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曲径通幽
曲径通幽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060
  • 关注人气:1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b90、南北朝诗选(十九)

(2022-03-31 16:37:58)
标签:

传统文化

风流人物

古韵流长

故纸钩沉

南北朝诗选

杂谈

分类: 诗词学习

南北朝诗选(十九)宇文逌、萧瑱、何偃
释惠令、伏挺、元子攸、王德、甄固、王常侍、蔡凝、毛处约

b90、南北朝诗选(十九)

b90、南北朝诗选(十九)

b90、南北朝诗选(十九)



南北朝·宇文逌

宇文逌(557年~581年),字尔固突,代郡武川(今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人,鲜卑族。北周宗室大臣,周文帝宇文泰第十三子。
北周明帝时期,受封滕国公,周武帝即位,拜大将军、柱国,进爵滕王。跟随齐王宇文宪大破稽胡,授河阳总管。宣政元年,进位上柱国、伐陈节度诸军事。大象元年,出藩就国。
大定初年(581年),为隋文帝杨坚所害,年仅二十五岁,谥号为简。隋朝时期,改谥为闻。
人物生平
少好经史,解属文。武成初,封滕国公,邑万户。天和末,拜大将军。
建德初,进位柱国。三年,进爵为王。六年,为行军总管,与齐王宇文宪征稽胡,破其渠帅穆友等,斩首八千级。还除河阳总管。
宣政元年,进位上柱国。其年,伐陈,诏逌为元帅,节度诸军事。大象元年五月,诏以荆州新野郡邑万户为滕国,宇文逌出就国。二年,朝京。其年冬,为隋文帝所害。

《至渭源诗》

源渭奔禹穴,轻澜起客亭。
浅浅满涧响,荡荡竟川鸣。
潘生称运石,冯子听波声。
斜去临天半,横来对始平。
合流应不杂,方知性本清。

【禹穴】1.相传为夏禹的葬地。在今浙江省绍兴之会稽山。 2.指会稽宛委山。相传禹于此得黄帝之书而复藏之。 3.相传为夏禹决汉水时的住处。在今陕西省旬阳县东。
【潘生】指晋潘岳。


b90、南北朝诗选(十九)


南北朝·萧瑱
《春日贻刘孝绰诗》

涧水初流碧,山樱早发红。
新禽争弄响,落蕊乱从风。
拂筵多软干,映户悉花丛。
谁云相去远,垂柳对高桐。

b90、南北朝诗选(十九)

b90、南北朝诗选(十九)


南北朝·何偃

何偃,(413年—458年),字仲弘,庐江郡灊县(今安徽霍山)人,左光禄大夫何尚之次子,南朝宋官员。生于晋安帝义熙九年,卒于宋武帝大明二年,年四十六岁。
州辟仪曹从事。举秀才。元嘉中,位太子中庶子,历侍中,掌诏诰。时尚之为司空尚书令,偃居门下,父子并处机要,甚得时誉。孝武帝时,迁吏部尚书。与颜竣有隙,心不自安,遂得悸疾。孝武帝遇之厚,倍加治疗,始得瘥。时帝长女山阴公主爱倾一时,配偃子戢。及卒,帝为之哭伤不已,谥曰靖。偃好谈玄,曾注庄子逍遥篇,与文集十九卷,(《隋志注》作八卷,《两唐书志》作十六卷。此从《隋书志》)并行于世。

《冉冉孤生竹》

流萍依清源,孤鸟宿深沚。
荫干相经萦,风波能终始。
草生有日月,婚年行及纪。
思欲侍衣裳,关山分万里。
徒作春夏期,空望良人轨。
芳色宿昔事,谁见过时美。
凉鸟临秋竟,欢愿亦云已。
岂意倚君恩,坐守零落耳。

