因为,我要先下手为强,广而告知他的礼物,让更多的人和我一起见证我的礼物的完成,让他反悔不成——虽然我知道,这部话剧还被并列送给了对他真正重要的人,但是,这也够幸福啦。而且,喜欢话剧的、或者对这个圈子好奇的人,可以通过这个博客看到那个圈子的状态。所以,一定要点点看呀。
子舟,我进入新闻圈第一个领导。我们认识将近9年,我一直是他的忠实粉丝,而且做得磊落且真挚,因而可以得到一些可能是红颜知己才会受到的关爱:虽然,在我最热恋的时候他并不知道我爱着的人是谁。可是,在我最绝望失恋的那一次,他坐在江浙水乡的茶坊却耐心地接听了我在北京二环路一边开车一边流泪、一边张口就一句“我失恋了”的冗长电话,给予了我无比的信心.在我最开始做博客的时候,子舟点拨我说:“菜,总是有做得比你好的人。但是重要的是品,你要赋予每道菜一份感情,这是无人能比的,也无可复制。”
我不觉得有偶像是不耻的事情,因此崇拜之情总是表达诚挚.这也让一些我们曾经的同事以为我们相知极深。其实,我并非是子舟的红颜知己,因为我尚达不到与他思想撞击的境界,而他最不缺的就是红颜,所以彼此间的往来其实泛泛.
因为这样,这份礼物让人收得让人感动.
说送礼物之后,子舟有点担心地问我:你会介意吗,《爱情秘方》是个悲剧。
怎么会呢。送给我的是《爱情秘方》这个话剧而不是《爱情秘方》的故事,话剧是理想与热爱,而故事不过是一段臆想,所以,我收到的,其实是心意。
怎么会呢。送给我的是《爱情秘方》这个话剧而不是《爱情秘方》的故事,话剧是理想与热爱,而故事不过是一段臆想,所以,我收到的,其实是心意。
关于子舟,几年的时间里我专门写过两次文字:《美女与子舟》,以及《从子舟到杭程》。
总之他是一个可爱的人,他是一聪明的人,他是一个可以让我当他粉丝的人:)
总之他是一个可爱的人,他是一聪明的人,他是一个可以让我当他粉丝的人:)
从子舟到杭程
杭程导演他的第三部话剧了。我很内疚,因为一些琐事牵绊,最终也没有去看。周日晚上,李新让我写篇杭程,因为他以为我们交往很深。其实不然,写了之后李新终于相信,我确实不了解杭程。所以,见报的稿子被李新按照他的了解改写了。李新说,杭程就是这样。但是我说,这不是我想象的杭程。
1999年1月,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杭程的文章,叫做《美女与子舟》。子舟是杭程的笔名。
如今,子舟成了杭程新剧《新青年》的中的男主人公,这已是杭程编导的第三部话剧。所以,我应人之邀写些杭程的旧闻。
于是,职业习惯性地,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杭程”,竟然找到了一个叫“杭程艺术简历”的东西,原来”杭程“这两个字扔在文化圈里也是铃铛乱向的名字:“记者、剧作家、戏剧导演、评论人、北京青年报资深文化记者以及评论人,从事文化报道十一年,是北京乃至中国演出近十年来大发展的见证者和评论者。”
这样的简历,再加上《新青年》这样的剧本名,难怪邀请人会让我以“杭程,一个十年前的‘愤青儿'”为主题。但是,我认识杭程不过 7年,而在我记忆里,他也没有一点“愤青”的那种“邋遢的外貌和仇视的眼神”。我曾经这样写过他:他最常见的打扮是各色有各样宣传内容的广告T恤衫,他最常见的神情则是一派朦胧的表情,凡事在他那里都好象轻描淡写一般。
