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1、南北朝诗选(九)

标签:
传统文化风流人物古韵流长故纸钩沉南北朝诗选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b81、南北朝诗选(九)
释宝月、释智恺、萧贲、房纂、邓铿、陆系
南北朝·释宝月
释宝月,南朝萧齐时期诗僧。生卒时间及生平不详。俗姓康,一说姓庾,胡人后裔,善解音律,颇有文名。《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得其诗五首。
《行路难》
君不见孤雁关外发,酸嘶度扬越。
空城客子心肠断,幽闺思妇气欲绝。
凝霜夜下拂罗衣,浮云中断开明月。
夜夜遥遥徒相思,年年望望情不歇。
寄我匣中青铜镜,情人为君除白发。
行路难,行路难,
夜闻南城汉使度,使我流泪忆长安。
注释
君不见:君子您看不见。孤雁:孤单的一只鸿雁。
关外:指山海关以东或嘉峪关以西或居庸关以北一带地区。指长城各关口以外地区。
发:出发。发自。
酸嘶:心酸地嘶鸣。哀鸣。度:度过。
扬越:也称扬粤,扬州和吴越地区。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空城:空虚城镇(的)。无人居住的城池。指空无一人的边城。
客子:客居的男子。客居的游子。
心肠:心脏与肝肠。喻心绪感情。犹心事。指心中所思虑的事。
断:断裂。中断。
幽闺:幽暗的闺房。
思妇:思念中的怨妇。气:气息。欲:将要。绝:断绝。终止。
凝霜:凝固的寒霜。
夜下:夜晚下落或降下。拂:掸去;甩动;抖。轻轻擦过。
罗衣:轻软有稀孔丝织品制作的衣衫。丝织的衣衫。
浮云:飘浮的乌云。中断:中断(遮掩)。开:开启。使显露出来。
明月:明亮的月光。夜夜:每夜。
遥遥:遥远遥远地。指距离很远;时间久远。长期地。徒:徒然。相思:互相思念,彼此想念。后多指男女相悦而无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
年年:每年。望望:盼望期望。急切盼望貌。瞻望貌;依恋貌。
情不歇:情意不歇止。
寄我:邮寄我的。匣中:梳妆匣中的。
青铜镜:古人就用青铜磨光做镜子,光亮可照人,背面雕有精美纹饰。
情人:多情的人。妻妾以外没有家庭义务的临时性伴侣。有说‘倩人’,谓请托别人。雇请之人。
为君:给夫君。除:剔除。除去。夜闻:夜晚听闻。夜晚听到。
南城:南方的某城。虚指南朝的城邑。有说南城指东海郡南武县。西汉时为南城侯国,后为县,属东海郡,遗址在山东省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东汉属泰山郡。晋改南城县为南武城县。刘宋改南武城县复名南城县,属泰山郡。
汉使:汉朝的使臣。汉朝的信使。度:度过。路过。忆:回忆思念。
长安:长安城。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鉴赏
《行路难》为乐府旧题,古辞不存。《乐府解题》说:“《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续晋阳秋》说:“袁山松善音乐,北人旧歌有《行路难》曲,辞颇疏质,山松好之,乃为文其章句,婉其节制。每因酒酣从而歌之,听者莫不流涕。”可见《行路难》词多悲哀之音。
此诗由三个层次构成。首四句为第一层,写游子思妇,两个方面同时着笔,而以秋夜闻雁声贯串。以孤雁哀鸣写游子思妇,这是古诗中常用的手法。从孤雁发于“关外”,远度“扬越”,由北而南,知此时正是深秋节令。“孤雁”一语虽已成为这类题材的凝固意念,但它对游子或思妇说来,仍是一种心理反射。而“酸嘶”与之呼应,也是从人即游子、思妇的感受说起。第三句“空城客子心肠断”,第四句“幽闺思妇气欲绝”,都从夜闻“孤雁”而来;一个“心肠断”,一个“气欲绝”,一种相思,两处相关,而雁声则为传情之物。
