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5@365南北朝·刘孝绰诗选(四)

(2022-03-16 15:35:20)
标签:

传统文化

风流人物

钩沉

古韵流香

南北朝·刘孝绰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林下映月》《侍宴离亭应令》《和湘东王理讼》《班婕妤怨》《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江津寄刘之遴》《上虞乡亭观涛津渚学潘安仁河阳县》《答何记室》《侍宴诗》《赋咏百论舍罪福》《夕逗繁昌浦》


75@365南北朝·刘孝绰诗选(四)

75@365南北朝·刘孝绰诗选(四)

75@365南北朝·刘孝绰诗选(四)

《林下映月诗》

明明三五月,垂影当高树。
攒柯半玉蟾,裛叶彰金兔。
兹林有夜坐,啸歌无与晤。
侧光聊可书,含毫且成赋。

【攒柯】1.亦作"攅柯"。 2.丛生的枝条。
裛叶,应指缠枝。裛,缠绕。
【啸歌】长啸歌吟。
【含毫】含笔于口中。比喻构思为文或作画。


75@365南北朝·刘孝绰诗选(四)

75@365南北朝·刘孝绰诗选(四)

《侍宴离亭应令诗》

轘辕东北望,江汉西南永。
羽旗映日移,铙吹临风警。
令王悯追送,纚舟宴俄顷。
掩袂眺征云,衔杯惜馀景。
首燕徒有心,局步何由骋。

轘辕,(1) 形容山路曲折险阻;(2) 古山名;(3) 古关名,在河南轘辕山。
【江汉】长江和汉水。 2.指长江与汉水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永,水长。
【令王】1.贤明的天子。 2.对有王爵者的美称。
【追送】跟随相送。多形容送行之情真挚殷切。
【纚舟】引舟。纚,通"缡"。
【掩袂】1.用衣袖遮面。 2.以衣袖拭泪。
【征云】犹战云。比喻战争的气氛。
【局步】谓极短的距离。


75@365南北朝·刘孝绰诗选(四)

75@365南北朝·刘孝绰诗选(四)

《和湘东王理讼诗》

冯翊乱京兆,广汉欲兼治。
岂若兼邦牧,朱轮褰素帷。
淮海封畿地,杂俗良在兹。
禁奸擿铢两,驭点震豺狸。

【冯翊】三国魏改左冯翊,置冯翊郡,长官称冯翊太守,治临晋(今大荔),辖境相当今陕西韩城、黄龙以南,白水、蒲城以东和渭河以北地区。北周时废置。隋唐时曾改同州为冯翊郡。
广汉因“广至汉水”而得名。在距今4800年左右,古蜀国的先民们就在今广汉市南兴镇方圆6平方公里的三星堆一带辛勤劳作、生息、繁衍,创造出早期灿烂的古蜀文化。专家认为三星堆一带很可能是早期蜀国的—个重要都邑所在地,极有可能就是“杜宇氏”成“鱼凫氏”的故都,也曾经是古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岂若】犹何如。表示不如。
【邦牧】州长,刺史。
【朱轮】1.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因用朱红漆轮,故称。 2.借指禄至二千石之官。
【素帷】丧事用的白色帷幕。
【封畿】古指王都周围地区。
【杂俗】1.各种习俗。 2.粗俗不纯。
【禁奸】1.惩治奸邪。 2.谓案察隐蔽的邪恶。
【铢两】1.一铢一两。引申为极轻的分量。 2.比喻微小。 3.借指微小之物。 4.特指极少量的钱财﹑银两。 5.谓分出轻重。喻品评。


75@365南北朝·刘孝绰诗选(四)

75@365南北朝·刘孝绰诗选(四)