但是不可否认,他也有着和“愤青”一样习惯性的批判性思维,只是他的尖锐更像是风凉话而让人不恼不气。我记得,作为我踏入新闻圈的第一任领导,杭程对我的第一番教诲是:一个女人要成为好记者是会以可爱付出代价的,而最为可怕的是,她失去了可爱,却也没有当成好记者。后来,这句话是果真印证在我的身上,并已成为我对新人的教诲。
我与杭程曾经共事的时间不过一年。我一直以为,我们都是一样的记者,只是他更熟悉文化的领域,而且比我早些出道而已。所以,说起以前,我对《生活时报》时期的杭程印象更多是些生活的琐事,对他的倾慕也不过是他 1997年就已经拥有了一辆汽车,虽然只是辆奥拓,但是却搭载过音乐大师雅尼,还有影帝夏雨曾经用他的那辆车练过手。
直到他已经不再是记者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他是可以让人崇拜的。我记得我们当时聊起田壮壮时,我告诉杭程说:“很多年前田壮壮导演的《盗马贼》曾被很多人批评那部电影晦涩难懂,田壮壮为此驳斥:‘我这部电影是拍给下个世纪的观众'。当时的电影还是国家经费制作,所以有一篇影评很刻薄地回应道:那么田壮壮应该用下个世纪的钱来拍摄给下个世纪观众看的电影,而不应该浪费这个世纪的钱。”我还说道,“我记得那时发表在《大众电影》上的文章,好象是我小学时看的。”杭程登时兴奋不已:“那就是哥儿们我的文章啊,是哥们上高中时的第一次投稿,发在了《大众电影》上啊。”我也莫名地很兴奋给一旧时同事打电话说:“你知道吗,我小学读的一篇文章居然是杭程写的。”那位同事淡笑:“你知道吗,当年那篇批评只要交展费,什么展览都能在美术馆展的文章也是他写的。”
我对杭程的崇拜发自肺腑。因此,当听说他开始自编、自导第一部话剧《丑儿的春夏秋冬》时,是一份为旧友终熬到今日成就而欣慰。但是,当听到台上的演员所说的句句台词都曾经是杭程坦坦的酒后之言时,则会有一种感动——我觉得最幸福的生活,就是在夕阳下,坐在屋顶上捧着一碗炸酱面吃:真香。那就是我所知道的杭程的理想,而他把理想在他的话剧中实现。
其实,我至今不知道,话剧究竟是不是他的理想,但是话剧确实他太过熟悉而渗透进他生活东西,这一点从他家里的设计就可感受到他骨子里的话剧情节:客厅是白墙青砖,简单的装满了影碟的矮箱柜,两只舒服的单人沙发替代了庸俗的三人沙发,灯光从四角打来。同去参观的朋友轻叹:多像小剧场话剧的布景。
关于这套房子,我曾经编过关于杭程的一个段子,后来连我自己也信以为真,因为这个段子太像杭程的作风:杭程向一个他喜欢的女孩求婚,那个女孩回答说“等你有一百万的时候我就嫁你”;杭程于是立即贷款买了一套房子,他告诉女孩说“我拥有了一套价值一百万的房子”。 2005年7月
1999年1月,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杭程的文章,叫做《美女与子舟》。子舟是杭程的笔名。
如今,子舟成了杭程新剧《新青年》的中的男主人公,这已是杭程编导的第三部话剧。所以,我应人之邀写些杭程的旧闻。
于是,职业习惯性地,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杭程”,竟然找到了一个叫“杭程艺术简历”的东西,原来”杭程“这两个字扔在文化圈里也是铃铛乱向的名字:“记者、剧作家、戏剧导演、评论人、北京青年报资深文化记者以及评论人,从事文化报道十一年,是北京乃至中国演出近十年来大发展的见证者和评论者。”
这样的简历,再加上《新青年》这样的剧本名,难怪邀请人会让我以“杭程,一个十年前的‘愤青儿'”为主题。但是,我认识杭程不过 7年,而在我记忆里,他也没有一点“愤青”的那种“邋遢的外貌和仇视的眼神”。我曾经这样写过他:他最常见的打扮是各色有各样宣传内容的广告T恤衫,他最常见的神情则是一派朦胧的表情,凡事在他那里都好象轻描淡写一般。
