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0@365南北朝·任昉诗选(一)

(2022-03-11 21:26:53)
标签:

传统文化

风流人物

钩沉

古韵流香

南北朝·任昉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南北朝·任昉《咏池边桃诗》《答刘居士诗》《赠徐徵君诗》《苦热诗》《答到建安饷杖诗》《落日泛舟东溪诗》《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 》《厉吏人讲学诗》《赠郭桐庐》

70@365南北朝·任昉诗选(一)

70@365南北朝·任昉诗选(一)

70@365南北朝·任昉诗选(一)


《咏池边桃诗》

已谢西王苑,复揖绥山枝。
聊逢赏者爱,栖趾傍莲池。
开红春灼灼,结实夏离离。

任昉曾出仕齐、梁两朝,是南北朝时代的著名诗人,颇受大诗人江淹的推重。史载他喜结宾朋,“奖进士友”(《梁书·任昉传》),好施乐助。本诗所写当是此种精神的反映。

全诗六句,首二句以神话入诗,引出桃花之事。“谢”者,辞也。“西王苑”,即神话中西王母的花园。传说西王母在苑中载种了许多蟠桃,其实鲜美可口,专供神仙享用。“揖”者,作揖告别。“绥山”,山名,又称中峨山,覆莲山,在四川峨眉县西南。传说周成王时,曾有羌人葛由骑羊入蜀。蜀中王公贵人都很尊崇他,竟有人追赶他,来到绥山,变成神仙,不再返蜀。故里谚曰:“得绥山一桃,虽不得仙,亦足以豪。”(见《列仙传》)这两句别开生面,颇有艺术创新的精神。诗人一反人们恋慕神仙,留恋仙境的心理,说桃树辞别了令一般人神往的西王苑,又揖别了令世俗追慕的绥山桃园,来到人间。诗人就是以这样的神话方式,叙说了桃树的来历,点示了桃树的超凡拔俗的情趣和品格,表达了对桃树的珍爱之情。

三、四句承接一、二句,紧扣题目,点示出池边之桃。说桃树偶遇欣赏喜爱它的知己,于是便在美丽的连花池边,永久驻足,常住下来。 实际上,这位桃树的知己,不是别人,正是诗人自己。诗人自己也有桃树那种超脱世俗的高趣,和直面人生,喜爱凡世的生活态度。诗中的莲池也是富有意义的,可以说莲花也是桃树的“知己”,它的出污泥而不染的特质,正是桃树所赞赏和视其为知己的原因,这也是诗人自己的品格的写照。

五、六句中的“灼灼”,形容桃花鲜艳娇美的样子。“离离”,形容果实(桃子)累累的样子。诗言春天已慢步走来,灼灼的桃花舒苞怒放,争奇斗艳。莲花池边,桃树林中,一片粉红的世界,令人欣喜,使人神往。每当夏天来临,鲜嫩的桃子,挂满枝头,令人望而欲啖,高兴异常。

在短短的六句诗中,诗人塑造了桃子的可爱形象,它不愿身处仙境,不愿供奉仙宴,成为只供仙人和少数圣者观赏或享用之物。相反却降临人间,寻求知已,把自己的美色和果实献给人间无数知己者,给人间带来春意和幸福。向人类做出无私的奉献。任昉也和前代作家一样,充分认识了桃树造福人类这一基本特点,这大概就是诗人喜爱池边之桃的原因吧。其实,桃子的美好形象,是诗人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所塑造的理想人格的化身,它体现了诗人自己的人生态度。这是他好施乐助的人格的形象反映。


70@365南北朝·任昉诗选(一)

《答刘居士诗》

君子之道,亦有其四。
高行绝俗,盛德出类。
才同文锦,学非书肆。
望之可阶,即之难至。
辍精天理,躔象少微。
人与俗异,道与人违。
庭飞熠耀,室满伊威。
行无辙迹,理绝心机。

【高行】高尚的品行。
【盛德】1.指四时之盛气。 2.指盛美之事。 3.品德高尚;高尚的品德。 4.敬称有高尚品德的人。
【出类】超群出众。
【文锦】文彩斑烂的织锦。
可阶,阶:台阶,引申为赶上。
【少微】1.微贱。 2.稍稍。
【熠耀】1.光彩;鲜明。 2.磷火,鬼火。 3.借指萤火虫。 4.显耀。 5.犹飘扬。
【伊威】虫名。


70@365南北朝·任昉诗选(一)

70@365南北朝·任昉诗选(一)