《班婕妤怨》

应门寂已闭,非复后庭时。
况在青春日,萋萋绿草滋。
妾身似秋扇,君恩绝履綦。
讵忆游轻辇,从今贱妾辞。

注释
应门:王宫的正门。《诗·大雅·緜》:“迺立应门,应门将将。”
非复:不再是。
后庭:后宫的庭院。犹后宫。宫庭或房室的后园。
况在:何况在。
青春日:青青春天的日子。青春,指春天。春季草木茂盛,其色青绿,故称。喻美好的时光;珍贵的年华。
萋萋:草木茂盛貌。
滋:滋长。
妾身:为妾的人身。已婚女子的自谦称呼。
秋扇:秋天的扇子。无用也。汉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后因以“秋扇”比喻妇女年老色衰而见弃。
君恩:君王的恩宠。
履綦:足迹,踪影。鞋上的带子。綦,黑灰色,鞋带。
讵:岂,怎。
轻辇:轻便的车辇。喻班婕妤理拒与皇帝同辇的典故。
从今:从现在起。
贱妾:卑贱的妾身。已婚女子的自谦称呼。
辞:辞别。

赏析
此诗,直言描述了班婕妤“咏扇”的哀怨之情:妾身似秋扇,君恩绝履綦(履綦:指足迹、踪影)。不能不使后辈文人,一声长叹:曾经长忆轻辇爱,而今吟作贱妾辞!
然也还是从《自悼赋》的“应门闭兮禁闼扃”(应门即正门)、“中庭萋兮绿草生”而来,但有了“况在青春日”一句,便不仅是状殿中的冷落,而且是以大好春光反衬倢伃的苦闷,所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75@365南北朝·刘孝绰诗选(四)

75@365南北朝·刘孝绰诗选(四)

《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诗》

薰祓三阳暮,濯禊元巳初。
皇心眷乐饮,帐殿临春渠。
豫游高夏谚,凯乐盛周居。
复以焚林日,丰茸花树舒。
羽觞环阶转,清澜傍席疏。
妍歌已嘹亮,妙舞复纡馀。
九成变丝竹,百戏起龙鱼。

熏祓,以烟、气等祛除邪秽。
【濯禊】古代民俗,于三月上旬巳日(后定为三月三日)在水边洗濯以祓除疾病等不祥之事。
【乐饮】畅饮。
【帐殿】古代帝王出行,休息时以帐幕为行宫,称帐殿。
【豫游】犹游乐。
【夏谚】相传流行于夏代的谚语。
【丰茸】1.繁密茂盛。 2.指繁茂的草木。 3.美好。 4.浓郁。 5.犹言华茂。
【妍歌】靡丽之音。
【妙舞】美妙之舞。“纡余”,这里指的是:迂回曲折,盘旋地走。
【丝竹】弦乐器与竹管乐器之总称。亦泛指音乐。
【百戏】古代杂技、乐舞表演的总称。秦汉时已盛行。包括杂技、幻术和歌舞等。南北朝以后也称“散乐”。隋代曾把四方散乐集中到洛阳(今属河南)表演。唐宋两代除宫廷演出外,唐代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寺院里设“戏场”,宋代在大城市设瓦舍,作为百戏一类技艺的表演场所。元代以后,“百戏”一词已少用。
【龙鱼】1.即龙鲤。一说指鲵鱼,人鱼。 2.古国名。 3.道教符箓。
'焚林'为求取贤士的典故。


75@365南北朝·刘孝绰诗选(四)

75@365南北朝·刘孝绰诗选(四)

《江津寄刘之遴诗》

与子如黄鹄,将别复徘徊。
经过一柱观,出入三休台。
共擒云气藻,同举霞纹杯。
佳人每晓游,禁门恒晚开。
欲寄一言别,高驾何由来。

【黄鹄】鸟名。 比喻高才贤士。
一柱观,古迹名。在 湖北省 松滋县 东 丘家湖 中。南朝 宋 临川王 刘义庆 在镇,于 罗公洲 立观,宏大而惟一柱,故名。
三休台一般指章华台。 章华台,又称章华宫,是楚灵王六年(公元前535年)修建的离宫,后毁于兵乱。这座“举国营之,数年乃成”的宏大建筑,被誉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台”。经考证位于湖北潜江龙湾附近。


