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3、南北朝诗选(十一)

标签:
传统文化风流人物古韵流长故纸钩沉南北朝诗选杂谈 |
分类: 诗词学习 |
b83、南北朝诗选(十一)
何敬容、刘显、萧璟、殷钧、李谧、王囧、江禄
南北朝·何敬容
何敬容(?-549年),字国礼,庐江郡灊县(今安徽省霍山县)人,南梁大臣、文学家,太常卿何攸之之孙,吏部尚书何昌珝之子。
何敬容出身世代公卿的士族庐江何氏,弱冠之后尚齐武帝萧赜之女长城公主,拜驸马都尉。南梁建立,历任建安内史、秘书郎、黄门侍郎、吏部尚书、吴郡太守、尚书右仆射、尚书令,以侍中、太子詹事致仕。
太清三年(549年),何敬容死于侯景之乱。
人物生平
祖父何攸之,官至太常卿。父何昌珝,官至吏部尚书。何敬容以名家子,二十岁时,弱冠选尚齐武帝萧赜之女长城公主,拜驸马都尉。梁朝建立,梁武帝任命他为建安内史,为官有政绩。历任秘书郎、黄门郎。后征为吏部尚书,号称称职。普通四年(523年)出为吴郡太守,在郡四年,治为天下第一。中大通三年(531年),入为尚书右仆射,自此为宰相,勤政务实,颇非晋宋以来宰臣崇尚玄学、清谈文义、不问政务的颓废风气。
张缵与何敬容不和。何敬容当权,宾客很多,其中有的去拜访张缵,张缵总是加以回绝。赵翼《有以疏慢见责者书以志愧》诗之二:“敢以敬容残客待,深蒙范叔故人怜。”迁至尚书令。何敬容官地方,有治绩,居端揆,勤庶务,然颇贪贿,谄上希宠。后因妾弟费慧明夜盗官米,为之解脱,被劾免职。复授以侍中、太子詹事。何敬容与太子萧纲说侯景乃反复叛臣,终当乱国。侯景攻入建康,他被围于台城,太清三年(549年),何敬容卒于建康围城内。《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一首。
《咏舞诗》
因风且一顾,扬袂隐双蛾。
曲终情未已,含睇目增波。
【扬袂】举袖。袂:衣袖。
【双蛾】1.指美女的两眉。蛾﹐蛾眉。 2.借指美女。双蛾:双眉。
【未已】不止;未毕。已:完,止。
【含睇】含情而视。睇,微微地斜视貌。睇:含视,流盼。
南北朝时期南梁大臣、诗人·刘显
刘显(481年 -
543年),字嗣芳,沛国相县(今安徽淮北)人。南北朝时期南梁大臣。南梁晋安内史刘鬷(zng)之子,南齐文学家刘瓛(huán)族子。
本名颋,齐武帝觉其名难识,赐其名显。刘显自幼聪敏,六岁就能诵读《吕相绝秦》和《过秦论》。琅邪王萧思远、吴国的张融都称赞他为“神童”。族伯刘瓛在儒学界颇有名望,但没有儿子继承,于是刘显八岁那年,齐武帝萧赜下诏,改其名为显,并命他过继给族伯为后。
天监(502年 -
519年)初,刘显被举为秀才,被任命为中军临川王行参军,不久转任法曹。
母亲去世,刘显辞官归家服丧,三年期满后,太子少傅沈约推举他出任五官掾,不久又兼任廷尉正。五兵尚书傅昭掌管著作时,起用刘显助其编撰国史。
天监九年(510年),朝廷更改尚书五都选,刘显以原职兼任吏部郎,又受朝廷任命为司空临川王外兵参军,升迁至尚书仪曹郎。后又出任临川王记室参军。