《赠徐徵君诗》

促生悲永路,早交伤晚别。
自我隔容徽,于焉徂岁月。
情非山河阻,意似江湖悦。
东皋有儒素,杳与荣名绝。
曾是违赏心,曷用箴余缺。
眇焉追平生,尘书废不阅。
信此伊能已,怀抱岂暂辍。
何以表相思,贞松擅严节。

【促生】短促的生命。
【永路】长途,远路。
【于焉】从此;于此。
【东皋】水边向阳高地。也泛指田园﹑原野。
【儒素】1.儒者的素质,谓符合儒家思想的品格德行。 2.宿儒,名儒。 3.泛指儒士。 4.儒术,儒学。 5.指读书人家。 6.儒雅质朴。
【荣名】令名,美名。
【余缺】多余和缺少。如:整理一下东西,看看有何余缺。
【贞松】松耐严寒,常青不凋,故以喻坚贞不渝的节操。
【严节】1.急促的音节。 2.指冬至节。


70@365南北朝·任昉诗选(一)

70@365南北朝·任昉诗选(一)

《苦热诗》

旭旦烟云卷,烈景入东轩。
倾光望转蕙,斜日照西垣。
既卷蕉梧叶,复倾葵藿根。
重簟无冷气,挟石似怀温。
霢霂类珠缀,喘吓状雷奔。

苦热:苦于炎热。令人受苦的炎热。酷热。行:乐府古诗的一种体裁。通称歌行体。行歌。
旭旦:旭日初升的早晨。清晨初升的太阳。
烟云:烟气和云气。喻热浪。
卷:翻卷。
烈景:犹烈日。烈日当头的景色。
东轩:东面的轩廊。指住房向阳的廊檐。
倾光:下午倾斜的日光。
转蕙:随着阳光转动的兰蕙。宋玉《楚辞·招魂》“光风转蕙,汜崇兰些。”谓微风于阳光下吹转蕙兰,苑中小沟充溢兰香。
斜日:西斜妇人日头。
西垣:西城墙。犹西城。
既卷:既已卷起。已经翻卷。
蕉梧:芭蕉树与梧桐树。
复倾:再次倾斜。复,再,又。
葵藿:葵,向日葵。藿,角豆的花叶。葵、藿二者皆有向阳特性。
重簟:重叠的竹席。
挟石:用胳膊挟着。
怀温:怀抱着高温。
霡霂:小雨。流汗如雨。《尔雅·释天》小雨谓之霡霂。《左思·吴都赋》流汗霡霂,而中逵泥泞。
类:类似。
珠缀:珍珠缀连成串。
喘哧:急促喘息的呼哧声。
状:状态如同。
雷奔:如雷电之奔行。形容速度之快。


70@365南北朝·任昉诗选(一)

70@365南北朝·任昉诗选(一)

《答到建安饷杖诗》

故人有所赠,称以冒霜筠。
定是湘妃泪,潜洒遂邻彬。
扶危复防咽,事归薄暮人。
劳君尚齿意,矜此杖乡辰。
复资后坐彦,候余方欠伸。
献君千里笑,纾我百忧嚬。
坐适虽有器,卧游苦无津。
何由乘此竹,直见平生亲。

【扶危】 在危难时给予帮助。
【薄暮】比喻人之将老,暮年。
【杖乡】《礼记.王制》:"六十杖于乡。"谓六十岁可拄杖行于乡里。南朝梁沈约《让仆射表》:"养老杖乡,抑推前典。"后作为六十岁的代称。代指六旬老人。尚齿,尊奉年高的人使居上。
【复资】恢复官禄。
【欠伸】1.亦作"欠申"。 2.打呵欠﹐伸懒腰。疲倦的表示。
【卧游】谓以欣赏山水画代替游山玩水:满壁江山作卧游。


70@365南北朝·任昉诗选(一)

70@365南北朝·任昉诗选(一)

《落日泛舟东溪诗》

黝黝桑柘繁,芃芃麻麦盛。
交柯溪易阴,反景澄馀映。
吾生虽有待,乐天庶知命。
不学梁甫吟,唯识沧浪咏。
田荒我有役,秩满余谢病。

【黝黝】1.林木茂盛貌。 2.黑盛貌。
【桑柘】1.桑木与柘木。 2.指农桑之事。柘,木名,叶可饲蚕。芃芃(péng),形容植物茂盛。
【交柯】交错的树枝。
【反景】夕阳反照。
【乐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派。
【知命】谓懂得事物生灭变化都由天命决定的道理。庶几,或许可以。
【秩满】谓官吏任期届满。
【谢病】托称有病请求辞职退隐或谢绝宾客访问:应侯(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