75@365南北朝·刘孝绰诗选(四)

75@365南北朝·刘孝绰诗选(四)

《上虞乡亭观涛津渚学潘安仁河阳县诗》

昔余筮宾始,衣冠仕洛阳。
无赀徒有任,一命忝为郎。
再践神仙侧,三入崇贤旁。
东朝礼髦俊,虚薄厕才良。
游谈侍名理,搦管创文章。
引籍陪下膳,横经参上痒。
谁谓服事浅,契阔变炎凉。
一朝谬为吏,结绶去承光。
烹鲜徒可习,治民终未长。
化鸡仰季智,驯雉推仲康。
此城邻夏穴,橚矗茂筠篁。
孝碑黄绢语,神涛白鹭翔。
遨游佳可望,释事上川梁。
秋江冻雨绝,反景照移塘。
纤罗殊未动,骇水忽如汤。
乍出连山合,时如高盖张。
漂沙黄沫聚,礐石素波扬。
榜人不敢唱,舟子讵能航。
离家复临水,眷然思故乡。
中来不可绝,奕奕苦人肠。
溯洄若无阻,谢病反清漳。

筮宾,就是挑选在冠礼仪式上为受冠者加冠的来宾。按照中国传统礼俗,冠礼由受冠者的父或兄主持,但真正为这个青年加冠的则是一位德高望重或者是有福气的来宾。

【无赀】1.亦作"无资"。 2.无可估价;不可计算。 3.没有钱财。
【一命】周时官阶从一命到九命,一命为最低的官阶。《左传.昭公七年》:"三命兹益共。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杜预注:"三命,上卿也。"《北史.周纪上》:"以第一品为九命,第九品为一命。"后亦用以泛指低微的官职。 
崇贤,特指太子宫门。
【东朝】即东宫。太子所居。借指太子。
【虚薄】1.空虚浅薄;浮浅。 2.虚浮﹐不笃实。 3.形容光色清明。
【才良】指才士贤人。厕: 参与,混杂在里面。
【游谈】1.游说。 2.闲谈;清谈。 3.谓言谈浮夸不实。 4.称扬。
【名理】1.名称与道理。 2.特指魏晋及其后清谈家辨析事物名和理的是非同异。
搦管,释义为握笔,执笔为文;也有吹奏管乐器的意思。
【引籍】1.引人及门籍。古代宫廷的门使及出入宫门的牒籍。 2.谓通名状于门使,使导引入宫。
【横经】横陈经籍。指受业或读书。
【结绶】佩系印绶。谓出仕为官。
【承光】汉楼台名。
【烹鲜】语本《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后以"烹鲜"比喻治国便民之道,亦比喻政治才能。
季智。仇览字。仲康。鲁恭字也。化鸡。一作化鹑。仇览传化我鸣枭哺所生。
【驯雉】1.驯顺的雉。 2.《后汉书.鲁恭传》:"建初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肥亲往廉之。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亲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亲瞿然而起,与恭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后以"驯雉"为称颂地方官吏施行仁政,泽及鸟兽之典。
【橚矗】竹﹑木长直貌。
【筠篁】丛竹。
【黄绢】1.黄色之绢。 2.见"黄绢幼妇"。 3.谓隐语。从前曹公到江南,读到《曹娥碑》文中“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时不能理解它的意思,就去问德祖。德祖想了一会就回答道:“黄绢就是色丝,是绝字;幼妇是少女,是妙字;外孙是女子,是好字;齑臼是受辛,是辞字。就是绝妙好辞。”
【释事】指佛事。
【纤罗】1.细薄透气的丝织品。 2.细眼网。
【骇水】指奔腾的水流。
【素波】白色的波浪。礐石,石名。
【榜人】船夫,舟子。
【舟子】船夫。
【讵能】岂能。
【谢病】托称有病请求辞职退隐或谢绝宾客访问。