但是不可否认,他也有着和“愤青”一样习惯性的批判性思维,只是他的尖锐更像是风凉话而让人不恼不气。我记得,作为我踏入新闻圈的第一任领导,杭程对我的第一番教诲是:一个女人要成为好记者是会以可爱付出代价的,而最为可怕的是,她失去了可爱,却也没有当成好记者。后来,这句话是果真印证在我的身上,并已成为我对新人的教诲。
我与杭程曾经共事的时间不过一年。我一直以为,我们都是一样的记者,只是他更熟悉文化的领域,而且比我早些出道而已。所以,说起以前,我对《生活时报》时期的杭程印象更多是些生活的琐事,对他的倾慕也不过是他 1997年就已经拥有了一辆汽车,虽然只是辆奥拓,但是却搭载过音乐大师雅尼,还有影帝夏雨曾经用他的那辆车练过手。
直到他已经不再是记者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他是可以让人崇拜的。我记得我们当时聊起田壮壮时,我告诉杭程说:“很多年前田壮壮导演的《盗马贼》曾被很多人批评那部电影晦涩难懂,田壮壮为此驳斥:‘我这部电影是拍给下个世纪的观众'。当时的电影还是国家经费制作,所以有一篇影评很刻薄地回应道:那么田壮壮应该用下个世纪的钱来拍摄给下个世纪观众看的电影,而不应该浪费这个世纪的钱。”我还说道,“我记得那时发表在《大众电影》上的文章,好象是我小学时看的。”杭程登时兴奋不已:“那就是哥儿们我的文章啊,是哥们上高中时的第一次投稿,发在了《大众电影》上啊。”我也莫名地很兴奋给一旧时同事打电话说:“你知道吗,我小学读的一篇文章居然是杭程写的。”那位同事淡笑:“你知道吗,当年那篇批评只要交展费,什么展览都能在美术馆展的文章也是他写的。”
我对杭程的崇拜发自肺腑。因此,当听说他开始自编、自导第一部话剧《丑儿的春夏秋冬》时,是一份为旧友终熬到今日成就而欣慰。但是,当听到台上的演员所说的句句台词都曾经是杭程坦坦的酒后之言时,则会有一种感动——我觉得最幸福的生活,就是在夕阳下,坐在屋顶上捧着一碗炸酱面吃:真香。那就是我所知道的杭程的理想,而他把理想在他的话剧中实现。
其实,我至今不知道,话剧究竟是不是他的理想,但是话剧确实他太过熟悉而渗透进他生活东西,这一点从他家里的设计就可感受到他骨子里的话剧情节:客厅是白墙青砖,简单的装满了影碟的矮箱柜,两只舒服的单人沙发替代了庸俗的三人沙发,灯光从四角打来。同去参观的朋友轻叹:多像小剧场话剧的布景。
关于这套房子,我曾经编过关于杭程的一个段子,后来连我自己也信以为真,因为这个段子太像杭程的作风:杭程向一个他喜欢的女孩求婚,那个女孩回答说“等你有一百万的时候我就嫁你”;杭程于是立即贷款买了一套房子,他告诉女孩说“我拥有了一套价值一百万的房子”。 2005年7月
美女与子舟
有一部电影叫《美女与野兽》。子舟不是野兽,因为起码他不瘦。
子舟是跑文艺的记者。
但凡跑文艺的记者长得或穿戴都有些怪怪的,但是子舟却显的挺“庸俗”的。因为,第一子舟长得不算丑,当然也说不上特英俊;第二子舟的衣服实在是让人无法品头论足:他最常见的打扮是各色有各类宣传内容的T恤衫。当然,在天冷的时候他也偶有“扮酷”的时候:穿上一件格子衬衫,再配上一件西服外套。因此他的这太过通俗的形象在外人看来,和其他娱记相比,还算是比较“帅哥”呢。
