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365魏晋·嵇康《酒会诗》《五言诗三首》《幽愤诗》《述志诗二首》

标签:
365传统文化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文学魏晋·嵇康杂谈 |
分类: 心之旅 |
魏晋·嵇康
《酒会诗》《五言诗三首》《幽愤诗》《述志诗二首》
嵇康(224年-263年,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谯国铚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嵇康自幼聪颖,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尤为喜爱老庄学说。早年迎娶魏武帝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拜官郎中,授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司马氏掌权后,隐居不仕,拒绝出仕。景元四年(263年),因受司隶校尉钟会构陷,而遭掌权的大将军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
嵇康与阮籍等人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名列“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
嵇康工诗善文,其作品风格清峻,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又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今有《嵇康集》传世。
《酒会诗》
乐哉苑中游,周览无穷已。
百卉吐芳华,崇台邈高跱。
林木纷交错,玄池戏鲂鲤。
轻丸毙翔禽,纤纶出鳣鲔。
坐中发美赞,异气同音轨。
临川献清酤,微歌发皓齿。
素琴挥雅操,清声随风起。
斯会岂不乐,恨无东野子。
酒中念幽人,守故弥终始。
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
“竹林七贤”生当魏晋易代之际,世途艰险,故常以隐逸放达之举逃避不测之祸。他们或赋诗弹琴,或垂纶长川,在大自然的芳华与清流中,获得心理上的平静和愉悦。嵇康《酒会诗》即反映诗人和竹林诸贤游览隐逸的生活。
这首诗前半部分描写纵情山水的乐趣。诗篇以“乐哉”二字领起,一开始就直露出诗人置身于大自然中的莫大欢乐。远离了世俗的喧嚣,面对美妙的自然景色,目移神驰。诗人陶醉了!“百卉”四句描写诗人所见美景:各种花卉芳香馥郁,远方高台峙立,林木枝叶交横,深池中鲂鲤嬉戏。以上四句写游览之乐。接下“轻丸”四句写弋钓之乐。“轻丸”二字喻弹丸出手的迅疾。纤纶指钓鱼用的丝绳,鳣鲔泛指鱼类。“毙”和“出”二个动词,写出了弋钓者出手不凡,技艺高超。于是,弋钓者博得了众人的同声赞美。美赞,即赞美弋钓之善。“异气”,指众人。人所禀之气不同,故曰“异气”。“同音轨”即同声之意。刘桢《射鸢诗》描写射术之精曰:“庶士同声赞,君射一何妍。”嵇康诗中这二句与刘桢诗句意思相同。“临川”以下四句写琴酒之乐。在清流绿水之间,他们饮酒歌唱,弹琴作乐,清雅的琴声随风荡漾。竹林七贤都喜酒,其中阮籍、刘伶、阮咸更嗜酒如命。对音乐,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阮咸,不仅理论造诣甚高,而且是高超的演奏家。嵇康所弹琴曲《广陵散》,可谓独步当时。“临川”四句,真实地写出了竹林七贤放浪山水、流连琴酒的生活情景。此诗的前半部分,以“乐”字为基本的感情色彩。
