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诗历:三月初六日

标签:
传统文化风流人物古韵流长故纸钩沉壬寅诗历杂谈 |
分类: 心之旅 |
壬寅诗历:三月初六日
宋·李纲明·、沈周
宋·李纲
《伏读三月六日内禅诏书及传将士榜檄慨王室之艰危悯生灵之涂炭悼前策之不从恨奸回之误国感愤有作聊以述怀四首
》
其一
忆昔廷诤驻跸时,孤忠欲挽六龙飞。
莱公谩有亲征策,亚父空求骸骨归。
灵武中兴形势便,江都巡幸士心违。
累臣独荷三朝眷,瘴海徒将血涕挥。
伏读:跪伏在地上看,对皇帝敬重的表示。
《内禅诏书》:古代帝王活着的时候让位给太子的诏书。
榜檄:
檄文,古代的声讨宣言。
前策:
指作者自己任宰相时给高宗的奏章 《议国是》,其中提出了抗金的建议与措施。
奸回:
奸邪小人。这里指投降派右相黄潜善、知枢密院事汪伯彦和发动三月兵变的苗傅、刘正彦等。
廷诤,廷争。
驻跸,皇帝后妃外出,途中暂停小住。如:一昨驻跸金墉,备尝游览。——《周书·宣帝纪》。
莱公,指宋代寇准。因寇准封莱国公,故称。
亚父,仅次于父亲。表示尊敬的称呼: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累臣,1.古代被拘系于异国的臣子对所在国国君自称。亦泛指被拘系之臣。
2.特指战国楚屈原。原因谗被放,自沉于汨罗。后人因其无罪而死,故称。
瘴海,1.指南方海域。
2.指南方有瘴气之地。
其二
胡骑长驱扰汉疆,庙堂高枕失提防。
关河自昔称天府,淮海于今作战场。
退避固知非得计,威灵何以镇殊方。
中原夷狄相衰盛,圣哲从来只自彊。
首联
“胡骑长驱扰汉疆,庙堂高枕失堤防”。开篇直点金人的骑兵长驱直入侵扰我宋朝的疆土,这是朝廷当权者高枕无忧、丧失警惕、缺乏防御能力的恶果。北宋末年,歌舞升平的表象,掩盖着宋朝政权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统治集团昏庸腐朽,醉生梦死,沉湎酒色之中,边防失修,更无防范北方女真族的南侵野心。作者以激愤之情,突兀之笔,指明了造成国难的原因。“长驱”
二字,有突兀之势,触目惊心。
次联紧承首联,进一步申说宋朝疆土沦为战场。自古以来,函谷关、黄河流域一带被视为天府,形势险固,物产富饶,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本可以有效地防御外来的侵略,而如今连淮海一带也沦为战场!
异族铁蹄的肆意践踏,国家破碎,生灵涂炭。作者沉痛义愤,传于言外,这一联对偶甚工,上下两句形成转折关系,这样就把作者对奸佞误国者的谴责和愤慨巧妙地表达了出来。
“退避固知非得计,威灵何以镇殊方?”第三联针对朝中颇盛行的退让、媾和、投降的主张予以责难和反驳。用反诘句式,显得义正辞严,义愤填膺,语气上也一反前两联的委婉含蓄,而转为气势张扬,情感强烈。
尾联笔锋又收藏起来,站到更高境界,总结历史的经验:
自古以来,凡有作为的明君圣主都得走自强的路,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盛衰强弱是相互转化的,力量对比在发生变化,彼此消长,眼前的敌人虽然强大,但只要坚定自强,形势也会逆转,宋朝仍有希望。结尾语气平和,但情感更为深沉,作者面对山河沦陷的现实保持了清醒的头脑,用历史规律来鼓舞人心,指明自强立国是惟一的道路。从作者平和而压抑的语气里,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那赤忱的爱国之心,的确是
“凛然动乎远迩”。
此诗为感愤之作,其怒怨责难于字里行间可见,但结尾转平,表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亦可见
“温柔敦厚”传统诗教对他的影响。
其三
叹息奸臣术已疏,谋身误国竟何如。
马嵬不进杨钊死,关陜初临元振除。
王室威灵嗟索寞,苍生环堵未安居。
荒陬不见中原事,望断东吴一纸书。
马嵬,地名。在陕西省兴平县。唐安史之乱,玄宗奔蜀,途次马嵬驿,卫兵杀杨国忠,玄宗被迫赐杨贵妃死,葬于马嵬坡。
杨钊,杨国忠(?—756年7月15日)
,本名杨钊,河中府永乐县(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朝外戚、宰相,自称东汉太尉杨震后代,张易之外甥,杨贵妃族兄。
关陜,指陜西地區。陜西古名關中,故稱。
振除,救治。
索寞,荒凉萧索貌。冷落淡漠貌。寂寞无聊;失意消沉。空乏穷尽貌。