不过子舟最酷的地方还要数他那总是一派朦胧的表情:他的双眸从来都是眯缝的,这样显得他永远都沉迷在美梦之中。这于他来说似乎便是一种魅力了:凡事在他那里都好象轻描淡写一般,满不在乎,若即若离得让人搞不透他到底想把你怎样;而一直睡不醒的面容则让他在不经意中沾染了些色情的味道。
子舟无论做什么都是显得很不经意。但也只是显得。他虽然总是爱批评别的女人,不要哪有点热闹就凑上去唧唧喳喳没完,可是发生在他身边的所有事件,却鲜有缺少了他的评论的。他一贯是若无其事干着自己的事,但却还能一心二用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他又决不会做出很上心的样子,所以这使得他能有资本批评个别打听是非的姿态过于显著的人。当然,有时子舟也会眯着眼、探着眉听别人和他说话。一旦有人说得和他是臭味相投,他便会来了精神,大呼“哇塞”的最通俗的发音,并附缀“哥们儿怎样怎样”为开场白的个人见解。这时,他还常会抡起一只胳臂指点着,兴奋得眉飞色舞。而他最擅长的还是和别人抬杠。一旦说不过别人,他就“嘘”声顿起,大讲别人是“农民”,不可理喻,胡搅蛮缠,最后还会加上这么一句:“这个人是没的救了。”不过,他一般只会和另一个怪怪的方娱记抬杠,但是旁听者一听,其实他俩的观点总体上还是一致的,但俩人却非要用不同的论据、从不同的角度论证。
子舟在《生活时报》还算是个部门领导,这于他可是个不容易的事。因为《生活时报》一直是个阴盛阳衰的地方,这里的女人都非比寻常地能干。最早,新闻部共有三个正副部主任,全是女人,一人分管一摊,可是文化新闻却没有人管。领导见子舟跑文化有一段时间了,便只好让他负责,于是新闻部主任下面就又多了一个官衔:组长。当时新闻部有三个主任,可是组长却只有子舟这么一个啊。
新闻部的男人少,未婚男人更少,而稍有体积的未婚男人可就是少而有少了。子舟是凤毛麟角的一个,因此大家不免对他关爱有加。每次招聘新记者都不忘叫上他充面试考官,招进来的美女记者也都先派给他,让他帮人家启蒙。善良的人们都希望,说不准哪天会有一个资质较好的女记者让子舟给闯上,将来人家写《我是怎样走上新闻道路的》回忆录时,能提起子舟一句。可是,奇怪的是,虽然在同事的理解下,在子舟本人的努力下,子舟身边来了一拨又一拨的美女,可是三五天后一准都没了人影。于是有人嘲笑子舟,子舟则洋洋得意地解释说那是因为美女抵挡不住他的魅力才跑了,或是说自己已把那些美女金屋藏姣了。一直到现在子舟当上了文体部主任,手下净剩下些汉子和人家的太太,他的部门才终于算是稳定了。
子舟当主任是他写的几篇大稿奠定的基础,当时大家惊讶不已:子舟原来竟是这般能干!从此子舟就和吸了白粉一样,一发不可收拾,大稿、小稿,忽地都写出了一些味道。虽然子舟好歹算个主任,可是很少有人敬畏他,因为他总是玩物丧志,端不起领导的架派。一时兴起,他会学着别人各种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举止。比如,他会忽然学着一个美女的娇羞状,津津有味地吃起自己的手指;或者兴高采烈地学另一个冷美人摔电话的样子;再或者他又一抹脸摆出一副受苦受难的表情,非说那是人家总编室主任。尤其是,他竟能放下领导的架子,常常要求人家美女请他吃饭。而偏偏子舟又是那种吃嘛嘛香的人,看他吃得兴高采烈的样子,很难让人把他和正襟危坐的领导联系在一起。
