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7@365隋代诗人·杨素

(2022-04-07 12:00:31)
标签:

传统文化

风流人物

古韵流长

隋·杨素

故纸钩沉

杂谈

分类: 品思

隋·杨素

97@365隋代诗人·杨素

97@365隋代诗人·杨素

97@365隋代诗人·杨素


杨素(544年—606年),字处道,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隋朝军事家、权臣、诗人。
杨素出身关中士族弘农杨氏。北周时期,起家中外府记室、礼部下大夫、大都督,累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参加灭北齐之役,并随上大将军王轨救援彭城,俘虏南陈主将吴明彻。后随上柱国韦孝宽攻取淮南,在此期间交好随国公杨坚,随其平乱,授大将军,改封清河郡公。隋朝建立后,升任御史大夫。开皇八年(588年),以信州总管率领水军统军灭亡陈朝,拜荆州总管,进封越国公,支持晋王杨广成为太子。杨广即位后,主持讨平汉王杨谅叛乱,拜尚书令、太师、司徒,再封楚公。大业二年(606年),杨素去世,享年六十三岁。获赠光禄大夫、太尉,谥号“景武”。
杨素善于属文,工于草隶,有诗作传世。


97@365隋代诗人·杨素

97@365隋代诗人·杨素

主要影响

杨素出身北朝士族,建德四年和五年,两次参与北周伐北齐之役。建德六年,杨素随王轨在淮北大破入侵的陈军,俘陈将吴明彻,于泗口击退陈将樊毅。大象元年(579年),随韦孝宽攻陈淮南,杨素独自率军攻克盱眙、钟离。 大象二年(580年),随行军元帅韦孝宽平定相州总管尉迟迥叛乱。旋拜大将军,领河内兵进攻响应尉迟迥的荥州刺史宇文胄。
开皇七年(587年),杨素与贺若弼等多次献上灭陈之策,并于永安(今四川奉节东)造大舰,作灭陈准备。 开皇八年(588年),杨素为行军元帅,领水军自永安沿长江东下,大举进攻陈朝。十二月,大败陈将戚欣于狼尾滩(今湖北宜昌县西北)。 次年(开皇九年,589年)顺江而下,击败陈荆州刺史陈慧纪和南康内史吕忠肃,与秦王杨俊会兵于汉口(今属湖北)。开皇十年(590年)十一月,江南各地士族豪强聚众反隋,攻占州县。杨素任行军总管,率兵分路进击,先后击破数支反隋武装,平定江南。开皇十九年(599年),杨素在灵州以北大败突厥达头可汗。 仁寿四年(604年),汉王杨谅起兵反叛,杨素领兵数万击擒杨谅。

后世地位
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隋司空尚书令越国公杨素”。与杨素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韩擒虎、史万岁、贺若弼三人。
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杨素。 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杨素亦位列其中。