苍生,草木生长之处,借指百姓: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环堵,堵:土墙。四壁。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
荒陬,荒远的角落。
其四
建炎虚席待经纶,恩赐宸章宝墨新。
学际天人何敢尔,忠开金石庶当仁。
孔明得主规模壮,陆贽离朝谤讟频。
今日追思惭至意,御书重执泪盈巾。
经纶,〈书〉整理过的蚕丝。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大展~ㄧ满腹~。
宸章,皇帝所作的诗文。
当仁:1.犹言当之无愧。
2.谓勇为不辞。 3.指勇为不辞的人。
陆贽(754年-805年),字敬舆。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
。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政论家、宰相 。溧阳县令陆侃第九子,人称“陆九”。
【谤讟】怨恨毁谤。
【谤讟】怨恨毁谤。
【鉴赏】
李纲是北宋末南宋初著名的爱国政治家,“负天下之望,以一身用舍为社稷生民安危”,“忠诚义气,凛然动乎远迩”(《宋史·李纲列传》),“慨然以修政事,攘夷狄为己任”(《梁溪全集·朱熹序》)。由于他力主抗金,反对媾和,曾亲自率兵收复失地,因此为投降派所忌恨排挤,几经贬谪。然而,不论是在朝为相,还是在远离朝廷的
“放逐之乡”。他依然关心着国家安危,社稷存亡。历尽坎坷终不改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这首诗就是他被贬到海南岛时,读了《内禅诏书》后,百感交集,感愤而作。
高宗建炎三年 (1129)
二月,金兵围攻扬州,高宗仓皇逃往杭州,朝野激愤,高宗被迫罢免了主和派右相黄潜善和知枢密院事汪伯彦的官职。三月,将官苗傅、刘正彦打着
“为民除害”
的旗号,发动兵变,逼高宗于三月六日发下《内禅诏书》,让帝位给三岁的儿子。这引起吕颐浩、张浚、韩世忠等地方将领的愤怒,发出檄文,起兵勤王,使高宗恢复了帝位。
李纲(1082-1140),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历官太常少卿。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南渡初,掌宰执,凡七十五日,罢,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使。著有《梁溪集》、《梁溪词》(或作《李忠定公长短句》)。
明·沈周
《己亥三月六日因雨宿西山白马涧早兴湿云如墨》
湿云载春山,晴秀怅莫逢。
朝来双闼前,顿失千巃嵸。
天地大藏疾,何所不包容。
峰峦皆养晦,草木未发蒙。
芙蓉不敢巧,反朴鸿蒙中。
老睛叵辨物,存亡诘儿童。
昼夜不分明,中恐移愚公。
又虑九疑缩,万里未相通。
争高或不平,出气荡其胸。
水墨用吾事,丹青莫为工。
湿云:湿度大的云。
朝来:早晨。
巃嵸:1.亦作"巄嵷"。
2.山势高峻貌。 3.云气蒸腾貌。 4.聚集貌。 5.楂枒貌。 6.深沉貌。
反朴:还其原始的淳朴状态,见“反璞”。
鸿蒙:〈书〉古人认为天地开辟之前是一团混沌的元气,这种自然的元气叫做鸿蒙。
愚公:1."愚公移山"故事的主人公。亦常用以比喻作事有顽强毅力﹑不怕困难的人。
2.泛指隐者。
【原题】:
己亥三月六日因雨宿西山白马涧早兴湿云如墨诸山然在吞吐间东坡所谓雨亦奇正此景也因以诗画记尝见耳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亦作玉田翁,人称白石先生,是明代中期的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他生于1427年,卒于1509年,苏州人。
2021-04-17
三月诗历初六日:
宋·赵蕃《三月六日》(3首)
周必大《三月六日中宫生辰二府例以前四日就孤山四圣》
喻良能《三月六日宴李家园亭》《三月六日清明节道中》《三月六日湖上分韵得山字》
方回《三月六日再用韵二首》
舒岳祥《三月六日英雾四塞涉三日不散木叶屋瓦积尘皆》
张九成《三月六日出城》
李光《三月六日闻五马同郡僚出郊劝农》
前一篇:b95、隋·薛道衡诗选
后一篇:96@365隋·王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