尤其,当子舟喝了酒的时候,他可就更没大没小了。有一个冬天,子舟喝了许多酒,可他还非要再出去买酒。大伙劝不住他,只好派了一个美女和一个彪壮的同事看护他,以防发生意外。结果等过了好久他们终于回来的时候,大家发现美女那超短裙下的玉腿上满是血迹,而子舟却是手脚干净。于是大家询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子舟一开始若无其事地还装糊涂:怎么了?后来,见大家一直好奇不已:“你到底把美女怎么了?”子舟怕一世的英名毁于一夜,于是只好透露实情。谁想,本是该遮遮掩掩的事一旦说了个开头,子舟竟立即觉得是一件无比值得炫耀的事。
原来,那晚,子舟喝了酒后又开着他那辆奥迪——的儿子——奥拓去买酒回来的路上,由于酒劲发作,竟在左转弯时驶入了逆行,和一辆奥迪差点相拥而吻。这本是一件子舟理亏的事,却不料他竟象得理一般,不依不饶地摇下车窗对人家惊魂未定的奥迪司机大喊:“你丫是怎么开车的?”奥迪司机定下神来,当然也不甘示弱,拉开车门走了出来。结果当然是双方最终扭打起来,同去的彪壮同事是练拳击的出身,于是奥迪司机的鼻血就溅到了忙着劝架的美女的玉腿上。打完架后,子舟忽显得非常通情达理,非让人家奥迪司机把呼机号留给他,好给人家报销医药费,但司机哪里敢留?后来回去的路上,美女只顾着督促子舟擦净血渍,省得让同事担心和笑话。但却没有想到这场战斗激烈得竟让局外的她也沾染了胜利的战果,而更让这个美女想不到的是,一件本是理亏的事,在于子舟竟成了一种成就。但经历了此番洗礼,以后那个美女的胆子变得大了起来,无论是什么人开的什么车她都敢坐了。
后来,听说这个奥迪司机在第二天才到距出事地点进几十米的派出所去报案,说是有两个胖子打了他。子舟听说以后气得不行:“他竟敢说我是胖子,早知道我就再打他几拳了。”
子舟当然不算是胖子。但他只是不算特胖。有目共睹的是,子舟坐在他那辆奥拓车里,确实会显得有些拥挤。而且,他走起路来步履稍有沉重感,因此让人觉得有些拖泥带水,但是他笑的时候却是干净利落,爆发力挺强,眉毛眼睛迅速微蹙在一起,好似五官来了个紧急集合
总的来说子舟在《生活时报》的生活算是相当滋润的,因为他的身边一贯是美女如云。倒不是美女爱围着他,而是他专爱在美女堆里泰然处之。报社换办公室的时候,有一片八张桌子已被七个美女占了去,剩下的那一张空在那,报社里所有的男士都虎视眈眈地眼巴巴看着,谁都舍不得坐,也不好意思坐。但子舟大摇大摆地一进来便连想都不想地占领了那第八张桌子。有人看不过去,便指责他,他特理直气壮,说那第八张桌子根本就是七个美女特意给他留的,如果他不坐过去,那么挺好的一个场面就显得不完美了。
后来同桌的她——一个美女离开了《生活时报》,临走收拾东西的时候她一个劲儿地叮嘱同事千万要安排一个男记者继承她的座。但是还未等新闻部主任安排继任者,子舟便已先下手为强了,于是糊里湖涂地,一个刚进报社的美女就不明不白地坐在了他的身边。于是不在新闻部的子舟就这么哄也哄不走地顽固地坐在新闻部的美女当中。
再后来,新美女开始不断地收到匿名的玫瑰花,这让个别人怀疑起子舟的行为是否检点。别人的怀疑倒不算什么大事,但子舟回答女朋友的疑问却让生疑:难道子舟真的做了什么,竟会如此心虚?那天吃饭时,子舟的女朋友忽然问子舟:“坐你旁边的那个女孩是谁?”众目睽睽之下,子舟竟顾左右而言其他。于是女朋友不满,再问一遍。子舟无奈,于是说:不就是那谁谁嘛。女友说:不是,那谁谁是坐你对面的,我是问那坐你旁边的。子舟只好又说了一个人名:那就是那谁。女友听了还说不对:我认识那谁啊,我问的肯定不是她。子舟在穷追不舍的追问之下,只能回答:那你问的一定是她!子舟以为这下可能没事儿了,可他的女朋友一点也不糊涂,仍然不一不饶:“她是坐那谁旁边的,可我问的是坐你旁边的,你说,坐你左边的女孩倒底是谁?”见女朋友认了真,子舟只好顾作不经意道:“那你倒是问明白啊,我们大家都挨着坐,我怎么知道你问的是谁。”然后接下来,子舟便转换了话题,开始批评女朋友不明不白地说话没条理。一会儿工夫,大家竟都忘记搞清楚坐在子舟左边的女孩到底是谁。想来,子舟的女朋友至今也不知道坐在自己男朋友左边的女孩到底是谁。
