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冰山发电it |
《民科狂想录》之六、七、八
6.冰港作业
冰港作业任务包括:发电、输送电力、淡水和冰块回大陆,如果电力过多暂时无法进网,则在大陆接入点制氢和存储至冬季使用。
冰山到达冰港后,固定在平台(平台可使用旧的吃水浅的平底大船)旁边,首先检查包装有无破损,如有破损,进行修补,拆除帆组和控制系统,缆盘拆除后使用气球悬空吊起缆绳,并以缆绳为依托搭建膜结构反射棚,拆除冰山顶部的反射材料。然后抽水并检查水质,如无问题,可以加装发电设备进行发电。
加装发电设备前,要先对冰山绘制立体信息图,根据立体信息图,确定发电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关键在于融化过程中要保持冰山平衡和留出取冰通道。
做完准备工作,将抽水管道放入冰山的包装中,抽水点包围冰山(不只对一处抽水是要防止流速不均匀引起不平衡),由于水在冰温的反常膨胀,所以发电设备的冷凝室为平板状就可以较好地实现热交换。冷凝室与蒸发室之间的工作物质管道要有较好的柔性,可方便调节长度。蒸发室的热交换器金属叶片与海水深度接触(类似暖气片),并涂为黑色方便吸收阳光。蒸发器有合适结构方便海水快速流动通过。蒸发器以一定的浮力结构漂浮水面。气轮机室与外界隔热(以保持对蒸发室的负压,提高效率)。
淡水以浮桥旁边的管道为输送线,到陆地后再提升高度,浮桥可行驶小型车辆。方便平台工作人员以及小型冰块运输车(大量冰块还是通过船只运输,毕竟冰港可能离陆地一百多公里,冰块市场价也只有三、四百元/吨)往来。
电缆管道与淡水管道并列,靠近陆地的地方设置液氢工厂,将多余电力就地转化为液氢,储存到海底修建的氢池,供冬季发电或交通工具使用。
7.关于发电效率
工质:在蒸发室吸收的能量-在冷凝室释放的能量=在气轮机室做功耗费的能量
按冰山融化吸收热量计算的发电效率=在气轮机室做功耗费的能量/在冷凝室释放的热量
由于这不是按海水损失的热量计算,所以效率是有可能大于1的。比如说海水损失了100卡热量,冰山吸收了50卡,做功耗费了50卡,那么这个(按冰山吸收热量计算的)发电效率就达到1了。
使用合适工质,冰山发电效率可以很高(当然,需要兼顾融化冰山的速度,祖国那么多花花草草等着浇灌呢)。
使用小冷凝室、大(级联)气轮机室的结构可增加做功时的温程,提高发电效率,工质的选择也很重要,采用可相变材料一是为了让热交换速度更快,二是为了方便工质的流动,但是非常不利的一点是,工质相变热可能在全程所占比例较高,不利提高发电效率,所以关键是要找到相变热小的工质。
8.冰山开发的一些问题
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1.采集的人员及给养成本很高;2.基础设施建设费用高;3.一些材料可能还需要寻找,比如发电机工质。
要送一个团队成员到南极那儿采集冰山,成本会相当高,而且医疗等保障成本也会很高。
冰矿、冰港、各种产品输送等的设施费用,相当高,尤其考虑这是在海上建设,耐候性的要求,会使设施成本更高。一张保温材料就可能上亿,而且一年只能周转一次,不用说别的了,资金占用是相当的大。
发电机工质、密度合适的保温材料、缆绳、见空气就发生氧化放热反映的帆杆杆芯等等,有些可能有现成的,有些,可能需要研究。
冰山发电会不会造成海平面升高?不会,因为南极冰矿采集的冰山都是已经由冰帽上断裂掉入海水中的,它们已经在海中,根据阿基米德的“物体重量等于其排开水的重量”的公式,把南极圈海里的冰山拖到北半球来不会引起北半球海平面额外升高。
为什么去南极采而不是去北极采?因为南极的冰长的更适合包装,规模也足够,冰山足够大才能使成本降低下来。
采冰发电有什么好处?好处是不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生物化石能源消耗,让群众喝上五千年前形成的天然无污染的纯净冰山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