97@365隋代诗人·杨素

97@365隋代诗人·杨素

人物评价

杨宽:处道当逸群绝伦,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
杨坚:越国公素,志度恢弘,机鉴明远,怀佐时之略,包经国之才。王业初基,霸图肇建,策名委质,受脤出师,擒剪凶魁,克平虢、郑。频承庙算,扬旍江表,每禀戎律,长驱塞阴,南指而吴越肃清,北临而獯猃摧服。自居端揆,参赞机衡,当朝正色,直言无隐。论文则词藻纵横,语武则权奇间出。
杨广:公乃先朝功臣,勋庸克茂。至如皇基草创,百物惟始,便匹马归朝,诚识兼至。汴部郑州,风卷秋箨,荆南塞北,若火燎原,早建殊勋,夙著诚节。及献替朝端,具瞻惟允,爰弼朕躬,以济时难,昔周勃、霍光,何以加也!茂绩元勋,劬劳王室,竭尽诚节,协赞朕躬。故以道迈三杰,功参十乱。
贺若弼: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虎)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
梁毗:幸遇愈重,权势日隆,所私皆非忠谠,所进咸是亲戚,子弟布州,兼州连县。天下无事,容息奸图,四海稍虞,必为祸始。素既擅权宠,作威作福,将领之处,杀戮无道。又太子、蜀王罪废之日,百僚无不震悚,唯素扬眉奋肘,喜见容色,利国家有事以为身幸。 
魏徵:杨素少而轻侠,俶傥不羁,兼文武之资,包英奇之略,志怀远大,以功名自许。高祖龙飞,将清六合,许以腹心之奇,每当推彀之重。扫妖氛于牛斗,江海无波;摧骁骑于龙庭,匈奴远遁。考其夷凶静乱,功臣莫居其右;览其奇策高文,足为一时之杰。然专以智诈自立,不由仁义之道,阿谀时主,高下其心。营构离宫,陷君于奢侈;谋废冢嫡,致国于倾危。终使宗庙丘墟,市朝霜露,究其祸败之源,实乃素之由也。幸而得死,子为乱阶,坟土未干,阖门殂戮,丘陇发掘,宗族诛夷。则知积恶馀殃,信非徒语。多行无礼必自及,其斯之谓欤!约外示温柔,内怀狡算,为蛇画足,终倾国本,俾无遗育,宜哉。
李世民:杨素欺主罔上,贼害良民,使父子道灭,逆乱之源,自此开矣。
李绛:北齐任杨遵彦则理,用高阿那肱则乱;隋代任高颎则理,用杨素则乱;国家任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王珪、姚崇、宋璟则理,用李义府、许敬宗、李林甫、杨国忠则乱。 
杜牧: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勣、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 
范摅:王敦驱女乐以给军士,杨素归德言妻。临财莫贪,于色不吝者罕矣。时人用为雅谈。 
何去非:昔者杨素之于隋,可谓一代之名将矣。而贺若弼评之,谓其特猛将耳,非所谓谋将也。甚哉!弼之过于自负而轻于议人也。隋自平陈之后,素已为统帅矣。其克敌斩将,攻策为多。既俘陈主,而江湖海岱群盗蜂起,大者数万,小者数千,而素专阃外之权,转战万里,穷越岭海,无向不灭。已而突厥犯塞,宗室称兵,而社稷危矣。素之授钺专征,其所摧陷者不可胜计,遂靖边氛,而清内难。然素之兵未尝小衄,隋功臣无与比肩者,其为烈亦至矣。 
张预:孙子曰:“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素除去鹿角而至突厥。又曰:“法令孰行?”素求人过失而斩之。又曰:“胜兵先胜而后战。”素计日破贼,皆如所量。又曰:“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素缘崖谷而进,直指其营是也。
叶适:自古小人无材无功者为佞谀倾覆,有材有功者即为奸雄簒窃。杨素材而功适当其主,未可欺夺之时,故见于行事,徒佞谀倾覆而已。使乗际会而得尽逞,曹操、司马懿之流,王敦、桓温不足数也。凶燄不泯,传于子弟,大呼首事,卒以亡隋,又何止佞谀倾覆而足哉?然当其时,隋人无能知者,独一梁毗尔。
陈元靓:军书立草,风角单情。隋祖见器,亲委戎兵。陈人送疑,畏若神明。服勤韬畧,实得其英。
王世贞:自昔倚马占檄,横槊赋诗,曹孟德、李少卿、桓灵宝、杨处道之外,能复有几?自非本色故足贻姗。 
王夫之:隋之诸臣,唯素之不可托也为最,非但颎、弼、德林之不屑与伍,即以视刘昉、郑译犹有悬绝之分。何也?素者,天下古今之至不仁者也。其用兵也,求人而杀之以立威,使数百人犯大敌,不胜而俱斩之,自有兵以来,唯尉缭言之,唯素行之,盖无他智略,唯忍于自杀其人而已矣。其营仁寿宫也,丁夫死者万计,皆以杀人而速奏其成,旷古以来,唯以杀人为事者更无其匹。
郑观应:古之所谓将才者,曰儒将、曰大将、曰才将、曰战将。孙膑、吴起、白起、耿弇、杨素、慕容绍宗、李光弼、马燧等,才将也。
曾国藩: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其智力皆横绝一世,而其祸败亦迥异寻常。近世如陆、何、肃、陈亦皆予知自雄,而俱不保其终。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97@365隋代诗人·杨素

