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b75、南北朝·萧纲诗选(十四)

(2022-03-16 16:24:46)
标签:

传统文化

风流人物

钩沉

古典文学

南北朝·萧纲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南北朝·萧纲《游人》《金乐歌》《和湘东王首夏诗》《鸡鸣高树巅》《晚日后堂》《遥望》《咏柳》《入溆浦》《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具》《同刘咨议咏春雪诗》《金闺思》《望月诗》

b75、南北朝·萧纲诗选(十四)

b75、南北朝·萧纲诗选(十四)

b75、南北朝·萧纲诗选(十四)


《游人》

游戏长杨苑,携手云台间。
欢乐未穷已,白日下西山。

此诗写夫妻同游,前有携手游苑,观赏亭台之了,后有“白日下西山”之憾。其中“游戏”、“携手”、“欢乐”、“白日”,皆是通俗易懂的文字,这全是从乐府民歌中借鉴来的。


b75、南北朝·萧纲诗选(十四)

b75、南北朝·萧纲诗选(十四)

《金乐歌》

槐香欲覆井,杨柳正藏鸦。
山炉当无比,玉构火窗赊。
床头辟绳结,镜上领巾斜。
铁镬种粱子,铜枢生枣花。
开门抛水柱,城按特言家。

金乐歌:金属乐器演奏的礼乐之歌。乐歌,礼乐之歌。有乐器伴奏的歌。亦泛指歌曲。
槐香:槐花的芳香。
欲:将要。想。
覆井:覆盖水井。
杨柳:杨柳枝。
藏鸦:藏着乌鸦。
山炉:应指博山香炉,简称博山炉。汉晋时期有名的宫廷香炉。
当无比:应当无有能比者。当,一作‘好’。
玉构:玉石构件的。
火窗:盛放炭火的火篮子。南方客家人称作‘火窗’。
赊:古同‘奢’,奢侈。繁多。极端。
辟绳:又称辟邪绳。辟邪祈福用的各种绳结。
结:结系着。
镜上:铜镜架上。
领巾:围在衣领四周的装饰性织品。
铁镬 huò:古代用于煮牲肉的烹饪铁锅。古南方人称锅为镬,有三足两耳。借指锅灶也。
种:播种。散播。种植。我意煮。
粱子:高粱子儿。指高粱米饭也。
铜枢:青铜的枢纽。枢,枢纽,门的转轴或承轴臼。指门前也。
生:生长。
枣花:枣树的花蕊。指枣树也。
抛水柱:抛洒水柱。指泼水也。
城按:巡城按察使。
特言家:特别言说这才是个家。


b75、南北朝·萧纲诗选(十四)

b75、南北朝·萧纲诗选(十四)

《和湘东王首夏诗》

冷风杂细雨,垂云助麦凉。
竹木俱葱翠,花蝶两飞翔。
燕泥衔复落,鶗吟敛更扬。
卧石藤为缆,山桥树作梁。
欲待华池上,明月吐清光。

“冷风”二句:微微的冷风中,飘着细细的小雨,阴垂着的乌云增加了夏季麦香的寒意。
“竹木”二句:岸边翠竹的影儿倒映于水面,水竹相映,葱绿一片,野花也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摆,仿佛翻飞的蝴蝶一起翩翩起舞。
“燕泥”二句:燕子衔一块泥土还没有到巢上,便落了下来;杜鹃鸟的叫声也一会儿低敛一会儿高昂。鶗吟:古书上指杜鹃。
“卧石”二句:野藤缠绕在静静仰卧于山中的山石上,野树也伸展着它的枝干,似乎感在山中架起了一道桥梁。
“欲待”二句:如果到了晚上,那如画的池塘边,月华如水,清辉一片,是何等的惬意,何等的消神啊。