“黝黝桑柘繁,芃芃麻麦盛”:黑黝黝的桑柘树枝叶繁多,绿油油的麻麦生机勃勃。诗句描绘的是桑柘树生长旺盛,麻麦一片郁郁葱葱的迷人景象。“黝黝”、“芃芃”两组叠字的运用,渲染出一种勃然向上的气氛。“繁”、“盛”两字虽平直,却很好地与“黝黝” “芃芃”相呼应,把那种旺盛的生机恰切地描绘了出来。诗人借歌颂大自然抒发了自己厌恶官场倾轧,向往归隐自然的情感。


70@365南北朝·任昉诗选(一)

70@365南北朝·任昉诗选(一)

《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 其一》

平生礼数绝,式瞻在国桢。
一朝万化尽,犹我故人情。
待时属兴运,王佐俟民英。
结欢三十载,生死一交情。
携手遁衰孽,接景事休明。
运阻衡言革,时泰玉阶平。
浚冲得茂彦,夫子值狂生。
伊人有泾渭,非余扬浊清。
将乖不忍别,欲以遣离情。
不忍一辰意,千龄万恨生。

【式瞻】1.敬仰﹐景慕。 2.瞻视。
【国桢】国家的支柱,喻能负国家重任的人才。
【万化】万事万物;大自然。 
【待时】谓等待时机。
【兴运】时运昌隆。
【王佐】王者的辅佐,佐君成王业的人。
【民英】民众中的英才。
【休明】1.美好清明。 2.用以赞美明君或盛世。
【衡言】平正之言。
【玉阶】指朝廷。
【茂彦】晋李毅,字茂彦,淹通有智识,与以清尚见称的李重同为王戎所选,任吏部郎,各得其所。后因以"茂彦"指代优异之士。王戎,字浚冲。
【夫子】1.旧时对学者的尊称:孔~ㄧ孟~ㄧ朱~。 2.旧时学生称老师(多用于书信)。 3.旧时妻称夫。 4.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老~ㄧ迂~ㄧ~气。
【狂生】1.无知妄为的人。 2.狂放的人。
伊人】犹此人。意中所指的人: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泾渭】古人谓泾浊渭清(实为泾清渭浊),因常用"泾渭"喻人品的优劣清浊,事物的真伪是非。
“非余扬浊清”泾、渭殊流,非余狂生能扬清激浊也。孙绰曰:泾、渭殊流。雅、郑异调。曹子建赠丁仪诗曰:泾、渭扬浊清。
【千龄】1.犹千年﹑千岁。极言时间久长。 2.用作祝寿之语。


70@365南北朝·任昉诗选(一)

《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 其二》

已矣平生事,咏歌盈箧笥。
兼复相嘲谑,常与虚舟值。
何时见范侯,还叙平生意。

【已矣】1.完了;逝去。 2.语气词。用于句末,与"矣"同义。 3.叹词。罢了,算了。
【咏歌】吟咏歌颂。
【箧笥】藏物的竹器。
【嘲谑】调笑戏谑。
【虚舟】1.无人驾御的船只。语本《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 2.比喻胸怀恬淡旷达。 3.谓任其漂流的舟楫。常比喻人事飘忽﹐播迁无定。 4.轻捷之舟。


70@365南北朝·任昉诗选(一)

70@365南北朝·任昉诗选(一)

