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1、隋·诗选(五)

标签:
传统文化风流人物古韵流香故纸钩沉隋·诗选 |
分类: 品思 |
隋·诗选 张碧兰、殷英童
胡师耽、释智炫、史万岁、大义公主、杜公瞻、崔仲方
隋·殷英童
《采莲曲》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荡舟:划船。簸荡船只。
无数伴:无数个同伴。
解缆:解去系船的缆绳。指开船。
自相催:来自相互催促。自我相互催促。
汗粉:有汗的脂粉。
无庸:无须,不必。毋庸。
拭:擦拭。
风裾:迎风的裙裾。
随意开:任意开合。
棹:长的船桨。泛指船桨。
浮荇:浮在水上的荇菜。
倚荷来:倚靠着荷花来临。
藕丝:莲藕的粘丝。莲藕折断后,藕丝仍相连续,因以喻情意绵绵。<</FONT>双关>偶思。我的思念。
牵作缕:牵扯成一缕一缕的。缕,丝缕,线缕。
莲叶:荷叶。
捧成杯:手捧作杯子形状。杯,悲。悲伤。
赏析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一句乍现非常热烈的一片灿烂,莺声燕语,红颜女子的娇谑蔓延开来,“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让我看到了活泼、娇憨又悠扬的可人少女,“船进倚荷来”之“倚”字神化出莲花之娇慵情态若在眼前,自不必说,这也许只有江南少女的轻盈与蜀中佳人的慵懒可以比拟了吧,可是看到最后一句“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我的眼睛一花,乱入眼帘的成了“偶思牵作缕,连夜捧成悲”采莲的江南少女,在女伴蔓延的娇谑声中,是否偶然思念起了远人,情思一旦牵动,缕缕不散,不觉误入藕花深处。远处戏水女伴,笑渐不闻声渐悄。幽雅的菡萏气息之间不知何时已悄然缭绕进了无边的夜色,少女轻踏木兰舟意欲归去,可望着娇羞如怕人猜而藏在田田莲叶怀间的明月影,与那缠绵的回逐流水,芳心又乱,于是索性在兰舟上坐下。一夜之间,思念缠绕在手指间,心口一阵疼痛,指间满捧思念,更胜过西子捧心,捧成了深深的悲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草就被搅乱了。采莲船向前进发,船旁倚靠的荷花就慢慢合拢过来。诗句写船移时荇菜荷莲的动态。两句诗前后皆是因果关系,因“棹移”而“浮荇乱”,因“船进” 而“倚荷来”。“来”字用得有趣,本是船行靠近荷花,一个“来”字则赋荷以生灵,仿佛不是船行,而是荷花自己前来。“来”字写的虽是错觉,却真切地突现出船动时荷莲的摇晃状态。
草就被搅乱了。采莲船向前进发,船旁倚靠的荷花就慢慢合拢过来。诗句写船移时荇菜荷莲的动态。两句诗前后皆是因果关系,因“棹移”而“浮荇乱”,因“船进” 而“倚荷来”。“来”字用得有趣,本是船行靠近荷花,一个“来”字则赋荷以生灵,仿佛不是船行,而是荷花自己前来。“来”字写的虽是错觉,却真切地突现出船动时荷莲的摇晃状态。
隋·胡师耽
《登终南山拟古诗》
结庐终南山,西北望帝京。
烟霞乱鸟道,劣见长安城。
宫雉互相映,双阙云间生。
钟鼓沸阊阖,笳管咽承明。
朱阁临槐路,紫盖飞纵横。
望望未极已,瓮牖秋风惊。
岩岫草木黄,飞雁遗寒声。
坠叶积幽径,繁露垂荒庭。
瓮中酒新熟,涧谷寒虫鸣。
且对一壶酒,安知世间名。
寄言朝市客,同君乐太平。
鸟道,陡峭狭隘的山间小路:鸟道盘松岭。
宫雉,皇宫的围墙。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 指皇宫。
【槐路】指京城槐荫大道。
【极已】穷尽;终止。
【瓮牖】用破瓮做的窗户。指贫穷人家。
【繁露】谓露水。
【荒庭】荒芜的庭院。
“岩岫草木黄,飞雁遗寒声”:
深秋时节,山谷里草木一片枯黄,大雁向南飞去,阵阵凄厉的叫声,留在山谷里回响不已。诗句写秋至而雁归,只留下它那哀苦的鸣声。前句写地上所见,后句写高空所闻。“遗”字用得巧妙,雁已过,而声犹遗,并在空谷中回旋,有力地渲染了山谷深秋的凄寒气氛。
隋·释智炫
《游三学山诗》
秀岭接重烟,嵚岑上半天。
绝岩低更举,危峰断复连。
侧石倾斜涧,回流泻曲泉。
野红知草冻,春来鸟自传。
树锦无机织,猿鸣讵假弦。
叶密风难度,枝疏影易穿。
抱帙依闲沼,策杖戏荒田。
游心清汉表,置想白云边。
荣名非我愿,息意且萧然。
秀岭:美丽的山岭。烟:群山中的岚雾,指弥漫于山间的云雾。一指人间村落的炊烟,并藉以代指民居村落,亦通。嵚岑:小而高的山。
绝岩句:意谓山岩虽不算高但很挺拔,危峰句:意谓峰峦虽不巨大但绵延不断。两句概括描绘三学山的地理形势。
侧石句:谓石岩倾斜,仿佛要倒入溪涧之中,极言山岩之峻险。回流:纡回的溪流。曲泉:曲折的溪泉。
野红:野花。草冻:指秋季将临,草木枯黄、雕落。传:啼鸣,指鸟啼以传递春之讯息。
树锦句:意谓满树繁花似锦但不是织布机编织出来的。讵:岂、哪里。假:借。
叶密联:两句写山中林木或密或疏,因地而异,错落有致,极为生动。
帙:本意为包书的书套、书函,此处则代指书籍。策杖:又作杖策,意为拄着拐杖。
游心:注意、留心。清汉:天河、银河。表:端。置想:设想、联想,把注意力放于某处。置:安放。
萧然:清静散漫、无牵无挂。
“三学山”在四川省金堂县东北,传说仙人李八百,名脱三,曾在此山学道,故名。它蜿蜒若龙,高入云际,岚光掩映,峰峦秀美。智炫讲经说法觉倦,晚年入隐此山。这是一首纪游诗。作者游山,触目多感写下了此诗。
开篇即写山的高。“嵚岑”,同嵚崟,山高的样子。秀丽的山岭,覆盖着层层的烟雾,高耸入云。陡峭的山岩在峡谷中显得更高、更险。山峰一个接一个,绵延不绝。作者先写高,后写险。前者是登山前所望,后者是登山时所历。“危峰断复连”,远看一个个山峰似乎是断开的,而走过去却都连在一起,写出了作者游山时的真切感受。接下来具体写游山所见所感。在峡谷中,曲折回旋的泉水都泻入倾斜的山涧里。只有路旁红红的野草知道天气的寒冷,而一到春天,自然会有鸟儿相互传递消息。“野红知草冻”,字面上似乎是草
“知”,实际上却是人
“知”,是作者看到被冻红的野草时的心理感觉。“春来鸟自传”,也是作者以自己的感受来理解鸟儿。春鸟纷飞,相互鸣叫,在作者看来似乎就是在传递春天的消息。下面两句则直接赞美自然造化的巧夺天工:“树锦无机织,猿鸣讵假弦?”“无”字用得好,有没用机织胜似机织的意思。“讵”,岂,怎,是说“猿鸣”没有琴弦却胜似用琴弦的弹奏。以下两句写得很妙,“叶密风难度,枝疏影易穿”,是自然界中的常理,作者用
“难”、“易”两字,以人对自然的感受的形式把它写出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佛教认为,万物如其本性,即有佛性,所以全诗至此,作者写超脱尘世的大自然,如秀岭、绝岩、危峰、侧石、斜涧、曲泉、野红、春鸟、树、猿、叶、枝等,也是深含佛意的。
接着,作者转向写人:“抱帙依闲沼,策杖戏荒田。”“帙”,包书的套子,这里指书。“闲”,不仅是沼“闲”,而且也是人“闲”,在水边读书,在荒田嬉戏,正说明了作者的心情之“闲”。“戏”字用得好,与“闲”对举,相得益彰,读来饶有情趣。作者隐居山林,整天和大自然在一起,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想象和联想。“游心”两句,作者驰骋想象,以
“清汉”、“白云”寄托佛意。“清汉”,即天河。王融《法乐辞》“腾芳清汉里,响梵高云中”,“清汉” 与
“高云”并举,智炫在这里化用其意。至此,作者通过纪游,竭力写出了隐居生活的美好。最后两句抒发作者对生活的感慨。“息意”,即抛开“荣名”。“萧然”,对一般人来说,自然是冷落、凄清而难以忍受的、但对看破世间荣辱名利而皈依自然者,则正是自得萧然之趣味。作者讲经宣法,身世坎坷,隐居山林后,内心也充满着矛盾。“荣名非我愿,息意且萧然”,既是作者一生的选择,也是他对人生的把握和认识。
