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65隋·虞世基

标签:
365传统文化风流人物古韵流香故纸钩沉 |
隋·虞世基
虞世基(?~618年),字懋世,会稽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隋朝大臣,书法家虞世南哥哥。个性恬静,喜怒不形于色,师事顾野王,善于草隶。初仕南陈,任太子中舍人、尚书左丞。隋朝建立后,任通直郎、内史舍人,受隋炀帝的器重,专典机密,参掌朝政。大业八年(612年),从征高丽,授金紫光禄大夫。数次劝谏不纳,惧祸及己,不敢忤逆。
大业十四年(618年),遇害,著有《区宇图志》,是部较早的全国性区域志。
人物生平
虞世基(?—618年),字懋世,中国隋朝时期人物,会稽余姚人。书法家虞世南哥哥。
父亲虞荔,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为人沉静,喜愠不形于色,博学高才,能写书法,尤善草隶。在陈国,任建安王法曹参军事,历祠部殿中二曹郎、太子中舍人、尚书左丞等职。陈国覆灭入隋,家贫没有产业,每佣书养亲。隋炀帝时为内史侍郎,专典机密,参掌朝政。又进位金紫光禄大夫。谄媚隋炀帝,先后任光禄大夫、内史侍郎,生活豪奢。在内史侍郎任内,与牛弘、苏威、宇文述等六人共同参与吏部选官,时人谓之“选曹七贵”。七人中虞世基有专断之权,并借此收受贿赂。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弑杀炀帝,虞世基等也被诛杀,虞世南欲代兄死而不得。
主要成就
读《旧唐书》虞世基传,能发现他在不同时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改变——此改变,也是一个贪官的蜕变过程,于当代有现实意义。例举几则:
一、“贫无产业,每佣书养亲,怏怏不平。”此时为陈灭后,隋文帝执政期间,世基官通直郎,直内史省。虽父辈虞荔虞寄为前朝重臣,但屡历战乱和朝代变迁,至世基时已“贫无产业”,佣书者,雇佣写手也。佣书而养亲,其贫可知——而其不平亦可知:世基不是个安心于贫困的人。这为日后虞世基的“恣意奢靡,雕饰器服,无复素士之风”的变化提供了依据。此说世基重物质,轻精神,为日后蜕变作了铺叠。
二、“世基幼恬静,喜愠不形于色,博学有高才,兼善草隶。”“世基气貌沈审,言多合意,是以特见亲爱,朝臣无与为比。”“喜怒不形于色”,和“气貌沈审”,是世基城府幽深,不可探究。“言多合意”而“特见亲爱”,是其在隋炀帝前的谄媚之状,完全丧失了一个名士和素士的风骨。这既是虞世基最基本的处世准则和立场的改变,也是造成日后祸及自身的主要原因。此说世基城府之深,又精通仕宦之道(其实是奸臣和弄臣之道),有权臣手腕。
三、“世基知帝不可谏正,又以高颎、张衡等相继诛戮,惧祸及己,虽居近侍,唯谄取容,不敢忤意。”“盗贼日甚,郡县多没,世基知帝恶数闻之,后有告败者,乃抑损表状,不以实闻。是后外间有变,帝弗之知也。”知不可谏而不谏,就是知应谏而不谏,失却了重臣的应有责职。而“抑损表状”,就是更进了一步。非但不谏,而且瞒报战况实情,置炀帝于无知无觉中。此前说,为贪生怕死,无为臣原则;后说又错上加错,摇身成奸臣。
四、“其继室孙氏,性骄淫,世基惑之,恣意奢靡,雕饰器服,无复素士之风。孙复携前夫子夏侯俨入世基舍,而顽鄙无赖,为其聚敛,鬻官卖狱,贿赂公行,其门如市,金宝盈积。”受媚惑于枕边,日渐奢靡,再无素士之风,此为虞世基从内心质变,到外在的量变。后竟从事“鬻官卖狱,贿赂公行”,为后来宇文化及提供了一个杀戮的理由。
