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19、南北朝·刘骏诗选

(2021-12-09 15:30:25)
标签:

雅俗共赏

古典文学

风流人物

传统文化

南北朝·刘骏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南北朝·刘骏诗选


419、南北朝·刘骏诗选

419、南北朝·刘骏诗选

419、南北朝·刘骏诗选


《七夕诗二首 其一》

白日倾晚照,弦月升初光。
炫炫叶露满,肃肃庭风扬。
瞻言媚天汉,幽期济河梁。
服箱从奔轺,纨绮阙成章。
解带遽回轸,谁云秋夜长。
爱聚双情款,念离两心伤。


这首诗深深契合了七夕故事的主题,抒情浓郁,真切感人。艺术表现方面,借景起兴,情景交融,更好地抒发了织女喜怨交织的心情。而且,“炫炫”、“肃肃”叠音词的使用有效地变换了诗歌的节奏,工对整齐,音韵和谐,情旨蔼蔼,步步低回。聚离之间,伤情款款,秀句可摘,新隽典雅。

夕阳西下,余光晚照,弦月初升,明露初滴,清凉的风带来的是相会相聚的惬意,拂去的是一年离别、相思相念的感伤。织女引颈遥望,天河清浅的另一边,是自己幽通相会的牛郎。相见的欢欣,却为短暂的时光所阻隔,两情款款之际,却又重生即将离别的痛伤。这首诗深深地契合了七夕故事的主题,抒情浓郁,真切感人。艺术表现方面,借景以起兴,情景交融,更好地抒发了织女喜怨交织的心情。

419、南北朝·刘骏诗选


《七夕诗二首 其二》

秋风发离愿,明月照双心。
偕歌亦遗调,别叹无残音。
开庭镜天路,馀光不可临。
沿风披弱缕,迎辉贯玄针。
斯艺成无取,时物聊可寻。

【遗调】指前代留下的曲调。
【玄针】1.蝌蚪的别名。 2.旧俗妇女于夏历七月七日夜对月穿针乞巧所用之针。
【无取】1.不取为己有。 2.不足取。
【时物】1.指一定时间内的事物。 2.应时的作物。 3.应时的食物。 4.时节景物。

《七夕诗二首 其二》在内容表现与情感表达方面紧接第一首,主要抒写牛郎织女相会后的思念和愿望。温婉的织女对秋风述说着自己的心愿:此情不在朝朝暮暮,而在两心同结;此心纯净,正如明月一般皎洁。固然离别后各自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但明月所示,正是两人永恒不变的真心。即使天路之光未能照耀,但自己的心中充满了爱的渴望。这里,织女的心理活动描写十分细腻,内心世界得到了丰富的展示。她的情,她的伤,她的哀,她的怨,种种情愫含蕴其间,并借“发离愿”这一行为而得到了升华。织女披光迎辉、月下穿针的行为描写与六朝时期主要的民俗活动——乞巧映合,从而增添了七夕诗的内容含量,平易隽永,富有深刻意味。诚然,作为人神的织女在民间传说的特征基础上被赋予了贤淑的定义,她对牛郎守情以望,她对爱情忠贞不二,她为天汉阻隔而无奈,她对七夕相会充满了苦涩的期盼,泪雨涟涟,含情不语,孜孜之怀,令人仰跂。织女的温情脉脉、伤心惆怅借助于诗人所创造的诗歌意境而展现出独特的异彩,诗歌温柔敦厚、情辞深宛的艺术风格烘托出了织女深厚的情感意蕴。
全诗紧扣诗眼——“叹”。伤一年漫长的等待,等来一夕短暂的相会。叹一夕短暂的相会,又要进入漫长的等待。此情此感,低回徘徊,令人玩味而哀叹。七夕牛女相会的故事本是一个凄美的轮回,但这首诗的感人之处就在于:在看似平静的氛围当中,真切地表现出织女心潮起伏的过程,感动、欣然、落寞、无奈、哀叹、期待的心理变化。两首诗俱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工稳精美,有渊雅之致。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评曰:“‘服箱四句,体味警切,而调亦苍。”虽然抒情深婉,但风骨俨然,尤其是第二首诗工于起调,“秋风发离愿,明月照双心”,自开奇响,发人警醒,显示出刘骏诗苍劲宏亮的艺术特征,故而有“诗法太冲之健笔,师士衡之坚响”的赞誉。