平定建康叛乱后,刘显继续出任尚书仪曹侍郎,兼任中书通事舍人。后又被任命为秣陵县令,授为骠骑鄱阳王记室,兼任中书舍人,累经升迁任步兵校尉、中书侍郎,舍人职位照旧。
因辨认出魏国人进献古器上的突起字,刘显深受梁武帝萧衍器重,迁任尚书左丞,被授为国子博士。朝廷又任命其为宣远岳阳王长史,行府国事,刘显未上任。后因才能凸显受武帝妒忌,被调离出京任云麾邵陵王长史、寻阳太守。
博涉多通
刘显涉猎广泛,精通诸多领域。当时任昉得到一篇文字脱落,已残缺的简书,他给很多人看了这篇文章,没有一个人能辨识字迹。刘显看见后,说是《古文尚书》里删掉的“逸”这一篇。任昉检看《周书》,果真像刘显说的那样,因此任昉相当赏识刘显。
沈约担任丹阳尹时,命刘显来拜见自己,座中沈约询问了他十件经史之事,他成功对答九条。沈约说:“我年老糊涂健忘,不能接受测问了;虽然如此,但是姑且试问几件,不能到十件。”刘显问了五件,沈约仅对上来两件。陆倕听说这件事后,高兴地排着席子说:“刘显可以称得上是奇异的人,就是我们家平原到张壮武那里去,王粲见蔡邕,也必然没有这样的对答。”因此刘显十分受知名人士欣赏。
刘显与河东裴子野、南阳刘之遴、吴郡顾协同在宫中担任中书舍人,一直跟随在皇帝身边,相互之间十分亲近,没有人不羡慕的,刘显的知识甚至比裴子野还渊博。有一次波斯国进贡狮子,梁武帝萧衍问大臣们狮子都有什么颜色,刘显回答说,黄狮子不如白狮子卓越。还有一次魏国人进献古器,上面有突起的文字,当时没人知道怎么读,刘显查看文字后,没有停滞地读完了这些字,考证年月发现竟一字不差,高祖为此十分赞赏他。
时有沙门为争田地而诉讼,梁武帝萧衍以“贞”字遍问朝廷,司法部门不知何解,众臣也莫知其意,唯有刘显说:“写‘贞’字,就是要把田判给和尚。”
梁武帝因此嫉妒他的才能,将其调离京师。
卒于夏口
云麾邵陵王萧纶被换去镇守郢州,任命刘显为平西谘议参军,加授戎昭将军,但刘显在平西府很长时间不得志。大同九年(543年),刘显在夏口去世,时年六十三岁。
主要影响
藏书颇丰
刘显在木柜中收藏了许多典籍,精心研究其深奥之处,因此博览群书,聪明通达而出类拔群。
刘显卒后,大部分书籍归于陈朝孔奂。
助修国史
刘显在出任五官掾并兼任廷尉正时,五兵尚书傅昭掌管著作,当时需编撰国史,于是刘显受傅昭起用,助其编写南朝齐国史书。
历史评价
陆倕:刘郎可谓差人,虽吾家平原诣张壮武,王粲谒伯喈,必无此对。(《梁书》)
李谐:善人国之纪也。
(《南史》)
刘之遴:沛国刘显,韫椟艺文,研精覃奥,聪明特达,出类拔群。繁弱挺质,空桑吐声,分器见重,播乐传名。谁其均之?美有髦士。礼著幼年,业明壮齿。厌饫典坟,研精名理。一见弗忘,过目则记。若访贾逵,如问伯始。颖脱斯出,学优而仕。议狱既佐,芸兰乃握。抟凤池水,推羊太学。内参禁中,外相藩岳。(《梁书》)
姚察:显、懋、之遴强学浃洽,并职经便繁,应对左右,斯盖严、朱之任焉。(《梁书》)
李延寿:显及之遴见嫉时主,或以非罪而斥,或以非疾而亡,异夫自古哲王屈己下贤之道,有以知武皇之不弘,元后之多忌,梁祚之不永也,不亦宜哉!
