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诗历:四月十八日

标签:
传统文化风流人物古韵流香壬寅诗历故纸钩沉 |
分类: 诗词日历 |
壬寅诗历:四月十八日
宋·苏轼、杨万里
宋·苏轼
《真觉院有洛花花时不暇往四月十八日与刘景文》
绿暗初迎夏,红残不及春。
魏花非老伴,卢橘是乡人。
井落依山尽,岩崖发兴新。
岁寒君记取,松雪看苍鳞。
绿暗:形容暮春时绿阴幽暗。
红残:红花凋谢的景象。
魏花:即魏紫。
卢橘:指枇杷。
井落:村落。
岩崖:亦作"岩厓"。
山崖。
原题:真觉院有洛花花时不暇往四月十八日与刘景文同往赏枇杷
宋·杨万里
《初夏玉井亭晚立》
冶蕊倡花一雨空,鲜晴新涨未亏侬。
竹兼树影眠天底,人凭栏干立镜中。
看尽水衣投北岸,方知今日是南风。
黄鹂对语无寻处,忽见双飞入别丛。
水衣:称指潮湿的地方生长的青苔:屋后青石旁长满了水衣。
宋·杨万里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一》
莲叶头巾道样裁,仙桃扇子午时回。
扑蝇堕地犹能旋,闭阁生尘底处来。
宋·杨万里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二》
瑞香端合谱离骚,有子傅芳韵亦高。
失却薰笼红锦被,化为矮树紫樱桃。
瑞香:植物名。也称睡香。常绿灌木,叶为长椭圆形。春季开花,花集生顶端,有红紫色或白色等,有浓香。
端合:应当;应该。
失却:失掉。
宋·杨万里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三》
百日田乾田父愁,只销一雨百无忧。
更无人惜田中水,放下清溪恣意流。
宋·杨万里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四》
从教节序暗相催,历日尘生懒看来。
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
从教:听凭。
历日:或称历日表,是中国古代记录节气,提醒农事的历书。
译文
听凭节气时序偷偷流转,转眼又到立夏时节;历日表上灰尘已生,也懒得去翻看。
倒是石榴知道立夏已至,每年这一天只有它一种花独自盛开。
赏析
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立夏咏石榴诗。
一、二句,从教节序暗相催,历日尘生懒看来。是说,听凭节气时序偷偷流转,转眼又到立夏时节;历日表上灰尘已生,也懒得去翻看。
这两句交代了春日过去很快,立夏不知不觉就到来了。之所以懒翻历日表,是因为暮春落花的伤感情绪,同时为下面赞美石榴花知夏作铺垫。
“从教节序暗相催”,化用了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之意,表达了时光飞逝,岁月如流的感慨。
三、四句,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是说,倒是石榴知道立夏已至,每年这一天只有它一种花独自盛开。
这两句交代了石榴花的独特作用,即通报夏天的到来。
在群花凋零之时,石榴花成为立夏最耀眼的明星,盛开在初夏里,也盛开在诗人的心中,给诗人送去了一丝春去之后的慰藉。
立夏的可爱,全在于眼前的石榴花。它使得诗人的情感有所寄托,也用石榴花独自绽放的精神比拟自己高洁傲岸,不随波逐流的品格。
这首立夏诗,清新脱俗,无疑是咏石榴诗中的佳作。石榴知夏,而诗人不知夏,多么有趣的写法。
宋·杨万里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五》
槛中红药趁春归,瓶里苛留三两枝。
一片落来能恋我,叶梢阁住不教飞。
苛留:极力挽留。
宋·杨万里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六》
密有花红绿剌长,似来作伴石榴芳。
金樱身子玫瑰脸,更吃饧枝蜜果香。
金樱:石榴的别名。
饧枝:一种油煎食品。
蜜果:蜜渍的果子。
写初夏风物,杨万里写花红柳绿,写玫瑰花,更是一拐就想到了石榴、蜜果和饧枝。的确,没有了美食,这个夏天仿佛都少了一些活色生香。
宋·杨万里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七》
玉磬金锺天半鸣,梦中惊我起来听。
万松花上三更雨,政事堂中有此声。
玉磬:古代石制乐器名。佛寺中召集僧众所用的法器的美称。
宋·杨万里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八》
东渚西陂万马奔,浪花吞尽旧波痕。
山童莫扫中庭水,要写钱钱雨点纹。
钱钱:方言。黑豆用温水泡后﹐放在碾子上轧成的钱状圆片。此处指雨滴激起的图案。
宋·杨万里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九》
更无一个子规啼,寂寂空山花自飞。
啼得春归他便去,元来不是劝人归。
宋·杨万里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十》
柳外花梢啼乱莺,行人过尽不曾听。
得人听处君知麽,天欲明时第一声。
乱莺:杂乱而鸣之莺也。
得人:谓得到德才兼备的人。亦谓用人得当。谓得人心。
宋·杨万里
《初夏即事十二解 十一》
狭斜只解赏春红,秋菊冬梅不负公。
我道四时俱富贵,一杯催唤藕花风。
狭斜:小街曲巷。多指妓院。古乐府有《长安有狭斜行》﹐述少年冶游之事。后称娼妓居处为"狭斜"。
不负公:应指小街曲巷的赏花人。
藕花:即荷花。
宋·杨万里
《初夏即事十二解 十二》
王家尘柄绿琼香,萱草偷来柄更长。
藏却柿红缨扫子,菖蒲节里放风光。
麈柄:麈尾的柄。借指麈尾。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一种工具,后古人清谈时必执麈尾,相沿成习,为名流雅器,不谈时,亦常执在手。
绿琼:指美酒。
萱草:萱草有很多寓意,最广泛的是忘忧草。又有寓意母亲母爱及“ 宜男
”。但都与柄长及偷联系不起。
拂子:即拂尘。古代用以掸拭尘埃和驱赶蚊蝇的器具。 常为僧尼术士所执持。
蒲节:指端午节。因旧时风俗端午节在门上挂菖蒲叶,故称。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秘书监等。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宁宗时因奸相专权辞官居家,终忧愤而死。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其词风格清新、活泼自然,与诗相近。著有《诚斋集》。
2021-05-29
四月诗历十八日:
宋·潘献可《四月十八日之桐川》
陈淳《四月十八日喜雨再用前韵呈郑宰》
李壁《四月十八日送连帅母丘厚卿三圣院即事》
李彭《四月十八日过师贤留饮归用前韵寄师贤》
前一篇:壬寅诗历:四月十七日
后一篇:壬寅诗历:四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