流萍:飘荡流动的浮萍。常比喻漂泊无定的人生。
依:依附于。依存于。清源:清澈的水源。
孤鸟:孤独的鸟儿。
亲宿止:亲近或喜欢住宿止息之地。南朝宋诗作为‘宿深沚’。沚,音止。水中小洲。《说文》小渚曰沚。
廕干:荫干。阴干。置物于通风而不直接承受阳光处,使渐渐干燥。我解为,水荫中的水草枝干。
相经:经纬相通。互通。汉张衡《西京赋》‘方轨十二,街衢相经。’
荣:繁荣。荣盛,多发。宋诗作‘萦’。萦,萦绕。缠绕在一起。
风波:风浪和波涛。
终始:始终。从初始到结尾。事物演变的全过程。引申为有始有终,周而复始。我解为终止于起始。
草生:青草的生长。
日月:日期和月份。
婚年:结婚的年限。行及:已经行进到。
纪:纪年。一纪,古代指十二年。
思欲:想要。思量着打算。
侍衣裳:侍候穿衣穿裳。
关山:关隘和山川。比喻路途遥远行路困难。
分万里:分隔万里远。
徒作:徒劳地约定作。
春夏期:春季和夏季的期会或约期。
空望:空自遥望或盼望。
良人:两家官人,指丈夫。古代夫妻互称良人,后来多用于妻子称丈夫。
轨:车的轨迹。指车。
芳色:芬芳美好的味道和颜色。一般指花草的香味。这里代指男女情色。
宿昔:从前。往日。也指很短暂的时间。犹旦夕。
过时:超过时限的。陈旧不合时尚的。
凉鸟:椋鸟的别称。鸟类的一科。喜群飞,食种子和昆虫,有的善于模仿别的鸟叫,如‘八哥’‘鸥椋’等。又同天凉时的鸟,寒鸟。喻心凉之人。
竟:《广韵》《韵会》《正韵》居庆切,音敬。穷也,终也。又《集韵》音景,与境同,界也。
欢愿:情欢或欢乐的愿望。亦:也。云已:言说罢了。完了,罢了。休止,而已。岂意:岂能意料到。不料想。倚君恩:倚仗夫君妇人恩惠。
坐守:坐着守护。固守,死守。
零落:草木凋零败落。比喻人事衰颓。落魄。耳:文言助词,而已,罢了。

沌意:止,始,纪,里,轨,美,已,耳,同是古诗韵上声四纸。


b90、南北朝诗选(十九)

南北朝·释惠令
《和受戒诗》

泬寥秋气爽,摇落寒林疏。
风散飞廉雀,浪动昆明鱼。
是日何为盛,证戒奉皇储。
愿陪升自在,神通任卷舒。

泬寥:1、清朗空旷貌。2. 指晴朗的天空。3. 形容心情寂寞孤独。
【摇落】凋残,零落。
【风散】1.谓如风消散。 2.风教散播。
【飞廉】1.商纣的谀臣。 2.风神。一说能致风的神禽名。 3.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名。 4.宫观名。
【皇储】确定的继承皇位的人。
【卷舒】1.卷起与展开。 2.犹进退;隐显。


b90、南北朝诗选(十九)

b90、南北朝诗选(十九)

南北朝·伏挺

伏挺(约483—约548)南朝梁平昌安丘人,字士标。伏暅子。博学有才思,善效谢康乐,为五言诗。任昉叹曰:“此子日下无双。”齐末,州举秀才,对策第一。萧衍(梁武帝)至新林,挺迎谒,引为征东行参军。梁武帝天监初,除中军参军事。在家讲《论语》,听者倾朝。累迁晋陵、武康令。后除南台书侍御史,因纳贿被劾,惧罪出家,名僧挺。后遇赦,不堪食素,还俗。侯景乱中卒。有《迩说》及文集,均佚。