“斯会岂不乐”以下六句,诗意有明显转折。内容上由前面的记叙、写景转为抒情,感情色彩由兴高采烈转为幽远深沉。当此游览、酣饮之际,东野子却无法预此欢会,这足以令人憾恨。东野子指阮侃。侃字德如,仕至河内太守,乃嵇康好友。阮侃有次与嵇康别离,嵇作《与阮德如二首》,说“郢人忽已逝,匠石寝不言。”用《庄子·徐无鬼》中匠石运斤的典故,把阮德如看作难遇的知己。阮作《答嵇康诗》二首,中有“东野多所患,暂往不久停”二句。于此可知,阮曾往东野。至于他暂往东野的原因,则无法考知。或许是去作官。或许因事须在那边作短期停留。总之,那是个潜伏危机,阮侃不愿长住的地方。“斯会”二句表现的情绪从前面的欢乐转为哀伤。酒中,指饮酒时至中半。幽人即高士,指阮侃。诗人既与阮为神交,所以饮酒之时,思友之情便自然袭上心头。“守故”同守常,意谓坚持隐逸之志。这二句补充前二句,说明了诗人为什么“恨无东野子”的内中原因。原来,东野子是幽人高士,与诗人一样以栖隐为高。两人“谈慰臭如兰,畴昔恨不早”,而现在别易会难,契若金兰的好友天各一方。这当然使诗人遗憾异常了。诗的最后二旬是说借舜声寄托思念知己之心。“知己”二字,点明了憾恨东野子不在和对他思念之深的全部原因。此诗后半部分,实际上是通过抒写思友之情,表现诗人隐遁避世的高远情趣。这点,也可以说是全诗的意旨所在。从感情色彩来说,以“憾恨”为基调,和前半部分形成鲜明对比,全诗因而显得层次分明。
从写景而言,此诗和建安时期的游览公宴之作相近。但由于时代不同,此篇的精神风貌已与建安游宴诗大异其趣。诗人虽描写大自然的清丽景物,表现置身于山水之中的乐趣,但更深层的却是抒写诗人的玄虚之趣。先是诗人因自然山水之美的激发,欢愉之情腾涌;尔后,却流露出一阵无可名状的哀伤,从而给整首诗蒙上一层暗淡的思辨色彩。这就是嵇康某些诗歌的一大特色。它清楚地反映出由于魏末的时代环境而引起的诗风转变。
日人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说:“嵇兴高邈,阮旨闲旷。”指出了嵇康和阮籍诗歌特色的不同。由于嵇康崇尚道家的以自然为宗,志气高远,形之于诗。境界清虚脱俗,情趣高邈超拔。这种风格特征,在《酒会诗》一类抒写高蹈遗世、栖隐山林之趣的诗歌中表现尤为明显。
【玄池】1.神话传说中池名。 2.犹黄泉,指墓穴。
【纤纶】指钓丝。
【坐中】1.座席之中。
2.旧时京剧班社在演出进行中,后台设有"帐桌",由"文武总管"坐守桌旁,指挥全班业务,叫做"坐中"。目前剧团管理后台工作已不采取此种形式。
【异气】1.指无血统关系之亲,多指非同胞兄弟姐妹或异姓之人。 2.神异的气质;非凡的禀赋。
3.特指不同于华夏的禀赋。 4.指物质的特殊属性。 5.指天空出现的特异气象。祥瑞之象。
6.指天空出现的特异气象。指大气中的蜃景影像。 7.气候不同。 8.气味不同。
9.指文章不同寻常的有力气势。
【同音】1.音调相和。 2.声音相同。 3.比喻说同样的话。 4.同一读音。
【清酤】清酒。
【东野】姓。
魏晋·嵇康
《五言诗三首 其一》
人生譬朝露,世变多百罗。
苟必有终极,彭聃不足多。
仁义浇淳朴,前识丧道华。
留弱丧自然,天真难可和。
郢人审匠石,钟子识伯牙。
真人不屡存,高唱谁当和。
【彭聃】彭祖与老聃的并称。传说二人均极长寿。
【仁义】1.仁爱和正义:仁义道德。 2.指和蔼善良:他人挺仁义的。
【浇淳】1.亦作"浇淳"。
2.谓浮薄的风气破坏了淳厚的风气。
【淳朴】敦厚朴实:民风淳朴|为人淳朴憨厚。
【前识】谓先见之明。
【道华】谓纷华盛丽的意念。
【郢人】1.指善歌者;歌手。
2.《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后用"郢人"喻知己。
3.借指楚国人。
【匠石】古代名石的巧匠。《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后亦用以泛称能工巧匠或擅长写作的人。
魏晋·嵇康
《五言诗三首 其二》
修夜家无为,独步光庭侧。
仰首看天衢,流光曜八极。
抚心悼季世,遥念大道逼。
飘飘当路士,悠悠进自棘。
得失自己来,荣辱相蚕食。
朱紫虽玄黄,太素贵无色。
渊淡体至道,色化同消息。