就象子舟的文章老有一些独特的见解一样,他对女人也有自己的一套审女观。但是,虽然大家都看得懂他的文章,但却不明白他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美女。其实,子舟他搞也不清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女人,但是他很坚定自己不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当记者的和身材胖的。而巧的是子舟的女朋友恰是个记者,于是子舟只能低声给人家解释说,女朋友很快就要换工作了。而他的女朋友很辛苦,虽然不胖,却总是在不停地减肥。但结果是,所有的减肥食品都成了女朋友的一种价格不菲的零食。
《生活时报》是少不了子舟的,因为《生活时报》需要一群能干的美女......而离开了子舟,美女就会显得不再完美——美女门需要有子舟这样常常激情四射的人,为工作增加一点噱头。当然,《生活时报》的文体新闻也需要子舟。1999年1月
子舟是跑文艺的记者。
但凡跑文艺的记者长得或穿戴都有些怪怪的,但是子舟却显的挺“庸俗”的。因为,第一子舟长得不算丑,当然也说不上特英俊;第二子舟的衣服实在是让人无法品头论足:他最常见的打扮是各色有各类宣传内容的T恤衫。当然,在天冷的时候他也偶有“扮酷”的时候:穿上一件格子衬衫,再配上一件西服外套。因此他的这太过通俗的形象在外人看来,和其他娱记相比,还算是比较“帅哥”呢。
不过子舟最酷的地方还要数他那总是一派朦胧的表情:他的双眸从来都是眯缝的,这样显得他永远都沉迷在美梦之中。这于他来说似乎便是一种魅力了:凡事在他那里都好象轻描淡写一般,满不在乎,若即若离得让人搞不透他到底想把你怎样;而一直睡不醒的面容则让他在不经意中沾染了些色情的味道。
子舟无论做什么都是显得很不经意。但也只是显得。他虽然总是爱批评别的女人,不要哪有点热闹就凑上去唧唧喳喳没完,可是发生在他身边的所有事件,却鲜有缺少了他的评论的。他一贯是若无其事干着自己的事,但却还能一心二用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他又决不会做出很上心的样子,所以这使得他能有资本批评个别打听是非的姿态过于显著的人。当然,有时子舟也会眯着眼、探着眉听别人和他说话。一旦有人说得和他是臭味相投,他便会来了精神,大呼“哇塞”的最通俗的发音,并附缀“哥们儿怎样怎样”为开场白的个人见解。这时,他还常会抡起一只胳臂指点着,兴奋得眉飞色舞。而他最擅长的还是和别人抬杠。一旦说不过别人,他就“嘘”声顿起,大讲别人是“农民”,不可理喻,胡搅蛮缠,最后还会加上这么一句:“这个人是没的救了。”不过,他一般只会和另一个怪怪的方娱记抬杠,但是旁听者一听,其实他俩的观点总体上还是一致的,但俩人却非要用不同的论据、从不同的角度论证。
子舟在《生活时报》还算是个部门领导,这于他可是个不容易的事。因为《生活时报》一直是个阴盛阳衰的地方,这里的女人都非比寻常地能干。最早,新闻部共有三个正副部主任,全是女人,一人分管一摊,可是文化新闻却没有人管。领导见子舟跑文化有一段时间了,便只好让他负责,于是新闻部主任下面就又多了一个官衔:组长。当时新闻部有三个主任,可是组长却只有子舟这么一个啊。