五、“以母忧去职,哀毁骨立。有诏起令视事。拜见之日,殆不能起,令左右扶之。哀其羸瘠,诏令进肉。世基食,辄悲哽不能下筋。”“化及将乱之夕,宗人虞伋知而告熙曰:“事势已然,吾将济卿南度,且得免祸,同死何益。”熙曰:“弃父背君,求生何地,感尊之怀,自此诀矣。”及难作,兄弟竞请先死,行刑人先世基杀之。”此条为唯有优点。一克循孝礼,二教子有方。其子知必死,故竞请先死,此举必出自内心。既能拖延其父的行刑时间,又是子不忍父先受刑,代为受之的心理。
六、“世南素国士,而清贫不立,未曾有所赡。由是为论者所讥。”此条尤为奇怪,难测其心理动机。世基既孝,为何不善待亲弟?或是因弟过继给虞寄伯父的缘故?但世南是兄弟骨肉啊。况父早逝,长兄为父,这一点令人费解。世南在隋十年,一直是九品文职,收入极薄,又要抚养家小,而此时世基已显,“恣意奢靡”,“雕饰器服”,“金宝盈积”。此条为虞世基的“入则能孝,出则不悌”。
轶事典故
隋炀帝游广陵,虽已开辟渠道,但船行至宁陵后,常因水浅而无法前进。炀帝问虞世基(字茂世)可有解决之道。虞世基说:“请制作长一丈二尺的铁脚木鹅,由上游往下游流放,如木鹅不动,就表示是水浅处,即可标示予以浚深,日后就不会再有舟行不便的情形发生。”炀帝依计而行,自雍丘至灌口,共有一百二十九处浅滩。《智囊全集》(冯梦龙)
人物评价
虞世基之悲剧固是整个隋朝的悲剧,固由宇文化及叛乱造成。但其位列九卿,不思臣子之应为,既而谄君,既而失职欺君,既而鬻官卖狱、贿赂公行,以其败催隋朝政权之败,死不足惜。追踪其一生,可知世基的悲剧,是由最初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造成。若世基能安心于贫困,若世基在炀帝之前有一颗正直无畏的心,若世基轻财宝而重兄弟义,还不至于被后来史志所诟病。所以说,虞世基在生命不同时期的行为变化,也是其欲望的变化,是其为人为臣原则的变化,是其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变化。但这所有的变化,都可以上溯到“贫无产业,每佣书养亲,怏怏不平”之时。
隋唐交替之际,天下纷争,群雄逐鹿,其混乱只有春秋战国与秦汉交替可以比拟。所谓“时势造英雄”。于斯时,也产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成就了无数的传奇故事。然唐承隋制,隋唐交替,初唐兴起之赫赫名臣在这段时期均有脱俗之表现。囿于研究唐人的风骨,在这里只简单的讨论一下虞世基、虞世南兄弟的事迹。
虞世基、世南两兄弟,会稽余姚人氏,出生官宦世家。两兄弟自小就负才名。入隋时,时人谓之“二陆”,媲美于入晋之陆机、陆云兄弟。(陆机、陆云两兄弟是东吴名将---夷陵之战大败刘备百万大军的陆逊之孙,与羊祜隔江对峙的陆抗之子。东吴灭亡之后,两人归附西晋政府。当时南方文风倍弱于北方,可是陆机、陆云两兄弟则才学过人,道德文章赢得了西晋政府文化界的一致推崇,国人谓之“二陆”。)虞世基、世南兄弟才学之高妙,可见一斑。这里不表两人的才学与经历如何,只描述一下两兄弟患难、富贵之时的兄弟高谊。
话说隋炀帝当政期间,刚愎自用,不纳谏言。虞世基迎合隋炀帝的心意,逢迎拍马,因此获得一再提拔,官居内史侍郎(唐之中书侍郎),专典机密,即以中书侍郎衔行宰相职务,同时他家庭生活豪奢,类于王侯;而虞世南则耻于炀帝之为政,仅为起居舍人这样的小官,生活极其清贫。可是,兄弟二人却是住在一起,十分友爱。虽然政治理念不同,却能够做到如此,弟固然贤,兄也不十分坏。读到此处,不由的感到十分温馨,因为里面有浓浓的亲情在里面。后来,宇文化及江都兵变,要杀虞世基,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得,显示了浓烈的亲情;同时,他的儿子们也是慷慨赴死,不避刀兵,家庭豪奢若此,而父慈子孝,可见虞世基也没有忘本。