97@365隋代诗人·杨素

轶事典故

破镜重圆
陈朝太子舍人徐德言的妻子是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才貌极为出色。徐德言当太子舍人这个时候,正赶上陈朝衰败、时局混乱之际,无法保证国家和个人的安全。徐德言对妻子说:“以你的才华和容貌,如果国家灭亡了,你一定会流落到有权有势的富豪人家,恐怕我们会永远分离。倘若我们的缘分没断,还能相见,应该有一个信物。”徐德言便折断一面铜镜,夫妻两人各拿一半。他又同妻子约定说:“将来你一定要在正月十五那一天将镜片在街上出售,如果我见到了,就会在当天去找你。”等到陈朝灭亡了,乐昌公主果然流落到越公杨素的家里,杨素对她非常宠爱。徐德言流离失所,好不容易才来到京城。他于正月十五这天到市场上寻找,果然有一个仆人模样的老头出售一片一半的镜子,而且要价非常高,人们都嘲笑他。徐德言将老人带到自己的住处,给老头吃饭,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拿出自己那一半镜子和老头卖的那半镜子合在一起,并在镜子上题了一首诗:“镜子和人都离我而去,如今镜子回来人却未归,镜子上已映不出嫦娥的倩影,只能反射出一片月光。”乐昌公主看到题诗以后,哭哭啼啼地不肯吃饭,杨素了解情况后也非常伤感,派人将徐德言找来,决定将妻子还给他,并送给他们许多钱物。听说这件事的人没有不赞叹的。杨素设酒宴为徐德言和陈氏饯行,并叫陈氏也作了一首诗:“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新丈夫面对旧丈夫,哭也不是笑也不是,这才知道作人的艰难。”然后陈氏和徐德言回到江南,一直到白头偕老。

成人之美
李德林之子李百药,少年倜傥,看上了杨素的一个宠妾。竟夜入杨宅,与杨素的宠妾幽会私通。结果东窗事发,被杨素逮个正着。杨素恼羞成怒,欲治李百药死罪。当李百药被推上来时,他发现李百药是个“年未二十,仪神隽秀”的英俊少年郎,不禁惜才之情顿起,动了恻隐之心说:“闻汝善为文,可作诗自叙,称吾意当免汝死。”李百药生死关头,才思忽至,一气呵成,当即成文。杨素看完,表情欣然,当场把爱妾赐给李百药为妻,“并资从数十万”。后来杨素竟又奏请隋文帝,授李百药为尚书礼部员外郎。李百药财色兼收,而且还因此当了官,成为一时佳话。

红拂夜奔
杨素身边有一位年方二八的佳丽乐伎,名叫红拂。生得“肌肤仪状、言词气佳,真天人也”。红拂很有见识,识得英雄。趁李靖再次拜访杨素之机,相约私奔了。杨素非但不追究此事,反而推荐李靖出任马邑的郡丞。杨素就这样又成全造就了一段才子佳人的爱情佳话。后来李靖果然成了唐朝的股肱之臣。


97@365隋代诗人·杨素

97@365隋代诗人·杨素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诗二首》

其一

居山四望阻,风云竟朝夕。
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
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
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
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
日落山之幽,临风望羽客。

薛内史:即薛道衡,隋朝大臣。
幽石:墓石。
岫:山洞。
动幽气:幽香浮动。
虚白:犹言空明。语本《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
日落:一作“日暮”。
羽客:亦称“羽士”“羽人”。以鸟羽比喻仙人可飞升上天,引申为神仙方士,进而专指道士。后世道士多取以自号。

白话译文
居住山中四周是高山,一整天云雾缭绕。
溪涧上古树横斜,幽深的岩洞乱石交错。
日出时候远山明亮,百鸟出林更显幽寂。
庭院中幽香浮动,竹室内生出一片空明。
落花纷飞进入室内,细草在台阶上堆积。
桂花酒白白地倒满,因为老友不在席上。
天晚日落山色清幽,临风盼望友人归来。

名家点评
明末清初王夫之《古诗评选》:质文相宣,不离经纬。几与景阳《杂诗》相出入,亦可谓旷世同音者矣。


97@365隋代诗人·杨素

97@365隋代诗人·杨素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诗二首》

其二

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
白云飞暮色,绿水激清音。
涧户散馀彩,山窗凝宿阴。
花草共萦映,树石相陵临。
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
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

澄清:一作“清澄”。
涧户:指山斋门户。
陵临:高下相凌。谓相颉颃,比个你高我低。
陈榻:陈蕃榻。典出《后汉书·徐稺传》:后汉陈蕃为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徐稺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无闷:没有苦恼。多形容遗世索居或致仕退休者的心情。