从全诗来看,作者通过对游山时所见所闻的描绘,借物喻意,写出了隐居生活的美好,最后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世事的忧思。结尾出现转折,耐人寻味。
隋·史万岁
史万岁(549-600年),京兆杜陵人(今陕西西安),擅长骑射,好读兵书,随父从军。北周武帝时,授开府仪同三司,袭爵太平县公。参与平定尉迟迥之乱,拜上大将军。隋朝建立后,受累于大将军尔朱绩谋反,贬为敦煌郡戍卒。开皇三年,跟随秦州总管窦荣定大败突厥。九年(589年),参与隋灭陈之战,平定江南叛乱。身先士卒,善抚部下,将士效力。南征北战,屡建战功。
开皇二十年(600年11月20日),遭到宰相杨素陷害,为隋文帝所杀。
《石城山》
石城门峻谁开辟,更鼓悟闻风落石。
界天自岭胜金汤,镇压西南天半壁。
更鼓:古代报更打的鼓,此指更鼓的声音。
风落石:因大风雨而吹落下来的巨石。
界天:把天界断,形容山的高峻。
白岭:指白雪覆盖的石城山岭。
金汤:“金城汤池”的省语,喻坚固不可攻破。古代用金喻坚、汤喻沸热不可近。
半天壁:即半壁天,因押韵的需要而倒置。
隋·大义公主
千金公主(?—593年),北周文帝宇文泰孙女、赵王宇文招之女,突厥汗国可敦。大象二年(580年)作为北周和亲公主下嫁佗钵可汗。佗钵可汗死,从突厥收继婚习俗,续嫁其子摄图(沙钵略可汗)。隋代周之后,她唆使沙钵略可汗侵隋,屡屡失败。沙钵略可汗为阿波可汗与西突厥所迫,屈服于隋,千金公主也自愿为隋文帝杨坚之女,被改封为大义公主。叶护可汗死,其侄雍虞闾立,是为都蓝可汗,她又嫁都蓝可汗。后因其书屏风诗触怒隋文帝,便设反间之计,诱使都蓝可汗杀之。
在众多的和亲公主中,千金公主是命运最为悲惨者之一。别的公主,虽然不幸,但背后至少还有个国家在支撑着,保证了她们在外国的地位,而千金公主不仅国破而且家亡;她聪明机智,性格坚毅,颇有谋略,其个人能力在浩浩荡荡的和亲公主队伍中,是较出众的,然而仍然逃脱不了凄惨的命运。尤其读到她那首诗,想到她悲惨的一生和极其沉重的人生负担,不能不让人感慨和同情。
《隋书·突厥传》载:公主,后周宇文氏女,嫁为突厥沙钵略妻。初名千金公主。隋灭周,自伤宗祀绝灭,每怀复仇之志。日夜言于沙钵略,悉众为寇。后沙钵略内附,赐姓杨氏,改封大义公主。隋“平陈之后,上以陈叔宝屏风赐大义公主,主心恒不平,因书屏风为诗,叙陈亡自寄”。明钟惺《名媛诗归》说:“其诗壮朴,亦岂陈隋人所及?”清沈德潜《古诗源》说:“英气勃勃,事虽不成,精卫之志,不可泯灭。”陆昶《历代名媛诗词》说:“屏风之诗抑扬幽邈,无卤莽气,仍是女郎正格。”
《书屏风诗》
盛衰等朝露,世道若浮萍。
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
富贵今何在,空事写丹青。
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
余本皇家子,飘流入虏廷。
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古来共如此,非我独申名。
惟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
花开必有花落时,这是自然的法则;同样,“繁华有憔悴”(阮籍《咏怀诗》语)亦是人世的规律。富贵尊荣,在它存在的日子里,是何等耀人眼目?一旦过去,却飘渺犹如烟雾。但已然过去的一切,并不是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像残花败柳常令人想起它们往日的艳丽,富贵人家,也总留下许多器物,证明如梦的繁华,却又并不真是一场幻梦。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种旧日繁华的陈迹,至多引起一种世事无常的感慨吧?但作为一个覆灭了的王朝的公主,又是远嫁异域异族,睹物伤情,却是何等的悲哀?
