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剧《葛蓓莉亚》观感
(2011-06-19 23:41:47)
标签:
葛蓓莉亚美国芭蕾舞团中央芭蕾舞团古典芭蕾现代舞巴黎歌剧院文化 |
分类: 读后感与观后感 |
尽管我看的芭蕾现场次数还不少,但XX同学毕竟是芭蕾鉴赏家、中芭的资深粉丝和顾问,想必《葛蓓莉亚》不知看过多少遍,那我就抛砖引玉班门弄斧了。
周五晚上,作为小宝初中毕业的礼物,我们俩观看了ABT(美国芭蕾舞团)的《葛蓓莉亚》,小宝虽然很累,但也看的兴致勃勃,幕间休息时,还比划了几下木偶的动作呢!
葛蓓莉亚的剧情充满童趣,就是男主角弗朗斯看上了街边凉台上的聚精会神看书的美女葛蓓莉亚(其实是人形木偶),女朋友斯万尼达不高兴,推迟了婚期;她和女伴们想办法溜进去一探究竟,惊奇地发现了屋内各型各状的发条人形木偶,好玩极了,其中中国木偶是个清朝的兵勇;木偶的制作者和主人葛贝立亚斯博士(一下称老头或老博士)回来撞上一干人,统统赶走,唯独女主角躲在凉台窗帘后面,听到了后面的故事:男主角弗朗斯搬了梯子爬上来准备会会葛蓓莉亚,被老头发现并灌了迷魂汤;老头知道男主角爱上他的木偶,就异想天开把昏倒的男主角身上的灵气输送到凉台上的葛蓓莉亚身上,没想到窗帘后的女主角得知男友喜爱葛蓓莉亚的模样,就赶紧换上木偶的裙装,被老头搬了出来,先是做了很多僵硬的木偶动作,后来忽然鲜活起来,老头信以为真欣喜异常,就在此时男主角醒了,拉着葛蓓莉亚的手逃之夭夭,老头打开凉台窗帘,发现了棉花充塞的、没有服饰的布娃娃葛蓓莉亚!当然最后,男女主角两人还是和解并终成眷属,全剧在欢歌笑语中结束。在观剧过程中,时常听到小观众的笑声,特别是在老博士摆弄假葛蓓莉亚(真人女主角)时的滑稽愚笨搞笑的桥段。看来此剧很适合小朋友观赏。
此剧首创于1870年巴黎歌剧院,编舞为亚瑟·圣里昂,ABT首演于1942年,编舞为西蒙·赛门诺夫;新制作版本由恩里克·马汀内兹编舞,首演于1968年;本次制作有费德里克·富兰克林重新搬上舞台,音乐为里奥·德利比斯,很多乐曲都耳熟能详。很多舞码也为人所熟知。
ABT这次请来俄罗斯特邀女主角娜塔莉·奥斯波娃担纲,可谓光彩照人胜任有余,男主角是ABT的独舞演员丹尼尔·希姆金,小伙子模样秀美俊朗,动作准确且颇具爆发力,跳跃动作尤为精彩,又高又飘,好似摆脱地球吸引力,赢得全场观众连连的“bravo”喊声和雷鸣般掌声。两人双人舞也配合默契,组合造型新奇优美,虽看似姐弟恋,但也充满柔情蜜意,可谓视觉美造型美的完美体现。此剧之所以百年来历久不衰,可能是因为故事情节欢快离奇,充满童趣和欧洲各地的风土人情(东欧各国的民族舞蹈居多,例如玛祖卡舞),也因为此舞剧虽堪称古典芭蕾动作的集大成,无论是跳跃、足下功夫还是旋转,都极其经典;同时木偶的动作又颇具现代特色,很像现在的太空步、街舞以及机器人舞的综合展示,实在是难能可贵。
唯一令人感到不太舒服的是清朝兵勇的丑陋和滑稽。老博士家里的木偶一共有七个,前台左边是清朝小辫子兵勇,右边是马戏团小丑Harlequin,舞台后方端坐着西班牙美女、苏格兰美女、骷髅和天文学家。一旦上了发条,他们的动作各异。小丑自不待言,而兵勇身着短衫渔夫裤,头戴小斗笠,嘴边八字胡,一幅漫画样儿。兵勇伸胳膊伸腿的动作类似打拳,旋转也很快,随着发条停转,兵勇倒地,或向前盘腿扣住,或盘腿仰天,总之一幅奴才跑腿样儿,这也许就是西洋人眼里19世纪清朝人的真实写照吧!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ABT推出的《葛蓓莉亚》,大胆启用了一批ABT下属杰奎琳·肯尼迪·奥纳西斯舞蹈学校小学员跳了一段舞蹈,赢得大家热烈掌声鼓励。其他的独舞、群舞、双人舞、三人舞都很精彩,赏心悦目让人倍感幸福。其中也有个把亚裔女舞者,比如《祈祷舞》的Hee Seo,跳得恬静优雅,美丽动人。整个舞剧中没有见到熟悉的方仲静。
据记忆,中芭前几年曾引起巴黎歌剧院版本的《葛蓓莉亚》,不知大家有没有前往观赏。我打算找找CD对比一下,看看两个版本有什么不同。我相信中芭一定跳的十分精彩,因为在技术上一点也不输ABT,而且整个队伍年轻整齐。如果未来有机会,隆重推荐大家观赏这一经典芭蕾剧目,获得一番艺术熏陶和美学思考。多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