其实,虞世基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坏人。他若遇到明主,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宰臣;可惜他遇上的是一位不纳谏言的隋炀帝,时焉,命焉?从虞世基早年的劝谏陈后主来看,他也是一个有良知的官员;而后来他也曾劝谏隋炀帝,可是隋炀帝听不进去。他从此看透了隋炀帝的本质——听不得谏言。怕死的性格使他屈从了隋炀帝,来获得富贵。最终他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道不行,吾将隐已!”在其位,而无所作为,就应该引咎辞职,或许,虞世基的错误就在于此。可是,像隋炀帝这样聪明的暴君,又有谁可以使他回心转意,力挽大隋颓势于未倒呢?魏征后来的评价也不过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风凉话而已。
想想唐代的开国名臣们,在隋末都是什么作为?或引退,或逃官,也不过是非暴力不合作而已。救世的良方就是推翻隋炀帝的统治。可惜,他们这些士子是没有这个能力与行动的,领头的还是社会上有声望的陇西士族,走投无路的破产农民,或者是有强烈野心的军权掌握者。所以,虞世基最起码也是一个有底线的坏人。
况且虞世基就算没有做到治国平天下,至少修身齐家做的相当不错了。他的豪奢家风至少有继室孙氏的功劳,这可能是由于他怕老婆的缘故。看他的儿子们的行为,可见他的家教算是相当成功的了。想想唐初名臣的家教,比起他来要汗颜不止了。房玄龄的儿子谋反;杜如晦的儿子谋反……他算是善养嘉儿的了。
况且他与虞世南的兄弟友爱自始至终。穷,固不改;富,也无变。没有因为政治理念的不同而手足相残;没有因为贫富的差距而心生厌恶。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光有虞世南的兄友弟恭是不够的,也得兄长配合啊!想想后世有多少滥好人由于黑心的亲人而弄至拳脚相向,龌龊横生,就可以明白这一点了。
所以,虞世南固然值得称赞;虞世基也不应该一棒子打死。
《入关诗》
陇云低不散,黄河咽复流。
关山多道里,相接几重愁。
关山,关口和山岳。
道里:通向远方的道路。
本诗是一首短诗,但短而有味,有味之处,在于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摹和构思的精妙。诗的首句,即点出陇云低垂,云雾不散,黄河之水呜咽低鸣,流淌不绝。两句诗意象阔大,塞北景物,尽显特色,给人以苍凉悲壮之感。接下来的两句,诗人写大背景下的小景致:关山路远,小道重重,相接之际,愁思几多。诗人一语点题:戍边的征人,面对六盘山、黄河水,前途不明,愁情几何?
这首小诗,体物熨帖,对仗工整,语句洗练,颇有齐梁小诗风韵。
《初渡江诗》
敛策暂回首,掩涕望江滨。
无复东南气,空随西北云。
【敛策】1.谓不夸耀自己的计谋。 2.收起马鞭。喻归隐。
【掩涕】掩面流泪。
《赋得石诗》
蜀门郁遐阻,燕碣远参差。
独标千丈峻,共起百重危。
镜峰含月魄,盖岭逼云枝。
徒然抱贞介,填海竟谁知。
【蜀门】山名。即剑门。在四川省剑阁县北。山势险峻﹐古为戍守之处。亦代称蜀地。
【遐阻】1.遥相间隔。 2.疏远;疏于音问。
标,显出。重,层。
【贞介】1.方正耿介。谓特立独行,不依附权势。 2.指方正耿介之士。