本诗作者,是北周赵王宇文招之女,号千金公主。赵王喜爱文学,与庾信交往甚密,多有唱和之作,公主受其熏陶,亦有诗才。周大象二年(580),千金公主出嫁突厥沙钵略可汗,以她的青春,充当维持两国友好关系的工具。这对这位年轻的公主,已经是一重不幸。在她出嫁后不久,因为周静帝年幼,执掌朝政的大臣杨坚,趁机篡权,以“禅让”形式,建立隋朝,取代北周。邦国覆灭,宗族被杀戮殆尽,这对她又是一重不幸。
由于突厥在北方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隋文帝杨坚出于他的政治利益的需要,对这位千金公主也不能不加以笼络,因而赐姓为杨,编入杨家宗谱,改封她为“大义公主”。这是把她当作隋朝的宗室女儿看待,希望她深明“大义”,维护突厥与隋的友好关系。大义公主在这方面也确实做了一些工作,但对杨坚覆其邦国、灭其宗族的行径,又无法释然于怀。同样,杨坚对这位前朝的公主,表面上恩惠有加,内心中却难以信任。大业九年(589),隋攻灭南方的陈,隋文帝将陈后主宫中的一架屏风赐给大义公主。这本是表示恩惠的手段。但大义公主从屏风上的绘画,联想到陈的覆亡,又联想到北周王朝和个人的命运,写下这首无限伤感的诗篇。不料隋文帝得知后,大为恼怒。当时沙钵略可汗已死,其子雍虞闾在位,号称都蓝可汗;另一子染干号称突利可汗,分据北方。突利可汗为了加强自己在突厥中的势力,向隋求婚,文帝派人告诉他:“杀了大义公主,方能许婚。”突利可汗便向都蓝可汗进谗,唆使他杀了大义公主。读这首诗,想起这位公主极其沉重的人生负担和悲惨的个人命运,令人感慨万分。
隋·杜公瞻
杜公瞻,生卒年不详,隋代文学家。中山曲阳(今河北保定一带)人。隋卫尉杜台卿侄子,官安阳令,曾奉敕编纂《编珠》,今存诗一首。杜公瞻为宗懔《荆楚岁时记》作注,并有意识地将《荆楚岁时记》所记南方风俗与北方风俗进行比较。后来,《荆楚岁时记》和杜公瞻的《荆楚岁时记注》一起流传,人们习惯上仍将其称作《荆楚岁时记》,从而使南北朝后期中国南北方的岁时风俗荟萃于一书之中,对中国岁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咏同心芙蓉诗》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灼灼:明亮貌。
况复:何况,况且。
译文
鲜艳明亮的荷花代表着祥瑞,亭亭玉立站在水中。
一根花茎引出翠绿之色,两个花朵分用一片鲜红。
花颜好像拿走了歌伎的面色,香气迷乱好像舞动衣服引起的微风。
这样的莲花必然会互相思念,更何况它们的心是在一起的。
首联展现荷花动态之美,颔联为荷花着色,颈联与人作比,极写荷花的色、味,尾联是点睛之笔,揭示主旨,表达两心相悦的情感。
隋·崔仲方
崔仲方(539~614),字不齐,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北周、隋朝时期大臣,出自博陵崔氏第二房,北周大将军崔猷之子。
少好读书,有文武才干。明经及第,以为宇文护参军,向北周武帝献上灭齐之策。北周宣帝时,迁少内史,出使淮南。隋文帝杨坚即位,颇受器重,与高颎共议正朔服色,进位上开府,转司农少卿,封固安县公。仁寿初年,拜代州总管。从平汉王杨谅反叛,进位大将军,拜礼部尚书,出为信都太守。
大业十年,卒于东都,时年七十六。(生卒见《隋故礼部尚书固安公崔公(仲方)墓志铭》大业十年七月二十九日薨于东都教业里之第,春秋七十有六。)
