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365南北朝·刘孝仪

标签:
传统文化风流人物古韵流长静修南北朝·刘孝仪杂谈 |
分类: 品思 |
南北朝·刘孝仪
刘孝仪(484~550)初为始兴王萧法曹行参军,随同出镇益州,兼记室。后又随晋安王萧纲出镇襄阳。曾出使北魏。累迁尚书左丞,兼御史中丞。历任临海太守、豫章内史。后来侯景叛乱,州郡失陷。大宝元年(550)病逝。
刘孝绰品评诸弟有“三笔六诗”之说,“三”即三弟孝仪;“六”为刘孝威《梁书·刘孝仪传》称孝仪曾奉制《雍州平等寺金像碑》(《艺文类聚》题作《雍州金像寺无量寿佛像碑》),文甚弘丽。如“日轮照耀,月面从容,毫散珠辉,唇开异色。似含微笑,俱注目于瞻仰;如出软言,咸倾耳于谛听”,这样的描写,生动而不失庄严。《艺文类聚》又录有《平等寺刹下铭》,写得也典重富丽,当是同时之作。《北使还与永丰侯书》,写行役时的苦辛和回南后的欣喜,都生动而有情致。
《隋书·经籍志》有《刘孝仪集》20卷,今佚《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存其诗12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存刘孝仪并弟孝威文为
1卷。明张溥辑有《刘孝仪孝威集》,收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和昭明太子钟山解讲诗》
诏乐临东序,时驾出西园。
虽穷理游盛,终为尘俗喧。
岂如弘七觉,扬鸾启四门。
夜气清箫管,晓阵烁郊原。
山风乱采眊,初晃丽文辕。
林开前骑骋,径曲羽旄屯。
烟壁浮青翠,石濑响飞奔。
回舆下重阁,降道访真源。
谈空匹泉涌,缀藻迈弦繁。
轻生逢遇误,并作辈龙鹓。
顾已同偏爵,何用挹衢樽。
【东序】1.相传为夏代的大学。也是国老养老之所。《礼记.王制》:"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郑玄注:"东序﹑东胶亦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孔颖达疏:"《文王世子》云:学干戈羽钥于东序。以此约之,故知皆学名也。养老必在学者,以学教孝悌之处,故于中养老。"清昭槤《啸亭续录.千叟宴》:"百余年间,圣祖神孙三举盛典,使黄发鲐背者欢饮殿庭,视古虞庠东序养老之典,有过之无不及者。"后亦为国学的通称。
2.古代宫室的东厢房,为藏图书﹑秘籍之所。 3.泛指东厢房。
【七觉】即七觉分。佛教修行的七种内容,属于“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类。即择法觉分(以智慧判别真伪),精进觉分(努力修持),喜觉分(行善而生喜悦),轻安觉分(断除沉重烦恼而身心安适),念觉分(忆念佛法而不忘失),定觉分(心注一境而不散乱),舍觉分(舍弃一切分别而住于平等)。
【四门】1.指明堂四方的门。
2.学校名,即四门学。 3.佛经有释迦牟尼(净饭王太子)出四门受天帝感化而出家修道的传说。
【夜气】1.儒家谓晩上静思所产生的良知善念。 2.夜间的清凉之气。
3.黑暗﹑阴森的气氛。
【箫管】排箫和大管。泛指管乐器。
【郊原】原野。
【山风】起于山野之间的风。眊,眼睛昏花,看不清楚。
【石濑】1.水为石激形成的急流。 2.犹石潭。
【真源】谓本源﹐本性。
【谈空】1.清谈。指魏晋时期崇尚老庄﹐空谈玄理的一种风气。
2.谈论佛教义理。空﹐佛教以诸法无实性谓空﹐与"有"相对。此泛指佛理。
【泉涌】1.亦作"泉涌"。
2.泉水喷涌。比喻事物源源不断,滔滔不绝。 3.形容液体大量涌出。
【衢樽】"衢尊"。 谓设酒通衢﹐行人自饮。喻仁政的典实。
《帆渡吉阳洲诗》
扬帆乘浪华,操鼓要风力。
近树倏而遐,遥山俄已逼。
欲比惊龙制,将顿阳乌翼。
客行悲道远,唯须前路极。
【扬帆】扯起船帆。指行船:扬帆去京师。
【浪华】见"浪花"。
【倏而】迅疾貌。指短暂的时间。