新闻部的男人少,未婚男人更少,而稍有体积的未婚男人可就是少而有少了。子舟是凤毛麟角的一个,因此大家不免对他关爱有加。每次招聘新记者都不忘叫上他充面试考官,招进来的美女记者也都先派给他,让他帮人家启蒙。善良的人们都希望,说不准哪天会有一个资质较好的女记者让子舟给闯上,将来人家写《我是怎样走上新闻道路的》回忆录时,能提起子舟一句。可是,奇怪的是,虽然在同事的理解下,在子舟本人的努力下,子舟身边来了一拨又一拨的美女,可是三五天后一准都没了人影。于是有人嘲笑子舟,子舟则洋洋得意地解释说那是因为美女抵挡不住他的魅力才跑了,或是说自己已把那些美女金屋藏姣了。一直到现在子舟当上了文体部主任,手下净剩下些汉子和人家的太太,他的部门才终于算是稳定了。
子舟当主任是他写的几篇大稿奠定的基础,当时大家惊讶不已:子舟原来竟是这般能干!从此子舟就和吸了白粉一样,一发不可收拾,大稿、小稿,忽地都写出了一些味道。虽然子舟好歹算个主任,可是很少有人敬畏他,因为他总是玩物丧志,端不起领导的架派。一时兴起,他会学着别人各种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举止。比如,他会忽然学着一个美女的娇羞状,津津有味地吃起自己的手指;或者兴高采烈地学另一个冷美人摔电话的样子;再或者他又一抹脸摆出一副受苦受难的表情,非说那是人家总编室主任。尤其是,他竟能放下领导的架子,常常要求人家美女请他吃饭。而偏偏子舟又是那种吃嘛嘛香的人,看他吃得兴高采烈的样子,很难让人把他和正襟危坐的领导联系在一起。
尤其,当子舟喝了酒的时候,他可就更没大没小了。有一个冬天,子舟喝了许多酒,可他还非要再出去买酒。大伙劝不住他,只好派了一个美女和一个彪壮的同事看护他,以防发生意外。结果等过了好久他们终于回来的时候,大家发现美女那超短裙下的玉腿上满是血迹,而子舟却是手脚干净。于是大家询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子舟一开始若无其事地还装糊涂:怎么了?后来,见大家一直好奇不已:“你到底把美女怎么了?”子舟怕一世的英名毁于一夜,于是只好透露实情。谁想,本是该遮遮掩掩的事一旦说了个开头,子舟竟立即觉得是一件无比值得炫耀的事。
原来,那晚,子舟喝了酒后又开着他那辆奥迪——的儿子——奥拓去买酒回来的路上,由于酒劲发作,竟在左转弯时驶入了逆行,和一辆奥迪差点相拥而吻。这本是一件子舟理亏的事,却不料他竟象得理一般,不依不饶地摇下车窗对人家惊魂未定的奥迪司机大喊:“你丫是怎么开车的?”奥迪司机定下神来,当然也不甘示弱,拉开车门走了出来。结果当然是双方最终扭打起来,同去的彪壮同事是练拳击的出身,于是奥迪司机的鼻血就溅到了忙着劝架的美女的玉腿上。打完架后,子舟忽显得非常通情达理,非让人家奥迪司机把呼机号留给他,好给人家报销医药费,但司机哪里敢留?后来回去的路上,美女只顾着督促子舟擦净血渍,省得让同事担心和笑话。但却没有想到这场战斗激烈得竟让局外的她也沾染了胜利的战果,而更让这个美女想不到的是,一件本是理亏的事,在于子舟竟成了一种成就。但经历了此番洗礼,以后那个美女的胆子变得大了起来,无论是什么人开的什么车她都敢坐了。
后来,听说这个奥迪司机在第二天才到距出事地点进几十米的派出所去报案,说是有两个胖子打了他。子舟听说以后气得不行:“他竟敢说我是胖子,早知道我就再打他几拳了。”