(《南史》)
轶事典故
学识渊博
刘显六岁能读《吕相绝秦》和贾谊的《过秦论》,被称为“神童”。涉猎广博并且对很多领域都通晓,为名流任昉推崇赏识。
沈约问他经史十事,答对其九,他问沈约五事,沈约仅对其二。刘显曾作《上朝诗》,沈约十分赏识并将此诗写在了自己新建住宅的墙壁上。
因看懂了无人知晓的魏国人进献古器上的突起字,刘显深为梁武帝器重。
友作墓铭
友人刘之遴启禀皇太子说:“之遴曾听说,伯夷、叔齐、柳下惠,没有得到孔子一句赞美,他们只能是西山挨饿的人,被束国罢黜的人,他们的美名哪能传到后代?确实如此呀!生有七尺长的身体,死去放在棺中被土埋没。不朽的事情,写在文章中才能流传,怀才不随波逐流的人,死去而得不到颂扬,应为这样的事情叹息,没有超过这样的。我私下悲痛友人沛国人,收藏在木柜中的典籍,精心研究它的深奥,聪明特通达,出类拔群。盖棺于郢都,归魂京师,选好墓地安葬时日已定,需要琢刻墓碑。之遒已简略撰写他的事迹,今就上呈。希望皇上能给他大慈爱,为他写诗文,使他的枯骨得到荣耀,以此慰藉他的幽魂。冒昧地奏报,战栗无地自容。”于是刘之遴受命为刘显写了墓志铭。
颇受赏识
刘显曾作《上朝诗》,沈约对此十分喜欢和赞赏,便在郊外自己新建的住宅墙壁上写下了这首诗。
《发新林浦赠同省诗》
回首望归途,山川邈离异。
落日悬秋浦,归鸟飞相次。
感物伤我情,惆怅怀亲懿。
“落日悬秋浦,归鸟飞相次”:秋日的夕阳悬挂在水滩边,飞鸟在落日的余辉中展翅回归巢臼。诗句描绘的是秋浦黄昏的景象。诗人感物伤情,诗中流露出淡淡的哀愁。落日本身就带有感伤情调,再加上暮色中飞鸟归巢的景象,更增添了诗人的怀亲思乡之情。飞鸟尚有归宿处,而他只有寂寞、孤独与惆怅。两句诗的诗意自《诗经·君子于役》中的“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得来。
浦
,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次,停留。
【惆怅】失意而伤感: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亲懿】犹至亲。
南北朝·萧璟
萧璟(?~638年),字秉文,南兰陵郡(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唐朝时期大臣,梁孝明帝萧岿之子,母为张皇后。
西梁时期,册封临海郡王。
隋开皇七年(587年),进入长安,拜朝请大夫、尚衣奉御。唐朝建立后,拜黄门侍郎,迁秘书监,封兰陵县公。
贞观十二年,去世,获赠礼部尚书,葬于洛阳北邙山,作有《贫士诗》。
人物生平
萧璟,宋国公萧瑀兄,颇有学行。西梁时期,册封临海郡王。
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废除西梁政权,派遣大将军崔弘度前往江陵。萧璟跟随西梁后主萧琮进入长安,授朝请大夫。隋炀帝继位,加恩于萧皇后兄弟,授尚衣奉御。
武德年间,拜黄门侍郎,累转秘书监,册封兰陵县公。贞观十二年,去世,赠礼部尚书,葬于洛阳北邙山。
《贫士诗》
四时迭来往,苦辛随事迫。
三冬泣牛衣,五月披裘客。
迟迟春日永,忧来安所适。
季秋授衣节,荷裳竟不易。
班超弃笔砚,娄敬脱挽轭。
虽云丈夫志,终涉自媒迹。
贤哉颜氏子,饮水常怡怿。
【苦辛】犹辛苦。劳苦艰辛。
【牛衣】供牛御寒用的披盖物。如蓑衣之类。喻贫寒。亦指贫寒之士。泣牛衣,源见“牛衣对泣”。指寒士居贫守困。
【披裘】1.汉严光少时与刘秀同游学,有高名。及刘秀称帝,隐居不出。刘秀思其贤,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有人报告:"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刘秀估计他就是严光,三次派人才把他请到京师。见《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后因以"披裘"指归隐。