【惊龙】形容举止飘逸洒脱。
【客行】离家远行,在外奔波。
《舞就行诗》
依歌移弱步,傍烛艳新妆。
徐来翻应节,乱去反成行。
【弱步】轻盈的脚步。
【徐来】[风]
轻缓吹来。如:清风徐来。
【应节】应合节拍。
《闺怨诗》
本无金屋宠,长作玉阶悲。
一乖西北丽,宁复城南期。
永巷愁无歇,应门闭有时。
空劳织素巧,徒为团扇词。
匡床终不共,何由横自私。
【永巷】1.汉代幽禁妃嫔、宫女的地方:乃令永巷囚戚夫人。
2.古时皇宫里妃嫔住的地方: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座客。 3.长弄堂: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应门】古代王宫的正门:乃立应门,应门将将。
【空劳】徒劳;白费。
【织素】1.将丝织为绢帛。素,白色生绢。 2.指已织成之生绢。
【匡床】安稳、舒适的床。
【自私】谓归个人私有。
‘金屋’、‘玉阶’、‘西北’、‘城南’、‘团扇’是五个常用来表示别离遗弃寓意的象征符号,除此之外,‘玉阶怨’‘愁无尽’都是怨妇皆有的类型化情感,这种“情”是独立于主体之外的“物”。
《咏石莲诗》
莲名堪百万,石姓重千金。
不解无情物,那得似人心。
《从军行》
冠军亲挟射,长平自合围。
木落雕弓燥,气秋征马肥。
贤王皆屈膝,幕府复申威。
何谓从军乐?往返速如飞。
注释
冠军:谓列于诸军之首。古将军名号。魏晋南北朝皆设冠军将军,唐代设冠军大将军,为武散官。
挟射:挟弓射箭。
长平:古城名。故址在今山西省高平县西北。战国时秦白起曾大败赵赵括,坑杀赵降卒四十馀万于此。指汉名将卫青。因出击匈奴,屡建功勋,官至大将军,封长平侯。
木落:叶落。
雕弓:刻绘花纹的弓;精美的弓。
气秋:秋天节气。秋气。
贤王:匈奴
贵族的封号。有左贤王、右贤王。共同襄助大单于处理国事。
屈膝:下跪投降。
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
复:又,再。
申威:申述威风。施展神威。
何谓:什么是。什么说。
赏析
诗之起笔即将读者带入了一场出击匈奴的宏伟战事之中:“冠军亲挟射,长平自合围。”“冠军”即名将霍去病。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他年方十八,即以“轻勇骑八百”奋击匈奴,“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生捕(单于)季父罗姑比”,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长平”则指大将军卫青,他曾率师出云中、至陇西,“捕首虏数千,畜数十万”,封为“长平侯”。不过,诗中所叙战事,则已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分击匈奴。霍去病出代郡千里,大破匈奴,“封狼居胥山”、“登临瀚海”,俘获敌虏“七万四百四十三级”以归;卫青则出定襄,以左右翼合围单于主力,迫得单于仅以“乘六羸(即骡子)、轻骑可数百”突围逃逸,还差点失去“单于”之位。这两句先以劲健的笔力,勾勒霍去病挟弓亲射敌虏的雄姿,随即续以卫青之师铁钳般“合围”单于的远镜头,在纵横千里的背景上,展示两支雄狮猛然直捣匈奴的雄奇景象。写得辞意畅足、振奋人心。
接着两句镜头急速拉近,呈现于读者眼前的,便是行进万千汉骑的雄壮军容——“木落雕弓燥,气秋征马肥。”此刻正值天高气爽的秋日,万木叶落,连勇士们手中的雕弓,也变得燥硬强劲;浩瀚辽远,正适合肥健的征马扬蹄而飞!这两句在落叶的萧萧声中、舒爽的秋空之下,展现了汉将士们手控雕弓、足蹬壮骑的轩昂骠勇之态,令人神往。以这样弓强马壮的雄狮横行塞外,又何敌不克、何城可挡?所以,诗中接着便化出了便化出了一幕幕铁骑所向、敌虏纷纷溃降的镜头:“贤王皆屈膝,幕府复申威。”这里是霍去病之师的斩将搴旗、长驱直入,直杀得敌虏闻风丧胆,连匈奴的左右贤王也战战兢兢屈膝求降;那边又传来大将军的胜利捷报,单于夜遁,汉师之幕府(将帅之外的营帐),声威震动匈奴上下。以上四句,分咏这次出击匈奴中的敌我景象。叙我军则语带夸耀之气,画面呈现着一种马嘶弓鸣的壮色;述敌虏则笔含嘲讽之意,画面交叠着一片降幡屈膝的颓容,笔墨颇得映衬之妙。
