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以图说话 |
石阶一百零八级,走下时莫回头。
1、记忆模糊。距离我们的五台山之行已有些时日,再次翻看照片准备记录菩萨顶的时候,我已经记不清哪些图片是关于菩萨顶或其他寺庙。再次证明记忆的不可靠,这也是博客的意义——明天你还能通过几天的文字和图片进行重温。
2、大隐何处。五台山相传为文殊菩萨古道场,而位于灵鹫峰上的菩萨顶则是中文殊菩萨的居住处,可见其地位的显赫。而一个非佛教徒看来,各寺庙的形态和意义并无多少不同,并且无法揣测当代出家人的心理动机——如今的寺庙也并非是一个清静之地,反而可能比深山之外更热闹(《方丈释永信以武学经营少林:商业服务是发展趋势》)。当八荣八耻的标语深入相间老林的年代,这天地之间是否还有可供隐居避世的去处?莫非真的“大隐隐于市”?
1、“菩萨顶创建于北魏,以后历代都曾加以重修。明代永乐年间,蒙古、西藏的黄教喇嘛
到五台山寺院常住,菩萨顶逐渐成了他们集中活动的场所,到清顺治年间,菩萨顶改成喇嘛庙。”
2、康熙御笔“灵峰胜境”。
3、寺中两座门,左为“般若门”,右为“解脱门”。本应左进右出的路,很多人不清楚,我们自己也走错了。
4、寄寓平安的香火。
5、俯瞰山下,不知寺庙何名。
6、鲁智深醉打山门。
7、禅杖百十斤,据说连续举起七八次便可获赠礼品;多数人举起只是为了试试力气体会鲁智深的勇猛,并留影作为纪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