《行舟值早雾》

水雾杂山烟,冥冥不见天。
听猿方忖岫,闻濑始知川。
渔人惑澳浦,行舟迷溯沿。
日中氛霭尽,空水共澄鲜。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雾中行舟,不仅仅写了雾。更写了雾中之人的感受。语言朴实而自然,读来令人有身历其境之感。
“水雾杂山烟,冥冥不见天。”两句,总写大雾弥漫的景色,既描写了浓密的晨雾,又点出了水、山、天。而山光水色,正笼罩于浓烟密雾之间,隐而不见,可见者唯有烟雾。作者一笔写出了可见的与不可见的,虚实相映,浑然一体。这两句先渲染出一个大的背景,为全诗做了铺垫。
山水景物,皆隐藏于浓雾之间,暝暝不可见,因而视觉无所可用,但听觉却转而分明。嗷嗷猿啼,淙淙濑流之声,自漫漫浓雾中传来,宛如空谷足音,显得格外震动耳骨,引人注意。“听”、“闻”、“忖”、“知”四字,用得次序井然、章法严密,细腻地表现了雾中之人凭籍冥冥之间的声音,进行揣度和判断的心理过程。隐而不见的岫峦和川流,便借助听觉的作用,转变为视觉形象,呈现于雾中人的眼前。正由于只可以借助听觉加以想象,而不能直接通过视觉以明见,这岫峦和川流,便增添了几分迷离恍惚、神秘莫测的色彩,别有一番魅力。
“渔人”二句紧紧承接上文,进一步写出了人在雾中,迷茫彷徨,茫然不知所之的真切感受。雾中的渔人、行舟,宛如飘浮于浩渺云间,左右前后,无所依傍,恍然惚然。澳浦虽近在咫尺,渔人却迷惑不知;扁舟欲上下沿沂,却茫然不得其所。作者在这里既把雾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同时又将人的迷茫惶惑心境展示得细腻入微。
最后二句,诗人笔锋陡然一转。一个“尽”字,下得干净利落,浓云密雾,为之一扫而空。阳光普照,天水清澈,全诗的境界焕然一新。“澄鲜”二字,说明雾后的山水给人以格外清澄透彻、鲜明醒目的感觉,同时也表现了舟中之人自雾中脱出,精神为之一振,豁然开朗了的心情。这结尾二句与开头二句照应得十分紧密,“氛霭”对应“雾”、“烟”,“空水”承接着“水”、“天”,“澄鲜”对照着“冥冥”,首尾呼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首写雾的诗,作者不用“蛇游”、“豹引”、“漱水”、“吹沙”之类古人写雾习用的典故套语,也并不着力于对雾的形态本身作对比描绘,而是以白描的语言,紧密结合人在雾中的感觉和体验来展示雾中的景物,表现雾的氛围,因而读者仿佛也被带入了弥漫着水雾山烟的意境,与诗人一道去体验那浓雾之间的山水、川岫、猿声、濑声,获得了非常真切的感受。这确是一篇写雾诗的佳作。全诗语言自然流畅,不事雕琢,而其格律和对仗,却几乎暗合了唐人五律的要求。
《梁书.伏挺传》谓伏挺“为五言诗善效谢康乐体。”他的诗作流传至今的仅此一首。但就这首诗而论,不仅句佳,而且全诗的意境亦统一完整,其成就看来,并不在谢灵运某些诗作之下。


b90、南北朝诗选(十九)

b90、南北朝诗选(十九)

南北朝·元子攸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507年~531年),字彦达,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第十二位皇帝(528年~530年在位),献文帝拓跋弘的孙子,彭城武宣王元勰第三子,母为文穆皇后李媛华。
姿貌俊美,身有勇力。少为孝明帝元诩伴读,颇为友爱。初以父勋,受封武城县公,拜中书侍郎,领城门校尉,迁散骑常侍、御史中尉。孝昌二年(526年),进封长乐王,拜侍中、中军将军。孝昌三年(527年),拜卫将军、左光禄大夫、中书监。武泰元年(528年),孝明帝元诩驾崩, 尔朱荣兵向京师,谋欲废立,以元子攸家族为忠勋民望,故将元子攸拥立为皇帝,改元建义。 不久,发动河阴之变, 平定葛荣、邢杲、元颢和关陇叛乱。 
永安三年(530年),诱杀权臣尔朱荣和太宰元天穆,被尔朱兆俘虏北上,缢杀于晋阳三级佛寺,时年二十四岁。
太昌元年(532年),追赠孝庄皇帝,庙号敬宗,安葬于静陵。