419、南北朝·刘骏诗选


《秋夜诗》

局景薄西隅,升月照东垂。
肃肃风盈幕,泫泫露倾枝。
侧闻飞壶急,坐见河宿移。
睹辰念节变,感物矜乖离。

“局景薄西隅”:犹“日薄西隅”。太阳快要落山。局景,犹暮景。
【东垂】1.东堂的阶上。 2.东部边境。 3.泛指东方。
【肃肃】风劲的样子。【泫泫】流动的样子。呼啸的秋风鼓满幕帷,即将滴垂的露珠似要压弯了树枝。诗句写秋天夜晚风紧露浓的凄凉景色。诗人在万籁俱寂的秋夜,久不能寐,耳边又有肃肃秋风,时时卷动幕帷呼呼作响。月下树枝上,冰冷的夜露点点滴滴,时而流动时而滴下,象串串晶莹的泪珠。“盈”字写风之猛,“倾”字写露之重。在叙写秋景的同时又将诗人忧心忡忡的心态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侧闻】从旁听到。谓传闻,听说。汉贾谊《吊屈原赋》:"侧闻屈原兮﹐自沈汨罗。"唐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诗:"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清黄景仁《晓过滁州》诗:"侧闻酿泉水﹐云可醒人心。"亦用作谦词。
【坐见】犹言眼看着,徒然看着。
【河宿】河星。
【感物】1.谓有感于怪异之事。 2.见物兴感。 3.感动或感化他物。
【乖离】1.背离。 2.离别;分离。



419、南北朝·刘骏诗选


《歌》

山怀风兮谷吐泉,清潭邃兮远气宣。
符深情兮应遥心,促千里兮测云天。

【怀风】犹临风。
【清潭】清澈的深渊。
【遥心】1.谓心向远方。 2.犹惊心。遥,通"摇"。

419、南北朝·刘骏诗选

《幸中兴堂饯江夏王诗》

送行怅川逝,离酌偶岁阴。
阴云掩欢绪,江山起别心。

【送行】1.到远行人启程的地方,和他告别,看他离去。 2.犹饯行。
【川逝】河水流逝。喻时光消逝。语本《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离酌】饯别之酒。
【岁阴】1.古代以干支纪年,十二支叫作"岁阴"。 2.太岁。 3.岁暮,年底。
【阴云】1.天阴时的云。 2.形容忧郁不快的脸色。


419、南北朝·刘骏诗选

《济曲阿后湖诗》

宵登毗陵路,旦过云阳郛。
平湖旷津济,菰渚迭明芜。
和风翼归采,夕氛晦山嵎。
惊澜翻鱼藻,赪霞照桑榆。

【毗陵】1.亦作"毘陵"。 2.古地名。本春秋时吴季札封地延陵邑。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江苏省常州市。三国吴时,为毗陵典农校尉治所。晋太康二年始置郡,治所移丹徒。历代废置无常,后世多称今江苏常州一带为毗陵。 3.指明代学者﹑藏书家唐顺之。因其为武进人,故称。

【津济】渡口。渡河。平湖广津济:泛指毗陵至曲阿间之湖(有滆湖、洮湖、曲阿练湖),湖面风平浪静,宽广可渡。
菰渚迭明芜:菰,植物名,俗称茭白,长于水边,可作蔬菜;渚,滨水之地;迭明,岁月更替,《易·说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

【赏析】此诗为“五言古风”,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巡幸毗陵进入曲阿,途中即景而作之诗。诗中以“平湖”、“和光“、“夕氛”、“惊澜”描写毗陵到曲阿(今常武地区到丹阳)途中的自然风光,最后以“  霞”普照作为对古邑美景的赞颂。


419、南北朝·刘骏诗选

《丁督护歌六首 其四》

闻欢去北征,相送直渎浦。
只有泪可出,无复情可吐。

【北征】1.犹北伐,向北征伐。 2.北行,北上。闻:闻听,听说。欢:喜欢之人,爱人。听闻爱人即将远行向北征伐。
直渎浦:直到浦口。渎,水沟,小渠,亦泛指河川。浦口,小河入江的地方。
无复:不再有。情可吐:情言可诉说。