【修夜】长夜。
【无为】谓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抚心】1.谓收敛心神。
2.抚摸胸口。表示感叹。 3.抚摸胸口。表示反省自问。
【季世】〈书〉末世;末叶:殷周~。
【太素】1.古代谓最原始的物质。 2.引申为天地。 3.朴素﹐质朴。
【渊淡】深远淡泊。
【至道】1.指最好的学说﹑道德或政治制度。 2.最高的原则﹑准则。
3.佛﹑道谓极精深微妙的道理或道术。
魏晋·嵇康
《五言诗三首 其三》
俗人不可亲,松乔是可邻。
何为秽浊间,动摇增垢尘。
慷慨之远游,整驾俟良辰。
轻举翔区外,濯翼扶桑津。
徘徊戏灵岳,弹琴咏泰真。
沧水澡五藏,变化忽若神。
恒娥进妙药,毛羽翕光新。
一纵发开阳,俯视当路人。
哀哉世间人,何足久托身。
【松乔】1.神话传说中仙人赤松子与王子乔的并称。 2.泛指隐士或仙人。
【整驾】备好车马,准备出发。
【轻举】1.谓飞升,登仙。
2.隐遁;避世。 3.轻率行动。 4.轻率举荐。 5.轻轻飘动。 6.谓飞扬。
【区外】域外,远方。
【灵岳】灵秀的山岳。特指泰山。
【泰真】古代指构成宇宙的元气。
【恒娥】1.亦作"恒娥"。
2.月神名。后羿之妻。相传曾盗食不死之药而奔月,遂为月神。又称嫦娥﹑常娥。
《幽愤诗》
《幽愤诗》是三国嵇康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这是一首抒写诗人因吕安事而被系狱以后的忧愤不平的长诗。这首诗的产生有着更为深刻的时代原因,并且与诗人的独特个性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诗词锋爽利、峻切、语言壮丽。
嗟余薄祜,少遭不造。
哀茕靡识,越在襁褓。
母兄鞠育,有慈无威。
恃爱肆妲,不训不师。
爰及冠带,凭宠自放。
抗心希古,任其所尚。
托好老庄,贱物贵身。
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曰余不敏,好善暗人。
子玉之败,屡增惟尘。
大人含弘,藏垢怀耻。
民之多僻,政不由己。
惟此褊心,显明臧否。
感悟思愆,怛若创痏。
欲寡其过,谤议沸腾。
性不伤物,频致怨憎。
昔惭柳惠,今愧孙登。
内负宿心,外恧良朋。
仰慕严郑,乐道闲居。
与世无营,神气晏如。
咨予不淑,婴累多虞。
匪降自天,寔由顽疏。
理弊患结,卒致囹圄。
对答鄙讯,絷此幽阻。
实耻讼冤,时不我与。
虽曰义直,神辱志沮。
澡身沧浪,岂云能补。
嗈嗈鸣雁,奋翼北游。
顺时而动,得意忘忧。
嗟我愤叹,曾莫能俦。
事与愿违,遘兹淹留。
穷达有命,亦又何求。
古人有言,善莫近名。
奉时恭默,咎悔不生。
万石周慎,安亲保荣。
世务纷纭,祗搅予情。
安乐必诫,乃终利贞。
煌煌灵芝,一年三秀。
予独何为,有志不就。
徵难思复,心焉内疚。
庶勖将来,无馨无臭。
采薇山阿,散发岩岫。
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注释
祜:福。
不造:不成。言家道未成。
鞠育:养育。
姐:娇。
冯:同慿。
僻:邪。
创痏:创伤。
柳惠:即柳下惠,春秋时人。
俦:比。
万石:指汉代石奋。
祗:适。
勖:勉励。
鉴赏
《幽愤诗》是魏末代表作家嵇康的重要作品,是研究嵇康个性与思想的至为重要的文献。读这首诗,首先应该了解它的写作背景。干宝《晋书》载:“康有潜遁之志,不能被褐怀宝,矜才而上人。(吕)安,巽庶弟,俊才,妻美。巽使妇人醉而幸之,丑恶发露,巽病之,告安谤己。巽于锺会有宠,太祖遂徙安边郡。遗书与康:‘昔李叟入秦,及关而叹’云云。太祖恶之,追收下狱,康理之,俱死。”孙盛《晋阳秋》说:“初康与东平吕安亲善,安嫡兄逊淫安妻徐氏。安欲告逊遣妻,以咨于康。康喻而抑之。逊内不自安,阴告安挝母,表求徙边。安当徙,诉自理,辞引康。”从以上记载可知,嵇康好友吕安被其兄吕巽诬陷入狱,于是引康证明吕巽之丑恶及已无不孝之罪。正直的嵇康义不负心,保明其事,遂牵连入狱。锺会乘机谮之,一代奇士嵇康竟至被杀。