赏析

湘东王就是萧纲之弟萧绎,这两兄弟间常有唱和。本诗就是萧绎《首夏》诗的和作。 
“泠风杂细雨,垂云助麦凉。”这是一个别具一格的夏日。习习的小风飘游于空中,时不时拂过身旁,送来一扑扑冷气;细细的雨线夹杂在风里,稀拉拉洒在脸颊,生出一缕缕快意。四月,正是麦子熟甸甸的时节,正是麦气热烘烘的时候,可今天却是另一番景象,乌云阴丝丝地垂到天际,把恼人的太阳遮蔽得严严实实,把燥人的炎气驱除得干干净净。是夏天,但却不见夏意,这般难得的场景,这般难得的诗才,若是轻轻放过了,还算是诗人吗?当然要用淡淡的笔墨,把这“凉夏”的特色来细细描绘。
“竹木俱葱翠,花蝶两飞翔。”先看这“凉夏”中的竹树。难得今天,日头不见了,小河里一不蒸出热气,二不反射阳光,岸边翠竹的倒影轻轻地在水面摇荡,远远望去分不出是水还是竹,只是觉得葱绿一片,令人心旷神怡;难得今天凉风起来了,那落花一不直坠地面,二不无精打采,却被风吹得和树周的蝴蝶一块儿舞动起来,远远望去辨不清是花飞还是蝶飞,只是觉得色彩迷离,叫人眼花缭乱。
“燕泥衔复落,鶗吟敛更扬。”这里写到“凉夏”中的禽鸟。躲了多时炎热的燕子,在轻风微雨里开始低低地飞出来,找巢泥去了;叫毒日晒得喘不过气的杜鹃,也终于跃至树梢拉开嗓子鸣唱。那燕子太贪了,衔了一大块的土,飞到半途便落了地,叫放眼远望的诗人看见了好不好笑,又让倾耳细听的诗人想到时不觉失笑。
“卧石藤为缆,山桥树作梁。”最后是“凉夏”中的小山。山石静静地卧着,那野藤似乎感到了它的寂寞,亲热地探出身子,把它轻轻搂定;山桥颤颤地架着,那野树似乎担心它的不稳,殷勤地伸长腰肢,和它紧紧靠住。到底是在舒心愉悦的气氛中,连诗人眼中的景物,也变得情意绵绵起来了。
多么赏心悦目的风景,多么惬意的气候,而且这还是阳光在云层外乱撞、麦气在田野里蠢动的白天呢!“欲待华池上,明月出清光。”要是到了晚上,一轮明月代替了太阳,满地清光代替了炎气,那如画的池塘边,又该有多少凉意可供醒神、有多少佳景可供赏玩?这初夏有什么恼人?这分明是宜人的夏天!
全诗有大笔遣范围,有工笔绘细物,氛围笼罩了细物,细物深化了氛围。二者配合得十分和谐;有工整的对仗写眼前的景物,有挥洒的结句写心中的期待,景物撩逗起期待,期待总收起景物,二者转换十分自然,一个别致得叫你不相信自己眼睛的初夏日,就是这么和谐而自然地在诗人笔下诞生了。说起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总有人要不禁皱眉头,如今这番闲情逸致,怕不叫你赏爱得眉开心欢。


b75、南北朝·萧纲诗选(十四)

b75、南北朝·萧纲诗选(十四)

《鸡鸣高树巅》

碧玉好名倡,夫壻侍中郎。
桃花全覆井,金门半隐堂。
时欣一来下,复比双鸳鸯。
鸡鸣天尚早,东乌定未光。

碧玉:【鸡鸣】古辞中的倡女刘碧玉也。
名倡:有名的倡人。
侍中郎:侍驾中郎将。
金门:指以黄金为装饰的门。
时欣:一时欣喜。
双鸳鸯:鸳鸯成双。
东乌:东面的金乌,太阳。
未光:没有光亮。