以下两层分写思妇、游子。第五句至第十句写思妇。思妇因怀人夜不能寐,一个人孤独地在庭前踱着步,不知不觉,已过了深夜。忽然低头看见罗衣上已结满霜华,便用衣袖轻轻拂了几下,可是仍无意回房。她抬眼望望天空,许久天上连一颗星星也看不见,这工夫却见浮云裂开一道缝隙,露出一轮满月,洒下遍地清辉。人说月圆是亲人团聚的吉兆,以前她自己也总是盼望月圆时,可是月亮一次次圆了又缺了,征人却始终未归;多少年过去了,“夜夜遥遥徒相思”。尽管如此,思妇的一片痴情终不歇。“望望”,是望了又望,望了又望,望穿双眼。此篇写思妇怀人之苦,情境、意蕴并没有什么特别。它与传统不同的地方,在于表现技巧。其情感则是从景物的变化及人的具体行为中见出。此种情况,以“凝霜夜下拂罗衣,浮云中断开明月”为特著。这样不仅形象鲜明,而且更含蓄蕴藉。
第九句和第十句“寄我匣中青铜镜,倩人为君除白发”,更显得情意深长。青铜镜在匣中珍藏多年,本是为待游子的归来,可是游子总不见归来,这青铜镜留在匣中就没有什么作用。青铜镜本是为照青鬓朱颜,可如今,他大约已添了白发了,于是想到寄镜。不言悲凉之意,自是悲从中来。“倩人为君除白发”,表现思妇对游子的体谅之情,细意委曲。这两句诗意紧扣上句的“情不歇”三字。
第十一句至第十四句为第三层,写游子。“行路难”三字,用乐府点题之法;重复之,加重感情的抒发。“行路难,行路难”,如一声声悲怆的叹息。以下二句是“行路难”一语的落脚点。“夜闻”“汉使度”,表明游子流落胡中。因多年羁留异国他乡不得回归故土,闻汉使而遽兴故国之悲思。结尾句著“忆长安”一语,与第二层呼应,以见出两情如一,上扣第一层闻鸿“肠断”、“气绝”。
《估客乐》
【其一】
郎作十里行,侬作九里送。
拔侬头上钗,与郎资路用。
郎:郎君。作:作为。
侬:<吴方言>我。你。人。
拔:拔下。钗:妇女的一种首饰,由两股簪子合成。
与:给予。许与。
资:资助。
路用:路上用。路费,旅费。
【其二】
有信数寄书,无信心相忆。
莫作瓶落井,一去无消息。
有信:有信件时。
数:一个一个地计算。数数。
寄书:邮寄的书信。传递书信。
无信:没有信件时。
心相忆:心里互相回忆思念。
莫作:不要作为。
瓶落井:瓶子落入水井里。
消息:音信,信息。
【其三】
大艑珂峨头,何处发扬州。
借问艑上郎,见侬所欢不?
大艑:<方言>大船。大艑小艑。
珂:磊珂,魁礨貌也。形容高超特出。
峨头:峨舸(高大的船)之船首。巍峨的船头。
发:出发向。发向。
扬州: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周时称“吴州”。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扬州刺史部。
艑上郎:大船上的儿郎。郎,对年轻男子的称呼。
侬所欢:我的所喜欢的人。我所爱之人。
不:否。
【其四】
初发扬州时,船出平津泊。
五两如竹林,何处相寻博。
平津:平静的渡口。古地名。汉时为平津邑。
泊:停船靠岸。
五两:古代楚人的测风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籍以观测风向、风力。李善注:“兵书曰:‘凡候风法,以鸡羽重八两,建五丈旗,取羽系其巅,立军营中。’许慎《淮南子》注曰:‘綄,候风也,楚人谓之五两也。’”
竹林:密集如竹林也。
相寻博:相互寻找博弈。思念至深,不愿相互寻找博弈也。《读曲歌八十九首》自从近日来,了不相寻博。……近日莲违期,不复寻博子。六筹翻双鱼,都成罢去已。
南北朝·释智恺
智恺,(518—568)
南朝陈时僧。江都人,俗姓曹。住扬都寺。初与法泰等同往广州奉祈真谛。恺以实学且能撰文,乃与真谛对译《摄论》,阅七月,文疏并成。后又对译《俱舍论》,仅十月,而成文疏八十三卷。陈废帝光大二年,于智慧寺开讲《俱舍论》,至八月讲未毕卒。
《临终诗》
千月本难满,三时理易倾。
石火无恒焰,电光非久明。
遗文空满笥,徒然昧后生。
泉路方幽噎,寒陇向凄清。
一随朝露尽,唯有夜松声。
【石火】以石敲击,迸发出的火花。其闪现极为短暂。
【电光】雷电的光。
【泉路】泉下,地下。指阴间。
【幽噎】同"幽咽"。形容低微的哭声。形容低微的流水声:泉水~。
南北朝·萧贲
萧贲,字文奂,南兰陵(治今江苏常州市西北)人。