白话译文
岩穴映出清幽景色,景色清幽更显岩穴幽深。
黄昏空中白云漂浮,绿水激荡起清脆的声音。
山斋的门户散发余彩,山窗凝结昨夜的清阴。
花光与草影相互映照,树与石好似在比高低。
斋中独坐对着陈蕃榻,没有来客自可弹鸣琴。
在寂静幽深的山里,谁能理解与世无争之心。

名家点评
明末清初王夫之《古诗评选》:含采不发,几无一字落蹊径中。自命之高,不知古今之有齐、梁也。江文通聊与晤对。


97@365隋代诗人·杨素

97@365隋代诗人·杨素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诗二首》
整体赏析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至仁寿三年(603)之间。薛道衡在隋初曾任内史舍人,与杨素经常诗歌唱酬。这首诗当为薛道衡任内史侍郎以后又出京师离开杨素之时所作。薛道衡集中有《敬酬杨仆射山斋独坐诗》,即酬杨素此篇

鉴赏
杨素是隋代军事统帅,他的诗有一种朴质劲健的气质,已经开唐代风骨、声律兼备诗风之先声。《山斋独坐赠薛内史诗二首》便是体现他诗风的代表作。
这组诗题目点出了诗的内容,即写作者独坐山斋所见,及对友人薛内史的思念。
第一首诗前十句为诗歌的主体部分,具体描绘独坐所见的景物。前六句写的是山斋外的自然环境。开头两句总写山居环境。起势空灵飘远,极富意境,让人眼前有高山环绕、云雾流离之感。字面一拆,字字无奇;字面一合,顿时有百倍的意境:可见意远在言外。这是对大环境的冲淡的一笔。三四句写山中的溪、树、岩、石,分别用深、古、空、幽来形容,传出一种宁静幽深的境界。对仗工整,虚中逐渐趋实,进一步为后面的愁绪造势,正在渐渐地深入之中。五六句写日出时景色,扣首联中的“朝”字。忽又摇开,造成跌宕的姿态,有小波澜摇曳。这两句的奇在于:日出天明,本该是生机复发、百鸟歌唱、心情舒畅的时刻,作者却逆意而行,对“寂”作进一步的渲染,那淡淡的愁丝几乎已经洋溢出字面,懒懒地在心中潜行了。接着四句写山斋中的情景。七八句视线由户外转到户内,直接写自己居住的山斋。“幽气”“虚白”都围绕着居室来写,刻画其幽静、寂寞、凄清的感觉,一切的感觉都是清冷,没有人气。九十两句进一步写庭院内的花草,花落入户而飞,见情态之悠闲,山斋之美好;细草当阶而积,见庭院之幽寂,山居之清静。这里仍然是景物描写,无一字提“愁”,无一字提“思”,但是寂寞惆怅之感已经伸手可及,全然浸满读者的心灵。山间景色之幽美,希望有人共赏;山斋独坐之孤寂,希望有知己相对。这就自然引出后四句,点出怀念薛内史之意。先感慨“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后归结为“临风望羽客”的热烈期盼。这四句写山斋中独坐之人的情怀,把作者徒对桂酒怀故望归的寂寞心情抒发了出来,与诗的前面环境的空寂幽静相融合。“山之幽”点题内山斋,首尾照应,浑然一体。
全诗给人一种寂寞空灵之感,一切都很淡,都很静,有飘浮不可捉摸之感。哀而不伤,朴实不事雕琢,感情自然而不矫饰。机心藏而不露,自然天成,看似信笔而来,实则颇有匠心。描写起自远山空林,再至兰庭幽室,再至盈樽美酒,由远及近,由大而小,由粗而细,由虚而实,其中情思,缓缓流淌,由朦胧而至清晰。最后忽又挽回到日暮远山,感情也到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全诗浑成一体,从景到情,圆满无缺。诗中有不少着意刻画的字句,但由于诗人能创造出幽寂而含生意的境界,所以并不显得雕琢。前十句着重写景,而景中寓情;后四句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情景的结合处理得比较好。
第二首诗深层写出岩壑的清与幽。时间集中为傍晚(前一首则为从早到晚)。暮色苍茫之间,白云映绿水,清音响幽谷,余霞散彩,宿阴遮窗。花、草、树、石相互萦绕,相互依凭。由此生发出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他独坐山斋,如东汉时期陈藩设榻款待徐孺子那般,殷勤地盼望薛道衡来此作客。但薛道衡不来,他只好鸣琴思客了。末尾二句,无穷感喟,大有非薛道衡便无人可以理解他的“无闷”(即与世无争)的情怀一般。
这组诗遣辞命句非常考究,对仗工细精巧,如“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涧户散馀彩,山窗凝宿阴。花草共萦映,树石相陵临”等句,可分明看出受到南朝诗的影响,如谢灵运、王融、吴均等人的写景作品,不难看出杨素和他们的联系,当然,杨素的诗句也有空寂旷怀的意境特色。