赏析
此诗拟汉乐府《鸡鸣》,但将人物写为倡女,重点突出她与夫婿的双鸳鸯幸福生活。写至“鸡鸣天尚早,东乌定未光”而止,是典型的没有结尾的作品。但诗人不重结尾,或为度曲而写,故未免随意。
显然梁简文帝沿袭了《全汉诗》对【鸡鸣】古辞的解释。更加明确想象了倡女刘碧玉和侍中郎的夫妻关系。古人的联想可见一斑。传承出不得半点谬误,否则人口相传不知凭空生出多少人为故事。


b75、南北朝·萧纲诗选(十四)

b75、南北朝·萧纲诗选(十四)

《晚日后堂》

幔阴通碧砌,日影度城隅。
岸柳垂长叶,窗桃落细跗。
花留蛱蝶粉,竹翳蜻蜓珠。
赏心无与共,染翰独踟蹰。

注释
“幔阴”二句:傍晚时分,堂上帘幔的阴影正渐渐延伸到台阶上,太阳的影子也慢慢地越过了城隅。隅:角落。此联扣题“晚日”与“后堂”,其中“通”、“度”二个动词表现出时间的推移变化,很具流动感。
“岸柳”二句:但见岸边柳树垂下那长长的枝条,窗外的桃花正在悄无声息地慢慢地飘落着它的花絮。跗:指花萼。
“花留”二句:花枝间沾染有蝴蝶的粉痕,翠竹上蜻蜓的头。蛱蝶:蝴蝶的一种。蜻蜓珠:蜻蜓的头。此联实写庭院中繁华之后的沉寂。
“赏心”二句:面对良辰美景,却没有人共赏,唯有独自一人在踟蹰沉吟中,诉之于笔端染翰,以笔蘸墨。翰:笔。踟蹰:心中犹疑、徘徊不前的样子。


b75、南北朝·萧纲诗选(十四)

《遥望》

散诞垂红帔,斜柯插玉簪。
可怜无有比,恣许直千金。

【散诞】放诞不羁;逍遥自在。
【斜柯】攲侧身躯。

写的是一位君子心旌神往、千金渴求的美貌女子。红帔玉簪,彩饰梳妆, 真是 楚楚动人,可怜可叹;再如 “轻花鬓边堕,微汗粉中光。”


b75、南北朝·萧纲诗选(十四)

《咏柳》

垂阴满上路,结草早知春。
花絮时随乌,风枝屡拂尘。
欲散依依采,时要歌吹人。

全诗既写出了柳树的生机勃勃,婀娜多姿,令人喜爱,亦给人惜别哀怨之感。


b75、南北朝·萧纲诗选(十四)

《入溆浦》

泛水入回塘,空枝度日光,
竹垂悬扫浪,凫疑远避樯。

溆浦一般指溆浦县。 溆浦县,隶属于湖南省怀化市。
【回塘】环曲的水池。

赏析
在水塘的一隅,日光透过枝间空隙投射在水面,水浪的起伏处,斑斑驳驳的光影使得置于其中的事像真幻难辨。倒垂水中的竹枝随着水波而来回摆动,却被水鸟疑为船桨而远远避之。现象界瞬间的生趣在萧纲特写化的诗体结构中也仿佛被定格与放大......


b75、南北朝·萧纲诗选(十四)

b75、南北朝·萧纲诗选(十四)

《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具》

密房寒日晚,落照度窗边。
红帘遥不隔,轻帷半卷悬。
方知纤手制,讵减缝裳妍。
龙刀横膝上,画尺堕衣前。
熨斗金涂色,簪管白牙缠。
衣裁合欢襵,文作鸳鸯连。
缝用双针缕,絮是八蚕绵。
香和丽丘蜜,麝吐中台烟。
已入琉璃帐,兼杂太华毡。
且共雕炉暖,非同团扇捐。
更恐从军别,空床徒自怜。

【落照】落日的余辉:落照度窗边。
【纤手】1.纤夫。 2.旧时通过介绍买卖或租赁房地等,从中取利的人。应指女人纤巧的手。
【龙刀】1.《太平御览》卷八三引晋张敞《东宫旧事》:"太子纳妃,有龙头金缕交刀四。"后因称剪刀为龙刀。 2.指宝刀,宝剑。