419、南北朝·刘骏诗选

《初秋诗》

夏尽炎气微,火息凉风生。
绿草未倾色,白露已盈庭。
远视秋云发,近听寒蝉鸣。
运移矜物化,川上感馀情。

【炎气】暑气。“炎气”:暑气。“火息”:火指大火星(即二十八宿之一心宿),出自《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孔颖达疏:“於七月之中,有西流者,是火之星也,知是将寒之渐。”夏历五月的黄昏,火星在中天,七月的黄昏,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到了秋天,火星降下,因而称之为火息。首句大意为:夏天过去,不再炎热,暑气逐渐消退;大火星降下,西风开始吹来,天气变凉。
“绿草未倾色,白露已盈庭”,“倾”:倾向,这里指逐渐改变的意思。“白露”:两重意思,一重指的是白露节气,一重指的是白色露珠,引用了《礼记》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典故。为何说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把“白露”诠释为“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该句大意为:初秋之时,绿草尚未变色,然而白露节气已经来到,可以看到草上洁白晶莹的露珠。
“远视秋云发,近听寒蝉鸣”,“发”:产生的意思。这里同样引用了《礼记》:“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典故。该句大意为:天高气爽,极目远望,碧空湛蓝,白云悠悠;近处寒蝉鸣叫,清脆悦耳,昭示着秋天的来到。
“运移矜物化,川上感馀情”,“运移”:气候运转,如晋姜岌《浑天论答难》:“周回运移,终则复始。”“矜”:怜惜。“物化”:事物转换,源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馀情”:充沛的情趣。末局抒情:看到如此明媚的秋天,周而复始,不由得感叹造物主的神秘优美,于是乘舟江上,去感触这秋天的情趣。

宋孝武帝刘骏的这首《初秋诗》,措辞优美,摹写精致,蓝天白云,绿草如茵,露珠晶莹,寒蝉鸣叫,碧江小舟,构成了一幅美丽清新的初秋图画。诗人从触觉、视觉以及感觉几方面去感知秋天,最后连自身都融入秋天,物我相忘,情思幽邃,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并且该诗对偶工整,用词优美,凝练隽永,意境悠远,因而是描写初秋和白露节气的极美诗词之一。


419、南北朝·刘骏诗选

《拜衡阳文王义季墓诗》

昧旦凭行轼,濡露及山庭。
投步矜履蹈,举目增凄清。
轺路灭归轸,沦闼负重扃。
深松朝已雾,幽隧晏未明。
长杨敷晚素,宿草披初青。
哀往起沈泉,追爱恸中情。
竹帛凭年远,世范随伏倾。

【昧旦】拂晓;破晓:暂来知未尽,昧旦去幽燕。
【山庭】1.山林庭园。 2.鼻子。
【投步】举步;落脚。
【履蹈】1.犹言实践,实行。 2.指德行。
【归轸】1.喻暮年。 2.犹归舟。轺,本义是指迎宾车、先导车、开道车。后来指被国君召唤者所乘坐的宫廷专车。
 幽隧:指墓道。
【沈泉】1.亦作"沉泉"。 2.指深渊。比喻险境。 3.犹言没入深渊之中。
【竹帛】竹简和白绢,古代可供书写。代指史册:功迹著于竹帛。
【世范】世人的典范。


419、南北朝·刘骏诗选


《登鲁山诗》

解帆憩通渚,息徒凭椒丘。
粤值风景和,升高从远眸。
纪郢穷西路,湘梦极南流。
杳哉汉阴永,浩焉江界修。

【解帆】1.指开船。 2.指停船。
【息徒】休整步卒。
【椒丘】尖削的高丘。一说生有椒木的丘陵。
【升高】登高。
【远眸】犹远目。放眼远望。
【江界】1.沿江地区。 2.江水形成的天然分界。


419、南北朝·刘骏诗选

《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金翠闇无精。
思君如日月,回还昼夜生。



419、南北朝·刘骏诗选

《登作乐山诗》

修路轸孤辔,竦石顿飞辕。
遂登千寻首,表里望丘原。
屯烟扰风穴,积水溺云根。
汉潦吐新波,楚山带旧苑。
壤草凌故国,拱木秀颓垣。
目极情无留,客思空已繁。

【修路】长路;远道。
【孤辔】犹单骑。
【竦石】耸立的石头。
【丘原】1.山丘与平原。 2.指乡土。
【风穴】古代传说中的洞穴名。相传北方寒风自其中而出。
【积水】1.聚水。 2.指积聚的水。 3.指江海﹑湖泊或池沼。
【云根】1.深山云起之处。 2.山石。 3.道院僧寺。为云游僧道歇脚之处﹐故称。
【楚山】1.山名。即荆山。在湖北省西部,武当山东南,汉江西岸。有抱玉岩,相传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于此。 2.山名。即商山。在陕西省商县境。 3.泛指楚地之山。
【拱木】1.径围大如两臂合围的树。泛指大树。 2.《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后因称墓旁之木为拱木。亦婉指已死。
【颓垣】倾塌的墙。
【目极】用尽目力远望。
【客思】客中游子的思绪。

419、南北朝·刘骏诗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