【填海】指古代神话中的精卫鸟填海事。亦比喻冤恨极深或意志坚定。
“独标千丈峻,共起百重危”:
单独耸立显出的山石拔地而起,无比高峻。共生盘结连起的山石重重叠叠,高耸云天。诗句写山石的高耸形态。这两句诗,前句着眼于高度,后句着眼于广度。高者有独立挺拔之形,广者有连绵厚重之态,“千丈”、“百重”相辅相成,互相映衬。“峻”、“危”又在构图上形成纵横不可阻遏之势。如此奇峰高耸、重峦叠嶂之景,便昭昭在目。
“镜峰含月魄,盖岭逼云枝” :
悬崖峭壁蕴含月光的精华,崖顶上如盖的松枝翠柏,直插云霄。
《四时白纻歌·江都夏》
长洲茂苑朝夕池,映日含风结细漪。
坐堂伏槛红莲披,雕轩洞户青蘋吹。
轻幌芳烟郁金馥,绮檐花簟桃李枝。
兰苕翡翠恒相逐,桂树鸳鸯恒并宿。
江都:扬州的别名。
长洲:水中长形陆地。古苑名。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太湖北。春秋时为吴王阖闾游猎处。
茂苑:花木茂美的苑囿。古苑名。又名长洲苑。故址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南。后也作苏州的代称。
朝夕池:应是茂苑的池塘名。朝夕,早晚。潮汐。朝,通“潮”;夕,通“汐”。
映日:映照日头。
含风:包含风潮。
结细漪:结出细细的涟漪。漪,水波纹。
坐堂:坐在堂屋。
伏槛:趴伏在栏杆。
红莲披:身披红莲花。
雕轩:有雕刻的轩廊。
洞户:洞穿的门户。房间与房间门户相通。
青蘋吹:青青的浮萍在吹动浮游。吹奏青蘋曲。
轻幌:轻柔的帘帷。幌,帐幔,帘帷。
芳烟:芳香的熏烟。
郁金:郁金香。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科。叶片长圆形,夏季开花,穗状花序圆柱形,白色。有块茎及纺锤状肉质块根,黄色,有香气。中医以块根入药,古人亦用作香料,泡制郁鬯,或浸水作染料。
馥:香郁。香气。
绮檐:绮丽的屋檐。用有文彩的丝织品装饰的屋檐。
花簟:编花的竹席。
兰苕:兰花。苕,紫葳科落叶木质藤本,借气根攀附在其他物上。花冠漏斗状钟形,大而鲜艳,橘红色,栽培供观赏,花入药,破血去瘀。
翡翠:翡翠鸟。鸟名。嘴长而直,生活在水边,吃鱼虾之类。羽毛有蓝绿赤棕等色,可做装饰品。
恒:永恒。总是。桂树:桂花树。
鸳鸯:鸳鸯鸟。
并宿:一并宿止。一起栖息。
《四时白纻歌·长安秋》
露寒台前晓露清,昆明池水秋色明。
摇环动珮出曾城,鹍弦凤管奏新声。
上林蒲桃合缥缈,甘泉奇树上葱青。
玉人当歌理清曲,婕妤恩情断还续。
长安:长安城。古都城名。汉高祖七年定都于此。此后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皆于此定都。故城有二:汉城筑于惠帝时,在今西安市西北。隋城筑于文帝时,号大兴城,故址包有今西安城和城东、南、西一带。唐末就旧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西安城。
露寒台:应是昆明池的一台榭名。露寒,霜露寒冷。
晓露:拂晓的露水。
昆明池:湖沼名。汉武帝元狩三年于长安西南郊所凿,以习水战。池周围四十里,广三百三十二顷。后亦以泛指帝京附近的湖沼。
秋色:秋天景色。与秋时相应的颜色。指白色。
摇环:摇动耳环。
动珮:摇动玉珮。
曾城:层城。层层城阙,指高大的城阙。古代神话中昆仑山上的高城。
鹍弦:用鵾鸡筋做的琵琶弦。
凤管:凤凰的管乐。笙箫或笙箫之乐的美称。
新声:指新乐府辞或其他不能入乐的诗歌。新作的乐曲;新颖美妙的乐音。
