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诗历:三月十二日

标签:
传统文化风流人物古韵流长故纸钩沉壬寅诗历杂谈 |
分类: 心之旅 |
壬寅诗历:三月十二日
宋·张耒、王洋、滕岑 、明·童轩
黄鸟声中花已尽,绿杨风外日何长。
柯家山下有幽筑,云梦泽南飞故乡。
老病夹衣犹怯冷,春深煮酒渐闻香。
本无智术争荣辱,只斗尊前身健强。
黄鸟:黄莺的别名。《诗经.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
智术:才智与计谋;智慧与权术。
智术:才智与计谋;智慧与权术。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清江)人。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苏门四学之一。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仅传六首,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
宋·王洋
《己巳三月十二日陪凌季文游水南陈氏园次壁间徐明叔韵》
不惭衰白照溪光,清昼穿梁访野堂。
物外风烟多喜客,人间草木亦宗王。
浮花竞作争新艳,近侍全收殿后香。
秉烛便须期醉赏,胜饶吴榜起渔榔。
野堂:村居之堂屋。
风烟:指朦胧的景物。
草木: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吴榜:1.大棹,划船工具。一说吴之棹。吴榜即船棹。 2.指船。吴为地名,借指南方。
渔榔:1.渔人捕鱼时用以敲船舷﹑惊鱼入网的长木。 2.指渔船。
王洋(1087—1154)宋楚州山阳人,字元渤。王资深子。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初诏试馆职,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守起居舍人,擢知制诰。十年以权发遣吉州换邵武军。洪皓使金归,人无敢过其居,洋独与往来,为人诬告与闻洪皓欺世飞语,以直徽猷阁出知饶州。寓居信州,有荷花水木之趣,因号王南池。善诗文,其诗极意镂刻,文章以温雅见长。有《东牟集》。
《三月十二日晚雨因取渊明诗微雨洗高林清飚矫云翮之句定韵赋十诗翌日雨未已侄坦师来相招时方赋六首暮雨暗还舍遂足十韵》
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
微微细雨拂洗着高高的林木,清爽的凉风使云朵似增添了羽翼,飞行得更为矫健轻捷。诗句描写云行雨施的景色。诗人以
“洗高林”写出了微雨给大自然带来的清爽新鲜和勃勃生机,以“矫云翮”写出了云朵飘行的灵动飘逸的神态。诗句比喻传神,境象高远。
去岁所种竹,今岁望成林。
竹萌犹未见,时节春已深。
逮茲一雨润,犊角庶可寻。
切勿轻剪馘,长养令萧森。
犊角:指竹笋。
戒朝:犹戒晨。指报晓警睡。
檐声:雨时屋檐的流水声。
造微:达到精妙的程度。
衰拙:衰迈笨拙。
蓬藋:指代草舍,贫者所居。
门墙:指老师之门。门墙桃李,称他人的学生。出自《论语·子张》。
风吹飞絮乱,日照游丝高。
晴景方可爱,暮雨忽潇潇。
老人蚤睡眠,梦觉鸡戒朝。
檐声鸣阶除,云气冒山椒。
戒朝:犹戒晨。指报晓警睡。
檐声:雨时屋檐的流水声。
云气:云雾﹐雾气。
山椒:山顶。
妄心:佛教语。谓妄生分别之心。
久雨爱晴色,久晴欣雨声。
下人自分别,上天了无情。
人喜春色丽,又悲秋气清。
是皆妄心耳,四序奚亏成。
四序:指春﹑夏﹑秋﹑冬四季。
亏成:谓缺损与完满;失败与成功。语出《庄子.齐物论》:"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
中年知学道,所得不造微。
老来衰拙甚,动与世俗违。