人物生平
崔仲方,字不齐,博陵郡安平县人。祖父崔孝芬,北魏荆州刺史。父亲崔猷,北周小司徒。
仲方从小喜爱读书,有文才武略。十五岁时,周文帝见到他以后很惊讶,就让他和皇家子弟一起读书,隋文帝也在其中。仲方因此和隋文帝从小就交情深厚。后来,仲方以明经当了晋国公宇文护的参军,转为记室,升司玉大夫,和斛斯征、柳敏等一起撰修有关礼仪和音律的书籍。后来又以军功被任为平东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封爵为石城县男。当时周武帝已暗暗准备灭齐,崔仲方向他进献了二十条计策,武帝大为惊奇。他又和少内史赵芬确定标准。不久又跟从武帝攻下了晋州,武帝又让仲方说降了翼城等四座城池,被任命为仪同,晋爵范阳县侯。后又任行军长史,跟随郯国公王轨在吕梁俘虏了陈将吴明彻,采用仲方计策最多。北周宣帝即位,被任为少内史。
周宣帝死,隋文帝任丞相,他和崔仲方见面后,高兴地紧紧握手,崔仲方也忠心相随。当晚他便向隋文帝进献适宜采用的十八条计策,隋文帝十分赞许并采纳。他又劝隋文帝顺应天意受命为帝,隋文帝也听从了。到受禅时,隋文帝召崔仲方和高颎一起商议改朝时间及所用的车马祭牲的颜色。仲方说:“在五行里,晋朝为金,后魏为水,周为木,皇帝应以火来继承木德,况且圣上诞生时,有红光的吉兆。因此所用的车辆、马匹、旗帜,祭祀用的牲畜,都应采用红色。”他又劝隋文帝设置六部官制,依照汉、魏的旧制。隋文帝都采纳了。他被晋位为上开府,任司农少卿,晋爵为固安郡公。令他带三万民工到朔方、灵武修筑长城,东至黄河,西到绥州,南到勃出岭,绵延七百里。第二年,又命令仲方领民工十万,在朔方郡的东部,沿边境一带的险要地方,修筑几十座城堡,以制止胡人入侵。
不久,遭父丧而离职。守丧期未满,起用为虢州刺史。他上书朝廷提出取陈朝的策略:“臣详加考查,晋朝太康元年(280年),正是庚子年,晋武帝平定吴国。至今是开皇六年(586年),丙午年,合计过了三百零七年。《春秋宝乾图》上说“:帝王有三百年一免之法。”如今三百年的期限可说已到了。陈氏窃据帝位,起于丙子年(556年),今年是丙午年,子午相冲,正是阴阳学中的大忌之年。过去史赵曾说过:‘陈姓,出于颛顼帝族,水德,所以当岁星在鹑火位时就要灭亡了。’又说‘:周武王灭商,封胡公满于陈。’到鲁昭公九年,陈国有灾祸,裨灶说:‘再过五年岁星到了鹑火,然后陈国就灭亡了,楚国将灭了它。’楚人是祝融的后代,当过火正,所以又灭了陈。陈是舜的后裔,而舜又是颛顼的传人,太岁左行时,岁星向右转,到达鹑火的那一年,陈族将又灭亡。戊午这一年,也就是陈氏国运终结的时候了。古语和古事虽然和现在不同,但考察其中的规律,却又没有差别。今我皇朝以五运相承应感为火德,国号又称隋,古代隋国和楚国是同分野,楚是火正。午配鹑火,未是鹑首,申配实沈,酉配大梁,正当周、秦、晋、赵的分野,如果在这个时候发兵,将是得到好年头的条件。以古代的故事来比照今天,陈朝的灭亡是无疑的。我以为午、未、申、酉同是术数中的极点。向来人们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况且皇上圣明,臣下贤良,兵强国富。陈朝在上的国君昏庸,在下的民众怨恨,论险没有百二河山的坚固,论兵众又比不上当年的九国之师,独处一隅的蛮夷之众,怎能挡得住奉天命进行的讨伐!