这首诗即为嵇康因吕安事被收狱中所作。然而,这首诗的产生有着更为深刻的时代原因,并且与诗人的独特个性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魏晋之际政治黑暗、危机四伏,正直的知识分子朝不保夕,随时有生命之虞。嵇康是“竹林七贤”中思想最为激烈的斗士,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非薄汤武周公,毫不留情地攻击司马氏提倡的虚伪名教。此外,他的性格极为矛盾:一方面“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以庄子为师,追求遗世放达。另一方面却又刚肠疾恶、轻肆直言,为当时社会所不容。嵇康被牵连入狱以至被杀,就是他的激烈思想和刚直个性导致的结果。以下结合这首诗的分析,将随时揭示以上所说的这些原因。
《幽愤诗》大致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嗟余薄祜”至“养素全真”。作者自述青年时代就已形成的桀骜性格和放逸隐居的志向。“嗟余”四句感叹自己从小丧父。“母兄”四句说自己由母亲和哥哥抚养,蒙受他们的慈爱、恃爱肆娇,得不到师长的训导。从中可见,嵇康因从小丧父,为母兄溺爱,没有受过严格的儒学熏陶。这对于形成他日后喜爱庄老的思想和任情肆志的性格不无关系。接下“爱及”八句就讲到自己的爱好和志向。这八句诗,既是嵇康思想和性格的写照,也集中概括了魏晋名士追求的普遍品格。这一段为全诗奠定了反省生平行事的基调。
第二段:“曰余不敏”至“岂云能补”。这一段主要是自责在吕安事上的粗疏。“曰余”二句即指自己因“不敏”而与“闇人”相善。“不敏”指自己闇于人情机宜的弱点。这一点嵇康在《与山涛书》中就已认识到,所谓“不识人情,闇于机宜”。而在吕安事上,他又一次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导致冤陷囹圄。关于“好善闇人”一句,历来注家说法不一。或指吕安、或指锺会,或指吕巽,还有的认为别有所指。闇人指吕巽。根据嵇康《与吕长悌绝交书》,嵇康与吕巽的交好比与吕安的交结要早。对这么一个闇人,自己却受其蒙骗,相信了他不再与吕安吵下去的虚假承诺。岂知后来吕巽倒打一耙,反而诬告吕安,以至自己被牵连入狱。这种尴尬结局,使作者怅然失图,沉痛自责。“子玉”二句,用《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子文荐子玉,终于造成楚国日后失败的史实,比喻自己因为相信吕巽,反而遭到灾祸。词意只承前二句。“大人”二句,分别用《周易》和《左传》的典故,原意是说,大人物胸怀宏大,能藏纳垢耻。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生性容不得邪恶。所以后面说,“惟此褊心,显明藏否”。这二句诗是作者对自己性格的深刻剖析。他不能像“大人物”那样“胸怀宏大”,藏纳垢耻,而要显明事物的是非善恶。嵇康是以庄周为师的,而庄周主张“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认为客观世界不存在什么是非之分。据说阮籍至慎,“口不臧否人物”,真正实践了庄子的理论。嵇康却不然,他在理智上清醒认识到善恶、是非等是人生的外累,养生的隐患,但实际言行却往往暴露鲜明的是非好恶之形。这就是他自责“褊心”的原因。其实,所谓“褊心”,恰恰是嵇康正直和“任侠”性格的表现。“感悟”二句承上,意思是说自己意识到立身行止的粗疏,因而痛心如创伤。“欲寡”八句自责耿介个性所造成的种种失误。作者的“宿心”是“欲寡其过”、“性不伤物”,遵循老庄的教诲,“志在守朴,养素全真”,但“不敏”和“显明臧否”的“褊心”,却常常招来谤议和怨憎。从前曾自愧缺乏柳下惠那样坚持直道的精神,却悔恨为什么不听隐士孙登的告诫。据《魏氏春秋》:“初,康采药于中北山,见隐者孙登。康欲与之言,登默然不对。逾年将去,康曰:‘先生竟无言乎?’