《临终诗》

权去生道促,忧来死路长。
怀恨出国门,含悲入鬼乡。
隧门一时闭,幽庭岂复光。
思鸟吟青松,哀风吹白杨。
昔来闻死苦,何言身自当。

注释
临终诗:临终之时所作的诗,也叫绝命诗。
权去:指权力丧失。生道促:指生存之道短促。
死路长:指等死的道路漫长,形容十分痛苦的心情。
怀恨:心存怨恨。国门:国都的城门。
含悲:忍着悲痛。鬼乡:阴间,鬼魂出没的地方,这里指尔朱荣、尔朱兆割据的晋阳城。
隧(suì)门:墓道的门。
幽庭:指坟墓。
思鸟:思侣之鸟。吟:鸣叫。
哀风:凄厉的寒风。
苦:痛苦。
当:承受。

白话译文
大权一旦被人夺去,短促的生命便走到了尽头,面对漫长的死亡之路,怎能不感到忧伤。
怀恨离开国都,即将成为异乡之鬼。
死后将永闭于九泉之下,永远不会见到光明了。
鸟儿在青松枝头鸣叫,思念失散的伴侣,白杨在秋风中飒飒作响,传出凋零衰落的信息。
曾经听说死亡很痛苦,哪里料到自己将要承受死亡的痛苦呢。

创作背景
北魏武泰元年(528),北魏孝明帝(元诩)逝世,晋阳镇将领尔朱荣拥立元子攸即位。元子攸不甘心当傀儡,于建义三年(530)九月,伺机杀了尔朱荣。但好景不长,当年十月,尔朱荣侄子尔朱兆在晋阳起兵,十二月攻破京师洛阳,元子攸被俘,押赴晋阳,十二月二十三日被缢死于三级寺,该诗是他临终前作的。

文学赏析
该诗一开头,“权去生道促,忧来死路长。”即说出作者面临死亡的原因,该句诗写得极工整,“权去”则“忧来”;“生道促”则“死路长”,表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虽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也不露苟且痕迹。接着作者以“怀恨出国门,含悲入鬼乡”两句与上句呼应,追叙自己被押出境时的悲恨心情。“国门”“鬼乡”两个词都带着浓重的感情色彩,尤其是“鬼乡”,作者称它为“鬼乡”,除了说是自己死亡之地外,还饱含着对这地方及对尔朱家族的憎恨。五、六两句“隧门一时闭,幽庭岂复光”,表达出作者在即将与世永绝时的苦痛,是对死后的想像,渲泄了绝望的情绪。以上六句写作者自身的遭遇和悲恨的心情,一路白描下来,不蔓不枝,恰与作者的处境相吻合。
“思鸟吟青松,哀风吹白杨。”两句是写景,作者写思鸟、写哀风、写青松、写白杨,都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来烘托出作者当时内心的凄惨与悲哀。最后两句环绕着“死苦”来写。往昔只是听闻,如今却“自当”,感情沉重得很。“昔闻”与“自当”都说的是“死苦”,使得感情色彩更加深沉,更加浓重。诗以此作结,“苦”味流露于篇外。
古人临终时,往往有《临终诗》,如汉之孔融、晋之欧阳建、刘宋之谢灵运、范晔等,这几位多是被杀的,故临终多感慨,赋诗以言志。该诗只有十句诗,除末两句外,都是对偶极工的,这是当时的风气,开唐人律诗的先声,不过对于平仄,是不太讲究的。

名家点评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朝野闻之(临终诗),莫不悲恸;百姓观者,悉皆掩涕而已。”


b90、南北朝诗选(十九)

b90、南北朝诗选(十九)