2.见"披裘负薪"。
【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九月。
【授衣】1.谓制备寒衣。古代以九月为授衣之时。《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毛传:"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马瑞辰通释:"凡言授者,皆授使为之也。此诗"授衣",亦授冬衣使为之。盖九月妇功成,丝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非谓九月冬衣已成,遂以授人也。"一说谓官家分发冬衣。孔颖达疏:"可授冬衣者,谓衣成而授之。"
2.农历九月的别称。 3.谓廷赐锦衣。
【荷裳】1.用荷叶做衣服,示其人之高洁。语本《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雧芙蓉以为裳。" 2.指隐逸者之服。
3.借指高人隐士。
【自媒】自荐。
【饮水】1.喝水。
2.谓清廉。语本《晋书.良吏传.邓攸》:"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
【怡怿】愉悦;快乐。
南北朝·殷钧
殷钧(484年532年),字季和,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东晋太常殷融八世孙,南北朝时期南朝齐、南朝梁官员,官至国子祭酒、散骑常侍等。中大通四年(532年),殷钧去世,终年四十九岁,谥号贞子。
人物生平
殷钧的父亲殷睿(一作殷叡),擅长辩论,知名于南朝齐,曾任司徒从事中郎。殷睿娶王奂的女儿王氏为妻。当时王奂担任雍州刺史、镇北将军,于是请求朝廷,任命殷睿为镇北长史、河南太守。永明十一年(493年),王奂被杀,殷睿受到株连也被杀害。
殷钧时年九岁,因孝顺而闻名。长大后,文静内向不好交游,好学,思维能力很强。善于隶书,成为当时人学习书法的模本,南乡的范云、乐安的任昉都很欣赏夸赞他。因梁武帝萧衍年轻时和殷钧的父亲殷睿交情很好,将女儿永兴公主萧玉姚嫁给殷钧。
天监初年(502年),拜任驸马都尉,历任秘书郎、太子舍人、司徒主簿、秘书丞。殷钧任职期内,上书请求校定秘书阁四部书,重新编排目录。又接受诏令整理西省法书古迹,另外编定类别和目录。提升为骠骑从事中郎、中书郎、太子家令,负责东宫事务的记录工作。不久又升任给事黄门侍郎、中庶子、尚书吏部郎、司徒左长史、侍中。东宫设置学士官职,又让殷钧担任学士。后因公事免职。后重新任中庶子、国子监博士、左骁骑将军,仍任博士之职。出朝担任明威将军、临川内史。
历史评价
萧统:“知比诸德”
姚思廉《梁书》:“殷钧静素恬和”; “恬静简交游,好学有思理。”
李延寿《南史》:“殷钧德业自居,又加之以政绩,文质斌斌,亦足称也。”
《大言应令诗》
噫气为风。挥汗成雨。
聊灼戴山龟。欲持探邃古。
大言有关大事的言论;重要言论。
应令,指响应诏令,魏晋以来应皇太子之命而和的诗文。
【噫气】1.气壅塞而得通。吐气。 2.指风。 3.嗳气。
戴山龟:灵鳌,神话传说中的巨龟。戴山,意思为负山。《楚辞·天问》:“鼇戴山抃,何以安之?”后以比喻负荷重任。
【邃古】远古。
《细言应令诗》
泛舟毛滴海,为政蜗牛国。
逍遥轻尘上,指辰问南北。
【泛舟】〈书〉坐船游玩。
【为政】指执政者。
做主。
蜗牛国:比喻极小的国家。
“逍遥轻尘上”:指轻松洒脱,游刃有余。
【逍遥】悠然自得的样子。
【轻尘】尘土。尘土质轻,易于飞扬,故称。
【指辰】犹指日。
南北朝·李谧