子舟当然不算是胖子。但他只是不算特胖。有目共睹的是,子舟坐在他那辆奥拓车里,确实会显得有些拥挤。而且,他走起路来步履稍有沉重感,因此让人觉得有些拖泥带水,但是他笑的时候却是干净利落,爆发力挺强,眉毛眼睛迅速微蹙在一起,好似五官来了个紧急集合
总的来说子舟在《生活时报》的生活算是相当滋润的,因为他的身边一贯是美女如云。倒不是美女爱围着他,而是他专爱在美女堆里泰然处之。报社换办公室的时候,有一片八张桌子已被七个美女占了去,剩下的那一张空在那,报社里所有的男士都虎视眈眈地眼巴巴看着,谁都舍不得坐,也不好意思坐。但子舟大摇大摆地一进来便连想都不想地占领了那第八张桌子。有人看不过去,便指责他,他特理直气壮,说那第八张桌子根本就是七个美女特意给他留的,如果他不坐过去,那么挺好的一个场面就显得不完美了。
后来同桌的她——一个美女离开了《生活时报》,临走收拾东西的时候她一个劲儿地叮嘱同事千万要安排一个男记者继承她的座。但是还未等新闻部主任安排继任者,子舟便已先下手为强了,于是糊里湖涂地,一个刚进报社的美女就不明不白地坐在了他的身边。于是不在新闻部的子舟就这么哄也哄不走地顽固地坐在新闻部的美女当中。
再后来,新美女开始不断地收到匿名的玫瑰花,这让个别人怀疑起子舟的行为是否检点。别人的怀疑倒不算什么大事,但子舟回答女朋友的疑问却让生疑:难道子舟真的做了什么,竟会如此心虚?那天吃饭时,子舟的女朋友忽然问子舟:“坐你旁边的那个女孩是谁?”众目睽睽之下,子舟竟顾左右而言其他。于是女朋友不满,再问一遍。子舟无奈,于是说:不就是那谁谁嘛。女友说:不是,那谁谁是坐你对面的,我是问那坐你旁边的。子舟只好又说了一个人名:那就是那谁。女友听了还说不对:我认识那谁啊,我问的肯定不是她。子舟在穷追不舍的追问之下,只能回答:那你问的一定是她!子舟以为这下可能没事儿了,可他的女朋友一点也不糊涂,仍然不一不饶:“她是坐那谁旁边的,可我问的是坐你旁边的,你说,坐你左边的女孩倒底是谁?”见女朋友认了真,子舟只好顾作不经意道:“那你倒是问明白啊,我们大家都挨着坐,我怎么知道你问的是谁。”然后接下来,子舟便转换了话题,开始批评女朋友不明不白地说话没条理。一会儿工夫,大家竟都忘记搞清楚坐在子舟左边的女孩到底是谁。想来,子舟的女朋友至今也不知道坐在自己男朋友左边的女孩到底是谁。
就象子舟的文章老有一些独特的见解一样,他对女人也有自己的一套审女观。但是,虽然大家都看得懂他的文章,但却不明白他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美女。其实,子舟他搞也不清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女人,但是他很坚定自己不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当记者的和身材胖的。而巧的是子舟的女朋友恰是个记者,于是子舟只能低声给人家解释说,女朋友很快就要换工作了。而他的女朋友很辛苦,虽然不胖,却总是在不停地减肥。但结果是,所有的减肥食品都成了女朋友的一种价格不菲的零食。
《生活时报》是少不了子舟的,因为《生活时报》需要一群能干的美女......而离开了子舟,美女就会显得不再完美——美女门需要有子舟这样常常激情四射的人,为工作增加一点噱头。当然,《生活时报》的文体新闻也需要子舟。199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