97@365隋代诗人·杨素

97@365隋代诗人·杨素

《赠薛内史诗》

耿耿不能寐,京洛久离群。
横琴还独坐,停杯遂待君。
待君春草歇,独坐秋风发。
朝朝唯落花,夜夜空明月。
明月徒流光,落花空自芳。
别离望南浦,相思在汉阳。
汉阳隔陇吟,南浦达桂林。
山川虽未远,无由得寄音。

【耿耿】形容有心事。
【京洛】1.亦作"京雒"。 2.洛阳的别称。因东周﹑东汉均建都于此,故名。 3.泛指国都。
【离群】1.离开众人。 2.超群。
【横琴】谓抚琴,弹琴。停杯: 谓停止饮酒。
【南浦】南面的水边。《楚辞·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后因称送别之地: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西风晴十日,南浦别经年。
【寄音】传递音信;传递书信。


97@365隋代诗人·杨素

97@365隋代诗人·杨素

《出塞》
其一

漠南胡未空,汉将复临戎。
飞狐出塞北,碣石指辽东。
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
云横虎落阵,气抱龙城虹。
横行万里外,胡运百年穷。
兵寝星芒落,战解月轮空。
严鐎息夜斗,骍角罢鸣弓。
北风嘶朔马,胡霜切塞鸿。
休明大道暨,幽荒日用同。
方就长安邸,来谒建章宫。

漠南: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的地区。
胡:胡人。复:重复。又。再。
临戎:身临兵戎之事。【汉典】亲临战阵;从军。
飞狐:要隘名。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北蔚县南。两崖峭立,一线微通,迤逦蜿蜒,百有馀里。为古代河北平原与北方边郡间的交通咽喉。
塞北:边塞以北。指长城以北。亦泛指我国北边地区。
碣石:山名。在河北省昌黎县北。碣石山馀脉的柱状石亦称碣石,该石自汉末起已逐渐沉没海中。
辽东:指辽河以东的地区,今辽宁省的东部和南部。
冠军:指汉霍去病。霍去病曾因征匈奴等军功封冠军侯,因以“冠军”称之。古将军名号。魏晋南北朝皆设冠军将军,唐代设冠军大将军,为武散官。
瀚海:地名。其含义随时代而变。或曰即今呼伦湖、贝尔湖,或曰即今贝加尔湖,或曰为杭爱山之音译。唐代是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及其迤西今准噶尔盆地一带广大地区的泛称。犹沙海。
长平:指汉名将卫青。因出击匈奴,屡建功勋,官至大将军,封长平侯。
虎落:篱落;藩篱。古代用以遮护城邑或营寨的竹篱。亦用以作为边塞分界的标志。
龙城:汉时匈奴地名。为匈奴祭天之处。
胡运:胡人的运数。
星芒:星的光芒。
战解:战事解除。
月轮:圆月。亦泛指月亮。空:天空。当空。
严鐎:严格的鐎声。鐎,刁斗,古代军用炊具,三足,有柄,夜间用来敲击报更。
夜斗:夜间的刁斗。夜空的北斗。
骍角:赤色牛角。角弓上的赤色牛角。
鸣弓:鸣响的弓箭。
朔马:北地之马。朔方之马。朔方,郡名。西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置。治所在朔方,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北。
胡霜:胡地之雾霜。切:靠近,贴近。摩擦,接触。
塞鸿:塞外的鸿雁。塞鸿秋季南来,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
休明:美好清明。休兵清明也。
大道:宏伟王道也。暨:到,及。至。
幽荒:幽远的边荒之地。日用同:每天使用的都一样。统一也。
方就:刚到。
长安邸:长安的官邸。长安的家宅。谒:拜谒。
建章宫:皇宫也。亦省称“建章”。汉代长安宫殿名。