“我知道朝廷自有宏伟的谋略,而我不过是草野村民的见解,但还是想像萤火虫那样发一点微光。现在必须在武昌以下的蕲、和、滁、方、吴、海等各州,安排精兵,秘密准备渡河,益州、信州、襄阳、荆州、基州、郢州等地,加速建造船只,大造声势,制作水战的各种用具。蜀、汉两条江,是长江上游,水路要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贼人虽然在流头、荆门、延洲、公安、巴陵、隐矶、夏首、蕲口、盆城设置船队,但最终要聚集到汉口和峡口,以水上作战一决胜负。如果贼人考虑上游有军队,命令精兵前去支援的话,我们在下游的所有将领,立即应选择合适的地点横渡南下。如果敌人聚集大兵自卫,上游的水军就应一鼓作气向前进攻。这样,敌方虽自恃有九江五湖的天险,但没有德行便缺乏稳固的基础;徒有三吴和百越之地的兵马,但没有恩义便难以自立。”
隋文帝看后,非常高兴。他改任崔仲方为基州刺史,征召入朝。由于崔仲方奏上平陈的方略,深得皇帝嘉许,赐给他皇袍裤和绫罗绸缎五百段,晋位为开府。当隋朝大举出兵攻陈时,任命崔仲方为行军总管,和秦王相会合。平陈后,他因事而被免职。不久,又恢复职位。几年以后,被任命为会州总管。当时,北方各部羌人还没有归顺朝廷,皇帝传旨命令崔仲方出征,他和敌人打了三十多仗,紫祖、四邻、望方、涉题、干碉、小铁围山、白男、弱水等赭都的各部敌人均被征服。他被赏赐给奴婢一百二十人,黄金三十斤。晋升为代州总管,后来又被征召入朝。
正值隋文帝去世,汉王的余党占据吕州,朝廷屡攻不下。隋炀帝派周罗睺去攻打,却被流箭射中身亡。当派崔仲方带领这支军队时,攻克了吕州,晋封他为大将军。又历官户部、礼部尚书,因事而获罪,免职。不久又被任命为国子祭酒,改为太常卿。朝廷因他已年老力衰,让他出任上郡太守。因母亲去世而离职服丧。一年多后又起用为信都太守。后来他年老请求退休,朝廷予以优待,准许他的请求,后死在家里。他儿子名焘,官定陶令。他的叔叔崔宣度,任齐王府司马、恒农太守。宣度的弟弟宣轨,颇有才学,任尚书考功郎中,宣轨和弟弟宣质、宣静、宣略都很早就去世
。
《奉和周赵王咏石诗》
玉绳随月落,金碑映日鲜。
入江疑濯锦,出峡似开莲。
文马河西瑞,兵符济北篇。
会逐灵槎上,还归天汉边。
玉绳,1.星名。常泛指群星。
2.比喻雨滴。
濯锦,1.成都一带所产的织锦,以华美着称。亦指漂洗这种织锦。
2.江名。参见"濯锦江"。
文马,毛色有文采的马。
兵符,1.古代调兵遣将用的一种凭证。 2.借指兵权。 3.兵书﹐兵法。
灵槎,亦作"灵查"。
能乘往天河的船筏。典出晋张华《博物志》卷十﹕"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查上﹐多赍粮﹐乘槎而去。"
《小山诗》
昆丘本难陟,轩台不易朝。
还往麟洲上,时听凤凰箫。
霞观文犀簟,香林碧玉条。
且学烧丹甑,何假摘灵桃。
昆丘,
即昆仑山。难陟,升登。
轩台,即轩辕台。指皇帝所在之处。
麟洲,指凤麟洲。《海内十洲记》中提到的洲名。传说为神仙所居之地。
霞观,高耸的楼阙。
犀簟,犀皮制的席。
香林,1.花木林。
2.禅林。
灵桃,传说中的仙桃。三千年结一次果实。
《夜作巫山诗》
荆门秋水急,巫峡断云轻。
若为教月夜,长短听猿声。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湖北、重庆两省市交界处。绵延46千米,为三峡中最长的峡谷。两岸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神女峰尤负盛名。以幽深秀丽著称。
断云,片云。
前一篇:101@365隋·何妥
后一篇:壬寅诗历:三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