李谧(484~515)北魏藏书家。字永和。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南)人。李安世子。13岁即通音律、五经、历数、方技诸学。18岁,与博士孔璠讨论经学,数年后孔璠却要向他请教疑难,有同门师兄戏之曰:“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后他仍感觉书籍不足,乃发愤鸠集诸经,广校异同。曾说“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又绝交下帷,杜门却扫,弃产营书。对重复讹误之书,手自削删校仇。所藏书“无重复者,4
000卷有余”。因读《考工记》、《大戴礼记》、考其明堂之制不同,著《明堂制度论》。另有《春秋丛林》。卒,诏谥贞靖处士。
《神士赋歌》
周孔重儒教,庄老贵无为。
二途虽如异,一是买声儿。
生乎意不惬,死名用何施。
可心聊自乐,终不为人移。
脱寻余志者,陶然正若斯。
【周孔】周公和孔子的并称。
【儒教】指儒家学派。又称孔教。中国历史上把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视同宗教,与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
【庄老】庄周和老聃。
【无为】谓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买声儿,意思是指博取声誉。
【不惬】不乐意,不称心。
【陶然】1.醉乐貌。
2.喜悦﹑快乐貌。
【若斯】如此。
南北朝·王囧
《奉和往虎窟山寺诗》
美境多胜迹,道场实兹地。
造化本灵奇,人功兼制置。
房廊相映属,阶阁并殊异。
高明留睿赏,清净穆神思。
豫游穷岭历,藉此方春至。
野花夺人眼,山莺纷可喜。
风景其鲜华,水石相辉媚。
法像无尘染,真僧绝名利。
陪游既伏心,闻道方刻意。
【睿赏】圣明的鉴赏。
【豫游】犹游乐。
【鲜华】鲜艳华丽。
【水石】1.指流水与水中之石。
2.犹泉石。多借指清丽胜景。
【法像】指佛菩萨等圣像。
南北朝·江禄
江禄,生卒年均不详,约梁武帝天监六年(公元507年)前后在世,字彦遐,济阳考城(辖今河南民权县全部及兰考县部分)人,江茜(江茜,字彦标,南梁光禄大夫)的弟弟。幼年时专心好学,能够写文章,精通书法,善于弹琴。身材矮小,相貌清秀。起家担任太子洗马的官职,掌公文信札等;作为湘东王的属员,担任录事参军的官职,掌总录众曹文簿,举弹善恶。禄常以气陵府王,王深憾之。禄先前在武宁郡当官时,有很多资产,积累的钱银放置在夹壁内,结果墙壁都被压垮了。湘东王已经很怨恨江禄了,便以江禄的名字为“禄”为由头,把江禄的字从“彦遐”改为“荣财”,以表示他的气愤。后为唐侯相,死在任上。
江禄编撰有《列仙传》十卷,在后世流通。又写了《井系皐木人赋》《败船咏》,并以此比作自己。
典故
江禄惜书
北齐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济阳江禄 ,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齐,然后得起,故无损败,人不厌其求假焉。”
王利器
集解:“郝懿行曰:‘古无镂版书,其典籍皆书绢素作卷收藏之,故谓之书卷;其外作衣帙包裹之,谓之书帙。’器案:书之多卷者,则分别部居,各为一束……则书札卷束,
唐 时犹如此也。”
清李毓秀
《弟子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津渚败船诗》
可爱木兰资,可怜丹桂质。
逐浪徒言是,乘风还自失。
草蔓长理,沙巨舷难出。
陆沈成许去,无复乘流日。
木兰、丹桂皆指材质,木兰舟、丹桂楫。
【乘流】犹乘舟。
陆沉:比喻埋没,不为人知。
前一篇:83@365南北朝·阮卓
后一篇:壬寅诗历:二月廿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