97@365隋代诗人·杨素

97@365隋代诗人·杨素

赏析

杨素作为隋朝的开国重臣,具有突出的军事才能,在与突厥的作战中发挥了突出作用。这两首出塞就是他的作战生活的一种反映。

“漠南胡未空,汉将复临戎。”漠南:在古代泛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漠南乃隋之疆土。胡未空:指突厥军队尚未消灭干净。汉将:诗人自称。这两句从出师背景落笔,是说漠南地方突厥的军队尚未消灭干净,我作为汉将再次率兵出征。
“飞狐出塞北,碣石指辽东。”飞狐:要塞名,相传有狐于紫锦岭食五粒松子成飞仙,故名,地在今河北涞源,此为兵家必争之地。碣石:古山名,在河北昌黎西北。据说因远望此山,穹窿似冢,山顶有突出之巨石,形如石柱,故名。秦始皇、魏武帝(曹操)均曾东巡至此。此处靠山海关,靠辽东很近。这可能是另一支远征军的行军路线。这两句是说,这次出征一经飞狐塞而出塞;一经碣石而附辽东。
这两句句式较为特殊:以“出”、“指”两个动词连接两个地名,说出行军的路线。
“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冠军:将军名号,汉武帝时征匈奴的大奖霍去病被封冠军侯。长平:汉武帝时征匈奴的大将军卫青被封长平侯。瀚海:北海,即今之贝加尔湖。《史记·匈奴传》:“汉骠骑将军(霍去病)之出代二千余里,与左贤王接战,汉兵得胡首虏凡七万余级,左贤王将皆遁走,骠骑封于狼居胥山,禅姑衍,临瀚海而还。”后句用卫青事。翼:辅助。 大风:指气势。这两句是说,隋兵出师后的声威和气势就像汉代抗击匈奴的名将卫青、霍去病。诗中实际上也以卫青、霍去病自比。《隋书》本传载,杨素“出云州击突厥,连破之”,便是对这两句诗最好的注脚。
“云横虎落阵,气抱龙城虹。”虎落:遮护城堡或营寨的篱笆。龙城:汉时匈奴地名。匈奴于每年五月于此大会各部酋长,祭其祖先、天地、鬼神,又称龙庭。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卫青至龙城,获首虏七百级。古代边塞诗常用此地名。这两句以磅礴的气势写出征师的必胜信念和整肃的军容。这两句为全诗的诗眼所在。
以上四句用曾立大功于异域的卫青、霍去病的典故,道出杨素此次出征的情况。
“横行万里外,胡运百年穷。”穷:穷尽。这两句是说,这支军队能征善战,从而使中国北方百年战患一旦结束。
“兵寝星芒落,战解月轮空。”寝:止息。兵寝、战解:战斗结束。星芒落、月轮空:夜将尽之时。这两句是写夜尽之时,战斗也结束了。
“严鐎息夜斗,骍角罢鸣弓。”鐎:即鐎斗,一种有足的刁斗(作报更用)。这两句是说,寒鐎已息,鸣弓已罢。
这四句写夜战已经结束,但从这响犹在耳的余音和肃杀的气氛中,人们还能感受出战争的气息。
“北风嘶朔马,胡霜切塞鸿。”这两句是说,战败者突厥人的马仍在北风中悲鸣不已, 而哀鸿也发出令人摧肝裂胆的鸣叫。这两句委实令人惊心动魄。
这里有两点应当说及,一是杨素长于夜战,他领兵灭陈时便常用此法;二是他对突厥作战,一改乖用的鹿角方阵为骑阵。这两点在诗中都有了集中的表现。
诗的最后四句,写取胜后奏凯京师。
“休明大道暨,幽荒日用同。”休明:美善。暨:至,到。这两句是说对外战争的目的是要使荒僻边远之地同受王化。
“方就长安邸,来谒建章宫。”建章宫:故址在今长安县西,汉武帝时建,位于未央宫西,此处代指朝廷。这两句是说班师回朝,奏凯京师。这个结尾并无特色。以上是为组诗的第一首,应该作于出塞归来之后。


