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情乱码 |
1、
父亲每年都会自己写春联,这是他的乐趣,一种老有所用的乐趣。当带领孩子们欣赏春联并试图考一考他们的理解力的时候,父亲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快乐。父亲没有练过书法,毛笔字却写得不错,字如其人能传达出一种精神气质。
2、福字。
大大小小的福字贴在哪里都是可以的,大红的福字令色彩单调的冬季顿时喜气洋洋。春联和福字都会在年三十的中午,趁着阳光和煦贴上去。小时候每到年三十傍晚之前,我们都会到各家去看新春联,并大声的朗读着,并努力寻找着上下联贴反的春联——事实上有很多,而新年的喜庆并不因为左右颠倒而逊色半分,我们所要看的不就只是那大红的颜色么,内容往往在其次了。
3、出门见喜。
按照本地习俗,有院子的人家一般都会在大门外正对的墙上贴上“出门见喜”的春联,也是一种良好祝愿。
4、灯笼。
这个小小的红灯笼是去年春节时挂上去的,就这样在树梢摇曳了一年,风吹日晒之后虽沧桑却依然颜色红润。新的会在年三十的时候挂上去,和春联一起为春节增添喜气和福气。
5、饺子馅。
年三十姐姐们要包饺子,饺子馅是要提前一天准备好的。剁馅是个体力活,我还能帮上些忙。牛肉之外还将大葱和生姜揉了进去,放一些香油喂起来,待第二天使用。
6、腊八蒜。
吃饺子少不了蒜,腊八时泡好的蒜终于可以开封了。
7、作品。
小孩子们有给大人表演才艺的童趣,黑板上的简笔画有一种幼稚天真的纯朴美。孩子们用曲折的笔画描绘着他们认知的世界,不追究意义和深度。
8、玩具。
妈妈的手机成了孩子的玩具,小娃娃们已经能够记住长长的手机号码并知道如何拨打。和我小时候相比,玩具虽然不同,无忧无虑的生活总是相似——而新一代的孩子们明显早熟,他们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可能是我们到了小学时代才明白的。70年代出生的启蒙教育都很少,大家的起点还是一样的,而如今倘若缺少幼儿启蒙的环节,则可能和其他辛苦学习的孩子们拉开很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