上林:上林苑。古宫苑名。秦旧苑,汉武帝时重新扩建。故址在今西安市西及周至、户县界。泛指帝王的园囿。
蒲桃:葡萄。合:共同,一起。
缥缈:高远隐约貌。随风飘扬;随水浮流。
甘泉:甘泉宫,宫名。故址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甘泉山。本秦宫。汉武帝增筑扩建,在此朝诸侯王,飨外国客;夏日亦作避暑之处。
奇树:珍奇的树木。上:染上。
葱青:淡淡的青绿色。亦指初生的植物。草木青翠茂盛貌。
玉人:貌美如玉之人。
当歌:担任唱歌。
理清曲:整理清商乐曲。
婕妤:宫中女官名。汉武帝时始置,位视上卿,秩比列侯。
恩情:恩爱之情。男女情爱。汉班婕妤
《怨歌行》:“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断还续:中断又接续。
《晚飞乌诗》
向日晚飞低,飞飞未得栖。
当为归林远,恒长侵夜啼。
【向日】朝着太阳;面对太阳。
【飞飞】飞行貌。
【归林】谓辞官回乡。
【恒长】长远,永久。
【侵夜】入夜,夜晩。
《衡阳王斋阁奏妓诗》
金沟低御道,玉管正吟风。
拾翠天津上,回鸾鸟路中。
镜前看月近,歌处觉尘空。
今宵织女见,言是望仙宫。
《衡阳王斋阁奏妓诗》
金沟低御道,玉管正吟风。
拾翠天津上,回鸾鸟路中。
镜前看月近,歌处觉尘空。
今宵织女见,言是望仙宫。
【金沟】1.犹金埒。 2.谓宫中沟渠。
【御道】供帝王车驾通行的道路。
【拾翠】语出曹植《洛神赋》:“或采明珠,或拾翠羽。”拾取翠鸟羽毛以为首饰。后多指妇女游春:拾翠江边月更明。
【天津】1.银河。 2.指天津桥。
3.星名。位于北方七宿中的女宿之北﹐凡九星。在银河分支处﹐故称。
【回鸾】1.旧俗指婚后三日女偕婿归省父母。又称双回门。
2.舞曲名。详"回鸾舞"。
【鸟路】鸟道。
《赋得戏燕俱宿诗》
大厦初构与云齐,归燕双入正衡泥。
欲绕歌梁向舞阁,偶为仙履往兰闺。
千里争飞会难并,聊向吴宫比翼栖。
【歌梁】指歌馆的屋梁。亦借指歌馆。典出《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絶。"
【兰闺】香闺。女子的居室:兰闺织锦秦川女|妆罢出兰闺|双燕集兰闺。
《汴水早发应令诗》
夏山朝万国,轩庭会百神。
成功畴与让,盛德今为邻。
区于属平一,庶类仰陶钧。
銮跸临河济,裘冕肃柴禋。
启行分七萃,备物象三辰。
祈祈亘原隰,济济咸缙绅。
阳谷升朝景,青丘发早春。
兖衣敷帝则,分器叙彝伦。
临淄成诵美,河间雅乐陈。
薰风穆已被,茂实久愈新。
《出塞》
穷秋塞草腓,塞外胡尘飞。
徵兵广武至,候骑阴山归。
庙堂千里策,将军百战威。
辕门临玉帐,大旆指金微。
摧朽无勍敌,应变有先机。
衔枚压晓阵,卷甲解朝围。
瀚海波澜静,王庭氛雾晞。
鼓鼙严朔气,原野曀寒晖。
勋庸震边服,歌吹入京畿。
待拜长平坂,鸣驺入礼闱。
【穷秋】晩秋;深秋。指农历九月。
【胡尘】胡人兵马扬起的沙尘。喻胡兵的凶焰。
【候骑】担任侦察巡逻任务的骑兵。
【阴山】山脉名。即今横亘于内蒙古自治区南境﹑东北接连内兴安岭的阴山山脉。山间缺口自古为南北交通孔道。
【金微】古山名。即今阿尔泰山。唐贞观年间﹐以铁勒卜骨部地置金微都督府﹐乃以此山得名。
【瀚海】〈书〉指沙漠:~无垠。
【王庭】1.朝廷。 2.指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君长设幕立朝的地方。
【氛雾】1.雾气。 2.比喻世道混乱或战乱。
前一篇:b103、隋·杨广诗选(二)
后一篇:壬寅诗历:三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