97@365隋代诗人·杨素

97@365隋代诗人·杨素

《出塞》
其二

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
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
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
历览多旧迹,风日惨愁人。
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
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
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
雁飞南入汉,水流西咽秦。
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
薄暮边声起,空飞胡骑尘。 

本诗很可能作于出塞作战期间,其写作时间要早于前一首。诗写出塞以后的战争生活及其切身感受。
“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和亲:本指与敌议和,结为姻亲,各守自己的疆土。这两句是说,汉族和突厥一直处于战争状态,这次自己又将冒死赴敌,舍身报国。
诗的开头就显示出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操。诗人一生大半时间在戎马生涯中度过的。杨素因为拥立隋炀帝这样的暴君。正史中评价不高,而作为诗人的杨素忠君、孝友之心随处可见。

“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河梁:桥梁。握手:携手。穷涯:远去边地。北海:即今之贝加尔湖。这两句是说,诗人告别朋友,远赴戎机。

“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这两句是说,诗人骑在马背上抚今思昔,感慨良多,并以“良臣”自期。

杨素是隋朝开国元勋,对隋文帝的政治、经济改革有突出的贡献,称他为隋朝的良臣,他是当之无愧的。

“历览多旧迹,风日惨愁人。”这两句是说面对旧战场,诗人露出惨戚的神情。诗人曾两次出兵塞外,“旧迹”可能指上次出征的旧踪迹,更可能指百余年来突厥与汉人作战的遗迹。

“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这两句是说,荒塞已自萧索,何况又空在千里之外;孤城已自伶仃,旁边有没有四邻。这里以加倍的写法,渲染了塞外的冷落荒凉和凄清。

“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这两句是说,树木是光秃秃的多,草是枯萎的日子长。这两句紧扣北国高寒地带的特点,寒林、衰草把这古战场的萧瑟景象更形象深刻的凸显出来。

“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交河:古城名。《汉书·西域传》:“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阴山:山名,为河套以北,大漠以南诸山的统称。这两句是说,从军在外,无论是交河的明月夜,还是阴山的浓雾天气,都经历过。这两句更以时空的转换,概括写出整个出塞的从军生活:动荡和艰辛。交河、阴山都是抗击匈奴的古战场,隋时交河属于西突厥,阴山属于东突厥。杨素两次出塞,有可能到过这两处地方。

“雁飞南入汉,水流西咽秦。”这两句是说,从军北国,见大雁南飞,水流西归。诗人不免产生思归之情,但这是含蓄的。

“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这两句是说,饱受从军跋涉之苦,久戍边地,怀乡之情油然而生。

“薄暮边声起,空飞胡骑尘。”这两句是说,薄暮时分,边地特有的肃杀之声又起,敌人的骑兵来了,一场恶战又将开始。这两句是结尾,与诗的开头“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作了很好的回应。胡尘为扫,自然无以为家。以景结情,蕴藉有味。

杨素的《出塞二首》对唐代边塞诗的影响,是有迹可寻的。反映战争的诗,《诗经》中已有多首,反映民族矛盾、民族战争的诗,南北朝时亦已有之,但这些诗人大多并无出塞戍边的经历,诗的内容和深度广度不够,艺术价值也不很高。能以诗歌写自身出塞征战的感受的,当自杨素开始。诗中如“雁飞南入汉,水流西咽秦”,意念虽有些模糊,却写出了征人朦胧而又细腻的感情,真切而感人。杨素的《出塞》二首、薛道衡和虞世基的和作、隋炀帝的《边塞诗》......这就在隋代诗坛上形成一个小小的诗人群(如果算不上一个诗派的话)。与盛唐边塞诗派相比,杨素本人的战争体验并不在高适、岑参之下,诗的题材广度已经与唐人相似。尽管其流传至今的边塞诗作仅此二首,但诗中写了边塞风光、行军作战的艰苦生活,又抒发了其报国忘身的爱国情感,故说他是盛唐边塞诗派的先驱并不为过。

就诗风转变的角度而言,这两首《出塞》也自有其价值,杨素“幽思健笔,词气清苍。”(《说诗晬语》)。这组诗与杨素流传至今的其它诗作一起,起衰中立,以雄深雅健之笔,力矫齐梁柔靡之风,给隋代诗坛带来了生气,成为陈子昂之前隋唐诗坛转变诗风的代表作家之一。

97@365隋代诗人·杨素

97@365隋代诗人·杨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