《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 其三》

与子别几辰,经涂不盈旬。
弗睹朱颜改,徒想平生人。
宁知安歌日,非君撤瑟晨。
已矣余何叹,辍舂哀国均。

鉴赏
范仆射即范云,他卒官尚书左仆射,故称范仆射。“传舍”即客舍。任昉与范云是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两人都是“竟陵八友”的成员。入梁之后,范云官至左仆射,任昉为黄门侍郎、吏部郎。公元503年(天监二年),任昉出任吴兴太守,与老友范云告别赴任,在途数日,即在传舍中听到老友范云逝世的噩耗,为悼念亡友,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开头两句,从与友人最后一次分手写起。分手不过数日,在途中还不到一旬,友人便溘然长逝了,数日前的一别便成永诀。以分别时日之短,表现噩耗来得突然,简直令人难以相信,也为未能在友人死前再见过一面而感到遗憾,追忆数日前分别的情景,心情则更加沉痛。三、四两句,紧承上二句而来,从友人的朱颜未改而突然逝世,以写友人逝世事出意外,以此追忆平生友谊。范云死时年仅五十三岁,虽然说五十而卒不为夭,但刚过知天命之年,便匆匆离开人世,年寿不永,令人惋惜。特别是想到几天前分别时范云尚安然无恙,面孔红红的,并不见衰老之态,真难以相信他竟突然死去。友人死时自己不在身边,死时情状一无所知,念及平生友谊,追忆“交欢三十载,死生一交情”(其一)的情景,往事历历在目,友人的音容宛在,这一切都一齐涌上心头,愈追忆愈见失友之恸。“何时见范侯,还叙平生意?”(其二)如今只有长歌当哭,作诗悼念亡友了。这两句比前两句,更进一层,更见友亡的沉痛。
“宁知”两句,再换一个角度来表现对友人之死全然不觉得,回想起来,哀痛和悔恨交加。据《仪礼·既夕礼》记载:古代士人,遇父母有疾病,齐撤琴瑟,以示孝意。后常以撤瑟指死亡。“宁知安歌日,非君撤瑟晨”,意思是说:那知我在安然而歌之日,正是您的死亡之时呢?友人物故,本当悲痛,因对此全然不知,却在途中安然而歌,通过这种乖违人情的反常状态,将悲痛表现得难堪难忍,抒情更见深婉。
结尾两句,将自己的悲恸收住,进而表现举国上下,都在为失去像范云这样的国家栋梁而悲恸。“辍舂”典出《礼记·曲礼》:“邻有丧,舂不相。”即当邻人有丧事时,舂米时不唱歌。或者使杵不发出声音。《史记·商君列传》引赵良对商君说:“五羝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此五羝大夫之德也。”“秉国之均”,语出《诗经·小雅·节南山》:“尹氏太师,……秉国之均。”国钧指有权位的大臣,此指范云。这两句,从一己之悲,推及举国之悲,既表现出范云地位的重要,又表现出他的德望之高,作为悼亡诗,很切合范云的身分,其写法十分得体。诚如张玉谷所说:“前四,以别未盈旬,宛然心目翻起。五、六,痛其死出意外,以上句跌出下句,疑真疑假,愈觉难堪。后二,反将己叹撇开,就国人皆哀,显出斯人关系之重,切范身分。”(《古诗赏析》卷十七)张氏对此诗的鉴赏,颇为精到。
此诗在抒写悼亡友的悲痛感情上,用由近及远、回环往复的追忆手法,突出友人死出意外,并多层次的表现悲痛之情,真情极切,哀感动人,于悲痛之中,见二人交情之深。笔墨简括,却能娓娓入情,既见情之深,又见情之真。末尾收裹的自然圆转,可见章法之妙。


70@365南北朝·任昉诗选(一)

70@365南北朝·任昉诗选(一)

南北朝·任昉《厉吏人讲学诗》

暮烛迫西榆,将落诫南亩。
曰余本疏情,颓暮积榆柳。
践境渴师臣,临政钦益友。
旰食愿横经,终朝思拥帚。
虽欣辨兰艾,何用辟蒿莠。

西榆,日落时光照榆树端,因以指日暮。
【南亩】谓农田。南坡向阳,利于农作物生长,古人田土多向南开辟,故称。
【颓暮】衰老。
【榆柳】榆树与柳树。
【践境】身临其境。
【师臣】对居师保之位或加有太师官号的执政大臣的尊称。
【临政】亲理政务。
【旰食】1.晩食。指事务繁忙不能按时吃饭。 2.泛指勤于政事。
【横经】横陈经籍。指受业或读书。
【拥帚】1.同"拥篲"。“拥彗”。执帚。帚用以扫除清道,古人迎候宾客,常拥篲以示敬意。引申为扫清障碍。2.遮蔽扫帚。
【兰艾】兰草和艾草。兰草香、艾草臭,比喻良莠、善恶或贵贱。


70@365南北朝·任昉诗选(一)

70@365南北朝·任昉诗选(一)

南北朝·任昉
《赠郭桐庐》

朝发富春渚,蓄意忍相思。
涿令行春返,冠盖溢川坻。
望久方来萃,悲欢不自持。
沧江路穷此,湍险方自兹。
叠嶂易成响,重以夜猿悲。
客心幸自弭,中道遇心期。
亲好自斯绝,孤游从此辞。

《赠郭桐庐出溪口见候余既未至郭仍进村维舟久之郭生方至》,一般简称为《赠郭桐庐》。

桐庐:顾野王《舆地志》曰:桐庐县,吴分富阳之桐庐溪也。刘孝标《集》曰:郭桐庐峙。
富春渚: 富春江畔。
【行春】1.谓官吏春日出巡。 2.泛指游春。
【川坻】河岸。
【来萃】亦作"来崪"。 来集。
【沧江】江流;江水。以江水呈苍色﹐故称。
【湍险】水势急速险恶。
【自弭】自息;自止。
【心期】1.心中相许。 2.引申为相思。 3.深交。 4.期望。 5.心愿,心意。 6.胸怀。 7.情绪,心境。

70@365南北朝·任昉诗选(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