南北朝·王德

王德,字天恩,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人。北魏到西魏时期将领、大臣。
出身乌丸王氏,善于骑射。跟随肆州刺史尔朱荣讨伐元颢之乱,授任讨夷将军。跟随贺拔岳平定万俟丑奴叛乱,加任龙骧将军、中散大夫。贺拔岳死后,拥戴夏州刺史宇文泰为主,迁征西将军、平凉太守等职,代理东雍州刺史。
西魏建立后,授卫将军、车骑大将军、北雍州刺史,进封河间郡公。跟随宇文泰征战,屡立战功。出任河州刺史,安抚羌族,促使羌族各部归附。大统十四年(548年),出任泾州都督,病逝于任上,谥号为献。

《春词》

春花绮绣色,春鸟弦歌声。
春风复荡漾,春女亦多情。
爱将莺作友,怜傍锦为屏。
回头语夫婿,莫负艳阳征。


b90、南北朝诗选(十九)

南北朝·甄固
《奉和世子春情诗》

昨晚褰帘望,初逢双燕归。
今朝见桃李,不啻数花飞。
已愁春欲度,无复寄芳菲。

b90、南北朝诗选(十九)


南北朝·王常侍
《离夜诗》

月没高楼晓,云起扶桑时。
烛筵暧无色,行住闵相悲。
当轩已凝念,况乃清江湄。
怀人忽千里,谁缓鬓徂丝。

【云起】如云涌起。比喻众多的事物一下子出现。
【扶桑】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树,据说太阳从这里出来。
【暧无色】昏暗而失去光彩。
【凝念】沉思;专心思考。
【况乃】1恍若,好像。湄:岸边,水和草相接的地方。
鬓徂丝:鬓边开始生白发。徂,开始。


b90、南北朝诗选(十九)

b90、南北朝诗选(十九)

南北朝·蔡凝

蔡凝(543年-589年),字子居。济阳郡考城县  人,南朝陈国官员、诗人。南梁吏部尚书蔡撙之孙,南梁给事黄门侍郎蔡彦高之子。
陈文帝天嘉四年,入仕被授秘书郎,历任庐陵王文学、宁远将军、吏部侍郎。陈废帝光大元年,升太子洗马、司徒主簿。
陈宣帝太建元年,改任太子中舍人。尚信义公主后,拜为驸马都尉、中书侍郎,改任晋陵太守。后因直言敢谏,被贬交耻。
陈后主继位,授晋安王谘议参军,转任给事黄门侍郎。改任信威晋熙王府长史,郁闷不得志。
陈朝亡,入隋朝,半路上病亡,时年四十七岁。

《赋得处处春云生诗》

春色遍空明,春云处处生。
入风衣暂敛,随车盖转轻。
作叶还依树,为楼欲近城。
含愁上对影,似有别离情。

注释
【春色】1.春天的景色。 2.喻娇艳的容颜。 3.喻喜色。 4.指脸上的红晕。
【空明】1.空旷澄澈。 2.特指月光下的清波。 3.指空旷澄净的天空。 4.指洞澈而灵明的心性。 5.形容心性洞澈而灵明。
【含愁】怀着愁苦。


b90、南北朝诗选(十九)

b90、南北朝诗选(十九)


南北朝·毛处约
《雉子斑》

春物始芳菲,春雉正相追。
涧响连朝雊,花光带锦衣。
窜迹时移影,惊媒或乱飞。
能使如皋路,相逢巧笑归。

注释
【春物】春日的景物。常指花卉;花朵。
朝雊,清晨鸣叫。雊:雉鸣。
【花光】花的色彩。
【窜迹】遁迹;隐迹。
惊媒:惊飞于鸟媒。媒:捕鸟用的鸟媒。鸟媒,指用以引诱他鸟而拴系的活鸟。
如皋:地名。在江苏。取自《春秋左传》:“昔贾大夫恶,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而言。”

b90、南北朝诗选(十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