登乃曰:‘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也。’”嵇康才多识寡的毛病,果然为孙登言中!在吕安事上,他又一次落入世网。“内负宿心,外恧良朋”二句,写出了作者何等沉痛的心情!“仰慕”四句写作者对西汉隐者严君平和郑子真的向往。《汉书·王贡两龚鲍传》记郑子真、严君平乐道闲居,与世无争,虽处贫穷却神气安然。当此身陷囹圄之际,嵇康自然愈加向往那些安贫乐道、终其天年的高士。“咨余”四句是作者再次自责不淑和顽踈,与前面“曰余不敏、好善闇人”二句相呼应。作者把这次得祸之由归结为自己性格中的弱点。以下“理弊”八句写作者在狱中的遭遇及心情。其中关于“对答鄙讯”的内中情事,很不容易揣度。根据《晋书·嵇康传》中锺会诋毁嵇康以及《文士传》中锺会庭论嵇康的记载,当日狱吏罗致嵇康的罪状大致不出于以下三点:一是轻时傲世,不为物用;二是欲助毋丘俭造反;三是言论放荡,非毁典谟。总之,嵇康拒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和激烈的思想言论,成为他“繁此幽阻”及不久被害的根本原因。这位刚直之士知道自辨也不会有什么效果,所以“实耻讼免”,不屑与狱吏争辨是非曲直,而把身受的谤冤归结为不遇明时。然而,虽然自己“义直”,身陷囹圄却终究会叫人“神辱志沮”。末后“澡身”二句,表达了作者悔之莫及的大痛。
第三段:“嗈嗈鸣雁”至“心焉内疚”。这一段集中抒写作者对于自身悲剧的愤叹。“嗈嗈”四句描写振翼高飞、顺时而动的鸣雁。在嵇康诗歌中经常出现飞鸟形象。如“焦鹏振六翮,罗者安所羁”(《述志诗》二首);“双鸾匿景曜,戢翼太山崖。”(《五言赠秀才诗》);鸾凤避罻罗,远托昆仑墟。”(《答二郭诗》三首)飞鸟翱翔在广阔的天空,顺时而动,得意忘忧,它们是自由的象征,是诗人的向往与追求。自由自在的飞鸟,正与身处困境的作者形成鲜明的对照,这自然使作者异常愤叹。“穷达有命,亦又何求。”作者又一次把自己的不幸归之为命运的摆布。以下“古人有言”十句,引用先哲的教诲和汉代石奋及其四子周慎谨密的典故,自责生性顽疏。“煌煌”四句,慨叹自己的有志不就。这一段从奋翼北游的鸣雁,安亲保荣的石奋,一年三秀的灵芝等形象,联系到自己有志不就的一生悲剧,反复抒发愤叹之情,感情十分沉痛。
第四段:“庶勖将来”至最末“颐性养寿”。作者再次申明他的“志在守朴,养素全真”的本志。这几句表现的仍是拒不与司马氏合作的倔强态度。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幽愤诗》的写作虽以吕安冤狱为直接导因,但更深刻的原因是作者处于被囚的特定环境中,抒写生平忧郁和对时世的愤慨。从这首诗里,嵇康再次鲜明地表现出他的清醒理智与耿介个性之间的深刻矛盾,显示他反对司马氏集团的政治态度。由于《幽愤诗》确实呈现出强烈的自责、自伤的感情色彩,因此有人评价此诗是士族文人嵇康软弱性的表现。其实,这种观点由于没有深刻把握嵇康的思想和矛盾性格,因而并不符合真实的嵇康。
《幽愤诗》的写作特点之一是以内心独白方式反复抒情。作者陷于囹圄之中,无人可与晤谈,而满腔的忧郁和幽愤,又迫切需要排遣,这样就自然而然形成反复抒情的特点。诗中的自责和愤叹,初看似乎很零乱,其实还是有脉络可寻。作者先回顾青少年时期旷达个性的形成,紧接便自责吕安事上的不敏,再检讨一生素志和立身行事之间的诸多矛盾,愤叹自已的有志不就,最后申明隐逸避世的宿愿。整首诗情辞悲慨,淋漓尽致地抒写了诗人的幽愤。
《幽愤诗》的写作特点之二是引用典故较多。如“子玉之败”用《左传》;“民之多僻”、“惟此褊心”、“匪降自天”、“嗈嗈鸣雁”等借用《诗经》成句;“仰慕严郑”、“万石周慎”等用《汉书》;“善莫近名”出于《庄子》等。这些典故用在诗里大多显得较为贴切。