75@365南北朝·刘孝绰诗选(四)

75@365南北朝·刘孝绰诗选(四)

《答何记室诗》

游子倦飘蓬,瞻途杳未穷。
晨征凌迸水,暮宿犯颓风。
出洲分去燕,向浦逐归鸿。
兰芽隐陈叶,荻苗抽故丛。
忽亿园间柳,犹伤江际枫。
吾生弃武骑,高视独辞雄。
既殚孝王产,兼倾卓氏僮。
罢籍睢阳囿,陪谒建章宫。
纷余似凿枘,方圆殊未工。
黑貂久自弊,黄金屡已空。
去辞追楚穆,还耕偶汉冯。
巧拙良为异,出处嗟莫同。
若厌兰台右,见访灞陵东。

【飘蓬】1.飘飞的蓬草。 2.比喻飘泊无定。 3.飘垂蓬松。
【晨征】清晨远行。
【迸水】1.奔腾的河水。 2.从高处泻落的水。
【颓风】颓败的风气。
【荻苗】荻的花穗。
【武骑】1.勇武的骑卒。 2.指汉司马相如。汉景帝时相如曾为武骑常侍,因以"武骑"称之。
【高视】1.向高处看。 2.傲视,小看。
“纷余似凿枘,方圆殊未工”“方凿圆枘”的省语。《楚辞·九辨》:“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而难入。”比喻两者不相投合:计划何时实施,是他们两人颇为凿枘的地方。凿枘:卯眼与榫头。比喻彼此投合:有文、武之规矩,而无周、吕之凿枘,则功业不成。
【黑貂】1.紫貂。皮可为裘,极为贵重。 2.指黑貂制成的裘。
楚穆:楚穆王。汉冯:汉冯昭仪。汉元帝昭仪冯媛的事迹,宫女们跟随汉元帝游幸,看虎圈斗兽,不料一只狗熊跑出了笼子,宫女们吓得四散逃去,只有冯媛站在汉元帝身前不动。汉元帝问她为什么不逃跑?她说:“妾闻猛兽得人而止,妾恐至御坐,故以身当之。”元帝嗟叹,以此敬重焉。傅昭仪等皆惭。
兰台最早为战国时,楚国的台名,其上建有宫殿。汉朝时,皇宫内建有藏书的石室,作为中央档案典籍库,称为兰台,由御史中丞管辖,置兰台令史,史官在此修史。后人从此引申,宫廷内的典籍收藏府库、御史台和史官,都曾被称为兰台。唐朝时,秘书省在唐高宗龙朔年间改称兰台,光宅年间改称麟台,唐中宗神龙年间又改回秘书省。另外,在道家气功中,肝脏被称为兰台。在相术中,鼻子左侧的区域被称为兰台。
【灞陵】古地名。本作霸陵。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汉文帝葬于此,故称。三国魏改名霸城,北周建德二年废。


75@365南北朝·刘孝绰诗选(四)

75@365南北朝·刘孝绰诗选(四)

《侍宴诗》

清宴延多士,鸿渐滥微薄。
临炎出蕙楼,望辰跻菌阁。
上征切云汉,俛眺周京洛。
城寺郁参差,街衢纷漠漠。
禁林寒气晚,方秋未摇落。
皇心重发志,赋诗追并作。
自昔承天宠,于兹被人爵。
选言非绮绡,何以俪金雘。