此诗结尾是两句问答之语:“何谓从军乐?往返速如飞。”初读起来,以此问答之语,上接胜利的激战,似乎显得突兀。但若考虑到此诗的节奏和画面的转换本就快疾,读者便可知道:此镜头已转到胜利凯旋的路上。刚刚经历了一场痛快激战的将士们,正雄赳赳回返边塞。因为那是骑兵,其凯旋景象大约亦不同一般:纷扬的旌旗,推涌出无数战骑;凯旋的乐奏,应和着豪爽的笑语。他们才在天边的地平线上出现,转眼就已来到迎接者的面前。勇士们的脸上,想必漾满了一派欢乐之情。在这样的时刻,谁要问他们“什么叫从军乐”?他们难道不会像诗中所说的那样,骄傲地回答:“参加这样往返如飞的胜利作战,就是从军者的最大快乐啊!”上述两句结句,正以一问一答,既传达了从军将士凯旋归来的欢乐与骄傲;又回照全诗,把这场战事速战速决、往返如飞的特点,巧妙地点明了。要让将士们体验从军之乐,就需要追随霍去病、卫青这样神且勇的名将,打几场干脆利落的胜仗,使士卒往返如飞才是啊!反过来说,倘若将帅无能,指挥失措,如梁武帝征魏之战那般,托时费日、疲惫多年,又何来“从军乐”可言呢?问得有意,答得深情,古今相映,发人深思。这样的结尾,自然也结得很妙。
《又和》
转袖随歌发,顿履赴弦馀。
度行过接手,回身乍敛裾。
【顿履】谓随着音乐节拍踏足。
敛裾是提着衣襟的意思,裾,衣襟。
描写女子的舞歌。
《行过康王故第苑诗》
入梁逢故苑,度薛见馀宫。
尚识招贤阁,犹怀爱士风。
灵光一超远,衡馆亦蒙笼。
洞门馀旧色,甘棠留故丛。
送禽悲不去,过客慕难穷。
池竹徒如在,林堂暧已空。
远桥隔树出,迥涧隐岸通。
芳流小山桂,尘起大王风。
具物咸如此,是地感余衷。
空想陵前剑,徒悲垄上童。
招贤阁, 公孙弘(前200-前121)西汉菑(z资)川薛(今山东滕县南)人。年青时担任狱吏,40多岁才开始研读《春秋公羊传》。60岁时,被汉武帝招为博士。元朔年间被武帝任命为丞相,封平津侯。当时汉武帝正想建功立业,常让各地举荐人材。公孙弘想到自己原来不过是平民百姓,不过几年时间,就担任丞相并封侯。于是,他修建宾馆,打开东向小门,招纳四方贤士,共商治国大计。公孙弘本人粗茶淡饭,很节省。但对老友和宾客一律供给衣食,他的俸禄都用在招纳各方人材上,自家倒没有多余的钱财。后以此典咏丞相大开言路,招揽人材。
【衡馆】衡门的屋舍。言其简陋。借指士庶或隐者居住之处。
【蒙笼】草木茂盛掩蔽的样子:草木蒙笼|细树杂花蒙笼其上。
【甘棠】木名。即棠梨。
《史记.燕召公世家》:"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遂以"甘棠"称颂循吏的美政和遗爱。
【如在】《论语·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谓祭祀神灵﹑祖先时,好像受祭者就在面前。后称祭祀诚敬为"如在"。
大王风:本为讽谕,后转为对帝王的谀辞。犹言帝王的雄风。
【具物】万物。
《咏箫诗》
危声合鼓吹,绝弄混笙篪。
管饶知气促,钗动觉唇移。
箫史安为贵,能令秦女随。
【合鼓声】与鼓声相应合。古时听鼓角之声以进军。危声,应指急促或高而尖的箫管声。
【笙篪】笙和篪﹐均古管乐器。篪﹐竹制﹐单管横吹。
【箫史】古代传说中善吹箫的人。汉刘向《列仙传.箫史》:"箫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后以"箫史"泛指如意郎君。
【秦女】指秦穆公女弄玉。
《和咏舞诗》
回履裾香散,飘衫钿响传。
低钗依促管,曼睇入繁弦。
【促管】笛的别名。因笛声急促,故称。
【曼睇】含情流盼;媚视。
【繁弦】繁杂的弦乐声。
前一篇:壬寅诗历:二月十七日
后一篇:b78、南北朝·萧纲诗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