诗书束高阁,蓬藋掩坏扉。
自应车马绝,不待门墙挥。
衰拙:衰迈笨拙。
蓬藋:指代草舍,贫者所居。
门墙:指老师之门。门墙桃李,称他人的学生。出自《论语·子张》。
静观一世人,忙多闲者少。
须发已剥除,应接亦纷扰。
何术生羽翼,物外得轻矫。
难求九转丹,且尽一尊醥。
九转丹:道教谓经九次提炼,服之能成仙的丹药。
远寺有缁徒,殷勤久见招。
是日篮舆出,轻雨飒晨飚。
稽首谒佛像,焚香坐僧寮。
岂惟饭满钵,兼有酒盈瓢。
缁徒:僧侣。
蚕妇正望晴,耕夫又须雨。
蚕既恶湿叶,牛惟便润土。
我不事农桑,薄禄仰官府。
衣食有不足,何敢怨贫窭。
自得林下趣,穷处甘如荠。
白云为朋友,青山是昆弟。
幽池萍未生,闲来弄清泚。
照影不能悟,徒自尘缨洗。
穷处:谓乡居不仕;隐居。
困居。
甘如荠:甘心如荠,汉语成语。比喻人只要心安理得,即使承受再大的痛苦也觉得很甜美。出自《诗经·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清泚:1.清澈。 2.清澈的水。 3.形容诗文清晰明洁。
“照影不能悟”:源于照影顿悟。傅大士为南朝梁代禅宗著名之尊宿,义乌双林寺始祖,中国维摩禅祖师,与达摩、宝志并称“梁代三大士”。傅大士因受嵩头陀之教,临水照影而顿悟前缘,这与”释迦拈花,迦叶微笑”,同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宗门作略。但傅大士悟到前缘之后,便发大乘愿行,不走避世出家的路线,所以他说出“炉鞴之所多铁,良医之门多病人。度生为急,何思彼乐乎”的话,这话真如狮子吼,是参禅学佛的精要所在,不可等闲视之。
尘缨:比喻尘俗之事。
清泚:1.清澈。 2.清澈的水。 3.形容诗文清晰明洁。
“照影不能悟”:源于照影顿悟。傅大士为南朝梁代禅宗著名之尊宿,义乌双林寺始祖,中国维摩禅祖师,与达摩、宝志并称“梁代三大士”。傅大士因受嵩头陀之教,临水照影而顿悟前缘,这与”释迦拈花,迦叶微笑”,同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宗门作略。但傅大士悟到前缘之后,便发大乘愿行,不走避世出家的路线,所以他说出“炉鞴之所多铁,良医之门多病人。度生为急,何思彼乐乎”的话,这话真如狮子吼,是参禅学佛的精要所在,不可等闲视之。
尘缨:比喻尘俗之事。
老人见桃花,悟者有灵云。
我见亦有悟,花前饮玉醺。
可怜南北家,论说事纷纭。
为问参老禅,何如参面君。
我见:亦称"我执"。佛教语。指执着于我,以身为实体的观点。被视为烦恼之源。
灵云,应指福州灵云志勤禅师。灵云禅师参禅参了三十年,“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同迦叶尊者一样,释迦拈花,他就微笑了,他究竟悟个什么?为什么种桃花的人,一辈子也没有悟道呢?有一天,忽然放松一下,站起来,要松弛松弛,一看花,花还是花,我还是我,眼睛看到花的时候,心念已经不在花上了,那个视力的功能回转来,视而不见,眼里没有桃花,心里也没有桃花,这时正在用功吃紧之际,心里很紧张,抬头一看这个东西,眼睛对着它,马上一返照,心念顿时一空,如此而已,没什么稀奇。岂止看桃花而悟道!看什么都一样。
滕岑(1137-1224),字元秀,号龙岭老樵,南宋诗人。严州建德(今浙江建德东北)人。高宗绍兴二十九年(1159)领乡荐,屡试进士不第。光宗绍熙元年(1190)特奏名,调徽州歙县尉。终母忧,再调温州平阳县丞,秩满监南岳庙。宁宗嘉定十七年卒,年八十八。有诗集,已佚。事见《桐江集》卷一《滕元秀诗集序》。滕岑诗,据《瀛奎律髓》、《永乐大典》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明·童轩
《三月十二日过夔府偶成》
前一篇:b101、隋·诗选(五)
后一篇:102@365隋·辛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