钟嵘《诗品》评嵇康诗曰:“过为峻切,讦直露才,伤渊雅之致。”意思是说嵇诗过分峻拔直露,表现出横议是非的特色,缺少含蓄高远之致。刘熙载《艺概》说:“叔夜之诗峻烈,嗣宗之诗旷逸”,比较了嵇、阮两家诗的不同风格,并以“峻烈”二字概括嵇诗风格。上面说过,嵇康思想激烈、个性耿介。这种独特的人格形诸诗文,便呈现为钟嵘指出的“峻切”的艺术风格。《幽愤诗》不像阮籍诗那样常用众多比兴,隐蔽曲折地抒发感情,而是旨意显豁、一览无遗。这正如陆时雍《诗镜》所说:“嵇诗一举殆尽。”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说得更明晰:“叔夜衷怀既然,文章亦尔,径遂直陈,有言必尽,无复含吐之致。故知诗诚关乎性情,婞直之人,必不能为婉转之调审矣。”又说:“嵇中散诗如独流之泉,临高赴下,其势一往必达,不作曲折潆回,然固澄澈可鉴。”《幽愤诗》即是嵇诗“有言必尽”、“一往必达”风格的代表作。
魏晋·嵇康
《述志诗二首 其一》
潜龙育神躯,跃鳞戏兰池。
延颈慕大庭,寝足俟皇羲。
庆云未垂景,盘桓朝阳陂。
悠悠非吾匹,畴肯应俗宜。
殊类难遍周,鄙议纷流离。
轗轲丁悔吝,雅志不得施。
耕耨感宁越,马席激张仪。
逝将离群侣,杖策追洪崖。
焦股振六翮,罗者安所羁。
浮游太清中,更求新相知。
比翼翔云汉,饮露餐琼枝。
多念世间人,夙驾咸驱驰。
冲静得自然,荣华安足为。
【潜龙】1.谓阳气潜藏。
2.比喻圣人在下位,隐而未显。 3.比喻贤才失时不遇。
【神躯】神奇的躯体。
【跃鳞】1.指鱼游动。
2.指游动的鱼。 3.比喻人奋发有为。
【皇羲】指伏羲氏。
【庆云】1.五色云。古人以为喜庆﹑吉祥之气。 2.喻显位。
3.喻君上或长辈。
【悠悠】1.长久;遥远:长夜悠悠|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忧愁思虑的样子:悠悠我思|悠悠我心。 3.从容自然的样子:悠悠自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4.荒谬: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5.众多:悠悠者天下皆是也。
【吾匹】1.犹我类。指与己地位对等者。 2.犹我类。指与己志同道合者。
【殊类】1.不同的类别。
2.古称少数民族。
【遍周】犹周遍。
【悔吝】1.亦作"悔恡"。亦作"悔"。 2.灾祸。 3.悔恨。
4.谓追悔顾惜。
【雅志】平素的意愿。
宁越,战国周臣。战国时中牟人。用武能以力取胜,用文能以德取胜。人物简介宁越,战国周臣。战国时中牟人。人物事迹相传他怕种田劳苦,发愤读书。别人休息他不休息,别人睡觉他不睡觉。学了十五年终于学成。
【马席】以马鞯为席,与人坐,是怠慢轻贱之举。语本《艺文类聚》卷六九引《史记》:"苏秦激张仪令相秦,以马鞯席坐之。"
【张仪】张仪(?-前310)
:
战国时期纵横家。魏国贵族的后代。主张连横策略以瓦解反秦联盟。公元前328年任秦相。封武信君。迫使魏献上郡,帮助秦惠文君称王,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齐楚联盟,夺取楚汉中地区。秦武王即位后,他入魏为相,不久死去。
【洪崖】1.亦作"洪厓"﹑"洪涯"。传说中的仙人名。黄帝臣子伶伦的仙号。
2.唐张氲号。相传他隐居姑射山得仙。参阅《说郛》卷三十引宋张淏《云谷杂记.二洪崖先生》。
魏晋·嵇康
《述志诗二首 其二》
斥鴳擅蒿林,仰笑神凤飞。
坎井蝤蛙宅,神龟安所归。
恨自用身拙,任意多永思。
远实与世殊,义誉非所希。
往事既已谬,来者犹可追。
何为人事间,自令心不夷。
慷慨思古人,梦想见容辉。
愿与知己遇,舒愤启幽微。
岩穴多隐逸,轻举求吾师。
晨登箕山巅,日夕不知饥。
玄居养营魄,千载长自绥。
【神凤】表示太平征兆的瑞鸟。古代将麟﹑凤视为王者之嘉瑞。
【坎井】1.亦作"埳井"。废井;浅井。
2.陷阱,井,通"阱"。喻艰难或险阻。
【不夷】1.不悦。
2.复姓。宋罗泌《路史》谓微子后有不夷氏。
【容辉】仪容丰采;神采光辉。
【舒愤】抒发愤懑。
【幽微】1.隐微。
2.微弱;轻微。
【轻举】1.谓飞升,登仙。
2.隐遁;避世。 3.轻率行动。 4.轻率举荐。 5.轻轻飘动。 6.谓飞扬。
【营魄】魂魄。