赏析
萧纲的这首咏物诗,极力铺陈卧具的精美华丽,层层敷染,体物细致入微。开头的几句点明了内人制作卧具的特定环境背景,是在寒目的傍晚,落日的余晖之下, 那红帘轻帷的深处,一位女子正端坐闺中,缝制卧具。这一系列的描写宛如电影镜 头的推移,渐次从环境的渲染转移到了女主人公的身上,接着就开始用工细的笔墨,铺陈女子作卧具所用的种种工具,详细的写卧具的样式、缝制的用心、质地的精致, 以及那芬芳的香气,十分的美艳华丽,而咏物的最后又自然归结到女子空床难守的 寂寞忧愁之上,整首诗情景交融,华美异常。
整首诗用词虽然较为华丽,但描写还是相当朴实自然的。最后四句珍惜夫妻厮守、担心分离的心情,也合乎天理人情。


b75、南北朝·萧纲诗选(十四)

b75、南北朝·萧纲诗选(十四)

《同刘咨议咏春雪诗》

晚霰飞银砾,浮云暗未开。
入池消不积,因风堕复来。
思妇流黄素,温姬玉镜台。
看花言可插,定自非春梅。

【银砾】含银的小颗粒、比喻闪着银光的点状物。此处指雪。
【思妇】怀念远行丈夫的妇人。
【黄素】黄色的绢。
“温姬玉镜台”:晋温峤丧妇,其姑刘氏有一女托温峤代为寻夫家,温峤想自己娶她,又不好明言,只说有一个与自己差不多的,以一枚玉镜台为聘礼。后成婚,刘女说,早已疑心是温,果然如此。后以此典指求婿等与夫婿有关之事; 也用以咏镜。


b75、南北朝·萧纲诗选(十四)

b75、南北朝·萧纲诗选(十四)

《金闺思》

其一
游子久不返,妾身当何依。
日移孤影动,羞睹燕双飞。

其二
自君之别矣,不复染膏脂。
南风送归雁,聊以寄相思。

赏析
萧纲在这两首相思短诗,写得极为灵动感人。
第一首以一个孤单寂寞的伤心女子之眼去看待那些本来很平常的景物,以女主人公孤单的心 境去感受世界,抬头看,燕子双双对对飞过,让寂寞相思中的女子更加羞不能睹。诗人以女子的口吻写其睹物伤情的感受、茕茕孑立的身影以及比翼齐飞的双燕两相对照, 衬托出她的凄凉孤单,引起人不如燕的伤感,表达情感贴切真挚。
第二首中的相思则更加深情而缠 绵,第一二两句“白君之别矣,不复染膏脂”非常巧妙地化用了《诗经.卫伯兮》 中的“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平易自然,显出诗中女子坚 定而真挚的情感。末两句则以归雁寄相思,表示两人只要相爱,即便是天各一方无 法日夜相对,也能够心意想通,共同感受彼此心中那份浓浓的相思之情。
这 两首宫体诗,诗人以思妇自己的口吻写来,如泣如诉,,虽然都仅有廖廖四句,却能够用语简洁而意境高妙,情真意切毫无做作, 跟他那些浓艳华丽如同重彩绘就的工笔美人画相比,风格清新婉丽,耐人寻味。


b75、南北朝·萧纲诗选(十四)

《望月诗》

今夜月光来,正上相思台。
可怜无远近,光照悉徘徊。

赏析
暖风熏来,杨柳依依,有位佳人翘首企盼,急切的眼神透出内心的凌乱;白雪纷飞 ,浮云黯淡,有位思妇触景生情,在百无聊奈中突发奇想 。 本诗与传统的闺怨诗相近,代思妇怀人, 缠绵悱恻。

b75、南北朝·萧纲诗选(十四)

b75、南北朝·萧纲诗选(十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