【清宴】见"清晏"。1、清平安宁。2.清净明朗。3.清闲。4.清雅的宴集。
【多士】古指众多的贤士。也指百官。
【鸿渐】1.《易.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盘","九三,鸿渐于陆","六四,鸿渐于木","九五﹐鸿渐于陵"。谓鸿鹄飞翔从低到高,循序渐进。 2.比喻仕宦的升迁。 3.比喻仕进于朝的贤人。
【微薄】1.微少单薄;菲薄。 2.犹微贱。 3.指帘。
蕙楼,楼房的美称。亦指女子居室。
【菌阁】形如菌状之阁。
【上征】上升。
【切云】上摩青云。极言其高。
【云汉】银河;天河
【俛眺】俯眺,从高处往下远看。
【京洛】1.亦作"京雒"。 2.洛阳的别称。因东周﹑东汉均建都于此,故名。 3.泛指国都。
【城寺】官舍。
【街衢】四通八达的街道:节日的彩灯,挂满街衢。
【漠漠】1.寂静无声的样子:漠漠门长掩,迟迟日又西。 2.紧密分布或大面积分布的样子:云漠漠,风瑟瑟|阶草漠漠,白日迟迟|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树木啭黄鹂。 3.迷茫的样子:秋天漠漠向昏黑。
【禁林】1.皇家园林。 2.翰林院的别称。
【摇落】凋残,零落。
【发志】1.激发志气;立志。 2.抒发思想感情。
【于兹】1.在此。 2.于今,至今。 3.当今,今世。
【人爵】爵禄,指人所授予的爵位。
【选言】择言;措辞。绡绮:泛指有花纹的轻薄丝织物。
【金雘】谓镂金涂青。引申指雕饰。俪:并列的;对偶的。指夫妇。


75@365南北朝·刘孝绰诗选(四)

《赋咏百论舍罪福诗》

寻因途乃异,及舍趣犹并。
苦极降归乐,乐极苦还生。
岂非轮转爱,皆缘封著情。
一知心相浊,乐染法流清。


75@365南北朝·刘孝绰诗选(四)

75@365南北朝·刘孝绰诗选(四)


《夕逗繁昌浦》

日入江风静,安波似未流。
岸回知舳转,解缆觉船浮。
暮烟生远渚,夕鸟赴前洲。
隔山闻戍鼓,傍浦喧棹讴。
疑是辰阳宿,於此逗孤舟。

“繁昌浦”,渡口名,在今安徽繁昌县境内。此诗是写泊舟于此地的情景。

“日入江风静,安波似未流。”这两句写傍晚时分,江面风平浪静,水就仿佛不流淌似的。
“岸回知舳转,解缆觉船浮。”“回”,转。“舳”,指舵。这两句说,看见江流的平静,才知道船在转舵,解开缆绳,才知道船是浮于水上。这还是写江流的平静。
在上四句的描写中,亦见出作者心情的平静,该是晚泊的时候了。下面写泊舟的所见、所闻。
“暮烟生远渚,夕鸟赴前洲。”“暮烟”,既是指暮色、雾霭,也当指炊烟。“夕鸟”前飞,当是寻找归巢。这些景象会引发作者的联想,居人的安煦,夕鸟的归飞,是会使他倍觉孤单。
“隔山闻戍鼓,傍浦喧棹讴。”“戍鼓”,报警或报时的鼔。“棹讴”,船夫唱的歌。这是他听到的声响,显得很热闹。但这“隔山”、“傍浦”传来,距离非近,又显得他在这里很是清冷了。这一静一喧的对照,可见出他的心情。
“疑是辰阳宿,於此逗孤舟。”“辰阳宿”用屈原《涉江》语:“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屈原诗从行旅角度看,是写水道萦回,船行难走,从心情而言,是写放逐中的抑郁和悲愤。此处作者自比为屈原的辰阳之行,大概主要取前意,江行与湘西景观很有相似之处;当然,在这比拟中,亦显露了旅途中常见的孤寂情绪。有没有屈原那种被放的情绪呢?这就难说了。
此诗写晚景,色调清淡,用笔简约且平顺。语言浅切纯净,见不到这个时期写景诗中常见的雕绘毛病。作者的情绪自然被景观带起,不疾不滞,逐次展开。后二句的感慨,也较含蓄。这首诗的意境显得悠远而浑成,是一首较好的山水行旅之作。

75@365南北朝·刘孝绰诗选(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