齐竟陵王萧子良孙,巴陵王萧昭胄次子。幼好学,有文才,能书善画,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好著述,尝著《西京杂记》六十卷。起家湘东王萧绎(梁元帝)法曹参军。及侯景乱,王为讨景檄文,贲读至“偃师南望,无复储胥露寒;河阳北临,或有穹庐毡帐”,曰:“圣制此句,非为过似,如体目朝廷,非关序赋。”王闻之大怒,收付狱,馁卒,又追戮其尸。《隋书·经籍志》录其《辩林》二十卷,佚。今存诗《长安道》一首。
《长安道》
前登灞陵道,还瞻渭水流。
城形类北斗,桥势似牵牛。
飞轩驾良驷,宝剑杂轻裘。
经过狭斜里,日暮与淹留。
灞陵:霸陵,汉文帝陵寝,有时写作灞陵。灞,即灞河。因霸陵靠近灞河,因此得名。
渭水: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
牵牛:即河鼓。星座名。俗称牛郎星。亦指牛郎织女神话传说故事中的人物。
[飞轩:轻车。轩,古代一种有围棚或帷幕的车。
驷: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套着四匹马的车。
轻裘:轻暖的皮衣。
狭斜:偏僻之处。小街曲巷。多指妓院。
淹留:羁留;逗留。
南北朝·房篆
房纂(483-549年),本姓屋引氏,字绍业,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外戚大臣,景穆帝拓跋晃外孙,襄阳郡公房菩萨之子,母为章武公主。
门荫入仕,袭封襄阳郡侯,迎娶城阳王元鸾长女,出任恒州录事参军、繁畤县令,迁并州录事参军,入为员外散骑常侍、征西将军。
东魏武定七年,去世,时年六十七岁,葬于邺城西门豹祠西边。
《金乐歌》
前溪流碧水,后渚映青天。
登台临宝镜,开窗对绮钱。
玉颜光粉色,罗袖拂金钿。
春风散轻蝶,明月映新莲。
摘花竞时侣,催指及芳年。
【前溪】1.前面的溪流。
2.古代吴地村名。在今浙江省德清县。南朝隋唐时江南舞乐多出于此。 3.古乐府曲名。参见"前溪曲"。
【碧水】绿水。
后渚:后面的洲渚。古代吴地村名,在今浙江杭州境内。
登台:登上高台或舞台。这里指梳妆台。
宝镜:镶有宝石的铜镜。镜子的美称。
绮钱:装饰有绮罗的钱形窗户。绮丽的钱形窗户。《东宫旧事》‘窗有四面,绫绮连钱。’青苔的美称。青苔形似钱,故称。南朝梁沈约《咏青苔》‘长风隐细草,深堂没绮钱。’
南北朝·邓铿
《月夜闺中诗》
闺中日已暮,楼上月初华。
树阴缘砌上,窗影向床斜。
开帷伤只凤,吹灯惜落花。
谁能当此夕,独处类倡家。
【闺中】1.宫室之中;馆室之内。 2.特指女子所住的地方。
【只凤】喻指独身男女。
【独处】一个人单独生活。
【倡家】1.古代指从事音乐歌舞的乐人。 2.称妓女。
南北朝·邓铿
《奉和夜听妓声诗》
烛华似明月,鬟影胜飞桥。
妓儿齐郑乐,争妍学楚腰。
新歌自作曲,旧瑟不须调。
众中俱不笑,座上莫相撩。
【烛华】同"烛花"。蜡烛燃烧时烛心结成的花状物。也指蜡烛的光焰。
【鬟影】鬟髻的影子。鬟髻,亦作'鬟结'。 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髻。
【飞桥】架设于高空的桥梁。
【争妍】竞相逞美。
【楚腰】《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后因以"楚腰"泛称女子的细腰。
借指细腰女子。
【众中】众人之中。
南北朝·陆系
《有所思》
别念限城闉,还思楼上人。
泪想离前落,愁闻别后新。
月来疑舞扇,花度忆歌尘。
只看今夜里,那似隔河津。
【别念】1.离别的思念。
2.杂念。
【城闉】城内重门。亦泛指城郭。
【歌尘】形容歌声动听。典出《艺文类聚》卷四三引汉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喜《雅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
前一篇:81@365南北朝·宇文毓
后一篇:壬寅诗历:二月廿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